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诗人¹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译文:天宝间的诗人杜甫,他的诗就是一部历史;他对着杜鹃鸟再次下拜,有感于国破民困,泪下如涓涓泉水。
注释:¹天宝诗人:指杜甫。杜甫身历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所作有“诗史”之称。其作《杜鹃》诗,有“我见常再拜”,“泪下如迸泉”语。
龟堂¹一老旗鼓雄,劲气²往往摩其垒³
译文:龟堂老人陆游与杜甫旗鼓相当,所作诗有刚强正直的气概,直迫近杜甫的诗垒。
注释:¹龟堂:陆游家堂名,他晚年即自号龟堂。²劲气:指刚强正直的气概。³摩其垒:迫近他的堡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ōu)雪碗¹建溪²茶。
译文:他穿着轻裘,骑着骏马,赏遍了成都城中的名花;又持着透明洁白的茶杯,在建溪品尝着名茶。
注释:¹冰瓯雪碗:透明洁白的茶杯。²建溪:在福建,是产茶区。
承平¹(huī)²半海宇³,归来镜曲盟鸥沙
译文:天下太平,宦游的足迹到过国中的一半;辞官归来,隐居鉴湖,与白鸥为盟,度过了晚岁年华。
注释:¹承平:治平相承;太平。²麾节:旌旗与符节。此指做官。³海宇:指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⁴镜曲:镜湖边。镜湖在陆游家乡绍兴。⁵盟鸥沙:与鸥鸟为友,指过隐居生活。
诗墨淋漓不负酒¹,但恨未饮月(ròu)(zhī)²首。
译文:喝醉了酒随意挥洒,作出了高超的诗篇上万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投身战场,亲手斩下敌酋的头。
注释:¹不负酒:没有辜负美酒。指喝了酒作出好诗。²月氏:古西域国名。《汉书·张骞传》载匈奴破月氏国,把国王的头做饮器。此以月氏代指金国。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译文:床头挂着的宝剑白白地发出铿然声响,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大好河山落在敌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gē)况满天南东¹
译文:远远的青山如同一线,笼罩着蒙蒙哀怨;祖国的东南一带也燃烧着战火,恢复的大业已经成空。
注释:¹天南东:即东南天。
来孙¹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译文:陆游啊,你的后辈虽然见到了九州一统,可统治者是胡虏,在家祭时怎么开口禀告你这泉下的老翁?
注释:¹来孙:玄孙之子,泛指后代。

  陆游八十年间万首诗,“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一直鼓舞着人们抗击外侮,保卫祖国;尤其是在国家危亡之际,更激起爱国者的共鸣。林景熙这首诗作于南宋刚灭亡时,他披读陆游的《剑南诗稿》,被陆诗深深地打动。诗中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和报国雄心,最后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诗将叙事与抒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雄浑而劲健。全诗言近旨远、意深辞婉,句句发自肺腑,缠绵中见悲壮,在林景熙诗中很有代表性。

  全诗四句一韵,每韵为一段,表达一层意思。

  第一段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说他相当于唐朝的杜甫。在写时,先标举杜甫的诗是诗史,然后举杜甫《杜鹃》诗中“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句为例,说明杜诗反映了国家动乱,诗的宗旨是忠君爱国。在此定论下,再述陆游诗与杜甫旗鼓相当,性质相同,高屋建瓴地肯定了陆游。这样开场,避免了低手直截浅露的写法,从远处逗起,稳重自然。诗中“旗鼓雄”、“摩其垒”二军事用语,又密合陆游诗“篇中十九从军乐”的内容风格。陆游一生敬仰杜甫,向杜甫学习,他在诗中多次这样说杜甫:“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这是在说杜甫,也是说自己。在林景熙前,刘应时《颐庵居士集》卷一《题放翁剑南集》也曾这样说:“放翁前身少陵老,胸中如觉天地小。平生一饭不忘君,危言曾把奸雄扫。”与林景熙一样,都把陆游比作当代杜甫,不仅十分恰当,也深得陆游本心。

