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近清池养羽仪,恩波稳暖自忘归。
长依竹石供潇洒,不学苍鹰饱便飞。
许近清池养羽仪,恩波稳暖自忘归。
长依竹石供潇洒,不学苍鹰饱便飞。
毛滂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可茨(cí)¹,不可埽(sǎo)²也。中冓(gòu)³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译文: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扫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说出口。如果真要说出来,那话就难听死啦。
注释:¹茨: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刺。²埽:同“扫”。³中冓:内室,宫中龌龊之事。⁴所:若。⁵道:说。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可茨,不可襄(rǎng)¹也。中冓之言,不可详²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译文: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除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详细说。如果真要说详细,那话说来可长啦。
注释:¹襄:同“攘”,除去,扫除。²详:借作“扬”,传扬。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可茨,不可束¹也。中冓之言,不可读²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译文: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打捆走。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不能对人说。如果真的传开来,简直就是羞辱啊。
注释:¹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²读:宣扬。

  这首诗内容与《邶风·新台》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讽刺宣姜(齐女)不守妇道,和庶子通奸,其事丑不可言。诗以墙上长满蒺藜起兴,给人的感觉,卫公子顽与其父妻宣姜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样痛刺着卫国的国体以及卫国人民的颜面与心灵。

  全诗一唱三叹,在反复重复的数落中,一层层加深着对这一宫廷丑事的批判。在结构上,叠咏而意义递进,无论在内容、思想感情上都是一层深过一层,有效地增强着诗歌的讽刺力量。诗中之“不可埽”、“不可襄”、“不可束”,表面上写墙茨之延伸愈来愈长,几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实际上是比兴卫公子顽与其父妻私通已经到了无耻糜烂、昭然无忌的程度。诗中之“所可道也”、“所可详也”、“所可读也”,表明人们对这种宫廷丑事的议论,在一步一步的升级,几乎已经尽人皆知了。诗中之“言之丑也”、“言之长也”、“言之辱也”,写人们对于这种宫廷丑闻的感情态度,由丢脸、气愤到感到耻辱,真有一人之祸,祸及国体的感觉。

  此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9-90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1-92

