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交虽浅自知深,一见如抽病眼针。
已约飞云狎来往,谁知峰顶有千寻。
纳交虽浅自知深,一见如抽病眼针。
已约飞云狎来往,谁知峰顶有千寻。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亭馆连城敌谢家¹,四时园色斗明霞(xiá)²
译文:亭台楼馆,连绵不侯,与城相接,规模超过了东晋的谢家;园中四季如春,百花斗妍,如云似霞。
注释:金乡:今山东金乡县。¹谢家:东晋谢安家。²明霞:彩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
窗迎西渭(wèi)封侯竹,地接东陵(líng)隐士瓜¹
译文:推开小窗,迎面是一大片修竹,苍翠欲滴;踱出园门,毗邻有一大块瓜田,景色如画。
注释:¹东陵隐士瓜:秦末东陵侯召平,秦王后,为隐士,种瓜长安东门外,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侯树交花。
译文:禽鸟相亲相近,你呼我答;满树的繁花相续,香气弥漫,清幽淡雅。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纵游会约无留事¹,醉待参横月落斜。
译文:我尽情地游赏着园中的美景,无牵无挂;喝醉了酒,等待着月亮西落,参星横斜。
注释:¹无留事:没有闲事牵挂。

  这首金乡张氏园亭是他在宋仁宗天圣四年的时候应张氏园亭的主人之约而写的。全诗的佳处在于生动的描写。诗歌的前四句利用典故阐明了张氏花园的富庶与高雅。“亭馆连城敌谢家”,开首便气势恢宏,将张氏园亭的繁华述说殆尽。亭台楼阁像城墙一样绵延起伏,勾勒出一条触目的天际线,谢家指的是东晋的谢氏大家族。曾经富甲一方,经营东南,世代为冠带豪门。张氏园亭既然如此繁华恢弘,其四季的风景也足以和天上的彩霞之美一比高下。

  在首联的铺陈之后,诗人笔锋一转,跳出描写富贵离不开满堂金玉的窠臼,将笔触伸到了隐士的故事上去。高层的文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必须有高雅的情调。颔联的“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接连用了两个《史记》里的典故,《货殖列传》里说:“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JlI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东陵隐士瓜的典故来源于《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在这里引用这两个典故是说明张氏园亭的主人不仅富裕非常,而且有高雅的隐士之风。

  诗歌的颈联“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是历来被人称颂的佳句,这句诗将园林中鸟禽对语,鲜花争相斗艳的情景活灵活现地描写了出来。

  尾联与颈联之意相同,并抒发诗人的情感。园中景色迷人,主任又是如此好客,而我呢,有无政务缠身,正好在园中尽兴玩赏,与主人一醉方休,直至参横月落,再领略园中的夜景。此联一句直抒喜悦无比的心情,二句进一步拓展延伸白天所见美景,虚构最后夜园景色更让人陶醉,“醉”暗说园主人待客热情。此联回应首联写得面面俱到,情意深长。

  这首诗虽是写游园,尽情刻画园林美丽,但写出了景物情意交融的境界,另辟蹊径的写作技巧,使人读后顿感无情之物有深情,全诗虽一字未提到园主人,但园主人无时不在陪伴你在园中赏玩。此诗用典密切景情,体制章法严谨细密,对偶工稳,是宋初诗“每首必有一联工,又多在景联,晚唐之定例也”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武汉市:崇文书局,2011.02:712-714

jīnxiāngzhāngshìyuántíng--shíyánnián

tíngguǎnliánchéngxièjiāshíyuándòumíngxiá

chuāngyíng西wèifēnghóuzhújiēdōnglíngyǐnshìguā

xiāngguānqínduìshēngxiāngduànshùjiāohuā

zòngyóuhuìyuēliúshìzuìdàicānhéngyuèluòxié

云树岩泉景尽奇,登临深恨访寻迟。
云树¹岩泉景尽奇,登临深恨访寻²迟。
译文:高耸入云的树木和岩石间流淌的泉水都是奇观,登临此处更加悔恨没有早点来。
注释:¹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²访寻:查访寻觅、访寻失去的踪迹。
长楼未得于何记,犹有君能雅和诗。
长楼未得于何记,犹有君能雅和诗。
译文:我还没有看到长楼,又能记录什么呢?但仍然可以和费君一起聊诗作词。

