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百年,半被忧患苦。
其间开口笑,一月仅四五。
谁能盼庭柯,怡然见眉宇。
积财不得用,真是守钱虏。
人生无百年,半被忧患苦。
其间开口笑,一月仅四五。
谁能盼庭柯,怡然见眉宇。
积财不得用,真是守钱虏。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丁酉岁¹,吾北征。出自蓟(jì)²,历观燕(yān)之旧都³,其城池霸异,迹已芜(wú)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zōu),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译文:丁酉这一年,我从行北征契丹。从蓟门出去,遍览燕国的旧都城,它的城池、霸业已经荒废了。于是感慨而仰天叹息,回忆起当年乐毅、邹衍众位贤士在燕国的游从可称很盛了。于是登上蓟丘,作了七首诗来表达这种感想,寄给终南山的卢藏用居士。这里也有黄帝的遗迹存在。
注释:¹丁酉岁: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²蓟门:即蓟丘。³燕之旧都:蓟是古代燕国都城,故址在北京市西南。⁴乐生:指战国名将乐毅。⁵邹子:即邹衍。⁶轩辕:黄帝之号。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¹
译文:向北登上蓟丘四下观望,寻访古代轩辕台的遗址。
注释:¹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所居,遗址在河北涿鹿县西南。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应龙¹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译文:勇猛的应龙它已经不见,牧马的童子也离开尘世。
注释:¹应龙:有翼之龙,相传是黄帝的臣子,受命杀了蚩尤。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尚想广成子¹,遗迹白云隈(wēi)²
译文:还思念着那仙人广成子,白云深处也许留下踪迹。
注释:¹广成子:神仙名,一说为老子别号。²隈:曲深之处。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南登碣(jié)石阪(bǎn)¹,遥望黄金台²
译文:往南登上邹衍居住的碣石宫,远远眺望郭隗受礼的黄金台。
注释:¹阪:一作“馆”。²黄金台:又称燕台、招贤台,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译文:丘陵上全是成林的参天大树,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何在?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译文:霸业的理想遗憾地成为过去,我骑着马前往又骑着马回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王道已沦(lún)(mèi)¹,战国竞贪兵。
译文:仁政王道已经沦没不明,战国诸侯竞相贪利用兵。
注释:¹沦昧:没落;昏暗。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乐生何感激¹,仗义下齐城。
译文:乐毅为此多么感动奋发,主持正义攻下齐国都城。
注释:¹感激:感奋激发。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¹
译文:宏伟抱负竟然半途而废,我遗憾叹息地遥念伊尹。
注释:¹阿衡:指商代贤相伊尹。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译文:秦王一天天暴虐无道,燕太子怨愤也就加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译文:一旦听说田光的高义,便以千金购利匕相赠。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其事虽不立¹,千载为伤心。
译文:他们的事虽没有成功,千年来为之黯然伤神。
注释:¹不立:不成。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自古皆有死,徇(xùn)¹义良独稀。
译文:自古以来人人都有一死,只是徇义的人确实少见。
注释:¹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一作“循”。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奈何燕太¹子,尚使田生疑。
译文:为什么像燕丹太子这样,还要使田光先生有怀疑?
注释:¹太:一作“丹”。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译文:伏剑而死诚然已成往事,使我感动落泪沾湿衫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大运沦三代¹,天人罕有窥。
译文:天道沦没在夏商周以后,天与人的奥秘很少发现。
注释:¹三代:指夏、商、周。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yíng)¹²
译文:邹衍先生气度多么恢宏,漫说九州之外大海无边。
注释:¹瀛:海。²垂:远。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¹
译文:人事兴亡已经过了千年,如今就再无从进行推算。
注释:¹推:推求。一作“为”。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译文:只有生而逢时最为难得,每朝每代并非没有人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wěi)¹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译文:郭隗先生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
注释:¹隗君:即郭隗。

