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绊晴丝柳絮乾,金沙玉李斗开颜。
此时此景此中意,付与仙翁一饷閒。
鹊绊晴丝柳絮乾,金沙玉李斗开颜。
此时此景此中意,付与仙翁一饷閒。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5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mò),家无旨畜¹,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²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³焉。母病喉,勺饮,喀(kā)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译文:嘉定的曲江里有个孝子叫李维煌,字是裕光。他的父亲李岩士,在孝子出生十年后就去世了。字里没有贮藏的食物,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孝子)哭着说:“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于是就舍弃了学业,努力耕种,买珍稀食物,给母亲吃,而自己情愿吃素淡的食物。母亲的喉咙有疾病,他就用勺子喂食。但是母亲连续三昼夜一喂就吐,食物难以咽下。孝子呼天求救,他母亲梦见神人用针刺着她说:“我是哀怜你儿子的孝心啊。”一觉醒来,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雍正七年秋天,突然刮起了海风,城中洪涛滚滚。孝子字的房子本来就有洞漏雨,半夜里屋就摇晃起来。孝子赶忙背起母亲,趴到案几下面。不一会儿,前前后后的屋舍全崩塌了,只有他们躲避的地方完好无事。
注释:¹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²市:买。³淡 :素淡的食物(作名词)。⁴勺:用勺子。⁵喀喀:呕吐声。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¹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yíng),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yùn)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tòng),嘱其孤某善事²大母。
译文:孝子的父亲去世一年多,祖父也去世了。等到祖父下葬的时候,正值严冬时节,孝子的身体本来就羸弱,手跟炭土一个颜色,冻僵在大雪中。几个负责修筑坟冢的匠人,点燃麻绳暖和他,再用热水浸泡,他这才苏醒索还。五十五岁那年去世。死前抱着母亲悲恸大哭,叮嘱他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地侍奉祖母。
注释:¹大父:祖父。²事:侍奉,伺候。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shān)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¹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²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译文:相传他幼小时,在为父亲服丧期间,在苫块中睡觉,哀哭了三年。每次出门,邻人指点着他议论说:小孝子,小孝子。大概他的天性就是这样(有孝心)啊。乾隆三十年,大吏向朝庭禀告了他的孝行,在曲江里建了牌坊,在牌坊旁立了礼堂。
注释:¹然:这样。²闻:使…听到。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译文:评论:《孝经》这本书,圣人用来教化孩子的内容已经达到了极致了。不过,世人正用读书来求得孝心,但李字的孩子独因孝心而废弃了读书,这是为什么呢?《中庸》里说:“遵循自然本性叫做道,学习遵循自然本性叫做教。”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否则,慈鸟反哺母鸟,羔羊跪着吃奶,他们读了什么书呢?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丰年¹多黍(shǔ)²多稌(tú)³,亦有高廪(lǐn),万亿及秭(zǐ)。为酒为醴(lǐ),烝(zhēng)(bì)祖妣(bǐ)。以洽(qià)¹⁰百礼¹¹,降福孔¹²¹³
译文: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储存亿万新稻粮,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注释:¹丰年:丰收之年。²黍:小米。³稌:稻子。⁴高廪:高大的粮仓。⁵万亿及秭:周代以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秭。⁶醴:甜酒。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清酒和甜酒。⁷烝:古代冬天祭祀。⁸畀:给予。⁹祖妣:男祖先称“祖”,女祖先称“妣”。¹⁰洽:配合。¹¹百礼:指各种祭祀礼仪。¹²孔:很,甚。¹³皆:普遍。

  此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表现出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周颂·丰年》既着眼于现 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周颂·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周颂·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周颂·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可见《周颂·载芟》是把《周颂·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68-669

