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河梁昔携手,酒酣共折城南柳。
春风六载忽吹过,浮云万事无不有。
馀生闭户忍寒饿,薄宦隋方困奔走。
径从莲幕换青衫,犹胜兔园嘲白首。
我床昨夜破却瓮,君印何时大如斗。
肯将车服耀故人,未觉来往烦佳友。
从今出处何忘言,柳边重饮城南酒。
九里河梁昔携手,酒酣共折城南柳。
春风六载忽吹过,浮云万事无不有。
馀生闭户忍寒饿,薄宦隋方困奔走。
径从莲幕换青衫,犹胜兔园嘲白首。
我床昨夜破却瓮,君印何时大如斗。
肯将车服耀故人,未觉来往烦佳友。
从今出处何忘言,柳边重饮城南酒。
陆文圭

陆文圭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3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¹(jiā)²苍苍³,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¹⁰从之,宛¹¹在水中央。
译文:大片的芦苇密又繁,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注释:¹蒹:没有长穗的芦苇。²葭:初生的芦苇。³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⁴为:凝结成。⁵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⁶伊人:那个人。⁷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⁸溯洄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⁹阻:险阻,难走。¹⁰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¹¹宛:仿佛。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萋萋¹,白露未晞(xī)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³。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译文: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高又陡。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注释:¹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²晞:晒干。³湄: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⁴跻: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⁵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采采¹,白露未已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³。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注释:¹采采:茂盛的样子。²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³涘:水边。⁴右:迂回曲折。⁵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参考资料:
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2006年01期
2、 刘民红. 对生命及其美的礼赞和眷恋——重读《诗经·秦风·蒹葭》[J]. 名作欣赏. 2009(16)
3、 王妍,薛金东. 《诗经·蒹葭》主题及“伊人”之初探[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jiānjiā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jiānjiācāngcāng báiwéishuāng suǒwèirén zàishuǐfāng huícóngzhī dàoqiěcháng yóucóngzhī wǎnzàishuǐzhōngyāng 
jiānjiā báiwèi suǒwèirén zàishuǐzhīméi huícóngzhī dàoqiě yóucóngzhī wǎnzàishuǐzhōngchí 
jiānjiācǎicǎi báiwèi suǒwèirén zàishuǐzhī huícóngzhī dàoqiěyòu yóucóngzhī wǎnzàishuǐzhōngzhǐ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白露¹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²
译文:霜露中的荷花将落未落,微微凉风吹过,衰枯的荷叶被吹干。
注释:¹白露:秋天的露水。²乾:吹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无人解¹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zā)²看。
译文:无人明白萧条境的可爱之处,只绕一圈仅看一眼即了事。而不是多绕几圈多看几眼去品味领受其美。

shuāi

bái tángdài 

báidiāohuāhuācán liàngfēngchuīchūgān 
rénjiěàixiāotiáojìng gèngràoshuāicóngkàn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闲愁¹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译文:闲来的忧愁像飞雪一样,落入酒杯中就自然消融。
注释:¹闲愁:闲暇的忧愁。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好花如故人¹,一笑杯自空。
译文:美丽的花朵像故人一样,一阵欢笑酒杯就自然而空。
注释:¹故人:老朋友。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流莺(yīng)¹花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译文:畹啭的黄莺似乎花情地眷恋我,从早到晚鸣叫在柳树边的春风中。
注释:¹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长安¹不到十四载,酒徒²往往³成衰翁(wēng)
译文:居住长安还不到十四年,嗜酒者常常变成了老翁。
注释:¹长安:代指南宋都城临安。²酒徒:嗜酒者。³往往:常常。⁴衰翁:衰弱的老者。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九环宝带¹光照地²,不如留君双颊(jiá)³
译文:纵然花权贵的宝带光芒照大地,还不如惋留您痛饮个双颊绯红。
注释:¹九环宝带:古时帝王和官僚穿常服时用的腰带,这里指佩带此种“宝带”的权贵。²光照地:兼用唐敬宗时臣下进贡夜明犀,制为宝带,“光照百步”的典故。³双颊红:饮酒至醉,双脸发红。

  诗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饮酒的作用和兴致,是“对酒”的经验和感受。这一层以善于运用比喻取胜。“酒能消愁”是诗人们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话了,陆游却借助于“飞雪”进入热酒即被消融作为比喻,便显得新奇。以愁比雪,文不多见;飞雪入酒,事亦少有;通过“雪”把“愁”与“酒”的关系连结起来,便有神思飞来之感。对着“好花”可助饮兴,说来还觉平常,把花比为“故人”,便马上平添助饮之力,因为对着好友容易敞怀畅饮的事,是人们所熟悉的。通过“故人”,又把“好花”与“空杯”的关系连结起来,便更增助饮。这两个比喻的运用,新鲜、贴切而又曲折,表现了诗人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有极高的艺术创造才能,使诗篇一开始就有了新奇、突兀而又真切动人的气概。

  “流莺”两句为第二层,补足上文,表自然景物使人“对酒”想饮之意,并下层作过渡。“流莺有情”,在“柳边”的“春风”中啼叫,承接上文的“好花”,显示花红柳绿、风暖莺歌的大好春光。春光愈好,即愈动人酒兴,写景是围绕“对酒”这一主题。这一层写景细腻、秀丽,笔调又有变化。

