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天逆党作兵端,坐致酋渠诏意宽。
咸与惟新皆赤子,释囚尽复汉衣冠。
滔天逆党作兵端,坐致酋渠诏意宽。
咸与惟新皆赤子,释囚尽复汉衣冠。
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1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昏鸦¹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²(xù),轻风吹到胆瓶³梅,心字已成灰。
译文: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遗憾,临风独立。像柳絮一样的急雪飘落到香阁里,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注释:¹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²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³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⁴心字:即心字香。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此词一般解作闺情词,是女子在冬日黄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以“尽”与“立”描摹一种状态。而“恨因谁”,则郑重地提出问题。但是,并不马上回答。而已“急雪”与“轻风”一组并列对句,展开画面。即将内在情思物景化,令其与外部景物融合为一,又将外部景物情思化,谓其“乍翻”与“吹到”。究竟有情、无情,难以分辨。然后,直至结尾,才推出答案。谓心字香与香字心,都已死去。用的是双关语,颇饶意趣。而言情如此,亦够决绝。或以为说闺中情,代女子立言,谓于冬日黄昏,思念着远游人。

  这首词存在一个镜头转换,如同拍电影一样。前面两句写的是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渐渐飞远的昏鸦,心里充满伤感,不停地叹息。后面写的却是闺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闺。这个女子是纳兰心爱的女子。纳兰把镜头对准了她的香闺,对准了香闺的一切物事:从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落在书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银笙声声衬着天涯游子的心香飘摇,归乡之念绵延却始终杳杳。某日醒来惊觉流光已把人抛闪。流光无情比起自觉心如死灰,更叫人心下惘然。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2、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mèngjiāngnán ·hūnjìn

lánxìng qīngdài 

hūnjìn xiǎohènyīnshuí xuězhàfānxiāng qīngfēngchuīdàodǎnpíngméi xīnchénghuī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清明寒食不多时¹。香红渐渐稀。番腾(téng)²妆束闹苏堤(dī)³。留春春怎知。
译文: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 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 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 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注释:¹不多时:过了不多久。²番腾,即“翻腾”。此处指 翻腾衣柜,寻找春衣。³苏堤:亦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 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 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 春晓”。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花褪雨¹,絮(xù)沾泥²。凌波寸不移³。三三留留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译文: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 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 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注释:¹花褪雨:花朵被雨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²絮沾泥: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³凌波句:凌波 指水仙。这里指女子步履。寸:寸步。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 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 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 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 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 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 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 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 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 “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 “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 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 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ruǎnlángguī··西chūn--ziyán

qīngmínghánshíduōshíxiānghóngjiànjiànfānténgzhuāngshùnàoliúchūnchūnzěnzhī

huātuìzhānlíngcùnsānsānliǎngliǎngjiàochuánérrénguīchūnguī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花光浓烂¹柳轻明²,酌(zhuó)酒花前送我行。
译文: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设下酒宴为我践行。
注释:¹浓烂:形容鲜花灿烂。²轻明:一作“轻盈”。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我亦且¹如常日醉,莫教弦(xián)管作离声²
译文:我也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开怀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注释:¹且:一作“只”。²离声:指别离歌曲。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诗的前二句以绚丽的春光衬托热烈的送别场面。后二句抒情,内里实在蕴含着惜别的深情,只是故作旷达自慰且慰人。这首诗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

  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

  “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

  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123

biéchú

ōuyángxiū sòngdài 

huāguāngnónglànliǔqīngmíng zhuójiǔhuāqiánsòngxíng 
qiěchángzuì jiàoxiánguǎnzuòshēng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尽日¹寻春不见春,芒鞋²踏遍陇(lǒng)头云。
译文:终日寻春却见不到春的踪迹,脚下的草鞋已踏遍了被白云笼罩的山头。
注释:¹尽日:犹终日,整天。²芒鞋:用植物的叶或杆编织的草鞋称为芒鞋。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归来笑拈梅花嗅(xiù),春在枝头已十分。
译文:归来时将梅花拿在手指间轻嗅,暗笑自己,这眼前的枝头春意正热闹十分。
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 贺汝何以?”一日,麒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乃无奈他何!”
凤凰¹寿,百鸟朝²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³,何倨(jù)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 贺汝(rǔ)何以?”一日,麒麟,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¹⁰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¹¹,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乃无奈他何!”
译文:凤凰过寿,百鸟都来朝觐庆贺,唯独蝙蝠没有到来。凤凰训斥说:“你是我的部下,怎么能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属于走兽类。凭什么要祝贺你?”一天,麒麟做寿。蝙蝠仍旧没有到。麒麟也责怪它。蝙蝠说:“我长着双翅,是属于飞禽类。怎么要向你祝贺?”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提到了蝙蝠,互相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世上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注释:¹凤凰:传说中的禽类之王。²朝:拜访,朝拜。³汝居吾下:你在我下,即你是我的部下。⁴倨傲:骄傲自大。⁵贺汝何以:凭什么要祝贺你。何以:凭什么。⁶麒麟:传说中的兽类之王。⁷诞:这里指诞辰。⁸与:同“欤”,呢。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⁹语:说。¹⁰互相:一同。¹¹恶薄:风气恶劣。指社会风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