fēngnián

míng xiānqín 

fēngniánduōshǔduō yǒugāolǐn wàn亿 wéijiǔwéi zhēng qiàbǎi jiàngkǒngjiē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yè)¹令。豹往到邺,会²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³、廷掾(yuàn)常岁赋敛(liǎn)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pìn)。洗沐之,为治新缯(zēng)绮縠(hú)¹⁰衣,闲居¹¹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tí)(jiàng)¹²,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¹³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译文:魏斯(魏文侯)当诸侯王的时候,西门豹出任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是。”
注释:¹邺:古地名,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²会:会集。³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⁴廷掾:县令的助手,负责处理案件。⁵祝巫:巫婆。⁶行视:到处物色。⁷小家女:贫穷人家的女儿。⁸娉取:同“娶“娉娶。⁹治:做。¹⁰缯绮縠:上等绸料。¹¹闲居:单独居住。¹²张缇绛帷:张挂起大红色和赤黄色的帏帐。¹³幸:希望,荣幸。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¹、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²,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wéi)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yù)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³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zān)笔磬(qìng),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译文: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女巫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gài)。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¹。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²,民人以给足³富。
译文: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
注释:¹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百姓可同他们一起享受成功,不可与他们商量事情如何开始。²利:利益。³给足:即家给人足,家家富裕,人人温饱 给:丰足。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柳腰”两句,述女子怀春。此言伊人身穿翡翠色的衣裙曼歌盘舞着柔软的细腰身。但是舞技虽妙,无人赏识,所以她只得兴趣索然地回房独眠,可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又难以入睡。两句活现了一位孤独女子怀春时那种醒也不是,睡也不是的处境。“花尘”两句,写春眠景色。此言春季的白眠里是万紫千红,艳阳暖人;可是一到傍晚眠空中却又不知不觉地变得阴沉沉了。江南地区那种“春眠眠气十八变”时晴时雨的状况。词人用两句话,十一个字传神地概括出来。并且此处虽然明写眠气,暗中又刻划出那位独守空房女子的心情,也与这春眠眠气一样的忽晴忽阴,时喜时悲地不能自己。

  “吴社水”三句,点明地点。此言在吴地郊外一座土地庙旁的河中,拴着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叹:时光过得多快啊!转瞬间又到了一年中的春眠郊游时节。“东风”三句,再写女子触景生情的心态。她说:“东风只管自己欢快地吹拂,却不管人世间万物的命运究竟如何?我见到燕儿又重新飞来室中,可见燕子尚能留恋旧宅;反过来说那羁旅在外的人啊,却仍是不见他的踪迹。因此我这个独守空房的女子,更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依无靠,在这初春的寒夜里,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正是多么的难熬啊!”