  第二段四句,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轻裘骏马成都花”,写陆游在乾道年间在四川任职的一段经历。陆游在成都为官时,曾写过《花时遍游诸家园》等赏花诗,所以林景熙拈出看花一事,以概括他入川经历。

  “冰瓯雪碗建溪茶”,写陆游在福建事。陆游在淳熙年间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事,所以诗举饮茶事,既是因为福建是著名产茶区,陆游又官管茶叶收购的官,一语双关。这两句所写,一东一西,跨地极大,故用以代陆游宦迹。以下便以“承平麾节半海宇”作一总写,然后说他晚年退隐家乡鉴湖。通过四句诗,有分有合,精炼地概括了陆游的一生;“承平”二字,已将他难以报国的不得已隐藏在内,尤为春秋之笔。

  第三段写陆游的报国雄心。承接上“承平”字,说他在承平时代无法实施自己的爱国抱负,上前线去杀敌,收复失土,只好沉湎诗酒,把满腔热忱通过诗歌来表达出来;而他胸中,时刻以未能手枭敌首为恨,所以空有豪情,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丧,无力挽救。这一段,隐曲地批判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高度概括了陆游一生的心事。渴望杀敌是陆游诗的主旋律,这类诗在陆游集中俯拾皆是,这首诗中“床头孤剑”二句,就是反用了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句。

  末段四句,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陆游当时是眼睁睁地看着沦陷的中原无力收复;林景熙所处的时候,中原依然沦陷,遥望北方,青山隐隐,笼罩在一片哀愁之中。

  更令人揪心裂肺的是,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也已打破,国家已经灭亡,只剩下东南一带,还有残余的宋军在抵抗元人。因此,诗人感叹,国势已无法挽回,陆游的后裔确是见到了九州一统,然而是被敌人统一,他们在遵照陆游遗嘱家祭时又怎么向他禀告呢?这一段,“青山一发”是化用苏轼“青山一发是中原”句;末两句是本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写得沉痛之极。这时候,诗人已经把陆游的悲与自己的悲完全融合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血泪。正如陈衍《宋诗精华录》所评的那样:“事有大谬不然者,乃至于此,悲哉!”

  全诗把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所题的是陆游的诗集,但在赞诗时更重在赞人。诗写得一意相贯,层层推进,悲壮雄浑,同时善于概括,尤其是在成句的化用上,浑如生成,自然的当,显示了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450-1451页

shūfàngwēngshījuànhòu

línjǐng sòngdài 

tiānbǎoshīrénshīyǒushǐ juānzàibàilèishuǐ 
guītánglǎoxióng jìnwǎngwǎnglěi 
qīngqiújùnchénghuā bīngōuxuěwǎnjiànchá 
chéngpínghuījiébànhǎi guīláijìngméngōushā 
shīlínjiǔ dànhènwèiyǐnyuèzhīshǒu 
chuángtóujiànkōngyǒushēng zuòkànzhōngyuánluòrénshǒu 
qīngshānchóuméngméng gānkuàngmǎntiānnándōng 
láisūnquèjiànjiǔzhōutóng jiāgàonǎiwē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宝间的诗人杜甫,他的诗就是一部历史;他对着杜鹃鸟再次下拜,有感于国破民困,泪下如涓涓泉水。

龟堂老人陆游与杜甫旗鼓相当,所作诗有刚强正直的气概,直迫近杜甫的诗垒。

他穿着轻裘,骑着骏马,赏遍了成都城中的名花;又持着透明洁白的茶杯,在建溪品尝着名茶。

天下太平,宦游的足迹到过国中的一半;辞官归来,隐居鉴湖,与白鸥为盟,度过了晚岁年华。

喝醉了酒随意挥洒,作出了高超的诗篇上万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投身战场,亲手斩下敌酋的头。

床头挂着的宝剑白白地发出铿然声响,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大好河山落在敌手。

远远的青山如同一线,笼罩着蒙蒙哀怨;祖国的东南一带也燃烧着战火,恢复的大业已经成空。

陆游啊,你的后辈虽然见到了九州一统,可统治者是胡虏,在家祭时怎么开口禀告你这泉下的老翁?

