侬家大江东,黄爵家江西。江东黄爵不忍吃,江西黄爵贱如泥。
侬家大江东,黄爵家江西。江东黄爵不忍吃,江西黄爵贱如泥。
赤罂封口上有印,白绵卧酒中含脂。君不见浯口漫郎真漫仕,万事平生不如意。
赤罂封口上有印,白绵卧酒中含脂。君不见浯口漫郎真漫仕,万事平生不如意。
一囊红粟不一咽,千里苞苴谁复寄。
一囊红粟不一咽,千里苞苴谁复寄。
有时鲑菜念故乡,并刀落脍思饱霜。青龟未堪聊入俗,黄爵那知亦渡江。
有时鲑菜念故乡,并刀落脍思饱霜。青龟未堪聊入俗,黄爵那知亦渡江。
时平漫说尔可咀,击鲜谁遣今得尝。
时平漫说尔可咀,击鲜谁遣今得尝。
残杯欲尽客欲去,臛雁烹鱼岂论数。酒闻风味不可名,惟有此郎难著句。
残杯欲尽客欲去,臛雁烹鱼岂论数。酒闻风味不可名,惟有此郎难著句。
九原谁唤儋耳翁,添入当年老饕赋。
九原谁唤儋耳翁,添入当年老饕赋。

qiántángchūjiànhuángjué--zhōuzhī

nóngjiājiāngdōnghuángjuéjiājiāng西jiāngdōnghuángjuérěnchījiāng西huángjuéjiàn

chìyīngfēngkǒushàngyǒuyìnbáimiánjiǔzhōnghánzhījūnjiànkǒumànlángzhēnmànshìwànshìpíngshēng

nánghóngyànqiānbāoshuí

yǒushíguīcàiniànxiāngbìngdāoluòkuàibǎoshuāngqīngguīwèikānliáohuángjuézhījiāng

shípíngmànshuōěrxiānshuíqiǎnjīncháng

cánbēijǐnhuòyànpēnglùnshùjiǔwénfēngwèimíngwéiyǒulángnánzhe

jiǔyuánshuíhuàndāněrwēngtiāndāngniánlǎotāo

周紫芝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16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崇宁二年正月己丑,梦东坡先生于寒溪、西山之间,予诵寄元明“觞”字韵诗数篇,东坡笑曰:“公诗更进于曩时。”因和予一篇,语意清奇,予击节赏叹,东坡亦自喜。于九曲岭道中连诵数过,遂得之。
崇宁二年正月己丑¹,梦东坡先生于寒溪、西山之间,予诵寄元明“觞(shāng)”字韵²诗数篇,东坡笑曰:“公诗更进于曩(nǎng)³。”因和(hè)予一篇,语意清奇,予击节赏叹,东坡亦自喜。于九曲岭道中连诵数过,遂得之。
译文:崇宁二年正月己丑日,我梦中在寒溪、西山之间遇到东坡,我朗诵了几篇寄给大哥元明的“觞”字韵诗,东坡笑着说:“你的诗比以前更进步了。”东坡于是和了我一首诗,语意清新奇妙,我拍手感叹赞赏,东坡自己也很高兴。我在九曲岭的道路中接连诵读几遍,于是得到了这首和诗。
注释:¹崇宁二年正月己丑:崇宁二年为公元1103年。己丑,干支纪日,为初九日。元明:黄庭坚之兄黄大临,字元明。²“觞”字韵:以“觞”所属的平水韵韵部“七阳”部字为诗的韵脚。³曩时:以前。⁴和:和诗,和答他人诗而作的诗。⁵击节: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天教兄弟各异方,不使新年对举觞。
天教兄弟各异方,不使新年对举觞。
译文:上天让我们兄弟二人各处于不同的地方,不让我们在新年共同举杯对饮。
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作云作雨¹手翻覆,得马失马²心清凉³
译文:朝廷中某些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我们进行残酷打击;但我们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态淡然处之。
注释:¹作云作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朝中政敌反复无常,玩弄权术。²得马失马: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语意,表示对祸福淡然处之。³清凉:形容心态平和,怡然自得。
何处胡椒八百斛,谁家金钗十二行。
何处胡椒八百斛(hú)¹,谁家金钗十二行²
译文:那些贪污了许多财物,蓄养了众多歌妓的权贵如今又在哪里呢?
注释:¹胡椒八百斛:《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元载列传〉:“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代指贪官贪污很多财物。²金钗十二行:白居易《酬思黯戏赠同用狂字》:“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指权贵蓄养的歌妓很多,形容生活奢华。金钗:女子的首饰,代指歌妓。
一邱一壑可曳尾,三沐三舋取刳肠。
一邱(qiū)一壑(hè)¹可曳(yè)²,三沐三舋(xìn)³(kū)
译文:在丘壑山林间隐居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身居要位享受至高礼遇却会招来杀身之祸。
注释:¹一邱一壑:代指隐居之处。²曳尾:拖着尾巴游动。《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代指过隐居而自由的生活。³三沐三舋:亦作“ 三沐三熏 ”。再三沐浴熏香。舋:以香涂身。《国语·齐语》:“庄公束缚管仲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舋三浴之。”指得到很高的礼遇。⁴取:自取,招致。⁵刳肠:割肠,挖空肠胃。《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代指杀身之祸。

