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霍光传,炫会桃李门。
不读霍光传,炫会桃李门。
湖山变朝市,烽火满乾坤。
湖山变朝市,烽火满乾坤。
胆落冰天骑,魂飞瘴雨村。
胆落冰天骑,魂飞瘴雨村。
春风吹秀麦,误国竟何言。
春风吹秀麦,误国竟何言。

lǐng--línjǐng

huòguāngchuánxuànhuìtáomén

shānbiàncháoshìfēnghuǒmǎngānkūn

dǎnluòbīngtiānhúnfēizhàngcūn

chūnfēngchuīxiùmàiguójìngyán

林景熙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¹。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注释:¹遥岑:远山。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双缕(lǚ)¹绣盘金²,平沙油壁侵。宫人斜³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注释:¹双缕:双丝线。²盘金:油壁:车名。妇人所乘之车,车身饰以油漆,故名。³宫人斜:唐代宫女的坟墓。此处泛指宫人之墓。⁴西陵:此指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
坐落在北京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朱明王朝的象征。当清兵的铁蹄踏上十三陵之后,忠于朱明王朝的人上无不痛心疾首、难以接受此事实。当 时,因抗清而身陷囹圄的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狱中含泪写下这首被人称作“绝笔’的词作。【疏星注:陈子龙从未进过监狱,这首词是和朋友倡和时所填。】 故国之思,优愤之情溢于言表,结句更明确表达了期复明室的不可动摇的意念。【疏星注:陈子龙填此词时,对复国已经不存希望,也已失去不可动摇的信念,此词 只是哀叹故国沦亡,亲友凋零。】全词凄怨激楚,悲愤填膺,与国变之前的作品显然大异其趣,足见作者词风在国破家亡后的转变。

tángduōlìng··hánshí--chénzilóng

shíwénxiāncháolíngqǐnyǒurěnyánzhě

cǎodàifānglínhántángzhǎngshuǐshēngèngfēngduànyáocénxiàfēihuāhuāshànglèichuīliǎngnánjìn

shuāngxiùpánjīnpíngshāyóuqīngōngrénxiéwàiliǔyīnyīnhuíshǒu西língsōngbǎichángduànjiétóngxīn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yì)¹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注释:¹铜城驿:在东阿县北四十里。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微风何寺钟?夕曛(xūn)岚翠重。十里鱼山¹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注释:¹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此词写途中马上耳目所接,天净、鸿鸣、钟响、夕曛,莫不匆匆一时过去。无意于渲染,而彩色缤纷。下片“夕曛”句以下,均写落日,缴足“晚次”题意。“留一抹、枣林红”,色彩绚丽,意境幽美。

shuāngtiānxiǎojiǎo ·wǎndōngē

zhūzūn qīngdài 

biānyǐngcōngcōng yòutóngchéng驿dōng guòluótiānjìng cáiyuè xiǎngchūhóng鸿 
wēifēngzhōng xūnláncuìchóng shíshānduànchù liú zǎolínhóng 
才睡。愁压衾花碎。细数更筹,眼看银虫坠。
才睡。愁压衾(qīn)¹碎。细数更(gēng)(chóu)²,眼看银虫³坠。
译文:刚刚睡下。沉重的愁思,仿佛要把衾被上的花卉图案压碎。细细数着更筹,眼看着灯花落下。
注释:玉连环影:词牌名,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愁压”句:此为夸张之语,谓愁绪之沉重,仿佛将被子上的花也要压碎了。¹衾花:指织印在被子上的花卉图案。²更筹:古时夜间用于报时用的计时竹签,这里借指时间。³银虫:指蜡烛的烛花。
梦难凭,讯难真,只是赚伊终日两眉颦。
梦难凭,讯¹难真,只是赚²伊终日两眉颦(pín)³
译文:梦境不可信,音讯难成真,只取得了她终日里蹙起的两弯蛾眉。
注释:¹讯:音信。²赚:赚得,取得。³颦:指女子皱眉的样子。

  这首词的上片写自己一方相思惆怅,孤独无眠。下片突发奇想,一下转到了描绘对方相思的情景,说她也整日里相思而致眉头频皱。如此跳跃之笔,不惟灵动,且更显思致深厚。全词情致含婉,流美动人。

  上阙写词人相思惆怅,孤衾难眠。不知道这一晚纳兰又是如何在他那百转千嘲的惆怅中度过的,好不容易睡下,却辗转难眠。几经反复,算了。披衣坐起,却只剩下一声“才睡”的叹息。想来,纳兰最开始应该强迫自己睡下的,只是“愁压衾花碎”,梦难成,愁却小见少,睡也多愁,不睡也罢。前人对于“愁”的描述,有说流不尽的李后主《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有说载不动的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而此处纳兰说愁,却只是唯美,让人觉得安静而小心翼翼,一如词人的多情与体贴。“细数更筹,眼看银虫坠”,长夜漫漫,此刻的纳兰却只是坐在时间的边上,看着银烛渐消,烛泪点点,缓缓流下、汇聚、变凉。欧阳澈在《小重山》里说“无眠久,通夕数更筹”,纳兰到底数了多久,或许是一夜。那这样的“一夜”又发生了多少次,无从知晓,只是远远地看着他的影子,让人觉得怜惜而心疼。