注释

天宝诗人:指杜甫。杜甫身历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所作有“诗史”之称。其作《杜鹃》诗,有“我见常再拜”,“泪下如迸泉”语。

龟堂:陆游家堂名,他晚年即自号龟堂。

劲气:指刚强正直的气概。

摩其垒:迫近他的堡垒。

冰瓯雪碗:透明洁白的茶杯。

建溪:在福建,是产茶区。

承平:治平相承;太平。

麾节:旌旗与符节。此指做官。

海宇:指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

镜曲:镜湖边。镜湖在陆游家乡绍兴。

盟鸥沙:与鸥鸟为友,指过隐居生活。

不负酒:没有辜负美酒。指喝了酒作出好诗。

月氏:古西域国名。《汉书·张骞传》载匈奴破月氏国,把国王的头做饮器。此以月氏代指金国。

天南东:即东南天。

来孙:玄孙之子,泛指后代。

赏析

  陆游八十年间万首诗,“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一直鼓舞着人们抗击外侮,保卫祖国;尤其是在国家危亡之际,更激起爱国者的共鸣。林景熙这首诗作于南宋刚灭亡时,他披读陆游的《剑南诗稿》,被陆诗深深地打动。诗中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和报国雄心,最后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诗将叙事与抒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雄浑而劲健。全诗言近旨远、意深辞婉,句句发自肺腑,缠绵中见悲壮,在林景熙诗中很有代表性。

  全诗四句一韵,每韵为一段,表达一层意思。

  第一段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说他相当于唐朝的杜甫。在写时,先标举杜甫的诗是诗史,然后举杜甫《杜鹃》诗中“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句为例,说明杜诗反映了国家动乱,诗的宗旨是忠君爱国。在此定论下,再述陆游诗与杜甫旗鼓相当,性质相同,高屋建瓴地肯定了陆游。这样开场,避免了低手直截浅露的写法,从远处逗起,稳重自然。诗中“旗鼓雄”、“摩其垒”二军事用语,又密合陆游诗“篇中十九从军乐”的内容风格。陆游一生敬仰杜甫,向杜甫学习,他在诗中多次这样说杜甫:“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这是在说杜甫,也是说自己。在林景熙前,刘应时《颐庵居士集》卷一《题放翁剑南集》也曾这样说:“放翁前身少陵老,胸中如觉天地小。平生一饭不忘君,危言曾把奸雄扫。”与林景熙一样,都把陆游比作当代杜甫,不仅十分恰当,也深得陆游本心。

  第二段四句,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轻裘骏马成都花”,写陆游在乾道年间在四川任职的一段经历。陆游在成都为官时,曾写过《花时遍游诸家园》等赏花诗,所以林景熙拈出看花一事,以概括他入川经历。

  “冰瓯雪碗建溪茶”,写陆游在福建事。陆游在淳熙年间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事,所以诗举饮茶事,既是因为福建是著名产茶区,陆游又官管茶叶收购的官,一语双关。这两句所写,一东一西,跨地极大,故用以代陆游宦迹。以下便以“承平麾节半海宇”作一总写,然后说他晚年退隐家乡鉴湖。通过四句诗,有分有合,精炼地概括了陆游的一生;“承平”二字,已将他难以报国的不得已隐藏在内,尤为春秋之笔。

  第三段写陆游的报国雄心。承接上“承平”字,说他在承平时代无法实施自己的爱国抱负,上前线去杀敌,收复失土,只好沉湎诗酒,把满腔热忱通过诗歌来表达出来;而他胸中,时刻以未能手枭敌首为恨,所以空有豪情,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丧,无力挽救。这一段,隐曲地批判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高度概括了陆游一生的心事。渴望杀敌是陆游诗的主旋律,这类诗在陆游集中俯拾皆是,这首诗中“床头孤剑”二句,就是反用了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句。