  由诗前序言可知,此诗为作者梦中和苏轼诗之作。在梦中,苏轼还没有去世,二人谈笑甚欢,所以这首和诗并没有苏轼去世的悲痛之情,而是表达了隐居山林的快乐和自由。

  首联以调侃的语气概写二人同遭贬谪,天各一方,无法在新年举杯对饮,这是写梦中苏黄二人见面后述说阔别之情。“天教”二字既包含着对二人遭受打击的愤懑,又显示出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上天教我们分离,我们却在梦中团聚了。颔联“作云作雨手翻覆”延续“天教”之意,写政敌对二人的残酷打击;“得马失马心清凉”则进一步宣示了二人对命运的抗争——残酷的打击并不能击垮我们,我们心态平和,怡然处之。正如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所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颈联以前代贪官元载为例,表达对当朝那些气焰熏天、骄奢淫逸的权贵的鄙夷不屑。“何处”与“谁家”变文同义,无处可寻;谓元载当年那么贪婪骄奢,今天又在哪里呢?言外之意就是当朝那些不可一世的权贵也会像元载一样灰飞烟灭。尾联以占卜之龟虽受礼敬却刳肠而死与丘壑之龟曳尾涂中却自由而活对比,表示苏黄二人虽遭受打击却得到了隐居山林、吟咏山水的快乐,避免了身居要位可能带来的杀身之祸,又焉知非福呢?照应上文“得马失马心清凉”,首尾圆合。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从句式、对仗、章法来看,都是律诗的写法。但从平仄来看,却多为拗体句。如“得马失马心清凉”为三平尾句,“何处胡椒八百斛”为三仄尾句,“谁家金钗十二行”倒二拗,“三沐三舋取刳肠”倒六倒四连仄拗等。这种平仄的拗折与句法的生新及全诗桀骜不驯的精神相配合,形成瘦硬劲拔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博陵于铁江. 原创 . 2023年7月6日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¹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²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规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³,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译文:我曾读《史记·孔子世家》,看孔子的言论文章,没有不顺从着规矩的,不敢放肆高论,说话一定要谈到前代圣君,这样之后这才了解孔子作为圣人对天下的忧虑之深啊。(他说的一些道理,)好像茫然无边际,但其实并不遥远;好像浩瀚深厚,没有边际,其实并不深奥。他说的那些事情,普通人都知道;但实际实行起来,圣人也不能全部做到。唉!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足够了。假使后世有人能按照孔子所说的却未做到的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能成为一个少犯错误的人。
注释:¹尝:曾经。²循循:有顺序的样子。³畔岸:边际。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规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译文:子路的勇敢,子贡的口才,冉有的技艺,这三种本领,都是天下所认为的难能可贵的才干。可是,这三个人,总还不是孔子所最喜爱的。颜回沉默寡言,我们看不出他有着怎样的才能,似乎与平常的人并没有什么差别,可是孔子却总是极力地称赞他。其实,向圣人学习,哪里一定要说这说那呢,不过是观察他的心意志向是怎样的罢了。孔子认为,到了后世,肯定有不能按着他的教导行事的人,也一定有利用他的学说去做不义的事的。所以,他的言论,总是平易而又正直,却不敢谈出不同寻常的、特别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观点,他的主意是要让他的话不容易被曲解。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chì)¹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译文:过去常奇怪李斯师从于荀卿,却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对他的老师的理论主张,真可以说不过是当强盗、仇敌来看待。如今再来看荀卿的著作,然后就会明白李斯要到秦国做官,都是因为荀卿的原因,这就不足为怪了。
注释:¹不啻:不止。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规下者,子思、孟轲也。”规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bì)¹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译文: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为人又毫不谦让,可以不顾一切发表高论。他的话,愚蠢的人听了为之震惊,品行不好的人听了为之欣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认为:“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是如此的多;天下的仁人义士,也是如此多。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种伪装。”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而李斯,比他的老师更为严重。
注释:¹刚愎:固执己见,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规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译文: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度,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更加坚定的确信自己愚蠢的想法是正确的,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完全不值得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规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规下卒无有及者。苟规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译文:父亲如果杀人报仇,那么他的儿子也一定会变成盗贼强盗。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的法则,可是他的学生李斯,却用他传授的那些学问扰乱天下,他高傲的言论,奇异的观点,比起荀卿,真可以说是更加地激烈了。孔子、孟子的观点,从没有被人曲解,然而天下终于也没有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的。假如说天下果然没有人能够达到他们的要求的,那么还怎么能曲解他们的观点而胡作非为呢?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飞光¹飞光,劝尔一杯酒。
译文: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注释:¹光:飞逝的光阴。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吾不识青天¹高,黄地厚。
译文: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注释:¹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¹
译文: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注释:¹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食熊则肥,食蛙¹则瘦。
译文: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注释:¹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神君¹何在?太一²安有?
译文: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注释:¹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参看《史记·封禅书》)²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安:哪里。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天东有若木¹,下置衔(xián)烛龙²