  下阙笔锋一跃,突发奇想地揣测起恋人此时的情景。他想象此时的伊人也正因幻梦难凭,情郎音讯不明,整日里相思而眉头频皱。烛光恍惚,最有梦幻的感觉,此时相逢却犹恐是梦。多情人,睡梦难凭,那就醒着梦义何妨,纳兰这时大概也在模拟相见的情景吧。 “讯难真”,可知纳兰一定是向太多的人问询了“伊”的消息,然而各人各话、消息缤纷混杂,以致真假难辨了,却可怜了纳兰的一片痴心。最后一句“只是赚伊终日两眉颦”最见纳兰体贴,不禁让人联想到《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宝玉只顾着提醒龄官躲雨,而全忘了自己也在雨中的事。痴情者总爱忘了自己,纳兰也如是。

  上下阕一为实情,一为虚设之景,但对恋人的相思痴恋之情游走于字里行间,一以贯之。整首词灵动跳跃,使得意境全出,雅致玄妙。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9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69页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江亭远树残霞(xiá)¹,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guō)²人家。
译文:江边的亭子,背衬着天际的残霞和树木。平坦的沙岸上芳草簇簇,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行人跳下马来,把坐骑在杨柳荫中拴住。夕阳西下,近水近山,各有村庄和人家的居屋。
注释:¹残霞:指的是残馀的晚霞。²水村山郭:水边的村庄,靠近山的城镇。

tiānjìngshā··jiāngtíngyuǎnshùcánxiá--西

jiāngtíngyuǎnshùcánxiádànyānfāngcǎopíngshā绿liǔyīnzhōngyáng西xiàshuǐcūnshānguōrénjiā

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
西山不似庞公¹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lán)²,千里便便浓可扫。
译文:西山没有庞公那般难以接近的孤傲之气。只要城楼所在之处他便能来到城府之中。山林绵延千里,满目苍翠,让人不禁想将白发染翠蓝。
注释:¹庞公:即庞德公,据《尚友录》:庞德公居岘山,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并让刘表站在一边不理,对他自己妻子却“相敬如宾”。诸葛亮去拜访他,庞德公开始几次也只是让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来,因此以其踞傲而闻名于世。²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译文:都说我早生华发是因愁绪多。劝我喝酒以销愁。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销愁,醒来白发未减,人依旧在愁中衰老。

  古代诗人常以人与自然的默契,来表达一种超旷的情致。李白有“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辛弃疾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既是一种谐趣,又是作者自我意识对象化的巧妙修辞。“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倒”同样表现出这样一种超迈和诙谐的情绪。作者将西山拟人化,又将拟人化的山拿来与历史上有名的怪诞人物进行比较,思致独擅,奇趣横生。

  这里作者并未说西山如何高峻,如何巍峨或如何秀丽,仅通过它的“不傲”来写其与人亲近。这种写山手法,有创造,有风趣,较之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又高出一筹。首句在“西山”之外,叠加出“庞公”的形象,“西山”为显形,“庞公”为隐形,造成一种独到的意象叠加效果。而联系这一对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之媒介(中介),就是对待城府的态度。庞公,即庞德公,据《尚友录》:庞德公居岘山,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并让刘表站在一边不理,对他自己妻子却“相敬如宾”。诸葛亮去拜访他,庞德公开始几次也只是让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来,因此以其踞傲而闻名于世。后携妻子隐鹿门山。“西山”却与庞公不同,“城府”只要有楼,它便可入城府来,按照常理,是人伫立楼头,目光投向西山,才发现它的存在。词人将这种视觉感受逆转,说是西山来到了城府之中,让读者在一句之中得到一种视点迁移引起的情感之波的回返往复,增强了诗句审美感应的层次和深度,且把山与人的亲近程度表述得准确和完满。词人写山与自然的热爱与亲近,与上面提到的太白、稼轩、半山类似诗句命意相同,与深隐山森的“庞公”实则同趣。

  第三、四句,由西山的“青”,想到自己的白发,由头上白发想到去染翠蓝的晴岚。辛疾疾有“青山不染白髭须”之句,作者实际与辛词句意相同,不过是反说罢了。这里,作者放开浪漫的意马之缰,夸张地表达恨“早生华发”的强烈情绪,思致独到,言辞直率却具艺术内蕴。言外透露出爱山的缘由: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山林青青千里,可使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青春气息,遂觉得头上的白色可以移到它上面,它的青色可以移到自己头上。

  下片承“华发”申说,旁人谓词人早生华发是因发愁,遂劝他喝醉解之。借酒浇愁,古人说得很多。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即酒。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其《将进酒》又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下阙首起两句便是沿前人思维定势,将诗意提起。第三句作一顿挫,一晚上便喝了千杯酒,当然这是夸张之辞,极言豪饮之多,最后作一反跌: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销愁,醒来白发未减,人依旧在愁中衰老。

  这是一首谐谑风格的词作。无缠绵悱恻绮罗香泽之态,亦无豪纵奔放金戈铁马之势,它只是以疏淡的笔致,表现一种旷放的情感。虽有叹老之意,却全无伤感之怀。写法上,舍去一切背景,仿佛白纸上作画,仅用线条表现情绪。上片以青山与自己白发作对比写自己的“老”;下片用酒与愁的关系强调愁的执著,亦未离开一个“老”字。全词观之,愁与老的根源,华发乃老的标志,青山乃华民的隐衬,意脉连贯,疏中见密,自然浑成,淡而有味。为何而愁,全未说破,只让读者朦胧见到一种排遣不了,纠缠如蛇的愁雾愁雰愁云而已,遂给人一种超脱之感,放达之感。这是典型的元人风致,元人格调和元人散曲笔法。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网.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