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叶声乾雪尚浮,驯和群出映寒流。
啼猿不在关山冷,相顾应无羽猎忧。
槲叶声乾雪尚浮,驯和群出映寒流。
啼猿不在关山冷,相顾应无羽猎忧。
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1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译文:莫愁现在深处何处呢?莫愁现在石城西。
注释:石城:今湖北省锺祥县。古称郢,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系楚国陪都,战国后期为楚国都城,西汉初置县,三国时属吴,置牙门戍筑城,称为石城。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tǐng)¹²两桨³,催送莫愁来。
译文:船夫用力拨动船桨,催促快点送莫愁来。
注释:¹艇子:方言,小艇的意思。²打:用力拨动。举,提起。³两桨:拨动两次船桨。桨,船桨。⁴催送:催促送来。快送。

  据《旧唐书·音乐志》和陈代释智匠《古今乐录》等史籍记载,《莫愁乐》产生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在石城(当时竟陵郡郡治所在地,竟陵即今湖北省钟祥县城)西面有位女子善歌《石城乐》,因《石城乐》的和声是“妾莫愁”,所以人们就把这位歌女叫做“莫愁”,而且改创(也许就是这位莫愁自己改创)一种新的变曲来配合她的歌唱,这个变曲就是《莫愁乐》。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首二句,小伙子并不是不知道莫愁居住的地方,这里却明知而故问,自问而自答,显然出自对女方的神秘感。或许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约会吧,或许担心莫愁的家长从中阻拦吧,反正他正踮着脚跟,忐忑不安地眺望着石城西畔,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莫愁会不会如约赴会?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正在着急的时候,终于看到莫愁乘着小艇,正朝着他轻快地划过来。从字面上看,这二句是写莫愁的活动,但小伙子轻松、畅快的心情却已跃然纸上。这种效果,乍看无一字写内心活动,其实却把诗人不可抑制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端将出来。有几处词语值得注意。“艇子”,言船小而轻;“打两桨”,是说双桨在水面上划动。船既小,又两桨齐划,正如鸟添双翼,必行驶如飞。因此下句用“催送”,以壮小艇划行之快。前三句似乎与主人公无关,最后一句的“来”字,才点出主人公与莫愁的关系,且流露出主人公心情之喜悦。

  这首小诗,四句用了三个“莫愁”,而且前二句句式也相同,这种重复歌唱的手法,正是民歌的基本特点之一。全诗抒情之中夹有叙事,语言朴实、简洁、准确、欢快,且富有动感,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首优秀的代表作。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潜鱼愿深渺(miǎo),渊明无由逃¹
译文:潜伏的鱼希望藏身在幽渺的地方,渊水澄明鱼儿无处可逃。
注释:¹“渊明”句:用“水清无鱼”之意。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彭泽当此时,沉冥(míng)一世豪¹
译文:彭泽县曾经在古时,埋没了陶渊明这盖世英豪。
注释:¹“彭泽”二句:彭泽,彭泽县,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沉冥,泯灭无迹。一世豪:陶渊明原有用世之心,志大才高,却被埋没于微官。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mǎo)金刀¹
译文:汉室刘姓制作礼乐,到司马氏手中已衰微非常。
注释:¹“司马”二句:按诗意本当为“礼乐卯金刀,司马寒如灰”,意谓汉高祖刘邦命萧何制礼作乐,至司马氏掌天下的晋代,尤其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世,礼乐废丧,已如死灰难以复燃。卯金刀,为“刘”字。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岁晚以字行¹,更始²号元亮。
译文:中年以后陶渊明只用字号,要重振朝纲字号唤作元亮。
注释:¹以字行: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²更始:重新开始,此指重新恢复礼乐。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凄其¹望诸葛²,肮(āng)³汉相
译文:凄怆地缅怀汉相诸葛,刚直倔强的个性也和他相仿。
注释:¹凄其:寒凉。其,词尾。此形容情绪凄怆。²诸葛,指三国时蜀汉宰相诸葛亮。³肮脏:刚直倔强貌。⁴犹:如同。⁵汉相:即指诸葛亮。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¹无益州牧²,指挥用诸将。
译文:可惜当世没有益州太守刘备,能够任用贤才指挥良将。
注释:¹时:当世。²益州牧:指刘备(162-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牧:指太守。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平生本朝心¹,岁月阅江浪。
译文:致使渊明平生徒存安邦定国的心愿,却只好把岁月消磨在江湖之上。
注释:¹本朝心:指匡扶晋室之心。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¹
译文:空留下精工的诗篇,好像从九天落笔美妙非常。
注释:¹“落笔”句:化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句意。九天,极言其高。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¹
译文:从古到今不是没有可敬的人,独有渊明最值得交友、景仰。
注释:¹尚友:上与古人为友。尚,通“上”。
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¹予刚制酒²,无用³(zhuó)杯盎(àng)
译文:不巧正遇我刚刚戒酒,因此不能斟杯酒向他献上。
注释:¹属:适值,恰好。²制酒,止酒,戒酒。³无用:无以。⁴酌:斟酒,此指以酒祭献。⁵杯盎:泛指酒器。盎,一种大腹敛口之盆。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欲招千载魂,斯文¹或宜当。
译文:想要招回他千年以前的灵魂,或许这首诗倒还适宜、妥当。
注释:¹斯文:此文,即指此诗。