译文: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注释:¹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²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¹²,夜不得伏。
译文: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注释:¹不得:不能。²回:巡回。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译文: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何为服黄金¹、吞白玉?
译文: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注释:¹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谁似¹任公子²,云中骑碧³驴?
译文: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注释:¹似:一作“是”。²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³碧:一作“白”。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刘彻¹茂陵多滞骨²,嬴政³(zǐ)费鲍(bào)
译文:刘彻求长生,最后只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烂成骨,嬴政求仙药,死后棺车白费了掩臭的腌鱼。
注释:¹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²滞骨:残遗的白骨。³嬴政:秦始皇。⁴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⁵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钱钟书评论李贺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谈艺录》十四)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看法较全面,议论较透彻的,当数《苦昼短》。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合起来才是他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诗的前十句(从开头至“太一安有”)为第一段。诗的开头,诗人请时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时间劝酒,是因为诗人对此深有感触:一是概叹时光飞逝,人寿促迫。诗人说自己不知道天地间许多深奥的道理,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一是认识到人生必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必须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吃熊掌则肥,吃蛙肉则瘦,这是食物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世界上根本没有不食五谷、断绝烟火的神仙,因此,谁都不免一死,生老病死乃是天地间无法抗拒的规律。对于人生,对于死亡,人们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诗人因其多愁善感,生命的旅程屡遭挫折,对此想得则更多更深。这里,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排除不相关的事情,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为纲,展开后面的内容。“神君何在,太一安有?”是个反问句,答案是不喻自明的。经过一番求索,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整段内容,一气呵成。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前面一段,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如果诗歌就此停住,好像少了点什么。这一段,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现实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使艺术得到升华。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这一段,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服黄金,吞白玉,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据说可以成仙,至于实际效用如何,“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同样是虚妄的传说。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成了后人的笑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结纳方士,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又造仙人承露盘,调甘露,饮玉屑,冀求长生。《汉武帝内传》说,武帝死后,梓棺响动,香烟缭绕,尸骨飞化仙去等。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墓中所存,只是一堆浊骨,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忙于寻找不死之药,派方士入海求仙。结果身死巡游途中,耗费许多鲍鱼,难掩尸体的腐臭,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锋芒十分犀利。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虚耗国库,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危害特别严重。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是有所寄托的。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大臣们进谏,他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诗的第一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年命短促的慨叹,二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诗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对这层意思加以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第一段的主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脱出了一己私念,对人生,对社会怀着一种大悲悯,只是说出口来却是一阵阵冷嘲热讽。诗中有很多疑问句,安排在段落衔接之处,起着增强语气与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诗歌富于一种波澜起伏的动感。诗人又把“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与“斩龙足,嚼龙肉”联系起来,使那种富于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形成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加上青天、黄地、白玉、黄金、碧驴等多种色彩的调和搭配,真有点古色斑烂的味道。全诗没有很多的藻饰,也不着意于景致的描绘,但由于诗中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议论性很强的诗歌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0 :627-629 .
2、 张燕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1033 .

