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黄梅雨,潺潺过麦秋。昏沉浑似醉,憔悴不禁愁。
一叶黄梅雨,潺潺过麦秋。昏沉浑似醉,憔悴不禁愁。
渠溢门庭淖,园荒草树稠。乍晴酬绝唱,何幸对风猷。
渠溢门庭淖,园荒草树稠。乍晴酬绝唱,何幸对风猷。

chéngcàiyuánèrshǒuèr--wángzhīdào

huángméichánchánguòmàiqiūhūnchénhúnshìzuìqiáocuìjìnchóu

méntíngnàoyuánhuāngcǎoshùchóuzhàqíngchóujuéchàngxìngduìfēngyóu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春残(cán)¹何事²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³长。
译文:春天快要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会怀念家乡。病中梳头,不快就像头发一样长。
注释:¹春残:暮春。²何事:为什么?³最:癸巳类稿作“发”。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梁燕语多¹终日在²,蔷(qiáng)薇风细³一帘香。
译文:房梁上的燕子每天都在呢语。柔风一吹,满屋都是蔷薇花的香气。
注释:¹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的燕子不停地喃呢。²在:历朝名媛诗词作“伴”。³细:轻柔。

  当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时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女人,纵使梁间双燕呢呢喃喃唱着悦耳的歌儿,帘外鲜艳的蔷薇藉着微风送进阵阵的幽香,在她苦思乡的芳心里,匪特不以婉转的燕语为悦耳,馥郁的花香为怡情;反怪燕儿有意撒娇叫个不休,蔷薇故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搅扰她的苦恼烦闷心情似的。非但此也,就是个己的蓬松散乱的发髻,由于病中无力,梳整时也怪它太长了呢。象这样表现技术,岂是不懂女人心理的男子和学识不深的女人所能达到的。

  这首诗在李清照雅致、雄浑、怨愤三大类,属于前者。

参考资料:
1、 王璠.李清照研究丛稿[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198.

chūncán

qīngzhào sòngdài 

chūncánshìxiāng bìngshūtóuhènzuìcháng 
liángyànduōzhōngzài qiángwēifēngliánxiāng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古墓成苍岭,幽宫¹象紫台²
译文:秦代的那座古墓成了长满野草的山岭,可它那幽暗的地宫,却是豪华壮丽的宫殿。
注释:¹幽宫:幽冥界的宫殿,这里指秦始皇的陵墓,又指地下的孤独。²紫台:与“紫微宫”义同,天帝的宫殿。转指天子的宫殿。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星辰七曜(yào)¹隔,河汉²九泉³开。
译文:墓顶上镶着大珍珠,象征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墓底用水银灌注成江湖河海。
注释:¹七曜: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五大行星的一种总称。²河汉:天河。 ³九泉:地下的世界。九,为极限的数字,表示“无限”之意;泉,指黄泉之国。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yàn)不回。
译文:墓中有江海人岂能渡过;暗黑阴冷,永远无春的地下,绝无雁鸭飞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更闻松韵(yùn)¹切,疑是大夫²哀。
译文:野风吹得松树哗哗作响,像是被始皇封为大夫的泰山松的哀悼声。
注释:¹松韵:风吹松树发出的声音。²大夫:官职名。秦始皇祭祀泰山时,途中遇到大雨,遂在松树下避雨.后来秦始皇封这棵大树为“五大夫”(《史记·秦始皇本纪》)。

  王维的这首诗,主要是揭露他穷奢极欲,榨取民脂民膏的一面。它描写了秦始皇墓的宏大规模:陵墓象山岭一样高,墓穴象一座地下宫殿。里面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水银做的江海,黄金制的雁。这几句极力铺叙墓穴的豪华,但看不出诗人是暴露还是羡慕。再往下看就有微词:有海却没有人渡船,墓里没有春秋,雁也不会冬去春来。意思是说,再阔气,也毫无用处。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秦始皇大修陵墓已经有所不满。最后两句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态度:陵墓周围传来了一阵阵松涛声,好象是大臣们的哀怨。他只听到卿、大夫们的哀怨而没有听到人民的呼声、怒吼,是他的局限性。不过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他对秦始皇搜刮民脂民膏是持批判态度的。

