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
忽看高马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
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
忽看高马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2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¹。伯时作画,每²使³侍左右,久之画,尤作马,几能乱真。建炎¹⁰中陷¹¹¹²。贼闻¹³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¹⁴。广毅然辞¹⁵以实不能画。胁¹⁶以白刃¹⁷,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qiǎn)¹⁸¹⁹。而广平生实²⁰用左手。乱定²¹,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²²,乃²³死。今士大夫²⁴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伺侯,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建炎年间,大宋被金军攻破(赵广被抓住)。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命令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平定叛乱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现在有地位的文人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注释:选自《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¹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北宋名画家。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伺侯。小史:小童。²每:常。³使:让。⁴之:凑音节不译。⁵遂:就,于是。⁶善:善于,擅长。⁷尤:尤其,特别。⁸工:善于,擅长。⁹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几,几乎,差不多。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¹⁰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¹¹陷:攻破。¹²贼:这里指金兵。¹³闻:听说。¹⁴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使:命令,让。图,画。掳,抢走。¹⁵辞:推辞,拒绝。¹⁶胁:威胁。¹⁷白刃:快刀。¹⁸遣:打发。¹⁹去︰离开。²⁰实:其实,本来。²¹乱定:局势平定。²²又数年:又过了几年。²³乃:于是,就。²⁴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zhàoguǎng广

yóu sòngdài 

    zhàoguǎng广 féirén běnshíjiāxiǎoshǐ shízuòhuà měishǐ使shìzuǒyòu jiǔzhīsuìshànhuà yóugōngzuò néngluànzhēn jiànyánzhōngxiànzéi zéiwénshànhuà shǐ使suǒrén guǎng广ránshínénghuà xiébáirèn cóng suìduànyòushǒuzhǐqiǎn érguǎng广píngshēngshíyòngzuǒshǒu luàndìng wéihuàguānyīnshìér yòushùnián nǎi jīnshìcángshíguānyīn duōguǎng广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手持三尺¹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²
译文:手拿宝剑,平定万里江山;四海一家,共享道德的涵养。
注释:¹三尺:指剑。²饮和:食德饮和,受道德的涵养教化。
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擒尽妖邪¹归地网,收残奸宄(guǐ)²落天罗。
译文:捉尽妖魔,全给打进地狱;汉奸逆贼,也不让一个漏网。
注释:¹妖邪:指满人,太平军称满人为妖胡或妖魔。²奸宄:指帮助满人的汉奸官僚。
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效皇极 一作:敦皇极)
东南西北效皇极¹,日月星辰奏凯歌。(效皇极 一作:敦皇极)
译文:四方中外,都来接受教化,日月星辰,一齐为胜利歌唱。
注释:¹皇极:以帝王为中心,施政教于四方。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虎啸(xiào)龙吟¹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译文:天王号令,光明普照世界;太平一统,人民的幸福无量!
注释:¹虎啸龙吟:比喻帝王的发号施令,声威远播。
这首诗是作者在开始太平天国革命以前所作,诗中写出作者决心灭亡满清异族统治的巨大抱负,和对革命成功后全国升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但也浸透着一股浓厚的封建帝王思想,这是时代给他的局限。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劳劳¹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译文:几尽劳顿的马车上的马从未卸下马鞍,大事未成,受尽病痛折磨想要轻松一死也是为难。
注释:¹劳劳:辛劳;忙碌。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死吊民残。
译文: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生艰难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¹大将坛。
译文:秋风肃杀,吹着这残破的宝剑,身为孤臣,泪流满面,落日的余晖照着旌旗和大将坛。
注释:¹旌旗:旗帜的总称。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海外 一作:寰海)
海死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译文:外国侵略我国意图并没有结束,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¹²成一树³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注释:¹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²妆:装饰,打扮。³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⁴绿丝绦:绿色的丝带。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¹出,二月春风似²剪刀。
译文: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¹裁:裁剪,剪裁。²似:如同,好像。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参考资料:
1、 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7-48页
2、 利生.诗词鉴赏.呼和浩特市:远方出版社,2010年:84-85页

yǒngliǔ

zhīzhāng tángdài 

zhuāngchéngshùgāo wàntiáochuíxià绿tāo 
zhīshuícáichū èryuèchūnfēngjiǎndāo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yú)¹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译文:边塞上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
注释:¹榆关:犹“榆塞”,泛指北方边塞。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胡笳(jiā)落泪曲,羌(qiāng)笛断肠歌。
译文: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只能泪落痛断肠。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纤腰减束素¹,别泪损横波²
译文: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眼睛也因伤别流泪而损伤。
注释:¹减束素:言腰部渐渐瘦细。²横波:指眼。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译文: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枯木期填海¹,青山望断河²
译文:自己回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华山想重新合起来阻断黄河一样难以实现。
注释:¹填海:精卫填海。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它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²“青山”句言望山崩可以阻塞河流。

  “榆关”,是战国时期的关名,在今陕西省榆林市东。这里泛指北方的关塞。这句说边塞上自己祖国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汉使”,汉人朝廷的使者,指梁朝。庾信被滞留的西魏为鲜卑族拓跋部所建。这句说祖国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这二句点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国的音信、使节均已断绝,流露出思念之情。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其音凄凉,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古时称北方和西域民族为胡人,故云胡笳。“羌笛”,亦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原出自古羌族(西部民族)。这二句写作者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不仅落泪断肠。

  “束素”,为白色生绢,喻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约素”,喻腰细软如一束绢,形容是美女。“横波”,指眼睛。这二句写作者离别了祖国,非常悲伤,听到胡笳而落泪,闻羌笛而断肠,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伤别的眼睛,因流涕而损伤。

  恨心,充满离恨之心。“歇”,尽,竭。“红颜”。指女性艳丽的容貌。这两句说自己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以上四句,作者表明上是写满怀离恨的闺中思妇,而实际上是以此来自喻。

  庾信羁留北方后心情郁愤,曾作《咏怀》二十七首,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和身世之悲,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本篇为其中第七首。诗中写自己稽留北朝,悲伤落泪,恨心不歇,依然怀着不能实现的期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