zhòuduǎn

 tángdài 

fēiguāngfēiguāng quàněrbēijiǔ 
shíqīngtiāngāo huánghòu 
wéijiànyuèhánnuǎn láijiānrénshòu寿 
shíxióngféi shíshòu 
shénjūnzài tàiānyǒu 
tiāndōngyǒuruò xiàzhìxiánzhúlóng 
jiāngzhǎnlóng jiáolóngròu shǐ使zhīzhāohuí  
ránlǎozhě shàozhě 
wéihuángjīn tūnbái 
shuíréngōng yúnzhōng 
liúchèmàolíngduōzhì yíngzhèngguānfèibào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一张机,采桑陌上¹试春衣。风晴日暖慵(yōng)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²,不肯放人归。
译文:一张机,穿着春衣去田头路旁采桑。风晴日暖,让人浑身慵懒无力。红艳的桃花枝上,黄莺鸣叫声婉转美妙,让人心荡神移,如醉入迷,春色不肯让人归去。
注释:九张机:词牌名,属“转踏”类大曲,平韵格。全曲九段,每段三十字。¹采桑陌上:指织锦女子在田间小路上采桑。汉乐府有《陌上桑》,写采桑女罗敷拒绝太守的调戏。²啼莺言语:指黄莺宛转美妙的叫声。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两张机,行人¹立马²意迟迟³。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译文:两张机,那即将远行的心上人不舍离别驻马停留。想要诉说心中深厚的情意又怕难为情。回头一笑,即从花丛中离开了,只怕被花看出自己难以诉述的心事。
注释:¹行人:行旅之人,即织锦女子的爱人。²立马:驻马。³意迟迟:舍不得与织锦女子离别。迟迟,迟缓。⁴深心:深厚的情意。⁵轻分付:想诉说又怕难为情。⁶只恐被花知:只怕被花看出自己难以诉述的心事。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三张机,吴蚕已老¹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²,轻绡(xiāo)催趁,馆娃宫³女,要换舞时衣。
译文:三张机,吴地的蚕就要吐丝作茧了,乳燕也已离巢试飞。春风吹拂下的长洲苑的酒宴刚收场,即派人催索绫罗绸缎,只因馆娃宫中女子,要换歌舞时的衣裳。
注释:¹吴蚕已老:吴地的蚕就要吐丝作茧了。吴蚕,吴地(今江苏南部一带)是产丝之区,故称吴蚕。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²长洲苑:吴王的宫苑。长洲,在今江苏苏州西南。苑:宫中的苑囿。³馆娃宫:吴王夫差所造的宫殿,故址在今苏州灵岩山。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四张机,咿(yī)¹声里暗颦(pín)²眉。回梭(suō)织朵垂莲子³。盘花易绾(wǎn),愁心难整,脉(mò)乱如丝。
译文:四张机,咿哑的织机声伴着哀叹声,紧锁双眉。头发盘结回绕梳起盘花结,看到自己回梭织成的莲子,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愁思难以排解,心乱得像一团丝。
注释:¹咿哑:纺织时织机发出的声响。²颦:皱眉。³垂莲子:“垂爱于你”的谐音双关语。莲,谐音“怜”。子,男子的美称,这里指织锦女子的爱人。⁴绾:盘结回绕。⁵整:安排。⁶脉脉:含情欲诉。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五张机,横纹织就¹沈郎²诗。中心一句³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nèn)寄相思。
译文:五张机,在锦上横式花纹里织成心爱人的诗。中心有一句的意思没有人能够领会。不说有多少愁恨,也不说有多憔悴,只这样寄托我深切的相思。
注释:¹织就:织成。²沈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诗写得工整,人称沈郎。这里借指织锦女子的爱人。³中心一句:汉苏伯玉妻作《盘中诗》寄夫,末尾说:“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⁴无人会:无人领会了解。⁵只恁:只这样。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¹,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译文:六张机,锦上行行都是各种色彩绚丽的花样。并在花间织出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看着成对的蝴蝶,不禁停下梭子,在闲窗影里,独自观赏多时。
注释:¹一晌:吃了一顿饭的时间。晌,一作“饷”。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¹
译文:七张机,鸳鸯已经织好了但又迟疑不决。只恐怕这一对鸳鸯被人轻易地裁剪开,那么鸳鸯分飞两处,不能团圆,也受着离愁别恨,如何彼此追随?
注释:¹何计再相随:有什么法子能再一起呢。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八张机,回文¹知是阿谁²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yān)³无语,不忍更寻思。
译文:八张机,锦上织成的到底是谁的回文诗?这回文诗里满含着一片凄凉之意。一行一行地反复诵读,读了以后心情非常苦闷,真的受不了这种相思。
注释:¹回文:即回文诗,可以颠倒、回环读的诗。文,一作“纹”。²阿谁:犹言谁,何人。³厌厌:同“恹恹”,烦恼,愁苦。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yíng)¹,穿过一条丝。
译文:九张机,锦上花并蒂,叶成双,枝连理。自古以来薄情郎的妻子大多是独守空闺。把花叶枝从头到底成双结对地串连在一起,从中心穿过一条丝。
注释:¹萦系:记挂,牵挂。

