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来范公亭,闻昔范老子。盛德自有铭,逸事有来纪。
朅来范公亭,闻昔范老子。盛德自有铭,逸事有来纪。
如彼沙汇坟,实葬外舅氏。累累冢十四,谁计后不祀。
如彼沙汇坟,实葬外舅氏。累累冢十四,谁计后不祀。
怀券售之人,枯骨听掷弃。公心恻恻然,能忘我先妣。
怀券售之人,枯骨听掷弃。公心恻恻然,能忘我先妣。
猛捐十倍价,复此不毛地。至今上冢饭,免为若敖鬼。
猛捐十倍价,复此不毛地。至今上冢饭,免为若敖鬼。
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山人已过望,我怀不自已。
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山人已过望,我怀不自已。
当公未死时,而适山人死。顾斥眠牛冈,欲葬惟其意。
当公未死时,而适山人死。顾斥眠牛冈,欲葬惟其意。
夫先妇随后,同穴坟隆起。世降俗日薄,安识仁与义。
夫先妇随后,同穴坟隆起。世降俗日薄,安识仁与义。
先世未百年,来者已弗记。况于外氏家,代尽子孙事。
先世未百年,来者已弗记。况于外氏家,代尽子孙事。
买山未一刻,卖者不敢视。况容卖主葬,为人重于己。
买山未一刻,卖者不敢视。况容卖主葬,为人重于己。
中心所乐为,焉有一毫伪。死者岂无知,造物非块尔。
中心所乐为,焉有一毫伪。死者岂无知,造物非块尔。
公虽不求报,感应乃常理。后嗣何其贤,相与继前志。
公虽不求报,感应乃常理。后嗣何其贤,相与继前志。
范氏其兴乎,吾无閒然矣。
范氏其兴乎,吾无閒然矣。

shūfànjǐngshān--chénzhe

qièláifàngōngtíngwénfànlǎozishèngyǒumíngshìyǒulái

shāhuìfénshízàngwàijiùshìlèilèizhǒngshíshuíhòu

怀huáiquànshòuzhīréntīngzhìgōngxīnránnéngwàngxiān

měngjuānshíbèijiàmáozhìjīnshàngzhǒngfànmiǎnwèiruòáoguǐ

yòu西shāncùnshāncùnjīnzhìshānrénguòwàng怀huái

dānggōngwèishíérshìshānrénchìmiánniúgāngzàngwéi

xiānsuíhòutóngxuéfénlóngshìjiàngbáoānshírén

xiānshìwèibǎiniánláizhěkuàngwàishìjiādàijǐnzisūnshì

mǎishānwèimàizhěgǎnshìkuàngróngmàizhǔzàngwèirénzhòng

zhōngxīnsuǒwèiyānyǒuháowěizhězhīzàofēikuàiěr

gōngsuīqiúbàogǎnyīngnǎichánghòuxiánxiāngqiánzhì

fànshìxìngxiánrán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好雨正重九,不上海山门。螺岩却忆绝顶,霁色满乾坤。少得白衣一个,赢得翠鬟千叠,罗立似儿孙。独坐可忘老,何用更称尊。
好雨正重九,不上海山门。螺岩却忆绝顶,霁色¹满乾坤。少得白却一个,赢得翠鬟(huán)千叠,罗立似儿孙。独坐可忘老,何用更称尊。
译文:正是九九重阳节,下了一场好雨,不能登上海山门。却想起曾经登上,丹霞山绝顶海螺峰,放眼远眺,晴明的景色满乾坤。看不见那个白衣观音,却看见层层叠叠的翠峰,如美女的环形发髻,罗列的群山,像可爱的儿孙。独自坐在这里可以忘老,哪里还用得着自己称尊。
注释:¹霁色:雨后景色。
龙山会,南徐戏,共谁论?古今画里,且道还有几人存?便拂六铢石尽,重见四空天堕,此处不交痕。远水吞碧落,斜月吐黄昏。
龙山会¹,南徐戏²,共谁论?古今画里,且道还有几人存?便拂六铢(zhū)石尽³,重见四空天堕,此处不交痕。远水吞碧落,斜月吐黄昏。
译文:也曾像桓温在龙山聚会僚佐,像南朝刘裕在徐州戏马台,大会宾客赋诗,如今朋友烟消云散,能与谁登高吟诗论文?且说历史的画卷里,还有几人留存?即使历时久远,用六铢软衣拂尽劫石,再看见四空天堕下,这里仍旧超然屹立,不沾一丝儿凡尘。只见远处的水吞着天空,偏斜的月吐出了黄昏。
注释:¹龙山会:谓孟嘉落帽事。《晋书·桓温传》载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²南徐戏:殆指三国时刘备于南徐计娶孙权妹孙尚香事。³六铢石尽:佛家指一劫之譬喻,谓极为漫长之时间。经云:有一石广一由旬,厚半由旬,每经过兜率天一百年,即有一天人以六铢却轻拂一遍,直到拂尽此石,是为一劫,名为“拂石喻”。由旬,古印度计程单位,古有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等说法。兜率天,佛教谓天分多层,其四名“兜率天”。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为天上众生居处。六铢却,佛经称忉利天却重六铢,谓其轻而薄。⁴四空天堕:四空天人堕落至地狱,亦指极漫长之时间。四空,佛教谓无色界的四处,又称四空天,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修炼者至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其寿八万四千大劫,寿终重堕地狱。天底一成毁为一劫,经八十小劫,为一大劫。《法苑珠林》卷三:“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⁵碧落:道教语。天空;青天。