  诗的中间二联,是从史书的记述中想象到的墓室中的情形,是对历史的再现。在秦始皇的墓中,还有难以赘述的广阔世界。但在现实世界中,这里的一切都是无声的,都僵硬地放在这里。死亡的时间与众不同,所以描写这方面的诗歌也就较为稀少了。然而,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中,墓中的景观又被作者好像看到了一样一一地被描写了出来。王维感觉的视觉性——画家之眼。在这里可以说是得到了最好的发挥。至尾联时,开始传来了声音。风吹松树的响声,与大夫哀悼秦始皇之死的恸哭重合在了一起,作品怪异的色彩越来越浓了。

  这首诗从客观描写到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写得很有层次。全诗写得委婉含蓄,后四句虽然流露了诗人的倾向性,但表现得比较隐蔽,不是赤裸裸的直说,耐人寻味。全诗剪裁得当,十分精炼。关于秦始皇墓内的耗费,历史上记载很多。作者只写以明珠为日月,以水银为江海等,因为这些事物为秦始皇墓中所特有,最能表现秦始皇的铺张。这首诗是王维比较重视视觉印象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1、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25页
2、 杨知秋选编.雏凤声:历代少年儿童诗作选: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29页

guòshǐhuáng--wángwéi

chéngcānglǐngyōugōngxiàngtái

xīngchényàohànjiǔquánkāi

yǒuhǎirénníngchūnyànhuí

gèngwénsōngyùnqièshìāi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岁¹颇好(hào)²³,晚家南山(chuí)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注释:¹中岁:中年。²好:喜好。³道:这里指佛教。⁴家:安家。⁵南山:即终南山。⁶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来每独往,胜事¹空自知。
译文: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注释:¹胜事:美好的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译文: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值¹林叟(sǒu)²,谈笑无还期³
译文: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¹值:遇到。²叟:老翁。³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zhōngnánbié

wángwéi tángdài 

zhōngsuìhàodào wǎnjiānánshānchuí 
xìngláiměiwǎng shèngshìkōngzhī 
xíngdàoshuǐqióngchù zuòkànyúnshí 
ǒuránzhílínsǒu tánxiàohuán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宜春苑(yuàn)¹外最长条²,闲袅(niǎo)春风伴舞腰³
译文:宜春院外杨柳轻拂低垂,伴着那春风扭摆着腰肢。
注释:¹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时在宜春宫之东,汉称宜春下苑。即后所称曲江池者,唐代为教坊乐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²长条:指细长柔软的柳枝。³舞腰:比况之词,状杨柳细软若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正是玉人¹肠绝²处,一渠春水赤栏桥³
译文:那御河之上的红栏桥畔,多少情人在此伤心别离。
注释:¹玉人:美人。²肠绝:一作“肠断”。³赤栏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

  起句,点明咏柳本题。“宜春苑外”四字,点出杨柳所在之地。“最长条”三字,简约的勾勒柳枝的“长条”形状。柳,向以“垂柳”为美,冬去春来,发芽抽枝,很快长条拂地。因而咏柳的作品,总是渲染柳条的柔长。温词言柳,也先写其“长条”,既将柳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而着一“最”字,分明已将人的观感溶于其中。那么,词人不写其他花树,却独言柳,可能只是因为柳的“最长条”,或是另有别的什么原因。但仔细分析即可知,细长柔软的柳条,最能勾起人的离情别绪。柳条随风摇摆,与人难舍又难分,好像还有许多惜别的话,没有说出来,饱含着激情。细细地柳丝,似人的情思。因此,描摹柳的“长条”,已暗示人的伤怀,以物喻人。紧接“闲袅”句,承首句,咏柳枝柔细而俏美的样子。美人舞腰纤软,用以媲美杨柳树枝在春风中舞动的轻柔美妙景象,十分生动可爱。“伴舞腰”,其一“伴”字,描摹柳条与春风结“伴”,即与春风共舞 ,拟人化手法更为浓重,甚得物之神韵。自然地引起下文“玉人”的感怀。