  这是一组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的具有叙事因素的民间抒情词,内容是常见的爱情中的离愁别绪。这组词运用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妇形象。

  “一张机”写织锦女子在陌上采桑的情景,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意;“两张机”写行人踟蹰、女子回头一笑的别情,表现了女子对即将远离的恋人的深情;“三张机”写初夏蚕老时女子开始紧张的织锦劳动;“四张机”表现女子对心上人饱含深情的思恋之苦,心乱如丝;“五张机”写女子因思念心上人而织诗锦上以寄托相思;“六张机”写锦上蝴蝶双飞和女子窗前停梭独看,表现了女子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七张机”写女子因鸳鸯戏水的图案遭到“轻裁剪”而担心,表现女子对前途和命运的隐忧;“八张机”写女子读遍回文诗所产生的苦闷心情,表达其无穷幽怨;“九张机”写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以及对薄情男子的深切指责。

  这组词就像一个发展缓慢的故事,娓娓道来,亲切感人;像一组以女主人公为中心的连环画,幅幅相续,色彩斑斓;像一组以春愁离恨为主旋律的乐章,每一曲都凄美婉转,动人心魄。时间、次序、脉络比较清晰,运用典故,讲究辞藻,既有民歌的特色,又有文人加工的印记。

  “一张机”通过采桑少女美的感受和心的陶醉,来抒发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第一句“一张机”是民歌中惯用的比兴手法,次句的“采桑陌上试春衣”点明了劳动的对象、地点和季节,“风晴日暖慵无力”表现了一个少女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情态。“桃花枝上”三句写她被黄莺儿的美妙歌声迷住了,都舍不得归去。作者运用以景写情、寄情于景的手法,极力渲染宜人的盎然春色和大地的勃勃生机,使人物融于诗情画意之中,又借诗情画意映衬人物和故事,为以下的描叙创设了氛围。

  “两张机”则是通过行人踟蹰、女子回头一笑的离别情意,表现了她对即将远去的恋人的深情。“行人立马意迟迟”是从女主人公的眼里看到行人的迟疑不决,欲行又止,真实地描绘出那种依依不舍的矛盾心情。“深心未忍轻分付”是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刻画出正在初恋的少女隐藏着自己深情蜜意的娇羞心理和矜持态度。“回头一笑”三句既是她向对方表示“深心”的一种特有的默契,又是她掩盖内心秘密的艺术反映。“只恐被花知”,表现出女子初恋时略带几分神秘而又紧张的心境。

  “三张机”则借古代吴王宫女要更换舞衣,写出初夏蚕老时,少女开始紧张的织锦劳动。“吴蚕已老燕雏飞”,形象显示时序的推移和季节更变。“东风宴罢”以下,写深宫闱门的宴游酣乐,为了馆娃宫女换舞衣而催逼寒女们赶紧织锦。这里表面上似乎没有写爱情,但整体上看并没有中断爱情的线索。在结构上上承采桑,下启织锦,为下文作铺垫。在意境上,丰富了词的社会内容,同时进一步交待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和地位。