  末段四句,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陆游当时是眼睁睁地看着沦陷的中原无力收复;林景熙所处的时候,中原依然沦陷,遥望北方,青山隐隐,笼罩在一片哀愁之中。

  更令人揪心裂肺的是,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也已打破,国家已经灭亡,只剩下东南一带,还有残余的宋军在抵抗元人。因此,诗人感叹,国势已无法挽回,陆游的后裔确是见到了九州一统,然而是被敌人统一,他们在遵照陆游遗嘱家祭时又怎么向他禀告呢?这一段,“青山一发”是化用苏轼“青山一发是中原”句;末两句是本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写得沉痛之极。这时候,诗人已经把陆游的悲与自己的悲完全融合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血泪。正如陈衍《宋诗精华录》所评的那样:“事有大谬不然者,乃至于此,悲哉!”

  全诗把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所题的是陆游的诗集,但在赞诗时更重在赞人。诗写得一意相贯,层层推进,悲壮雄浑,同时善于概括,尤其是在成句的化用上,浑如生成,自然的当,显示了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450-1451页
创作背景

  有宋一朝,外患频仍,南渡之后,更是国事日非,风雨飘摇。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在元兵追击下,崖山一战,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抱八岁幼帝赵昺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诗坛经受着时代凄风苦雨的洗礼。爱国诗人面对亡国的奇耻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谱写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郁哀切的诗篇。爱国主义成了南宋诗歌最深刻、最动人、最光辉的主题。它不仅在陆游文天祥等诗坛巨搫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表现,而且在宋亡以后诗多遗民诗人的篇什中也有着鲜明的反映。林景熙这首《书陆放翁诗卷后》就是其中一首脸炙人口的绝唱。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450-1451页
林景熙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玉楼¹风迕(wǔ)²杏花衫,娇怯(qiè)春寒赚³。酒病十朝九朝嵌(qiàn)。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译文:玉楼上春风拂动杏花衣衫,娇柔瘦弱的身体担心因迷恋春色而受风寒。借酒消愁十天有九天喝得烂醉不堪。单薄消瘦。深深愁怨酒排遣,懒得梳妆打扮,眉影变淡,粉香全消,首饰全减。眼前是愁雨纷落天地昏暗,在芳草铺遍江南的心上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注释:¹玉楼:华贵的楼阁。²迕:风吹动。³春寒赚:为春寒所侵袭。⁴酒病:饮酒过多而病。⁵嵌:深陷。⁶岩岩:消瘦的样子。⁷眉儿淡:指懒梳妆,没有画眉。

xiǎotáohóng··chūnguīyuàn--qiáo

lóufēngxìnghuāshānjiāoqièchūnhánzhuànjiǔbìngshícháojiǔcháoqiànshòuyányánchóunóngnánméiérdànxiāngxiāocuìjiǎnhūnyānànfāngcǎobiànjiāngnán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时光只解¹催人老,不信²多情,长恨离亭³,泪滴春衫酒易醒。
译文:时光只知道催人老去,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注释:¹只解:只知道。²不信:不理解。³离亭: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⁴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此处指年少时穿的衣服。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¹月胧(lóng)²,好梦频³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昨夜,急促的西风刮的梧桐树叶飒飒作响,月色惨淡,朦朦胧胧,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注释:¹淡:惨淡清冷。²胧(lóng)明:模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胧,朦朦胧胧。³频:屡次。⁴高楼雁一声:化用自唐代韩偓《生查子》:“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此词以情感曲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时光”句与“离亭”句,将时间空间交织在一起,于是,“长恨”便通过小小“泪滴”形象地折射出来。短短四句胜过万语千言。下片只用“西风”、“淡月”便勾划出秋夜的凄清。在此无可奈何之际,离妇的渺茫希望只能寄托给迷蒙的梦境。然而一声雁唳,却又将她从梦中唤醒,无情的现实更增添雁归而人未归的失落与惆怅。尽管如此,凄凉落寞之中仍暗暗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温润秀洁,境象高远,颇能引发读者的遐想。