  三、四句,借柳而赋离情。说“玉人”肠绝,表明她的悲伤;而用虚词“正是”蝉联,便与首句“最”字挽合,既有开合震荡的节奏感,更强化了此句与上两句之间的一意贯连,即标明,正是春风中摇动的柳条,牵惹起“玉人”的离情别绪。至此,感悟伤怀的题旨充分表露,唱叹之间,使物我无间。“一渠春水赤栏桥”,再以景结拍。此句,表面来看,正与首句景色相合:宜春苑外,碧水红桥,映衬绿柳,为画面增添许多春色。这景象,明丽可人。但是,联系上片“玉人肠绝”,便显然可见眼前景含无限情。作者借“桥”的意向,喻示桥头折柳送别,令人肠断,像汉人送远行者至灞桥伤别一样。故“赤栏桥”一经温词采用,便顿现光彩,使得后世亦常用以描写离别情境。而“一渠春水”的意向,既比拟愁如春水,也象征别易会难、别情无奈,“恰似一江春水流”,空留感伤。

  这首《杨柳枝》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言简意深,咏物与写人和谐地结合,不露一丝痕迹,形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正是玉人肠绝处”,在写柳之可爱以后,结合写了古代的女性,既丰富了咏物的内容,又创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客观地咏物写人,春风、春水、赤栏桥,却皆染上离人的意绪,读来令人感慨,读者从中自可领略所咏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这首词的咏物和表达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联想等手法来实现的。一、二、四句均在咏柳,描写柳,但并未点出柳字。而分别用了借代、比喻、典故等修辞方法暗示出来。这种手法既是造成这首词婉约含蓄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增加了读者想象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张红.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57-162
2、 陈绪万.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90:41

yángliǔzhī··chūnyuànwàizuìzhǎngtiáo--wēntíngyún

chūnyuànwàizuìzhǎngtiáoxiánniǎochūnfēngbànyāo

zhèngshìrénchángjuéchùchūnshuǐchìlánqiáo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祖席¹离歌,长亭²别宴(yàn)。香尘³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sī),行人去棹(zhào)依波转。
译文:饯隔酒席上唱完离别的悲歌,亭中散了离别的饮宴,香尘遮住了视线,离人仍频频回首。送隔人的马隔着树林嘶叫,隔人的船已随着江波渐去渐远。
注释:¹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来称设宴饯别的所在为“祖席”。²长亭:旅途中的驿站,为送别之地。³香尘:地上落花很多,尘土都带有香气,因称香尘。⁴棹:同“櫂”,划船的桨。长的叫櫂,短的叫楫。这里指船。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¹遍。
译文:画阁上我黯然魂消,上高楼望断天涯,夕阳下只见江波无边无垠。人世间无穷无尽的是离愁,我的心要飞到天涯地角寻他个遍。
注释:¹寻思:不断思索。两句是说从连接到天边的水波,引出无边无际的离愁,而有“思绕天涯”的感觉。

  《踏莎行·祖席离歌》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咏别情。上片写饯行的情景,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对行者的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全词融情于景,情境如画,勾勒出一幅春江送别图,语言含蓄婉转、平易而意旨深曲。

  此词起二语,写在饯行的酒席上别情依依。“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意同。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不忍别去。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尽管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

  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遥念行人,无时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31-432 .

suōxíng ·

yànshū sòngdài 

 chángtíngbiéyàn xiāngchényóuhuímiàn rényìnglín xíngrénzhàozhuǎn 
huàhúnxiāo gāolóuduàn xiéyángzhǐsòngpíngyuǎn qióngjìnshìchóu tiānjiǎoxúnb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