fèijūnyóushānzhīshén--zhōudūn

yúnshùyánquánjǐngjǐndēnglínshēnhèn访fǎngxúnchí

zhǎnglóuwèiyóuyǒujūnnéngshī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臣闻得全¹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无户之聚²,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³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wàng)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cè)(dá)之心於臣乘言。
译文:我听说“能够品行完美无瑕的人,就会功业昌盛,丧失了完美品行的人,事业就会衰落。”舜没有立锥之地,却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对上没有出现日月星的异常天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愿,是因为有用来称王天下的策略。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逃避严厉的惩罚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以怜悯之心对我的话稍加考虑。
注释:¹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²聚:村落。³三光:日月星。不绝三光之明,指无日食月食,金木水火土等星运转正常。古人以为日食等现象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这是天下有道所致。⁴王术:王天下之术。⁵天性:这里是用父子关系比喻君臣关系。⁶遗策:政策失误。⁷恻怛:怜悯,同情。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夫以一缕¹之任²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³。马方骇(hài)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¹⁰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¹¹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译文:用一根麻绳的负重,系起千钧的重物,上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临深不可测的深渊,即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麻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还要给它增加重量。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重新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再把它取出来。出的来与出不来,其间的差距微小得连根头发都放不下。假使能听取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堆叠起来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想要做的事情,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深处泰山那样的安稳境地,却要冒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是让我非常疑惑的。
注释:¹缕:线。²任:负担。³绝:断。⁴系:系物的线。⁵间:间隔,距乱。 ⁶发:比喻细小。以上是说,是否能够脱离灾祸,没有更多时间选择,霎那之间就要决定,比喻情况急迫。⁷举:行动。⁸ 脱:脱离灾祸。⁹寿:百岁。一说九无。¹⁰弊:享尽。¹¹走:奔向,趋向。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¹者,却背²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³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chuàng),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xīn)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¹⁰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译文: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他转身奔跑,结果脚印却更多,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这样不如在背阴的地方停下来,影子与足迹也会消失。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简直是不懂拿弓持箭了。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还从哪里来呢?
注释:¹迹:脚印。²却背:倒退。³就:走向。⁴阴:背阴。⁵汤:热水。⁶ 凔:冷。⁷扬:用勺舀起热水倒下,使它变凉。⁸譬由:譬如。由,通假为“犹”。⁹操弓持矢:以上是说,养由基只能射中百步之内的目标,我能预见未来,他比起我宋,等于不懂得怎么拿弓箭。¹⁰纳:接受。
泰山之霤穿石,殚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蹐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泰山之霤(liù)¹穿石,殚极²之绠(gěng)³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mó)使之然也。夫铢(zhū)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无围之木,始生如蘖(niè),足可搔(sāo)¹⁰而绝,手可擢(zhuó)¹¹而拔¹²,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lóng)¹³蹐底¹⁴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¹⁵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¹⁶也。
译文: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梁。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摩擦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既直接又少出差错。那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脚趾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在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挖出。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一段时日后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注释:¹霤:屋檐流水,这里指山上流水。²极:屋顶正梁,这里指井梁。³绠:井绳。⁴干:指井梁。⁵靡:通假为“摩”。这句是说,逐渐摩擦使它这样的。⁶铢:古代最小重量单位,一两为二无四铢。⁷差:误差。⁸径:直接,简便。⁹蘖:树木被砍伐后长出的新芽。¹⁰搔:压倒,弄折。¹¹擢:揪。¹²拔:拉断,拔起。¹³砻:研磨。¹⁴底:通假为“砥”,研磨。¹⁵树:栽植。¹⁶不易之道:指永远不变、始终正确的法则。易:改变。

  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写给吴王刘濞的一封信,写在吴王叛乱之前。出自《汉书·枚乘传》,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三十九》。在这封信中他指出武王的所作所为十分危险,并说明要想没有危险,就不要做冒险的事,最后指出做事从开始就小心谨慎,自然没有危险。