  开篇二句,一般均以为是释陶令名字之义,即虽想潜藏而不能逃于渊。然而这样解释与下文意思不连贯。南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谓深眇则易潜居,如果潭渊明澈见底,就无法藏身,故陶令晚年改名为潜。山谷此处用《庄子·庚桑楚》中的典故:“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下面二句说陶渊明本是一世豪杰,但为彭泽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了。山谷称他为“一世豪”是言之有据的。他少年时代即“猛志逸四海,中年时常叹惜“有志不获骋”,老年时代犹“猛志故常在帮,可见平生抱有经世济民之大志。而他又晦迹不任了,山谷认为是由于“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意即司马氏的东晋王朝,此时已如冷却之灰烬,而刘裕则已擅政治,军事之大权。刘氏擅权,乱世无道,所以向令就决意沉冥了。山谷以蜀庄来比陶令,颂扬其能保持高风亮节。

  山谷这样称颂陶令是以某些史书作根据的。沈约《宋书·陶潜传》云:“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异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作为陶侃后裔,他依恋旧朝,不愿仕宋,亦在情理之中。但沈约此说早就有人表示怀疑。陶令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自彭泽辞官归田时,刘裕刚以一个地位不高的武将,临时被推为八州都督,初掌朝政,下距晋、宋易代之时(420)还有十五年。不能说他辞官的原因就是“耻复屈身异代”,即使他当时对刘裕不满,也不可能预见刘裕将来篡晋的结局。山谷博闻强识,熟悉史乘,其取沈约说是蔽于儒家忠孝观念。山谷此说对后世颇有影响,自南宋起盛行以“忠愤”来解释陶令后期的作品,是与山谷此诗分不开的。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诗意是说陶令在晋时名潜字渊明,刘裕篡位后即以渊明为名,更号为元亮,自别于晋宋之间。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早就指出,山谷此二句是承《南史·隐逸传》的“潜字渊明”之误。实际上陶令在晋时名渊明,字元亮,在宋时始更名潜,仍字元亮。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颜延之的《陶征士诔》曾云:“有晋聘士陶渊明。”既以陶令为晋臣,则宜用其旧名渊明。颜延之与陶令是知交,所作哀悼亡友之《诔》,用名不应有误。山谷以“虑愤”目渊明,自然采取《南史》的说法。陶令在晋时已号元亮,而山谷却生出“更始号元亮"一说,这是为了借题发挥,便于把陶令塑造成理想人物。

  他说陶令更号是欲以蜀汉丞相诸葛亮自比,要兴复汉室,汉、贼誓不两立。但晋宋易代,诸臣竞相趋附,陶令看到向于旧朝的人并不多,他的心情是凄苦的。虽说是凄苦,但他仍然“肮脏”,即刚强不屈。山谷惋惜当时无益州牧,即刘备,渊明遂不能成就诸葛亮的勋业。在中国文学史上,山谷此诗首次以诸葛亮比渊明,实属创见。清代诗人龚自珍亦云“渊明酷似卧龙豪”,可以说是从此诗得到启发。

