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袅袅采香舟,桃叶依依罨画楼。一种垂杨芳草色,江南江北尽供愁。
竹枝袅袅采香舟,桃叶依依罨画楼。一种垂杨芳草色,江南江北尽供愁。

chóuwàng--zhōu

zhúzhīniǎoniǎocǎixiāngzhōutáoyǎnhuàlóuzhǒngchuíyángfāngcǎojiāngnánjiāngběijǐngōngchóu

周密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5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
(zǐ)¹不见马相如²,更欲南行问酒垆(lú)
译文:到了梓潼没有寻见司马相如,于是便向南边继续前行,想去卖酒的地方问问。
注释:¹梓潼:县名。《新唐书·地理志》:剑州梓撞县上有亮山、神山。《太平寰宇记》:“长卿山在梓潼县治南,旧名神山。唐明皇幸蜀,见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因改名。”²马相如:即司马相如,曾在临邓设酒肆,卓文君当垆沽酒。
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惟是有寒芜。
行到巴西¹觅谯(qiáo)²,巴西惟是有寒芜。
译文:一直走到巴国的西面,想在西充寻觅谯秀,但在巴西看见的却是满眼的荒芜。
注释:¹巴西:绵州属县(今四川绵阳市东),在梓潼县西南,非谯秀籍贯之巴西(今四川西充县)。孙盛《晋阳秋》:谯秀,名之彦,巴西人。谯周孙。李雄盗蜀,安车征秀,不应。桓温平蜀,返役,上表荐之。本篇作于大中五年秋冬间赴梓州途中。²谯秀:字元彦,四川西充人,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其祖先为谯周,以儒学著称,显明蜀朝,曾深受诸葛亮的尊重。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wǎn)¹霜夜听猿愁,去国²长如不系舟³
译文: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
注释:崔侍御:即崔成甫,长安人,开元中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转冯翊县尉、陕县尉,后摄监察御史,天宝五年(746),为李林甫所排挤,贬黜湘阴,乾元元年卒(见郁贤皓《李白丛考》)。¹宛溪:在安徽宣城。²去国:指离开长安。³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独怜一雁(yàn)飞南海¹,却羡双溪²解北流。
译文: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
注释:¹一雁飞南海:喻崔成甫之返湘阴。²双溪:在宣城东土山下。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高人¹(lǚ)解陈蕃²榻,过客难登谢脁(tiǎo)³
译文: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海楼。
注释:¹高人:指崔成甫。²陈蕃:指宇文太守。³谢脁楼:在宜城县陵阳山上,为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zhāo)朝分散敬亭¹秋。
译文: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
注释:¹敬亭:指敬亭山,在宣城县北,又名昭亭山。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海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尚永亮.李白诗歌鉴赏.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89-190页

cuīshì--bái

wǎnshuāngtīngyuánchóuguózhǎngzhōu

liányànfēinánhǎiquèxiànshuāngjiěběiliú

gāorénjiěchénfānguònándēngxiètiǎolóu

chùbiétóngluòcháocháofēnsànjìngtíngqiū

东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
东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huī)¹
译文: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
注释:¹水木句:咸本作水本。误。春晖,《太平御览》卷九九二晋傅咸《款冬花赋》:“华艳春晖,既丽且姝。”
白日照绿草, 落花散且飞。
白日照绿草, 落花散且飞。
译文:太阳照耀着绿草,花儿在枝头散落飘飞。
孤云还空山, 众鸟各已归。
孤云还空山, 众鸟各已归。
译文:孤云在日暮时还回空山,众鸟也各自还巢而归。
彼物皆有讬, 吾生独无依。
彼物皆有讬, 吾生独无依¹
译文:这些物体都有所寄托,我的残生却孤独无依。
注释:¹彼物二句:陶渊明《咏贫士》诗:“万族各有讬,孤云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 长歌醉芳菲。
对此石上月, 长歌醉¹芳菲。
译文:对着这映在石上的月光,无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长歌沉醉。
注释:¹歌醉: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醉歌。全唐诗本注云:“一作歌醉。”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州间。
我有紫霞想¹,缅(miǎn)怀沧州间²
译文:我曾有修炼成仙的向往,也缅怀隐居江湖之间。
注释:¹紫霞想:谓升仙。陆机《前缓声歌》:“轻举乘紫霞。”²沧州间:谓隐居江湖。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¹对一壶酒,澹(dàn)然万事闲。
译文:现在惟有对着面前的这壶酒,淡然万事而落得孤闲。
注释:¹且: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思。全唐诗本注:“一作且。”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译文:倚着高松且将弦琴横放,把着酒杯伫望着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译文:飞鸟在长空中飞尽,孤云在落日中回还。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但悲光¹景晚,宿昔²成秋颜。
译文:只是悲伤我老衰如同这光景已晚,转眼间已成了凋悴的容颜。
注释:¹光:朱本作佳。²宿昔:早晚之意,谓时间短暂。《晋书·裴楷传》:“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贫乏。”秋颜,老衰的容颜。

