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馀槐柳转斜日,吏散鸟雀来空庭。康成书带可人意,坐见茸茸相对青。
公馀槐柳转斜日,吏散鸟雀来空庭。康成书带可人意,坐见茸茸相对青。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繁灯夺霁(jì)¹。戏鼓侵明发²。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译文: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注释:¹霁华:月光皎洁。²明发:黎明阳光散开。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浅画镜中眉¹,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译文: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¹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色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shēngzhā ·yuánchénjìngsǒu

liúzhuāng sòngdài 

fándēngduóhuá qīnmíng jiùshítóng qíngwèizhōngniánbié 
qiǎnhuàjìngzhōngméi shēnbàilóu西yuè rénsànshìshēngshōu jiànchóushíjié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风蒲猎猎¹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yōng)(niān)²午梦长。
译文:小池塘中,风中的水草烈烈有声,雨后的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弥漫整个庭院。这时候,又享用着投放在井里用冷水镇的李子和瓜,像冰雪一样清凉舒爽!躺在竹制的方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做女工呢?只想美美的睡一个午觉啊!
注释:¹猎猎:风的声音。²慵拈:懒拿。

  李重元的《忆王孙》原来是有春、夏、秋、冬四季词的,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述说四季景色,抒发相应的情感。这一首夏词,先写小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满院都是荷花的香味。炎热的夏季,难得的雨后清爽。这时候,又享用着投放在井里用冷水镇的李子和瓜,真象冰雪一样凉啊!竹制的方床(大床、双人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慵拈:,懒拿)做女工呢?没了汗,有了倦,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应该是很惬意的事情啊!

  小令虽短,却勾画出一幅具有夏令特色的仕女图,别有情趣。

wángsūn ·xià

chóngyuán sòngdài 

fēnglièlièxiǎochítáng guòhuāmǎnyuànxiāng  guābīngxuěliáng zhúfāngchuáng zhēnxiàn线yōngniānmèngcháng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¹,忽到黄鹤旧山头²。老年个中³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译文: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史上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注释:¹新梦:未曾料到之意。²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年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³个中:此中。⁴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⁵玉镜:指月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敛秦¹烟,收楚雾,熨江²流。关河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bìn),空敝黑貂裘¹⁰。酾(shāi)¹¹问蟾(chán)¹²,肯去伴沧洲¹³
译文: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注释:¹秦、楚:分指古时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²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熨:烫平。江:指长江。³关河:山河。关:指关塞。⁴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分裂。⁵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⁶妲娥:即嫦娥。⁷冷眼: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的态度。⁸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⁹空:徒然。¹⁰敝黑貂裘:形容奔走连年,潦倒郎当。敝:破烂。¹¹酾酒:斟酒。¹²蟾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白兔。此指月亮。¹³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指故乡。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此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此夕如何?“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他来仙地游,然则他也是仙矣,他之“新梦”、“忽到”,不也像乘黄鹤飘然而来吗?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也有此意味。“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归来”,指此次东归。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写这首词的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6-1408页

shuǐdiàotóu··shùshíniánshì--fànchéng

shùshíniánshìshíchùguòzhōngqiūjīnniánxīnmèngdàohuángjiùshāntóulǎozizhōngqiǎnhuìtiānjiàozhòngjiànjīnnánlóuxīnghàndànjìngkōng

liǎnqínyānshōuchǔyùnjiāngliúguānnánběijiùzhàoqīngchóuxiǎngjiànhéngélěngyǎnyīngxiàoguīláishuāngbìnkōnghēidiāoqiúshāijiǔwènchánkěnbàncāngzhōu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qián)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¹寒,夜坐归心壮²,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³上,西风树响,吹老鬓(bìn)毛霜。
译文:看乾坤大地,清醒的贤者和昏醉的愚人相混,从古到今多少变幻兴亡。昏冥冥灯光暗淡,游子漂泊他乡,夜深闷坐归乡之心油然猛涨。明天又是重剑。黄酒飘着香味,一年的好景色就在这桔绿橙黄的时光。龙山上,西风在树丛中呼呼作响,吹得人老白发如霜。
注释: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¹剑花:指灯心的余烬结为剑花形。²归心壮:谓思归心情强烈、旺盛。³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

mǎntíngfāng··zhōngjiǔ--zhāngjiǔ

gānkūnyǎngxiánzuìxǐngjīnxìngwángjiànhuāhánzuòguīxīnzhuàngyòushìxiāngjiǔmíngcháojiǔxiāngniánhǎojǐngchénghuánglóngshānshàng西fēngshùxiǎngchuīlǎobìnmáoshuāng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译文:你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着六幅湘江秀水,高耸的发髻如同轻挽着一段巫山烟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译文:她那绰约的风姿只应该在天上出现,她那动听的歌声又岂会在人间听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译文:她胸前雪肌在华灯斜照下尤显风韵,她眼中神采在酒意半醺时更觉妩媚。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译文:想当初若不是爱慕相如文赋之才,又怎会那么容易让他见识到文君风采。

tóngzhèngxiāngbìngxiǎoyǐnzèng--qún

qúntuōliùxiāngjiāngshuǐbìnsǒngshānduànyún

fēngzhǐyīngtiānshàngyǒushēngshìjiānwén

xiōngqiánruìxuědēngxiézhàoyǎntáohuājiǔbànxūn

shìxiāngliánzhēngjiàoróngjiànwén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