  这是咏重九两首之一。第一首题为《重阳喜雨》,上片开头云:“今日是何日,春色向秋开。凭栏早起,一望深雨涤浮埃”,写重阳遇雨; 过片前三句: “况田家、谣甘泽,更悠哉”,极写农家久旱逢雨的喜悦。而词人却因重阳有雨不能登高眺远,僧舍孤坐,浮想联翩,因有此词之作: 回忆昔日登丹霞山绝顶——螺岩的情景。

  丹霞山在广东仁化县南十七里,重岩绝巘,踞锦石岩之巅, 绕山有海山门、长老峰、紫玉台、海螺岩、天然岩、天柱山诸胜。词题《忆螺岩霁色》之螺岩即丹霞山之海螺岩。作者的诗词集中多首写海螺岩诗词均作螺岩,盖属诗词中字数所限。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题作“忆翠岩霁色”,以“螺”为“翠” ,是校对之讹(按:《词学季刊》时转载不误)。后来选本沿此误注为“翠岩当指翠屏岩,在浙江天台县南二十里”是根据地名辞典误注,紧接着又引伸:“因金堡与屈大均同时投靠浙江西湖名僧函是门下做和尚,后来移住广东韶州丹霞山寺做主持。此词可能是作者在广东忆浙江翠屏岩而作”,不知所据何书。屈大均与金堡投函是均在广东,而不在西湖。这个选本还将上片第二句之“海山门”注为“浙江台州海门山”,则纯属无根据之臆测。依照这些误注,对此词的理解也就陷入谬误,不得不在此予以纠正。

  康熙三十八年(1669)廖燕所作《游丹霞山记》,对丹霞山形势有详细描述,兹摘有关海山门,海螺岩与金堡关系之句如下,帮助理解此词所写的内容。“……正气阁后峭壁插天,右望隐隐见海山门如在天半。予顾同游曰:‘明日从此登海螺岩’ ,众颇有惧色……二十四日晨起,复由松岭数折至绝壁下,攀铁练面壁而上,路益高而陡,至海山门神稍定。扶筑右行至海螺岩,澹师塔在焉。师为开山第一祖,予从之游,今别一十八年矣……左转为舍利塔,为丹霞绝项。”廖氏亲游所记,可知海山门、海螺岩均为丹霞山顶部景区,而不在浙江天台县和海门(今椒江市)。金堡本人亦有多首诗词描述海螺岩的景色,与廖氏所记吻合。辨明以上各点,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解释这首词了。

  前片首四句,词人因雨孤坐,既为久旱遇雨而欣喜,又为因雨不能登高而遗憾。他已惯于登螺岩眺远,因今日不得登而神游。“少得白衣一个,赢得翠鬟千叠,罗立似儿孙。”是踞山巅下望群峰的景色。“白衣”似直写仁化江畔的观音岩,这里也不是深奥的典故,因从海螺岩俯瞰,看不到观音岩,只能见碧翠群峦环绕,似成群儿孙罗立。郑绍曾诗:“锦石(丹霞山别名)耸云端,岗峦势郁盘。”又李永茂诗:“孤留一柱撑天地,俯视群山尽子孙。”金堡化用杜甫“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列如儿孙”诗句,十分自然,既合此地山川形势,又抒发了作者的清情逸致:“独坐可忘老,何用更称尊”,自叹自慰,自我陶醉。他生前极爱此境,死后建塔埋骨于此,借青山以共存。