  这组诗共七首:第一首凭吊轩辕古台,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第二首凭吊碣石馆、黄金台,缅怀燕昭王,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的感慨;第三首赞颂乐毅的功勋,同时叹惜其遭谗被疑、不能成就最后功业,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第四首追忆燕太子丹的往事,惋叹其事败而遭杀身之祸;第五首颂赞田光勇于为正义献身的气节,同时责备燕太子多疑;第六首赞颂邹衍的九州理论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探索精神;第七首抒写对郭隗的仰慕之情,叹惋古今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普遍遭际。全组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其中第二首诗尤具有代表性。其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是一组咏史怀古诗,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同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其基本内容,与《登幽州台歌》一样,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充满着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因此,这组诗也是陈子昂实践其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2、 傅经顺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46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宝枕轻风秋梦薄¹。红敛双蛾²,颠(diān)倒垂金雀³。新样罗衣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译文:秋夜卧枕而眠,轻风中睡梦不安。愁锁双眉,金雀倒挂无心管。新式罗衣全不要,还倒着穿过去的衣衫。
注释:¹秋梦薄:梦短易醒。秋,“秋闺”点题,明节令。此句言心神不宁,失眠。²“红敛”句:红肿眼睑,紧锁双眉。双蛾:蛾喻眉毛。³金雀:钗,金雀饰状的发钗。⁴罗衣:丝织绫罗所制衣衫。⁵浑:全。⁶春衫:相对于“罗衣”的布衫。“春”又与“秋”相对照,亦暗切题旨。青春衣衫实即“青衿”,秀才(诸生)服也。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偏是断肠花不落¹。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²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译文:那芙蓉花偏偏不落,看着它令人愁肠寸断。人因伤心而痛苦,镜里容颜不像从前。当初误了与霜雪之神的前约,如今只好忍受寒夜反思的熬煎。
注释:¹肠断花回不落:意谓伤心人偏偏仍活着。断肠花:暗翻李白《古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句意。²青女: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为传说中专司霜雪之神。“青女约”指相约如松柏之坚贞不屈。
“闺思”题材,无论是“春闺”抑是“秋闺”,从来不外是怨郎君或情郎薄倖,叹一己青春空抛、红颜薄命,罕见有自责负约、自伤移情改志的。有则自清初始。时代的某些特定背景,导致传统题材的内涵启变,“闺怨”即其中一例。宋徵舆在“云间三子”中年最少,幼于陈子龙、李雯十岁,迟后陈、李二十年始卒。“三子”在甲申、乙酉鼎革之际,子龙赴难殉身,李、宋改志仕清。李雯卒早,宋徵舆渐居要路,俯今仰昔,心情复杂,愧对故友如陈子龙者之自疚感时有涌起,这首《秋闺》就是以吞吐含蓄之笔透现内心的隐蔽境界。尽管事实已是“新样罗衣”难以弃却,“旧日春衫”无可寻复,“青女约”之误早成定狱,“断肠花不落”的怨天尤人均无法挽回“颜非昨”之势,但作者的自怨自艾并非伪饰,是真诚的。惟其真诚而又不可逆变已铸成之事实,所以,隐痛也就显得深沉。云间词人论词主“境由情生、辞随意启”的雅正婉研之旨,好以“香草美人”为寄托载体,本多情爱之写。不意陵谷变迁,陈子龙最后三数年之作尽寄以忠爱苦情,李雯、宋微舆等则于白日歌酒流连,夜半乃自伤成为“两截人”,境由情生之旨转获致更多层面的发挥。时势推移,每多初衷始所未料者。此词意象似多陈旧,然而特定个性的情思却推陈见新,颇醒服目。词的脉络甚细,辞既达意又能惋曲,老于传统手笔而不迂不滞,允称驾轻就熟之高手。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此道¹昔归顺²,西郊胡³繁。
译文: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注释:¹此道:指金光门。²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凤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归顺:指逃脱叛军归凤翔,投奔肃宗。³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⁴正:一作“骑”。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至今残破胆¹,应有未招魂²
译文: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注释:¹破胆:丧胆,惊骇。²未招魂:指活人的神魂,意谓推想叛军占据时,臣民神魂惊散之常,应有未招而不归之魂。未,一作“犹”。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近侍¹归京邑(yì)²,移官³岂至尊(zūn)
译文: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注释:¹近侍:指拜左拾遗。侍,一作“得”。²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³移官:调动官职,指由左拾遗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⁴岂至尊:难道出自皇帝之意。岂,一作“远”。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无才日衰老,驻(zhù)马望千门¹
译文: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注释:¹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形容其建筑宏伟,门户很多。

  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大,朝廷岌岌可危;二是说西门外敌人多而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颔联“至今”暗转,进一步抒写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而又暗转下文,追昔而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金针暗度之效。

  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心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刻薄寡恩,是皇帝自己疏远他,可诗人却偏说“移官岂至尊”,决无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但若仔细体会,杜甫在这两句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尾联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遽去的情怀。感情复杂而深婉,虽然写得很含蓄,实际是在埋怨肃宗。

  这首诗追忆了当年九死一生从胡尘中间道逃往凤翔的情景,痛定思痛,感慨万千。当年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悯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本以为从此可以效忠王室、裨补国政,谁知却因正直敢言了遭奸按诽傍,天子疏远,从政一年多就被贬斥。诗人内心的怨望很深,却以“不怨之怨”的委婉笔法写出。篇末抒发自己眷念京国的深情,更加衬托出统治者的黑白不辨、冷酷无情。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
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10-212

zhìèrzǎijīngjīnguāngménchūjiàndàoguīfèngxiángqiányuánchūcóngzuǒshíhuàzhōuyuànqīnbiéyīnchūményǒubēiwǎngshì

 tángdài 

dàoguīshùn 西jiāozhèngfàn 
zhìjīncándǎn yīngyǒuwèizhāohún 
jìnshìguījīng guānzhìzūn 
cáishuāilǎo zhùwàngqiānmén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金谷园¹中莺乱飞,铜驼(tuó)²陌上好风吹。
译文: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注释:¹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²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城东桃李须臾(yú)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译文:城中的桃花李花片刻之间就已凋谢,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云里蟾钩落凤窝,玉郎沈醉也摩挲。
云里蟾(chán)¹落凤窝²,玉郎沈醉³也摩挲(suō)
注释:¹蟾钩:如钩之月,喻女子的弓鞋。²凤窝:这里指被子。³沈醉:一作“沉醉”,谓酒醉之极。⁴摩挲:抚摸。
陈王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陈王¹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²
注释:¹陈王:指三国魏曹植。²袜罗:指洛神。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描写两情相悦,情真意切,然而从总体上来说,格调不高,思想与艺术上均无特色,属于被元结斥为“指咏时物,含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的作品之列。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