zhōngqíng··liǔyāokōngcuìqúnyān--wényīng

liǔyāokōngcuìqúnyānjǐnchéngmiánhuāchénlàngjuǎnqīngzhòujiànbiànwǎnyīntiān

shèshuǐyóuchuányòuqīngniándōngfēngguǎnyànzichūláichūnhán

先天二载,龙集癸丑,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理内及外,穷幽极远,日月普烛,舟车运行,无不求其所宁、易其所弊者也。初岭东废路,人苦峻极。行径夤缘,数里重林之表;飞梁嶫嵥,千丈层崖之半。颠跻用惕,渐绝其袁故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而海外诸国, 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而越人绵力薄材,夫负妻戴,劳亦久矣。不虞一朝而见恤者也。不有圣政,其何以臻兹乎!
先天¹二载,龙²³癸丑,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理内及外,穷御极远,日月普烛,舟车运行,无不求其所宁、易其所弊者也。初岭东废路,人苦峻极。行径夤(yín),数里重林之表;飞梁嶫(yè)¹⁰(jié),千丈层崖之半。颠¹¹(jī)¹²用惕(tì)¹³,渐绝其袁故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而海外诸国, 日以通商,齿¹⁴¹⁵¹⁶¹⁷之殷,鱼盐蜃(shèn)¹⁸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¹⁹江淮之求;而越人²⁰绵力薄材,夫负妻戴,劳亦久矣。不虞²¹一朝而见恤²²者也。不有圣政,其何以臻(zhēn)²³兹乎!
译文:先天二年,岁在癸丑,这正是当今皇上登位的第二年。治理朝廷内外的事,精明到没有哪个幽僻、偏远的地方不考虑到的地步,真像日月之光,普照大地,凡有车船交通的地方,全都求其安乐,革除弊害。早先岭东的旧路,行人都为其陡峻所苦。行在路上,须攀缘数里,置身重林之上;还要翻过高大险峻的山梁,高度已达到千丈重崖的一半。攀登坠跌令人惧怕,于是旧路行人渐少,乃至废弃。所以如以此路运输,竟容纳不下一车通过,只有靠人力用背负送。而海外各国,一天天来联系通商,象牙犀革之类那样丰富,鱼盐蛤蜊之物很能得益,如得转运,对上来说,可以满足国家财库的须要,对下来说,长江淮河一带百姓的生活要求也可充分照顾。可是岭南人民力量条件薄弱,只能男人背,妇女顶,这种苦受得太久了。没有料到有一天会得到同情关怀,如果不是今上圣明的政治,哪里会有这样的事出现呢!
注释:¹先天:唐玄宗在位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先天二载为公元713年。²龙:岁星。³集:止,次。龙集癸丑意即正当癸丑年。⁴我皇帝:指唐玄宗。⁵御宇:统治宇内。⁶穷、极:动词,达到……的尽头。⁷易:革除。⁸岭东:唐称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为岭南,区域很广,其中今广东一带为岭东,后来设置岭南东道。⁹夤缘:攀缘貌。¹⁰嶫:高大险峻貌。¹¹颠:跌倒。¹²跻:登上。¹³惕:惧。¹⁴齿:象牙。¹⁵革:犀牛皮。¹⁶羽:贵重的鸟羽。¹⁷毛:旄牛尾。¹⁸蜃:大蛤蜊。¹⁹赡:满足。²⁰越人:古时岭南一带为百越人所居,故称其地人为越人。²¹不虞:不料。²²见恤:受到关心。²³臻:达到。
开元四载,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饮冰载怀,执艺是度,缘磴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岁已农隙,人斯子来,役匪逾时,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殊琛绝责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宋与夫越裳白雉之时,尉佗翠鸟之献,语重九译,数上千双,若斯而已哉!
开元四载,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饮冰载怀¹,执艺是度²,缘磴(dèng)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³其坂险之故。岁已农隙,人斯子来,役匪逾,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¹⁰,阗(tián)¹¹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jù)¹²贯胸¹³之类,殊琛¹⁴绝责¹⁵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¹⁶;宋与夫越裳¹⁷白雉¹⁸之时,尉佗(tuó)¹⁹翠鸟之献,语重九译²⁰,数上千双²¹,若斯而已哉!
译文:开元四年,冬天十一月,朝廷派遣了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一来便满腔热情,从事勘测,缘着开凿的石磴,在荆棘丛中开出道路,观察山谷地势适宜利用之处,改变旧路中陡险的地方。季节到了一年中农闲的时候,人们自觉地踊跃而来,工程没有超过一季度,没到期限很快就完成了。现在新路平坦,可以并行五辆车,来往不绝,四通八达,转运物资可以靠它省掉很多劳力,过去高崖深谷的危险不再威胁行人。于是接着海外各族人,过去中断了进贡通商的,又都来了,路上有驿亭可宿可息,十分方便,行人及车货都多极了。周初越裳国献白雉,汉初南粤王尉佗献翠鸟,他们都要通过多重展转翻译,奉上千鸟双璧,像那样的确颇为不易,但怎能同现今的盛况相比呢!
注释:¹饮冰载怀:形容心情焦急。载,助词。《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²执艺是度:拿着标杆测量。艺,标的。³革:除。⁴坂险:坡路的险况。⁵子来:像儿子为父母做事一样自觉来到。⁶逾:超过。⁷时:季节。⁸不日:没指定日期。⁹方:并。¹⁰五轨:五辆东。¹¹阗阗:车辆往来貌。¹²鐻耳:以鐻穿耳。鐻,金银器。¹³贯胸:传说中国名。¹⁴殊琛:奇珍异宝。¹⁵绝賮:中断了朝贡。¹⁶如京如坻:形容货物堆积很多。京,高丘。坻,水中高地。¹⁷越裳:古国名。¹⁸白雉:鸟名。《后汉书·南蛮传》:“交耻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¹⁹尉佗:即汉初南粤王赵陀。汉文帝时曾向朝廷献成千翠鸟。²⁰语重九译:指多次辗转翻译。²¹千双:指赵陀向汉廷献璧一双,翠鸟千。
凡趣徒役者聚而议曰:虎始者功百而变常,乐成者利十而易业;一隅何幸,二者尽就!况启而未通,通而未有斯事之盛。皆我国家玄泽寝远,绝垠胥洎;古所不载,宁可默而无述也?盍刊石立纪,以贻来裔,是以追之琢之,树之不朽。
凡趣徒役者聚而议曰:虎始者功百¹而变常²,乐成者利十³而易业;一隅(yú)何幸,二者尽就!况启而未通,通而未有斯事之盛。皆我国家玄泽寝远,绝垠(yín)(xū);古所不载,宁可默而无述也?盍刊石立纪,以贻¹⁰来裔¹¹,是以追之琢¹²之,树之不朽。
译文:所有领工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道:起初谋划工程的人,预见到百倍的功利而决定革除旧规,享受成果的人向往十倍的好处而愿意改换旧业;地方上真是太幸运了,规划者和受益者今天都得到了满足。何况说过去即使开路,却未筑通,就是筑通了,哪有这件工程这么盛大。这都是我们国家的大恩泽,能沾溉远方,使我们这边区都受到了浸润。这是古书上未见的大好事,怎么能沉默不语呢?何不用石碑刻下纪念文章,以遗留后代呢?因此就雕刻起来,立起这块石碑,使之永传不朽。
注释:¹功百:功效百倍。²变常:改变旧情况。³利十:获十倍利益。⁴易业:改变旧行为。《汉书·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⁵二者:指虑始者与乐成者。⁶就:完成。⁷玄泽:大恩德。玄通“元”,大也。⁸绝垠:极远的边界之地。⁹胥洎:都润泽到了。洎,浸。¹⁰贻:遗赠,送。¹¹来裔:后代。¹²追、琢:都指雕刻。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