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一濯雨,断梦失炎蒸。汗甑不复鼓,蚊雷为之停。
半夜一濯雨,断梦失炎蒸。汗甑不复鼓,蚊雷为之停。
逡巡万窍号,破窗风如倾。絺帷强主宰,庭砌已满盈。
逡巡万窍号,破窗风如倾。絺帷强主宰,庭砌已满盈。
极护老稚奔,欢呼闾里情。但觉万里返,浩荡随沧溟。
极护老稚奔,欢呼闾里情。但觉万里返,浩荡随沧溟。
掠眼才闪烁,劈耳俄掀轰。岂暇计飘溺,且护婴儿惊。
掠眼才闪烁,劈耳俄掀轰。岂暇计飘溺,且护婴儿惊。
小休月在户,却视斗挂甍。唧唧与啾啾,次第先秋鸣。
小休月在户,却视斗挂甍。唧唧与啾啾,次第先秋鸣。
粤从腊雪后,旱魃苦自明。焦枯病三农,芽田不滋荣。
粤从腊雪后,旱魃苦自明。焦枯病三农,芽田不滋荣。
陇亩半坼裂,几席饶蝇虻。端若一大难,眊焉犹宿酲。
陇亩半坼裂,几席饶蝇虻。端若一大难,眊焉犹宿酲。
点我读书灯,凉宵聊与征。庶几简牍中,暂寓蛮触争。
点我读书灯,凉宵聊与征。庶几简牍中,暂寓蛮触争。

jiǔhànjiǎoshědàiqiǎnmiǎnléizuò--zhī

bànzhuóduànmèngshīyánzhēnghànzèngwénléiwèizhītíng

qūnxúnwànqiàohàochuāngfēngqīngchīwéiqiángzhǔzǎitíngmǎnyíng

lǎozhìbēnhuānqíngdànjuéwànfǎnhàodàngsuícāngmíng

lüèyǎncáishǎnshuòěréxiānhōngxiápiāoqiěyīngérjīng

xiǎoxiūyuèzàiquèshìdòuguàméngjiūjiūxiānqiūmíng

yuècóngxuěhòuhànmíngjiāobìngsānnóngtiánróng

lǒngbànchèlièráoyíngméngduānruònánmàoyānyóu宿chéng

diǎnshūdēngliángxiāoliáozhēngshùjiǎnzhōngzànmánchùzhēng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7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¹墨子言²,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³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shèn)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¹⁰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gāo)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huǐ),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译文:墨子先生见到染丝的人时感叹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投入丝的颜色改变了,丝的颜色也随着改变。染完了五次,然后就改变了五次颜色。“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不仅仅是染丝有这种情况,治国也有如染丝一样。舜被许由、伯阳“染,禹被皋陶、伯益“染,汤被伊尹、仲虺“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染得当,“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提起天下著名的仁义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
注释:¹子:先生。²言:疑是衍文。³苍:青色。⁴所入者变:指所投入丝的颜色改变了。⁵其色亦变:丝的颜色也随着改变。其,指丝。⁶五入必:染完了五次。必,通“毕”,终,完毕。⁷而已则为五色矣:此句是说,然后就改变了五次颜色了。则,疑是衍文。而已,完了,了结,然后。⁸慎:慎重,谨慎。⁹然:这样。¹⁰染:染色这种事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chán)鸣空桑(sāng)¹,八月萧关²道。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注释:¹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²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出塞(sài)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译文: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从来幽并¹客,皆共²尘沙老。
译文: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注释:¹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²共:作“向”。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莫学游侠儿¹,矜(jīn)²夸紫骝(liú)³好。
译文: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注释:¹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²矜:自夸。³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塞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塞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尘沙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塞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sàixià ·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chánmíngkōngsānglín yuèxiāoguāndào 
chūsàisàihán chùchùhuángcǎo 
cóngláiyōubīng jiēgòngchénshālǎo 
xuéyóuxiáér jīnkuāliúhǎo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chǔ)¹
译文:溪水流走,花儿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注释:¹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胡蝶梦¹中家万里,子过²枝上月三更。
译文:往事如梦,离家万里,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树枝上杜鹃在凄厉地啼叫。
注释:¹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胡蝶:即蝴蝶。²子过: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唯 一作:春移;满镜 一作:两鬓)
故园书动¹²年绝³,华发春唯满镜(jìng)生。(春唯 一作:春移;满镜 一作:两鬓)
译文:家乡的来信长年断绝,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注释:¹动:动辄、每每之意。²经:一作“多”。³绝:一作“别”。⁴华发:白发。⁵唯:一作“移”。⁶满镜:一作“两鬓”。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¹烟景有谁争。
译文: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五湖的风景又有谁来与我争抢呢?
注释:¹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首句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7-1368