qiángyǒu

shījīng·guófēng·yōngfēng xiānqín 

qiángyǒu sǎo zhōnggòuzhīyán dào suǒdào yánzhīchǒu 
qiángyǒu xiāng zhōnggòuzhīyán xiáng suǒxiáng yánzhīcháng 
qiángyǒu shù zhōnggòuzhīyán  suǒ yánzhī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戴星¹先捧祝尧觞(shāng)²,镜里堪惊两鬓霜。
译文:夜晚归来与大家举杯同祝又已增岁添寿,不经意却看到镜中的自己已两鬓斑白。
注释:¹戴星:顶着星星。喻早出或晚归。²觞: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好是¹灯前偷失笑,屠苏²应不得³先尝。
译文:正对着镜中自己偷偷笑了起来,看来这屠苏美酒怕是无法率先品尝了。
注释:¹好是:恰是,正是。²屠苏: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³不得:不能得到,得不到。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
(zōu)¹吾小弟,被²发下瀛(yíng)³
译文:邹容我的小兄弟,小小年纪走东洋。
注释:¹邹容:清朝末年四川巴县人,字蔚旦,日本留学生,富于民族思想,力主革命排满,著有《革命军》一书,脍炙人口。回国后继续著文攻击清朝政府,与章炳麟一起被捕,后在狱中病死,死时年才二十一岁。²被,同披,披发,说尚未束发成童,形容年纪小。³瀛州,这里指日本。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
快剪刀除辫¹,干牛肉作餱(hóu)²
译文:快刀剪去猪尾巴,随身牛肉当干粮。
注释:¹快剪句:满清统治中国后,强迫汉人都要和满人一样梳辫子,当时汉人称之为“豚尾”;剪除辫子是表示献身反清革命的决心,邹容不但自己剪辫,还曾勇敢地剪去清政府派驻日本的留学生监督的发辫。²餱:干粮。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¹
译文:英雄打进牢狱门,天地也为你悲伤。
注释:¹悲秋:感秋气而悲伤,屈原《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临命须掺(shǎn)¹,乾坤只两头²
译文:临死还要搀着手,生的伟大死荣光!
注释:¹掺手:掺,执手。²乾坤句:说两颗头颅,好比天地一样大,含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意思。
清朝光绪廿九年,作者和邹容一道在上海被捕。邹容写了一本《革命军》,作者为他作序,另外还在报纸上写了骂满清皇帝的文章。作者以为他们这次入刀怕不能活着出来了,因而写了这首诗送给邹容,表示和他同患难,共生死。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延陵(líng)有宝剑¹,价重千黄金。
译文:延陵季子有把珍贵的宝剑,价值高达千两黄金。
注释:¹“延陵”句:延陵是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的封邑。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
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
观风历上国¹,暗许故人深。
译文:他出使观风要身佩宝剑到上国去,心中把剑暗许给友人徐君。
注释:¹上国:当为鲁国。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译文:归来之时他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头之树,万古以来都知晓他崇友爱友之心。
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懦夫¹感达节²,壮士激青衿(jīn)³
译文:懦弱之夫会因为如此达节而感愧,壮烈之士会因为同学的友谊而激奋。
注释:¹懦夫:谓软弱无能之人。²达节: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明达世情且识时务。³青衿:为古之学子或学生之服,常以代指学子、诸生和未仕之文士或读书人。
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
(bào)生荐夷吾¹,一举置齐相。
译文:归叔牙推存管仲给齐桓公,一举之间便成齐国之相。
注释:¹“鲍生”句:鲍生,即鲍叔牙。夷吾即管仲。
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
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
译文:此人若不是有好朋友,哪里会产生青云之上的念头。
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
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
译文:面临财物绝不随便取得,推托辞让自己那份给更需要的人。
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
后世称其贤,英风邈(miǎo)难尚¹
译文:后代之人非常称赞归生的贤明,英名高风已远去真是难以再见。
注释:¹尚:超过。
论交但若此,友道孰云丧。
论交但若此,友道孰云丧。
译文:与人相交只要如此,交友之道谁说已经沦丧?
多君骋逸藻,掩映当时人。
多君骋(chěng)逸藻(zǎo)¹,掩映²当时人。
译文:友人您啊驰骋美文美词,花聚叶茂自然高上遮掩当时众人。
注释:¹逸藻:超逸之文藻。²掩映:犹遮掩。此为誉美之辞,是谓其友人文采光耀,乃在当时人之上。
舒文振颓波,秉德冠彝伦。
舒文振颓波,秉德冠彝(yí)¹
译文:案笔撰作文章舒展力振文风颓波,秉持道德冠于常辈之上。
注释:¹彝伦:犹常伦。
卜居乃此地,共井为比邻。
卜居¹乃此地,共井²为比邻³
译文:占卜择居就确定住在此地,与您共比邻相傍而居。
注释:¹卜居:后以泛称择地定居。²共井:周时行井田制。³比邻:即近邻。
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
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
译文:对云面月弹弄清琴,美酒佳酿欢娱冬春。
薄德中见捐,忽之如遗尘。
薄德中¹²³,忽之如遗尘。
译文:德性浅薄中道被弃,轻蔑忽视如同遗弃尘土。
注释:¹中:帝王所都为“中”,此指唐都长安。²见:此为谒见、晋见。³捐:即捐献。此二句是谓李白曾至长安谒见玄宗献赋之事。
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
英豪未豹变¹,自古多艰辛。
译文:英豪之人难逢时运地位未变,自古以来多有艰辛。
注释:¹豹变:此喻人之地位转变,由贫贱而显贵。
他人纵以疏,君意宜独亲。
他人纵以疏,君意宜独亲。
译文:纵然他人对我疏又远,唯有您应该对我愈发亲近。
奈何成离居,相去复几许。
奈何成离居¹,相去复几许。
译文:为了什么如今离居相分,此一相别又要经历多少时日?
注释:¹离居:离开居处,流离失所。此“离居”应为离家出行之意,拟李白作此诗时,或有再度离家的打算。
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飘风¹吹云霓(ní),蔽目不得语。
译文:无常之风吹挑恶气云黑,掩蔽眼目不可得语。
注释:¹飘风:飘风,无常之风。
投珠冀相报,按剑恐相距。
投珠冀相报,按剑恐相距。
译文:投人明珠期望有所报答,人不理解按剑而恐推而拒之。
所思采芳兰,欲赠隔荆渚。
所思采芳兰¹,欲赠隔荆(jīng)(zhǔ)²
译文:心有所思采集一把芳兰,欲有所赠还远隔着荆渚。
注释:¹采芳兰:喻作诗文。²荆渚:“荆”,胡本作“修”。“荆渚”,可释为荆楚一带的洲渚;然“修渚”则无可释,甚而不讲。
沉忧心若醉,积恨泪如雨。
沉忧心若醉,积恨泪如雨¹
译文:沉郁烦闷我心如醉,恨积于胸我泪又如雨。
注释:¹泪如雨:曹操《善哉行》:“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愿假东壁辉,馀光照贫女。
愿假东壁辉,馀光照贫女¹
译文:愿借东壁之居那点蜡炬光辉,让那余光照我这贫贱的织女。
注释:¹“愿假”二句:此二句是李白以贫女徐吾自喻,以求借邻友之光,而承邻友之惠也。