  “时光只解催人老”这是每一个珍惜时光的人同样都有的感受。看似平常,细想起来,所谓“时光”,到底是怎么回事,它除了每时每刻催人老去,还有别的什么意义,词人一入手就端出“时光”这个问题逼到人们眼前,逼着人们不能不点头承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这样就先把读者的感情有力地调动起来了。

  “不信多情,长恨离亭”人,是宇宙间富有感情的生物,照理,在亲人之问,不应该永远彼此分开,永远在离别之中过日子吧。可是,尽管不相信事情会如此不妙,事实却又正是如此。再想想吧,人一天天的老下去,又一天天的隔别着。如今,不相信的不由不相信了。这又怎能不使人为之慨叹不已。

  “泪滴春衫酒易醒”因为感时光之易逝,怅亲爱的分离,无可开解,只有拿酒来暂时麻木一下自己;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不能使自己暂时忘却烦恼。

  以上几句,三层抒发,一层比一层迫紧。惊心于时光易逝,这是一。想不到有情人长期隔别,这是二。企图忘却而又不能忘却,这是三。三层意思,层层相扣,层层拉紧,把读者投入强烈的心情震荡之中。于是,在下片,词人进一步给以更具体、更浓密的形象,使读者的心灵震荡达到最高的频率。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长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已经是“泪滴春衫酒易醒”,忽然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但总的说来,此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词人不会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他在沉思默想,觉悟到要把握住自己的感情,进而更透彻地去理解人生和世界。像此词结句,用意是何等超脱高远,它把感情升华到一个更加明净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第二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400-401

cǎisāng ·shíguāngzhǐjiěcuīrénlǎo

yànshū sòngdài 

shíguāngzhǐjiěcuīrénlǎo xìnduōqíng chánghèntíng lèichūnshānjiǔxǐng 
tóngzuó西fēng dànyuèlóngmíng hǎomèngpínjīng chùgāolóuyànshēng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河北¹民,生近二边²³苦辛。
译文:河北的老百姓日子真够艰难,生活在边疆与辽国和西夏相连。
注释:¹河北:指黄河以北地方。²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³长:长期。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家家养子学耕(gēng)织,输与¹官家²³夷狄
译文:一家家生男育女学习耕织,粮食布帛交给朝廷再向敌国奉献。
注释:¹输与:送给,这里指缴税纳赋。²官家:指朝廷。³事:供奉。⁴夷狄:中国古代东部、北部的两个少数民族,后用作泛称。这里指契丹和西夏。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今年大旱千里赤¹,州县²仍催给³河役
译文:今年的大旱灾赤地千里,州县官吏依然抓壮丁去把苦役承担。
注释:¹千里赤: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赤,空。²州县:指地方官府。³给:应承,负担。⁴河役:治理黄河的工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老小相依来就南¹,南人丰年自无食。
译文:老少相互搀扶向南逃荒,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缺粮断餐。
注释:¹就南:到南方就食谋生。南,指黄河以南。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悲愁天地白日昏¹,路旁过者无颜色²
译文:边民的愁苦如阴云遮空,天昏地暗,行人见了无不神情黯然。
注释:¹“悲愁”句:意谓百姓悲痛愁苦,在大白天也感到天昏地暗。²无颜色:指愁容惨淡,面色苍白。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汝生不及贞观¹中,斗粟(sù)数钱²无兵戎³
译文:无法逢时生在贞观年间,那时几文钱买一斗稻谷,没有战乱!
注释:¹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627-649)。²斗粟数钱:史称贞观年间,境内大治,连年丰收,一斗米价仅三、四文钱。³兵戎:指战争。