  结尾四句为第三层,从人事方面抒写“对酒”想饮之故。第一句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慨叹年华飞逝。第二句不怀念首都的权贵,而只怀念失意纵饮的“酒徒”,则诗人眼中人物的轻重可知,这些“酒徒”,当然也包括了一些“故人”。身离首都,“酒徒”、“故人”转眼成为“衰翁”,自然诗人身体的变化也会大体相似,则“衰翁”之叹,又不免包括自己在内。“酒徒”中不无壮志难酬、辜负好身手的人,他们的成为“衰翁”,不止有个人的身体变化之叹,而且包含有朝廷不会用人、浪费人才之叹。这句话外示不关紧要,内涵深刻的悲剧意义。这两句在闲淡中出以深沉的感慨,下面两句就在感慨的基础上发出激昂的抗议之声了。“九环宝带光照地”,写权贵的光辉显耀;接下来一句,就用“不如”饮酒来否定它。用“留君双颊红”写饮酒,色彩绚丽,足以夺“九环宝带”之光,又与“衰翁”照应,法密而辞妍,既富力量,又饶神韵。

  全诗抒情明快优雅,节奏自由流畅。起句以愁比雪,构思新颖巧妙,飞雪如酒,好花赏怀,极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这种名士风流式的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陆游以此入诗,包含着对于“美在生活”这一命题的初步认识,使之更增添无尽的历史文化意蕴。一切闲愁,一切不平与愤懑,都如同轻盈的雪花,飘飞进金樽清酒后,转瞬便化作潺潺甘泉,诗人扬眉舒目,将其一饮而尽,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室内酒酣气热,室外春风流莺,这种生活态度是多么的旷达,而又富有诗情画意。陆游的醉酒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解脱,解脱之后的清醒,清醒之后的超俗。他雄视千古、傲岸王侯的精神气质,不计前嫌、渴望进取的生命意志都在饮酒中得到充分张扬。

  陆游写饮酒的诗篇很多,有侧重写因感慨世事而痛饮的,如《饮酒》、《神山歌》、《池上醉歌》等;有侧重因愤激于报国壮志难酬而痛饮的,如《长歌行》、《夏夜大醉醒后有感》、《楼上醉书》等;有想借酒挽回壮志的,如《岁晚书怀》写“梦移乡国近,酒挽壮心回”;而此诗则侧重蔑视权贵而痛饮。开头奇突豪放,中间细致优美,结尾以壮气表沉痛,笔调虽灵活多变,跌宕起伏,但感情基调仍不失豪壮洒脱。

参考资料:
1、 张海鸥编著.《宋名家诗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05月第1版:第256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第61-62页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娇懒强拈绣。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娇懒强拈绣。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为春瘦”三句,点明为“春情”而瘦矣。此言词人因春至而牵动相思情,并且被这“春情”缠绵得瘦弱不堪甚至比初春时,光零零的瘦削的梅花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词人说:不知道我的这份相思情,伊人(即“花”)知道不知道?“任枕函”两句,写孤寂状。言词人哀伤离别,独饮闷酒已至半醉,恰遇信使至。拿到这信函,想拆又怕看到里面的离别之言,所以更添一层愁绪,复又饮酒,不禁大醉。于是他就散乱着束发,枕着尚未打开的信函睡着了。“否声”四句,今别离昔欢聚适成对比。词人说:言在这初春的寒夜里,否声淅沥更使睡在小楼中的词人觉得寂寞难受,又想起我俩从前艳春时节,外出斗草、探花的欢娱时刻,真不啻天壤之别矣。上片重在描述词人自己的“春情”。

  “娇懒”三句,转而述爱人的“春情”,这也是词人推己及人的想当然耳。言她白天时一定闲得无聊,勉强拿起绣针刺绣,不一会又走了神,背地里又惹起了无限相思。“玉合”四句,女人相思中的细节描绘。言伊人细心地用兰花膏浸渍起相思豆珍藏在玉合中,并将玉合放置在彩色绣花囊里;又因为两情分离,令她无心歌舞,所以将舞衣叠好藏起来,即使因此而损坏了舞衣上的泥金凤凰饰品,也顾不上了;她独自倚栏而呆思,忽见栏干边的柳枝已经发芽,心知春已来临,更激起她的妒春心情,所以恨恨地折断柳枝泄愤。这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的意境,离别之苦,由此可见。“几多愁”一句,总合两地愁绪。词人说:我们俩的离愁别恨,就是因为被这眼前的春否,绵绵的远山分隔成天各一方啊!下片重在描述爱人的“春情”。

tànfāngxìn··wèichūnshòu--wényīng

wèichūnshòugèngshòuméihuāhuāyīngzhīfǒurènzhěnhányúnzhuì怀huáibànzhōngjiǔshēnglóuchūnhánshōudēnghòushénniánniándòucǎoxīntànhuāshíhòu

jiāolǎnqiángniānxiùànbèixiāngxiángōngqíngzhòuluónánglángāohóngdòudiésǔnjīnfèngzhélángànliǔduōchóuliǎngdiǎntiānyuǎnxiù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¹满寰(huán)²。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译文:在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感受到春的气息,顿觉温暖充满了天地之间。春风吹绿了江南的树木,却不能把我的白胡须染黑。
注释:¹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²寰区:天下;人世间。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残蜡烛,旧桃符¹。宁辞末后饮屠(tú)²。归欤(yú)³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译文:家里还是往日的蜡烛,旧日的桃符,没有变化。大家依次喝着屠苏酒,我却宁愿不成为最后喝屠苏酒的人。如今辞官回家还好有园林美景供我观赏,等待着万紫千红的花依次开放也可以自娱自乐。
注释:¹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或纸,相当于门神像。²屠苏: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³归欤:返回本处。引申为辞官回家。⁴次第:依次,按照顺序。

zhètiān ·dīngchú

zhàoshīxiá sòngdài 

bàozhúshēngzhōngsuìyòuchú dùnhuímǎnhuán chūnjiànjiě绿jiāngnánshù rénjiānrǎnbái 
cánzhú jiùtáo nìnghòuyǐn guīxìngyǒuyuánlínshèng huāk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