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张孝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 5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
西山不似庞公¹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lán)²,千里便便浓可扫。
译文:西山没有庞公那般难以接近的孤傲之气。只要城楼所在之处他便能来到城府之中。山林绵延千里,满目苍翠,让人不禁想将白发染翠蓝。
注释:¹庞公:即庞德公,据《尚友录》:庞德公居岘山,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并让刘表站在一边不理,对他自己妻子却“相敬如宾”。诸葛亮去拜访他,庞德公开始几次也只是让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来,因此以其踞傲而闻名于世。²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译文:都说我早生华发是因愁绪多。劝我喝酒以销愁。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销愁,醒来白发未减,人依旧在愁中衰老。

  古代诗人常以人与自然的默契,来表达一种超旷的情致。李白有“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辛弃疾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既是一种谐趣,又是作者自我意识对象化的巧妙修辞。“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倒”同样表现出这样一种超迈和诙谐的情绪。作者将西山拟人化,又将拟人化的山拿来与历史上有名的怪诞人物进行比较,思致独擅,奇趣横生。

  这里作者并未说西山如何高峻,如何巍峨或如何秀丽,仅通过它的“不傲”来写其与人亲近。这种写山手法,有创造,有风趣,较之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又高出一筹。首句在“西山”之外,叠加出“庞公”的形象,“西山”为显形,“庞公”为隐形,造成一种独到的意象叠加效果。而联系这一对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之媒介(中介),就是对待城府的态度。庞公,即庞德公,据《尚友录》:庞德公居岘山,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并让刘表站在一边不理,对他自己妻子却“相敬如宾”。诸葛亮去拜访他,庞德公开始几次也只是让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来,因此以其踞傲而闻名于世。后携妻子隐鹿门山。“西山”却与庞公不同,“城府”只要有楼,它便可入城府来,按照常理,是人伫立楼头,目光投向西山,才发现它的存在。词人将这种视觉感受逆转,说是西山来到了城府之中,让读者在一句之中得到一种视点迁移引起的情感之波的回返往复,增强了诗句审美感应的层次和深度,且把山与人的亲近程度表述得准确和完满。词人写山与自然的热爱与亲近,与上面提到的太白、稼轩、半山类似诗句命意相同,与深隐山森的“庞公”实则同趣。

  第三、四句,由西山的“青”,想到自己的白发,由头上白发想到去染翠蓝的晴岚。辛疾疾有“青山不染白髭须”之句,作者实际与辛词句意相同,不过是反说罢了。这里,作者放开浪漫的意马之缰,夸张地表达恨“早生华发”的强烈情绪,思致独到,言辞直率却具艺术内蕴。言外透露出爱山的缘由: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山林青青千里,可使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青春气息,遂觉得头上的白色可以移到它上面,它的青色可以移到自己头上。

  下片承“华发”申说,旁人谓词人早生华发是因发愁,遂劝他喝醉解之。借酒浇愁,古人说得很多。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即酒。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其《将进酒》又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下阙首起两句便是沿前人思维定势,将诗意提起。第三句作一顿挫,一晚上便喝了千杯酒,当然这是夸张之辞,极言豪饮之多,最后作一反跌: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销愁,醒来白发未减,人依旧在愁中衰老。

  这是一首谐谑风格的词作。无缠绵悱恻绮罗香泽之态,亦无豪纵奔放金戈铁马之势,它只是以疏淡的笔致,表现一种旷放的情感。虽有叹老之意,却全无伤感之怀。写法上,舍去一切背景,仿佛白纸上作画,仅用线条表现情绪。上片以青山与自己白发作对比写自己的“老”;下片用酒与愁的关系强调愁的执著,亦未离开一个“老”字。全词观之,愁与老的根源,华发乃老的标志,青山乃华民的隐衬,意脉连贯,疏中见密,自然浑成,淡而有味。为何而愁,全未说破,只让读者朦胧见到一种排遣不了,纠缠如蛇的愁雾愁雰愁云而已,遂给人一种超脱之感,放达之感。这是典型的元人风致,元人格调和元人散曲笔法。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网.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我有吴趋(qū)¹,无人知此音。
译文:我珍藏着吴风民歌,可没有知音与我一同欣赏。
注释:¹吴趋曲:吴地歌曲名。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译文:伍子婿当年感叹:不采纳我的言论,所以姑苏城宫殿荒芜野草蔓延,徒有麋鹿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未夸观涛成,空郁钓鳌(áo)¹心。
译文:我还未作出那受人夸奖的观涛诗,满腔抱负也未能实现。
注释:¹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译文:就辞别皇上,归隐山林,白白地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