  王安石早年创作诗歌学习杜甫关心政洽、同情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诗风也有取于杜诗的“沉郁顿挫”。这首诗在王安石的早期诗作中是颇有代表性的,诗中反映河北人民在天灾人祸双重折磨下的苦难生活,字字句句饱含血泪,并透露出诗人内心无比的沉痛和人溺己溺的焦虑。这就有几分逼近杜诗的“沉郁”。而诗人因采取转折累益、渐层深入、对比寄慨等表现手法而造成的文势跌宕之美,又可说是得力于杜诗的“顿挫”之妙。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一篇的题意。辽与西夏是宋朝的敌国,按一般的想法,这一带的人民大概困于连年的战祸,自然难免要“长苦辛”了,但诗人压根儿没有提到这一点。当时北宋王朝用屈辱的妥协换来了苟安局面,边界上本无大的战事,而边民的“辛苦”究竟有哪些,作者分三层来回答这一问题。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这是第一层。河北之民,勤劳成习。“家家”者,风气普遍,无一例外之谓也。勤劳是取富之道。男耕女织,勿使相失,按照孟子的说法,可“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可是现在的倩况却不然。劳动所得先交给朝廷,朝廷转手送给辽国与西夏。送的名目,说来痛心,对辽称“纳”,对西夏称“赐”。“赐”字虽然比“纳”字中听些,但没有受人威胁而又“赐”人以物之理,王安石用一个“事”字来概括,可谓得体。用予敌银、绢的办法来御敌,虽然有点荒唐,但这是北宋的一项国策,要长期奉行,因此河北之民只好“长苦辛”了。在这一层中,前后两句在对比中造成转折之势,从而波浪式地把诗意向前推进。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这是第二层。大旱之年,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作为官府,理应开仓赈济,活彼黎庶,但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州县两级官吏不顾人民死活,把最有生产自救能力的丁壮抽去上河工,丢下老弱妇孺不管。“仍”字见官府墨守陈规,赋役杂税,无一减免。“催”字状其急如星火。用字极为精确。对外怯儒畏葸,对内凶狠强横,这也是北宋朝廷长期奉行的国策,因此河北之民又只好“长苦辛”了。在这一层中,前后两句在对照中造成累叠之势,这是诗家所谓的“加一倍写法”,从而使文气旋转而下。以下即写人民不得不离乡背井。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这是第三层。边地既无活命希望,边民只好向南逃荒求生。“老小相携”四字寓无限悲惨之意。因为丁壮既为官府抽调,所剩只有老弱妇孺。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长途跋涉,老弱需要搀扶,妇孺需要照顾,而现在一切都无所巴望,只好老小相携而行。而一个诱人的消息在鼓舞着他们:南方丰收,就食有望。但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黄河之南以后,竟发现河南人民也在挨饿。希望终于破灭。至此,二边人民的生计完全断绝。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必将困饿而死;侥幸活下来的人,则更将“长”伴“苦辛”,永无尽期。在这一层中,前后两句在映衬中造成开拓之势,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罹,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长苦辛”的原因,不止是因为“近边”、“大旱”,即使是内地与丰年照样不能幸免。这就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留下了想象空间,扩展了全诗的思想意义。

  上述三层,紧扣开头“长苦辛”三字而来,一层比一层深入地铺叙了河北之民所受“苦辛”的可悲,字里行间还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严重关注和对受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尽管前者是明写,后者是暗寓,但正由于在叙事中有主观的情韵,所以虽然用的是赋法,而感人的力量同样极为强烈。至第三层叙毕,边民的深愁极苦已无以复加,作者的心情也惆怅难述,于是便转换角度,专事气氛的渲染:“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上句为正面描写,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太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