  “四张机”是运用乐府民歌中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表现女主人公饱含深情的思恋之苦。女子一边纺织一边忧思,她并未因相思之苦而停下机杼,却把相思之意织入了丝锦,所以有下句“回梭织朵垂莲子”,这里的“垂莲子”是谐音双关,即“垂怜于子”也就是“爱你”的意思。“盘花易绾,愁心难整”,是说要曲折回环地织成美丽的花朵是容易的,而要清理心头的离情别绪则是困难的,反差强烈。“脉脉乱如丝”,描绘思念情深,无法平静,即“剪不断理还乱”的精神状态。

  “五张机”是通过织诗锦上,寄托相思的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她心上人的无限深情。她默默地把相思的诗句织在横的花纹里,却又担心诗中的命意不被情人所理解。词中说织在锦上的诗意是:“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在这里,她重复着两个“不言”,表明她不愿向对方倾诉别后的内心愁苦,也不愿透露形容的憔悴,而只是在诗句中寄托着自己的寸寸柔肠,缕缕情丝。这样写使词意显得较为婉曲。

  “六张机”是通过锦上的蝴蝶双飞,窗前的停梭独看,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相思情愫。这象征着青春幸福的双飞蝴蝶,对于初恋中的少女来说自然是特别敏感的,所以她情不自禁地“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独自”与“双蝴蝶”相对照,意味深长。无情之蝶,尚可双飞;友情人却难以双宿双飞。相比之下,独守机旁的一种难以言状的相思之苦,隐而不露,却又见景可知。

  “七张机”是通过鸳鸯戏水的图案遭到“轻裁剪”而担心,突出青春幸福生活的被毁灭而疑虑,表现女主人公对未来命运的无限担忧。织成了鸳鸯戏水的图案,应该是高兴的,她反而“迟疑”起来,这是由于她“只恐被人轻裁剪”,从而引起一场难以排遣的离恨。她感到自己像那鸳鸯一样,命运掌握杂别人手里,因此她切盼与自己心爱的人儿彼此相随,重新欢聚。这种托物寓意所蕴含的丰富想象,表达了织锦女子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八张机”是通过读遍回文所产生的苦闷心情,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无穷幽怨。明明知道回文诗是苏蕙寄给她丈夫的,却偏偏要发出“阿谁诗”的疑问,这是因为她的思恋之情、凄凉之意跟苏氏的回文诗熔铸在一起了。苏氏的回文诗表达了她的思想感情,她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苏氏的回文诗中,合二而一,浑然一体,是难以分辨的。“行行读遍”写反复阅读,“厌厌无日”写读后的苦闷心情,叠字连用,加强了日言的感情色彩,也深化了意境的幽怨成分。