  这两首诗抒写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的孤独之意。

  第一首诗前四句写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爱惜,也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慨。东风吹来美好之气遍于天地之间,树木在春光中欣欣向荣。灿烂的阳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绿。但到了暮春之时,花朵散落飞扬,因此感叹自然规律的不可转移。后六句从日暮时孤云众鸟各有所归,想到自然中的万物皆有所托,而自己却漂泊无依。因此举杯对着石上之月,邀之共饮,以达长醉歌春日之芳菲。情调既是感伤,也是豁达。

  第二首诗开头说自己原有隐居之意,想象自己对着一壶酒,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接着具体描绘隐居的生活图景:“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这几句满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维的诗境。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时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叹,隐含了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情。

参考资料:
1、 作品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铜簧(huáng)¹韵脆²(qiāng)寒竹³,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译文:红铜管簧乐器吹奏出清脆响亮的乐曲,因久吹乐器而使夜晚变得寒冷。纤细如玉的手指轻轻演奏出新制的乐曲。演奏乐曲的人目光专注投入,眼睛里充满着情意。
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此词《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选》中有题作“宫词”。¹铜簧:乐器中的薄叶,用铜片制成,吹乐器时能够发出声响。²韵脆:指吹奏出来的声音清越响亮。³锵寒竹:竹制管乐器发出的锵然的声音。竹,指笛、箫、笙一类的乐器。锵,指乐器发出锵然的声响。寒竹,指箫笛乐器因久吹而含润变凉。⁴新声:指新制的乐曲或新颖美妙的声音。晋代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中有句:“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⁵移纤玉;指白嫩纤细的手指在管弦乐器上移动弹奏。纤玉,比喻美女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⁶眼色:眼神,传情的目光。⁷钩:同“勾”,招引。⁸秋波:《词林纪事》中作“娇波”。比喻美女的目光犹如秋水一样的清澈明亮。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魂迷 一作:梦迷)
雨云¹深绣户²,来便³(zhōng)。宴(yàn)又成空,魂迷春梦中。(魂迷 一作:梦迷)
译文:美妙的音乐低奏时就象深夜在绣户中听室外雨声如泣如诉,仿佛雨在说话。演奏高潮起来时立即就使人内心情感激荡,与音乐和谐一致、感同身受。可是欢乐的宴会很快就结束了,刚才的美好幻想转瞬又成为空虚,可我还如痴如醉,魂思沉迷在音乐之中,如同一场春梦。
注释:¹雨云:如泣如诉,像雨在说话。²绣户:雕绘华美的庭户,这里指精美的居室。³来便:一作“未便”。便,立即。⁴谐:谐和。⁵衷素:内心的真情。素,通“愫”,本心、真情。⁶宴罢:欢乐之后。宴,指欢乐、快乐。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描写观赏宫中音乐演奏的真情实感,是对宫中帝王生活一个片段的实录。

  词的上片先“乐”夺人,先写乐声从“韵”到“脆”到“锵”,都是形容乐声美妙动听,高潮迭起,生动形象,显示出晚唐李后主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有较强的鉴赏力。乐由人奏,作者视角很快就转到了奏乐人的身上,这么美妙动听、技艺高超的演奏竟然是出自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古代常用“纤纤玉指”指代形容美丽的女子,所以“纤玉”说明了奏乐的人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乐美人更美。注意此句中的“新声”二字,用在这里是别有意寓。据马令《南唐书》中载,李煜曾得唐玄宗时大乐《霓裳羽衣》曲谱,由大周后“变易讹谬,颇去洼淫,繁手新声,清越可听”,这里的“新声”即是有特指的。另据《徐游传》中载:“昭惠后好音律,时出新声。”而陆游《南唐书·昭惠后传》中载,大周后“尝雪夜酣燕,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仔细分析,“新声慢奏”句中之“新声”似与大周后“时出新声”有关,说明这美妙的音乐是大周后的作品第一次在李后主面前演奏,所以才让李煜当场“魂迷”。