  天地为之昏黑。下句为侧面描写,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色沮神丧。这两句都承上文理路而来,但前者虚,后者实,通过虚实相生,使诗中所写的内容更为惊心动魄,作者的感情脉络也趋于明朗。篇末两句采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寄托自己的深意:“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和对外退让的情形正好与唐太佘所说的“二喜”构成鲜明对比。王安石用感叹的口吻对流民宣传“贞观之治”的美好,这不仅是对流民的安慰,更是对时政的批判。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99-201
2、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6-27
3、 谭蔚.中国古代田园诗赏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155-156
4、 雷启洪.王安石诗文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71-72

běimí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běimín shēngjìnèrbiānchángxīn 
jiājiāyǎngxuégēngzhī shūguānjiāshì 
jīnniánhànqiānchì zhōuxiànréngcuī 
lǎoxiǎoxiāngláijiùnán nánrénfēngniánshí 
bēichóutiānbáihūn pángguòzhěyán 
shēngzhēnguānzhōng dǒushùqiánbīngróng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hāo)¹谁家地,聚敛(liǎn)魂魄无贤愚²
译文:蒿里是魂魄聚居之地,无论贤达之人还是愚昧之人都不免一死,魂归蒿里。
注释:¹蒿里:魂魄聚居之地。²无贤愚:无论是贤达之人还是愚昧之人。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鬼伯¹一何²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chí)(chú)³
译文:主管死亡的神对人命的催促是多么紧迫啊,人的性命不能久长,更容不得人一丝的犹疑。
注释:¹鬼伯:主管死亡的神。²一何:何其,多么。³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蒿里在泰山下。迷信传说,人死之后魂魄归于蒿里。歌的开头提出疑问:“蒿里谁家地?”疑问的所以提出,在于下一句:“聚敛魂魄无贤愚。”人间从来等级森严,凡事分别流品,绝无混淆,似乎天经地义。所以诗人不解:这“蒿里”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那里为什么不分贤愚贵贱?人间由皇帝老子、王公大臣及其鹰犬爪牙统治,那么,这另一个世界,是“谁家”的天下,归谁掌管呢?人活着的时候绝无平等可言,死后就彼此彼此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后两句说,“鬼伯”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一旦他叫你去,你想稍稍踟蹰一下也不可能。“催促”得那样急,到底为的什么?求情祷告不行,威逼利诱也不行。人间的万能之物——权势、金钱、这时候完全失去效用,不能代死。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看来,“鬼伯”是最公正廉洁的。然而,他可敬却不可亲,没有人不怕他。不管凤子龙孙,也不管皇亲国戚,他都是一副铁面孔,决不法外开恩,也不承认特权。无论什么人,对他都无计可施。

  这篇歌辞反映人们对生死问题的种种思索。但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局限,其认识还不能离开唯心论的前提。

  艺术表现上,此诗则以自然见其本色。全篇四句,两两设为问答,如随口吟唱,联类成篇。

hāo

míng liǎnghàn 

hāoshuíjiā liǎnhúnxián 
guǐxiāngcuī rénmìngshǎochíchú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xī)恓。
译文:住在陋巷中的卑微贫寒之士,出门凄苦惶惶不安。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¹低。
译文:虽说志气高远,在现实中也难免要低头。
注释:¹颜色:有功名,地位,荣耀的意思。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平生同门友,通籍¹在金闺²
译文:平生同门好友,已经在朝廷做官。
注释:¹通籍:指做官。²金闺:指朝廷。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nǎng)¹者胶漆契,迩(ěr)²来云低睽(kuí)³
译文:以前有像胶漆那样的交情,近来是云雨背违。
注释:¹曩:以往,从前,过去的。²迩:近。³睽:违背,不合。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译文:好友正逢下朝回来的时候,车骑走过宫廷五门的西边。
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是时天久阴,三日低凄凄。
译文:当时天久阴不晴,雨水凄凄下了三天。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jiǎn)¹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译文:寒士骑着跛足驴子在路旁避立,他好友骑着肥马当风嘶鸣。
注释:¹蹇:跛足。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译文:回头看看忘记了相识的人,径直走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译文:当年在洛阳社,贫贱的时候互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译文:如今在长安大道上,对面如云泥相隔。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译文:近来的现实多是这样,不是你一个人独自凄惨。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¹
译文:生死之交而永不变的,只听说任公叔和黎逢。
注释:¹任与黎:原注:任公叔、黎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