  “九张机”通过并蒂花,连理枝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薄情负心男子的深切指责。“薄情郎”,“多离别”,是“自古”皆然;然而“多情女”却要“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就是要用一根饱含甜情密意的丝线,把红花、绿叶、柔枝都紧紧地串连在一起。这“心”,与其说是花心,无宁说是情侣之心;这“一条丝”,也就是指结同心的相思。日意双关,意味深长,突出了少女真的感情,善的性格,美的愿望,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为一组完整的作品,《九张机》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共同表达了织锦女子丰富的感情生活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对美好前景的热切向生。从描述的层次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三首,着重写初恋;中间三首,着重写相思;最后三首,着重写愿望。各首之间互为联系,互为连贯,也各有所重,各有中心。九首既可以独立成篇,又是一气贯通的整体,即可以看作青年男女的闲愁,又可以看作老成忧国的哀叹,发射出多方面的信息,具有丰富的艺术含蕴,是一组优美的词章。全词感情缠绵悱恻,节奏婉转回环;既有民歌之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又文彩俊逸,格律精工;民间性与艺术性虽为《九张机》的显著特征,却又不同于《花间词》缛采轻艳,更非官宦的闲适随意,也非浪子离人的凄怆哀伤。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851-854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39-2343
放翁老手竞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
放翁老手¹竞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
译文:我的老年生活悠然脱俗,世俗之人与我已经无缘。
注释:书室:书房。婆娑(pó suō):盘桓,停留。长句:古人用指七言诗。¹老手:老年身手,犹老身。
百榼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
百榼(kē)¹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²
译文:壮年酒量大,可以席地而坐喝很多酒,如今书室虽小陋,但是徜徉自适。
注释:¹榼:古代盛酒的器具。²壶天:本指鉴赏神仙境界,传说古代神仙施壶公。
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
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jì)梅迎拄杖前。
译文: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雨后天晴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绽放。
吾爱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忆平泉。
吾爱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yǐng)¹忆平泉²
译文:我甚是喜爱这平屋小斋,自在的安居其中,不必求田问舍,经营阔气的园林别墅。
注释:¹思颍:指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²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别墅,饶园林之胜。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美睡¹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²
译文:睡得香甜酣适胜过按摩带来的舒适,江南的十月,天气还很暖和。
注释:¹美睡:睡得香甜酣适。²和:指天气温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译文:室中的门帘不卷而留香久,古老的砚台微微凹下而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月上¹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译文:月亮升起了忽然看到梅花的影子现出来了,随风时时送来高空中大雁的鸣叫声。
注释:¹月上:月亮升起。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一杯¹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²
译文:一杯酒太淡了您别笑话,牛背上我正扣着牛角而歌吟。
注释:¹一杯:指酒。²牛背吾方扣角歌:用宁戚喂牛叩角而歌的故事。据《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内篇等记载,宁戚,春秋时卫人,以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扣牛角而歌。齐桓公以为非常人,召见,拜为上卿。

  第一首。起联自我表述老年人的闲居生活“超然”脱俗,总结着作品的主旨。颔联则回忆过去,描写年轻时的豪爽饮量,能够“席地”而坐,一次能喝“百榼”酒,回忆起南郑诗中“雪中痛饮百楹空”的句子,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对句写现在,紧扣题目中的“明”字,描写书房阳光明亮,窗边景色优美,犹如“壶中天地”,虽然小而陋,却足够让人徜徉其中自得其乐。这联通过对比今昔,展现出豪情逐渐消减,对退隐老湖村的感慨,言外之意可见一斑。

  颈联出句描述梦醒后看到曲折的屏风旁摆放着一些橙子,不直接与诗人其他作品联系,难以理解其用意。然而,“菊枕”与被迫与诗人分离的前妻唐琬有关,前人已经注意到“橙子”与这件事的关系,但是还未深入研究。看来“橙子”可能是能引起诗人对失去的爱情回忆的物品。读过《秋晴出游》中“梦回有恨无人会,枕畔橙香似昔年”以及《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的“檐间雨滴愁偏觉,枕畔橙香梦亦闻”等句子,便能窥见其中的信息。了解这一点,才能体会到这句诗的真正意图。

  对句写“雨霁”之后,手拄着拐杖外出游玩,迎面看到早春的梅花景象。要理解“迎”字的表达,可以参考《探梅》中的“欲寻梅花作一笑,数枝忽到拄杖边”这两句。结联则描写平屋小斋,简洁可爱,不用去追求土地与房屋,经营着一个宽敞气派的园林别墅。“吾爱吾庐”句取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本诗的作者陆游自注:“李卫公忆平泉山居,欧阳公思颍诗,皆数十首。”

  第二首。起联写江南十月天气温和、“美睡宜人”,切题中的“暖”字。颔联写室中帘不卷而“留香久”,砚微凹而“聚墨多”,是细致的细节刻画,为陆游名句。这两联都写白天。颈联转写晚上,出句写“月”映“梅影”,幽细;对句写“风高”传送“雁声”,凄清。结联写喝淡酒亦可酣歌。用春秋齐桓公的卿相宁戚未出仕前为人挽车,在车前“扣牛角而歌”的典故,自表颓放,而兼叹壮志未伸,含意隐微。

  这两首诗把一些生活细节和片段感想组织起来。室内室外,白天晚上,怀旧写今,描景抒情,安排错落;思议古人,解嘲自适,壮气难回,旧恨萦心,随手拈来。感情中有喜悦的,有伤感的,有慷慨的,有凄恻的;描写有细致的,有疏淡的,有豪放的,有朴素的。不拘泥于一定的线索和集中的题材。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23-12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