  词的下片写作者对音乐的感受,“雨云深绣户”是一个倒装句,美妙的音乐低潮时就象深夜在绣户中听室外的雨声如泣如诉,仿佛雨在说话。“来便谐衷素”的意思是说音乐的高潮声一起来,立即就使人内心情感激荡,与音乐和谐一致、感同身受。接着作者笔锋陡转,从音乐美妙的幻想中又回到现实,欢乐的宴会很快就结束了,美好的幻想转瞬“又成空”,而作者还如痴如醉,魂思还沉迷在音乐的幻想之中,如同一场春梦。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一切美好的幻想“不忍离别偏离别”的怅惘,所以也才有“春梦”之辞。

mán ·tónghuángyùncuìqiānghánzhú

 dài 

tónghuángyùncuìqiānghánzhú xīnshēngmànzòuxiān yǎnànxiānggōu qiūhéngliú 
yúnshēnxiù láibiàn便xiézhōng yànyòuchéngkōng húnchūnmèngzhōng  (húnzuò mèng )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拍堤春水蘸¹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zǎn)²柳小鸳鸯,香双随香双。
译文:拍岸春水蘸着轻柔垂杨,流水中花片飘香。追啄花片争叼柳丝小鸳鸯,它们相亲相爱一双跟随着一双。
注释:醉桃源:词牌名,又名“阮郎归”等,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¹蘸:以物浸入水中,这里是形容垂杨轻拂水面。²噆:衔,叼。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lán)看处背斜阳,风流¹暗断肠。
译文:小楼上珠帘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妆,薄薄的春衫是柳黄。她转身倚靠栏杆背着斜阳,为那风流情事暗自伤心断肠。
注释:¹风流:风情,风韵。

  词的上片所写的境界,在唐宋词中并未少见,像温庭筠《杨柳枝》中的“一渠春水赤阑桥”;韦庄《菩萨蛮》中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欧阳修《采桑子》中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总有某种相似之处。然而细细品味,却有所不同,它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将画境、诗意、音响感融为一体,在美学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让人感到风吹浪起,湖水轻轻地拍打堤岸的声音;而堤上的杨柳倒挂湖面,轻轻拂水,像是有声,然而却非常细微。再看看水中,瓣瓣落花,随波荡漾,种种色彩,阵阵幽香,都作用于读者的感官。然而词人并未到此为止,他要把这垂杨、流水、落花写足,于是又添上一对对鸳鸯。它们在湖上自由自在游戏,一会儿嬉弄花瓣,一会儿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这一“噆”字看上去有点冷僻,然却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鸳鸯动作的迅速与细巧。添上鸳鸯,整个画面就活了,完整了,并且充满了生意和动态美。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词人把镜头对着小楼,只见珠帘卷处,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妆,在这新妆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她那件柳黄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黄”,同上片的“垂杨”是一样的颜色,人的装束与周围的环境取得了和谐一致。下面接着摄下佳人的一幅剪影:她背着斜阳,凭阑凝望。至于她的容颜和表情究竟如何,词人并未从正面予以描画,而仅仅从侧面着笔,写她的风神,写她的情韵;只是最后“风流暗断肠”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观评价给她的情绪淡淡地点上一笔哀愁的色调。整个下片的立意,似从唐人王昌龄《闺怨》诗来。王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严羽强调“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沧浪诗话·诗辨》)。严仁此处,似得其妙悟。这词的下片同王诗颇为神似,前面几句同样自然轻快,后面同样一个转折,表现了轻微的哀怨,而熔裁衍化,已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首词的基调是轻快灵妙的。上片写落花流水,剔除了古典诗词中那种习见的伤感;下片写少妇登楼,也不着重表现伤怀念远。全词笔致轻灵,意境新颖,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另外词的下片还注意艺术上的藏和露的关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阑的身影,隐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好比画家笔下的断山云雾,在几座峰峦之间留下空白,让幽深的意境隐藏在白云笼罩之下。这就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想像,去回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369-2370

zuìtáoyuán ·chūnjǐng

yánrén sòngdài 

pāichùnshuǐzhànchuíyáng shuǐliúhuāpiànxiāng nònghuāzǎnliǔxiǎoyuānyāng shuāngsuíshuāng 
liánbànjuǎn xīnzhuāng chūnshānshìliǔhuáng lánkànchùbèixiéyáng fēngliúànduànc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