  渊明虽一心忠于本朝,但岁月流逝,壮志未酬,只有好诗流传下来。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不受重视,到了唐代才普遍受到赞誉。其文名至宋而极,苏轼追和陶诗百余首,称为曹刘李杜所不及,山谷此诗,称其为“落笔九天上”。由于尊崇渊明的“忠愤”和诗文,故山谷云:“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这就是说,古人中有许多可与之为友,其中以渊明为最。尚友说出自《孟子·万章下》的话,可以说是山谷写此诗的圭臬,意即上与古人为友,要读懂他的诗文,必须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经过全面考察,山谷认为渊明最值得自己尊敬。本应酌杯祭奠,正遇上自己戒酒,此礼也就免了。结句是说自己仿《楚辞·招魂》,写此诗是为了召唤渊明的灵魂。

  宋人魏泰曾云:“黄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旬虽新奇,面气乏浑厚。”(《临汉隐居诗话》)他与山谷是同时代人,上述的一段话虽贬黄诗,但用来评论山谷此首怀陶令诗的得失,却大体恰当。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8-19
2、 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8-30

宿jiùpéng怀huáitáolìng--huángtíngjiān

qiányuànshēnmiǎoyuānmíngyóutáo

péngdāngshíchénmíngshìháo

hánhuīmǎojīndāo

suìwǎnxínggèngshǐhàoyuánliàng

wàngzhūāngzàngyóuhànxiāng

shízhōuzhǐhuīyòngzhūjiāng

píngshēngběncháoxīnsuìyuèyuèjiānglàng

kōngshígōngluòjiǔtiānshàng

xiàngláifēirényǒushàng

shǔgāngzhìjiǔyòngzhuóbēiàng

zhāoqiānzàihúnwénhuòdāng

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六博¹争雄好彩²来,金盘一掷(zhì)³万人开。
译文:六博要想获胜全凭好采,筹码往金盘上一掷众人高叫如排山倒海。
注释:¹六博: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共十二棋子,六黑六白,两人相博,每人六棋,所以名为六博。²彩:彩头,旧时赌博中赢得的钱物或赌博时得胜所获的赌注。³掷:撤下。这里指掷骰子以分胜负。。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夫¹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译文:大丈夫决胜负应该在战场,用生命报效天子,手斩胡人的头颅立功归来。
注释:¹丈夫:犹言“大丈夫”,泛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人。
丈八蛇矛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丈八蛇矛¹出陇(lǒng)西²,弯³拂天白猿啼。
译文:大丈夫即将手提丈八长矛奔赴陇西战场,您的箭术会像古代射手养由基射猿,使敌人惊慌。
注释:¹丈八蛇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名。²陇西:县名。战国时为郡名,在今甘肃省中部。汉代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的洮河中游及渭河上游南岸地区,包括兰州市、陇西县、临洮县一带。唐代属边境地区。³弯:开弓射天。⁴弧:木弓。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破胡必用龙韬(tāo)¹策,积甲²应将熊耳³
译文:如果使用姜太公《龙韬》中的战略,一定能打败敌人,那时缴获敌人的武器会堆得如同熊耳山一样。
注释:¹龙韬:《太公六韬》中的一部分。相传是吕尚编的古兵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记载周文王、武王问太公兵战之事,对后世影响较大。²甲:指铠甲和兵器。³熊耳:山名,一在今河南省,一在湖南省。⁴齐:一样高。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月蚀(shí)西方¹破敌时,及瓜²归日未应迟³
译文:现今月食出现在西方,正是击败敌人的征兆,明年瓜熟时您一定会如期立功回朝。
注释:¹月蚀西方,指西方月蚀,是说指日可待,有肯定的含义。月蚀:也叫“月食”。²及瓜:这里指完成作战任务。³未应迟:不应当迟归。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xiāo)¹当悬白鹊旗²
译文:那时敌人的阵营一定会血染成河,使黄河都变成红色,还要砍下敌人首领的头挂在树梢。
注释:¹枭首:斩首高悬以示众。²白鹊旗:疑为“白虎幡”之误。白虎幡是绘有白虎图象的旗帜,作为帝王诏令传信之用。唐代人讳虎字,叫做“白兽幡”。李白似以“白鹊旗”代用。这种旗,后来也作为传布朝廷政令之用。

  这三首诗是一个整体,对作者的外甥郑灌进行教育和勉励,是出征前的一堂很好的政治、军事动员课。诗中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外甥郑灌的爱国壮举,对他寄予殷切的希望。