  过片用晋桓温九月九日燕僚佐于龙山,和宋公在彭城九月九日登项羽戏马台两个故事,回忆昔日与友人重阳聚会的情景。而今朋友四散,无人共与登高,更无志同道合者吟诗论文,孤栖寂寞,难以排遣。所谓“古今画里,且道还有几人存”是慨叹人事沧桑。他的同年、诗朋、战友,至今散的散、隐的隐、死的死; 而他自己一生更是“难挽天河洗是非,铁衣着尽着僧衣,百年如梦须全入,一物俱无只半提”(《鹧鸪天》),两袖清风,茕茕孑立,只有青山为伴。以下三句借用佛典,写海螺岩居群峰之巅,又抒发超脱凡尘之情致。《智度论》五曰: 佛以譬喻说劫义,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此大石尽,而劫未尽; 又《菩萨璎络本业经》下曰: 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以天衣重三铢,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劫”为佛家表示不能以通常年月日时计算的长时节。“便拂六铢石尽”就是借用“盘石劫”之典说历时之长。“四空天”句表示“境界”之高。佛家认为,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 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无色界最上有“四天”: 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此四天居三界之顶,又名为四空处,为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三句合起来是说不论历时数千万之“劫”,即使“四空天”堕,此地仍超然屹立,不涉尘世。此外,这三句也是写实景,丹霞山有十二景之一——“舵石朝曦”,鲁超有《颂舵石诗》云:“杲杲赤羽从东来,凡光照耀天为开。满空云气落沧溟,丹霞碧巘相昭回。盘石崚嶒云气上,瞳眬晓色看千状。须臾旭采丽中天,万里尘氛化清旷。”金堡生前极爱此景,常独坐此石观赏四空山色,并以“舵石”为号吟诗作画。其以此“盘石”联想到佛学之“盘石劫”亦属情理之中。结两句写海螺岩暮景。“碧落” 指天,《度人经》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薄暮从海螺岩远望,水天相接,茫茫一色,只有眉月一钩高挂天际。此词虽属追忆之笔,而登高、俯视、眺远仍能使读者如历其境。作者因景而发的感慨,“共谁论”、“还有几人存”等语,亦使不得志于世者产生共鸣。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波面铜花¹冷不收。玉人垂(chuí)钓理纤钩²。月明池阁(gé)夜来秋³
译文: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注释:¹铜花:铜镜。比喻水波清澈如镜。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²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³夜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江燕话归成晓¹别,水花红²减似春休³。西风梧井叶先愁
译文: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注释:¹晓:清晨时分。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²水花:荷花。³春休:春天结束。⁴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⁵叶先愁:树叶先凋谢。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玉人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玉人”。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凄凉。

  下片回首当年与情人离别的情景,以西风井边梧桐落叶的萧瑟景色渲染悲凉气氛。

  词人与情人在拂晓告别,看见湖水上的红莲都凋谢了,瑟瑟的西风吹得梧桐叶纷纷掉落。词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劳燕分飞,花自飘零人自悲的凄惨景象。“水花红减”描写了西湖水面上娇艳的荷花凋败的景象,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暗含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写景,却不仅仅是写景,景中见情,将词人悲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西风”句是指西风吹拂梧桐,树叶瑟瑟抖动,如同悲秋,暗寓词人对飘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参考资料:
1、 上彊村民选编;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7-619
2、 林岚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364
3、 程帆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342-343

huànshā ·miàntónghuālěngshōu

wényīng sòngdài 

miàntónghuālěngshōu rénchuídiàoxiāngōu yuèmíngchíláiqiū 
jiāngyànhuàguīchéngxiǎobié shuǐhuāhóngjiǎnchūnxiū 西fēngjǐngxiānchóu 
风流紫府郎,痛饮乌纱岸。柔软九回肠,冷怯玻璃盏。
风流紫府¹郎,痛饮乌纱岸。柔软九回肠,冷怯玻璃盏。
注释:¹紫府:道家称仙人所居。这里泛指宫廷。
纤纤白玉葱,分破黄金弹。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
纤纤白玉葱¹,分破黄金弹。借得洞庭春²,飞上桃花面。
注释:¹玉葱:形容美女之手。²洞庭春:名酒。亦名“洞庭春色”。
这首咏物小词,写得很有特色。上片写仙郎风流痛饮,金杯柔软可爱。下片写纤手斟酒,一杯“洞庭春”,飞上桃花面。全词柔和细腻,曲折有致。

shēngcházi··ruǎnjīnbēi--jīnzhāngzōng

fēngliúlángtòngyǐnshāànróuruǎnjiǔhuíchánglěngqièzhǎn

xiānxiānbáicōngfēnhuángjīndànjièdòngtíngchūnfēishàngtáohuāmiàn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欲下丹青笔¹,先拈(niān)²宝镜³寒。
译文:刚刚想要下笔作画,先拿镜子照一照只觉一阵寒意。
注释:¹丹青笔:即画笔。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借指绘画。²拈: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³宝镜:镜子的美称。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经 一作:惊)
已经¹颜索寞²,渐觉鬓(bìn)凋残³
译文:心中已自感容颜衰老,此刻仔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注释:¹经:一作“惊”。²索寞:形容衰老,毫无生气。³凋残:衰落;残败;减损。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泪眼描将¹易,愁肠²写出难。
译文:描绘泪眼十分容易,写出心中忧思郁结何等困难。
注释:¹描将:意为描写。将:一作“来”。²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恐君浑¹忘却²,时展画图³看。
译文: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
注释:¹浑:全。²忘却:忘记掉。³画图:图画。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苦衷。全诗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首联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不知道该怎么画,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寒”的原因,分不清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悴,而此刻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此时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颈联中“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全诗情感表达真挚,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据记载,南楚材看了这首诗后,回心转意,辞掉了颍地长官的那桩婚事。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8-1319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江春 一作:春江)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lí)徐步立芳洲¹。(江春 一作:春江)
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注释: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¹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舞 一作:去)
(diān)¹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舞 一作:去)
译文: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¹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juémànxìngjiǔshǒu ·

 tángdài 

chángduànjiāngchūnjìntóu zhàngfāngzhōu  (jiāngchūnzuò chūnjiāng )
diānkuángliǔsuífēng qīngtáohuāzhúshuǐliú  (zuò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