zèngxuēxiàoshū--bái

yǒurénzhīyīn

chéngmàncǎo鹿kōngbēiyín

wèikuāguāntāozuòkōngdiàoáoxīn

shǒuxièdōnghǎixíngguīlín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dàn)¹疏雨²³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译文: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
注释:¹澹烟:清淡的云烟。²疏雨:稀疏的小雨。³间:间隔。⁴斜阳:夕阳。⁵江色鲜明:江上的颜色很明亮。⁶海气:海上吹来的风。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shèn)¹²云收破楼阁,虹残³水照断桥梁。
译文: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海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
注释:¹蜃: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²散:消散。³虹残:雨后虹影渐渐消残。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风翻白浪花千片¹,雁点青天字一行²
译文: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注释:¹花千片:风吹江水,浪花喷涌,如片片白花。²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或“一”字。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图画 一作:写画)
好著(zhuó)丹青¹图画取²,题诗³寄与水曹郎
译文: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注释:¹著丹青:用颜料著色画起来,即彩色画。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²图画取:临摹下来。画,一作“写”。³题诗:画上题诗。⁴水曹郎:水部曹郎,水部官职名。当时张籍在水部任职,故称水曹郎。

  这首诗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首联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倍显清新可人。加上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阵阵袭来,凉爽人。题中所谓“景物鲜奇”足见并非虚言。

  颔、颈二联展开笔墨,逐一描绘“鲜奇”景物。颔联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蜃散”句写的是海市蜃楼景色,不过诗人未曾描绘其全景,而是抓住了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的刹那,摄下了“破楼阁”的镜头。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虹残”句也是同一法门。雨后天空出现的虹,弯弯地好像拱桥,此是常景。诗人静候至虹影渐渐消残,水中仿佛映着一座断桥时,他眼明手快按下了快门。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破楼阁”、“断桥梁”,既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显示出诗人于选景上别具只眼的匠心。

  颔联为静境描写,颈联遂作动势点缀。“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 “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一“翻”一“点”,使江天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意,而遗词用意之精微传神,尤为人叹服。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景物鲜奇,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仅吟玩成篇,且请人画作图幅,题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末联即写此,字里行间含蕴着难捺欣喜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张籍《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诗尾联“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即谓白居易身处“天堂”杭州,得优游闲吟,则当无外放任职之遗憾。这也透露了白居易心情已不似数年前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时那样悲郁的消息。

  此诗写景层层铺设,淡墨白描,新颖有致而明白如话;其情则寄寓在景物描写中,又涵咏在尾联之点题中,而使人读之有味,味之有趣,得到了轻松愉悦的美感享受。

jiānglóuwǎntiàojǐngxiānyínwánchéngpiānshuǐzhāngyuánwài

bái tángdài 

dànyānshūjiànxiéyáng jiāngxiānmínghǎiliáng 
shènsànyúnshōulóu hóngcánshuǐzhàoduànqiáoliáng 
fēngfānbáilànghuāqiānpiàn yàndiǎnqīngtiānháng 
hǎozhuódānqīnghuà shīshuǐcáoláng  (huàzuò xiěhuà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栖于¹(yì)²,不知其期³。曷(hé)哉?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栖于役,如之何勿思
译文: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已经进了窝,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注释:¹于:往。²役:服劳役。于役,到外面服役。³期:指服役的期限。⁴曷:何时。⁵至:归家。⁶埘: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如之:犹说“对此”。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栖于役,不日不月¹。曷其有(yòu)(huó)²?鸡栖于桀(jié)³,日之夕矣,羊牛下括(kuò)。君栖于役,苟无饥渴!
译文: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纷纷上了架,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注释:¹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²有佸:相会,来到。³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⁴括:相会,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⁵苟:诚,犹如实。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4-136

jūn

míng xiānqín 

jūn zhī zhìzāi shí zhī yángniúxiàlái jūn zhī 
jūn yuè yòuhuó jié zhī yángniúxiàkuó jūn gǒu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yìn)恭勤不倦¹,博学²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náng)³(chéng)数十萤(yíng)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注释: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在文中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¹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恭:谨慎的意思。²博学:学识渊博。³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⁴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