  第一首,用奇异的联想,把郑灌获得从军的机会比喻为博得“好彩”头,说为了保卫祖国,从军戍边,这是非常光荣、幸运的事,应当感到高兴。“万人开”三字,把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边境的场面展现出来,多么豪迈有气魄!接着,诗中勉励外甥树立起“丈夫”的雄心壮志,英男杀敌“斩胡头”,以报效祖国。这样,故乡的人们都会感到光彩。“天子”是封建社会中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象征国家。

  第二首,描写边境战斗的壮丽图景。英武的将士们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地开赴陇西边境,刚开弓搭天就使敌兵震惊不已,一触即溃,闻风丧胆。这虽然是一种设想的情景,但却流露出诗人对于正义之师的赞美。诗人为祖国有这样的军威阵势而感到自豪,也很关切战斗的胜利。因此,他特意叮咛郑灌要精通祖先传下的兵法,瓦解敌军,使其真正降服,大量缴获他们的军需军备。

  第三首,展望战斗的胜利,满怀信心,鼓励郑灌勇敢杀敌,克期凯旋。诗人以长辈的口吻,反复嘱咐郑灌:完成破敌任务后就荣归故乡,言下之意是说:亲人们在等待着你,早日归来,以免悬念!诗中还反映了诗人对于进犯祖国的敌人的痛恨。“枭首当悬”,则表明诗人希望对敌人杀一儆百、攻心为上,做好安抚事宜。

  此诗把描写、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语重心长,感情炽烈,具有强烈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参考资料:
1、 徐志福.古今名人教子诗选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3-17
白水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白水青山空¹复春,徵(zhēng)君晚节傍(bàng)风尘²
译文:清澈的江水,葱郁的青山,即便在春天里展现得再美好,也有徒然再伤春的时候,常征君您一世英名,隐居青山绿水间多年,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竟然选择了重新出仕当官,不再隐居了。
注释:徵君:汉魏以来,起隐士谓之征君。另外,征君一词见于《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以韩征君当至,方修道桥。¹空:徒然。²傍风尘:指常征君晚节不保,不再隐居,重新出仕。风尘:红尘,世俗之中。傍:傍靠,投靠。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楚妃¹堂上色殊众²,海鹤阶前鸣向人。
译文:楚妃在皇宫里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很受皇帝的恩宠,但也难免遭到其他嫔妃的嫉妒和陷害,以常征君您的才华,如海鹤一样的仙风道骨,在朝堂阶前的表现一定非常卓越,然而若想一鸣惊人,还要学会趋近权贵之人。
注释:¹楚妃:比喻在皇帝面前得宠之人。²殊众:出众。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万事纠纷¹犹绝粒²,一官羁(jī)绊实藏身。
译文:在朝上供职,整日里公事繁忙,被各种琐事纷扰,甚至连饭都没有时间吃,人只要是被一种官职羁绊,就是彻底被劳碌埋藏起来了,无法脱身。
注释:¹万事纠纷:指公事繁忙。²绝粒:没时间吃饭。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开州¹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²毒热新³
译文:你任职的地方现在也是夏天了,但早晚还会有凉暖温差,你可要时刻注意保暖啊,那里可不像云安,到了夏天火辣辣的酷热现象就会重新出现。
注释:¹开州:地名,今重庆开州区,是常征君任职之地。²云安:地名,位于今广东省西部。³新:出现、开始的意思。

chángzhēngjūn--

báishuǐqīngshānkōngchūnzhēngjūnwǎnjiébàngfēngchénchǔfēitángshàngshūzhònghǎijiēqiánmíngxiàngrén

wànshìjiūfēnyóujuéguānbànshícángshēnkāizhōuxiàzhīliánglěngshìyúnānxīn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月未到诚斋(zhāi)¹,先到万花川谷²。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³。不¹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²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³修竹:长长的竹子。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¹,看十五十六。不¹奇绝:奇妙非常。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却照到了“万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读完这两句,人们自然地要问:既然“诚斋”与“万花川谷”相去不远,何以月光照到了“万花川谷”,作者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过对照描写,用“未到”和“先到”点明,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而“万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写“万花川谷”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这样,词的结尾两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晶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说明作者对未来、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诚斋体”在当时也颇有影响。本词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说明他的词风一如他的诗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419-1421页

hǎoshìjìn ·yuèshísāndēngwànhuāchuānwàngyuèzuò

yángwàn sòngdài 

yuèwèidàochéngzhāi xiāndàowànhuāchuān shìchéngzhāiyuè línxiūzhú 
jīncáishìshísān yuè wèishìqiūguāngjué kànshíshíli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