  陈情,犹陈诉衷情。友人,按此诗陈述:“卜居乃此地,共井为比邻。”知此“友人”当为李白的近邻。诗又云:“多君骋逸藻,掩映当时人。舒文振颓波,秉德冠彝伦。”由而可见,李白所向陈情的这位友人,其当时在兖州一带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名流或知名文士。想必开始两人友情甚笃,过从甚密,然突遭变故,中途见弃,交道不终。感情的破裂,李白为此陈忧积恨,但一如既往,对友情坚忠不渝,并在诗中索性挑明此中曲折,坦率、诚挚地表白自己的初衷,希望言归于好。诗又云:“奈何成离居,相去复几许?”由而揣知,李白作此诗后,旋即去往徂徕山之“竹溪”。

  在具体表达上,诗人着意于感情的形象化与情感之具体刻画。这主要体现在典故的运用上。季札“挂剑”的故事,发生在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54年)春天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吴太伯世家》和刘向所著的《新序》当中,都对这次活动有所记录。“归生荐夷吾”的故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诗人说管仲一举为齐国之相,位置青云之上,此全靠好友归叔牙所荐,且赞二人交道之高尚。李白用季札挂剑和归叔牙荐管仲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交友之道,亦以此向友人表明心迹。在这友道的标准的基础上,诗人盛赞友人的道德文章,并描述了共井为邻的生活情景。可惜友谊好景不长,中道见弃,因此诗人深感“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即使如此,诗人仍然执着于友谊与友道,“所思采芳兰,欲赠隔荆渚”。但事实上言归于好已不可能了。思念至此,“沉忧心若醉,积恨泪如雨”,并发出“愿假东壁辉,馀光照贫女”之叹,忧恨交积,语极悲怆。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9-21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振蛰(zhé)¹春潜²至,湘南人未归。
注释:¹振蛰:冬天潜伏的昆虫开始活动。²潜:悄悄地。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身加一日长¹,心觉去年²³
注释:¹一日长:指从旧年除夕到新年元旦,过了这一天,年龄便增加一岁。²去年:泛指以往,非实指。³非:缺点、错误。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liáo)¹²虚烬(jìn)³,儿童炫(xuàn)彩衣。
注释:¹燎火:燎祭之火。古俗,除夕日要焚柴祭祀天地。²委:弃置。³虚烬:木柴焚烧后的灰烬。⁴炫:夸耀、炫耀。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被贬为郎州司马,到元和十年(815)离开。此诗即作于郎州任上。

  春天悄悄地来了,小小的昆虫也抖擞精神活跃起来。反顾自己,却似屈原当年之被馋放逐,有家难归。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察觉往昔自己的天真幼稚。异乡度岁,旧友星散,梦庭冷落,这已经够凄冷了。作者又以儿童过节时候无忧无虑的欢乐、嬉戏作衬托,更深一步显示自己的抑郁和寂寞。透过诗歌表面郁气的平缓、冷静,我们更能感受到诗人灵魂的颤动、不平。

  见于姜云选注的《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中的第6页-第7页。

参考资料:
1、 姜云 .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9 :6-7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