  作者在对吴王的个人野心劝告的同时,还启发人们做事要防微杜渐,随时警惕,不要妄意孤行。全文多用隐语、比喻,反复说明。表现手法别开生面,很有特点。

  全文分三层意思。首先指出吴王刘濞的所作所为非常危险,如“以一缕之任,系千钩之重”,其次说明要想没有危险,就不要做冒险的事,并暗中指出吴王图谋反叛的行为是掩盖不了的,“欲人勿知,奠若勿为”,最后说明要防微杜渐,要把祸患消灭于未形成之前,暗中劝吴王及早打消反叛的图谋。文章揭露的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是对统治阶级内部个人野心家的劝告,但就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一意孤行这一点来说,对我们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此时刘濞虽已蓄意谋反,但还没有完全暴露,不好明明白白指出他反叛的阴谋,所以全文多用隐语,只在开头和结尾处略见劝告之意,中间全用比喻,反复说明利害,意在促使对方猛醒。枚乘虽然没有贾谊、晁错那样的方略和志向,但还是以披肝沥胆的言辞,积极写下《上书谏吴王》,规劝对方不要起兵,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心,写得很有感情,颇有特色。全篇比喻层见叠出,行文委婉含蓄,叙事说理详明,是颇富文采的散文。

参考资料:
1、 胡大奎等.历代应用文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12:第88页
2、 汪耀明.汉魏六朝文选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4:16-20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红蓼(liǎo)¹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²。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碧。
译文:红蓼花盛开映着明月的光辉,江风摇碧着黄色的芦苇。江天辽阔江水空濛,将水中的星星摇乱搅碎。
注释:¹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浅绿色或淡红色。²摇风:在风中摇碧。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入网大鱼作队¹,吞钩小鳜(guì)²成丛³。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译文:一条条大鱼罩入网中,吞钩的小鱼成群结队。亲手烹煮味道鲜美,嬉笑怒骂管他当权者是谁!
注释:¹作队:成行成排。²鳜: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³成丛:众多。⁴笑傲:嬉笑游玩,戏谑不敬。⁵打哄:戏闹,开玩笑。

  《西游记》第九回,书中写道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位是渔翁张稍,一位是樵夫李定。一日,他们在长安城里卖了鱼和柴,便进入酒馆之中吃了个半醉,徐步而归。二人以对诗的形式,夸赞渔樵生涯。这首词,是他们对诗的第七首,是渔翁张稍所唱。

  这首词的上片四句,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副月夜江天的优美画面。红色的蓼花,黄色的芦叶,辉映着月光,沐浴着江风,江水中的星星闪闪烁烁,营造了一种清幽、辽阔的意境,而且富有碧感。词的下片四句,则是描述了渔人撒网,垂钓的乐趣,得到鱼后便烹煮起来,味道特别鲜美。有鲜鱼,有从酒馆里带回来的美酒,便可以笑傲江湖,游戏人生,浮云富贵,粪土王侯了。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给人以一种潇洒出尘之感。

参考资料:
1、 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52-53页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¹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²二月为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kuì)³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yún)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hé)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bēi)亭榭(xiè)。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xiāo)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译文: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没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老毛病还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过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感觉良好。早去晚归了五年的时间。
注释:¹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²明年:第二年。³喟然:叹气的样子。⁴茂林修竹:指茂密高大的竹林,多形容幽雅秀丽的风景胜地。⁵陂池:池塘。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rǔ)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译文:寺庙里有个叫继连的和尚,做和尚的第七年被赐予佛衣,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谢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乡亲都挽留他。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懂得节制就不会遇到危险。”最后还是辞谢离开了。听说后我心里有点惭愧。元丰七年,我将调离吴兴要到汝这个地方去。继连说:“本寺还没有文记,请我做一篇记。”我推脱不了。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yòu)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¹深稳²,悦可³人意,为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wēn)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译文: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最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看起来更加庄严华丽,深沉稳健,人们都喜悦认可,来到这都流连忘返。今年正月,父老乡亲们男男女女一万多人聚会于这里郊游活动,祭祀瘟神,这是江淮地方的风俗习惯。
注释:¹严丽:庄严华丽。²深稳:深沉稳健。³悦可:喜悦认可,赞许。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