chūn

cuī tángdài 

shuǐliúhuāxièliǎngqíng sòngjǐndōngfēngguòchǔchéng 
diémèngzhōngjiāwàn guīzhīshàngyuèsāngēng 
yuánshūdòngjīngniánjué huáchūnwěimǎnjìngshēng  (chūnwěizuò chūn mǎnjìngzuò liǎngbìn )
shìguīguībiàn便 yānjǐngyǒushuízhēng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¹杨柳绿烟丝。
译文:那郊野小店旁的株株桃花,恰似那施罢脂粉的美女,娉婷而立,分外娇媚;那田间小路边的棵棵杨柳,恰如那绿色的轻烟,依风袅袅,丝丝缕缕。
注释:¹陌头:路上,路旁。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译文:如果不是因为送客而来到这城东,恐过这大好春光过去了,自己也全然不会知晓。

  这是赵孟頫因送客城东,适见郊外春光明媚,心有所感而作的一首小诗。

  诗人以自然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野春色的美丽,抒写了他偶见春光的真切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着意描写郊野春色。“野店”、“陌头”,是用村野小店、田间小路,点明此乃郊外。“红粉姿”,是用女子的姿色,来形容桃花。“红粉”,即胭脂和铅粉,因其皆为女子的化妆品,故引申而指女子。“绿烟丝”,是用绿色的轻烟,来形容嫩绿的杨柳细枝。这两句写得集中概括,如描如绘。春光种种,自难以一一道尽,故而诗人仅选择那最醒目的红的桃花、绿的杨柳以概括之。这样写,不仅大省笔墨,而且能突出诗人放野郊野的第一印象,还能以鲜明的色泽,唤起人们对春日郊野生机勃勃的种种美好联想。真是一以当十之笔法。

  诗的后两句,是巧妙抒写偶见春光之感受。“却”,犹“了”。“过却春光”是“春光过却”之倒置。这两句,语极浅显,而充满真情,并且很有点哲理意味。其中,固然包含有时光易逝的感慨,而更多的却是得见春光的喜悦。试想,一个久居城中之人,整日琐事缠身,何以得见春色?一旦来到郊外,突然发现那艳丽的春光,怎能不欣喜万分?怎能不产生一种差点错过之感?何况,诗人得见这美丽而易逝的春光,乃是因为送客城东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那种不期而获的惊喜和侥幸之情,怎能不荡溢心间?本因送客而伤感,不想得遇此机缘,很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了。

  此诗,虽无惊人之语,也谈不到什么重大的思想意义,但它却写得绘景如画,抒情真切,于自然流畅的语言中,传达出一种偶然得见郊野春光的真实感受,仍不失为一首精巧的诗作。

dōngchéng--zhàomèng

diàntáohuāhóngfěn姿tóuyángliǔ绿yān

yīnsòngdōngchéngguòquèchūnguāngzǒngzhī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sǒu)¹相过话旧闻。
译文:野外田间有一群群黄雀觅食,住在山中的老翁经过屋角田边,会向人谈起过去的旧闻。
注释:¹山叟:住在山中的老翁。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译文:夜半喂牛时,会叫醒老伴,商量第二天春分种树的事情。

chūntiánjiā

sòngwǎn qīngdài 

tiánhuángquèwéiqún shānsǒuxiāngguòhuàjiùwén 
bànfànniú míngzhāozhòngshùshìchūnf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