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迎风下乳滩,推篷忽得两奇观。高崖瀑水淙声远,盘石孤松堕影寒。
一棹迎风下乳滩,推篷忽得两奇观。高崖瀑水淙声远,盘石孤松堕影寒。
仙境恨无同志赏,尘冠思向此中弹。他时梦想劳题句,不用千金买画看。
仙境恨无同志赏,尘冠思向此中弹。他时梦想劳题句,不用千金买画看。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当年书剑揖(yī)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译文:想当年我文武双全,三公贵族也刮目相看;谈吐间气势如虹,豪气冲云天。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zān)华发¹醉秋风。
译文:沙场上战鼓雷鸣、烟尘蔽日,我独有壮志满怀;现如今却只见白发丛生,秋风中自斟独醉伤怀。
注释:¹华发:花白得头发。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梦回松漠榆(yú)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译文:屡屡梦回榆关之外的大漠,醒来后却只能在乡村中慢慢变。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奇士¹久埋巴硖(xi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译文:我的朋友独孤策长眠在巴峡,我在灯前感慨还有谁能倾听我想上阵杀敌的壮志雄心?
注释:¹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经故去十年。

gǎnjiù--yóu

dāngniánshūjiànsāngōngtánshéyúnhóng

shízhàngzhànchénzhuàngzhìzānhuázuìqiūfēng

mènghuísōngguānwàishēnlǎosāngcūnmàizhōng

shìjiǔmáixiádēngqiánkāngkǎishuítóng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梨花满院飘香雪¹,高楼夜静风筝(zhēng)²咽。斜月照帘帷(wéi),忆君和梦稀³
译文:满院的梨花如飘香的白雪,高楼的静夜里,檐下的筝片在风中呜咽。弯月斜照帘帷,我思念的郎君,近来风中也难相会。
注释:¹香雪:喻梨花。²风筝:悬挂于檐间的金属片,也称“铁马”、“风铁”、“风琴”,俗呼“风马儿”。³和梦稀:连梦也稀少了。和,一作“知”。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¹飞,行云²山外归。
译文:小窗上映出幽暗的灯影,梁间的燕叫声,惊断了我的愁风。屏风旁断断续续的香烟袅袅飞动,仿佛我刚刚风到的行云,正从巫山飘回家中。
注释:¹断香:阵阵的香气。²行云:喻远行的情人。

  周密《齐东野语》称毛熙震词“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词家论词,具有见地。其新警处,不在字而,而在巧思。这首词,写闺中人静夜独居、忆念离人的情状,运笔纤回,含思缥缈。于篇终见意,曲尽掩抑难言的境况。询为五代词中高格。《菩萨蛮》词,前有温飞卿十四篇精湛之作,而毛氏此词,易秾华为淡稚,变密艳为幽丽,别出新意,不得让飞卿专美于前。

  “梨花”二句,写高楼静夜的青景,渲染怀人的气氛。楼下的院子里梨花飘谢,楼上只听到风吹檐铁的阵阵声响。二句写景,实已托出素居寂寞的楼中人的形象,“梨花”句,写春光已逝,时不待人。“高楼”句,写夜静闻声,极无聊之状。可与李商隐《燕台诗》“云屏不动掩孤颦,西楼一夜风筝急”参看。“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上句写月光照在薄薄的帷幕上,亦古诗中常见的境界、不外从“明月照高楼”,“薄帷鉴明月”等语化出,以表现闺人的愁思。两句好就好在“和梦稀”的“稀”字,一字可抵宋徽宗《宴山亭》“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数句。恨君之深,思君之切,皆由此字透露消息。忆极而生恨,故作此怨怼之语。

  下片写室中情状和闺人动态。“小窗”二句,运思甚奇。她背着小窗前的灯光,是为了不让照见脸上的啼痕,可是,却教栖息在帘帷上的燕子窥到了。它们呢喃相语,仿佛为闺人的愁态而吃惊。二语从侧面描写,一“惊”字尤为入妙。一结两句,“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为全词中精绝之笔。她床前屏风低掩,只见到薰炉中升起的袅袅轻烟。疑是那缥缈的行云,冉冉从山外归来。山就是指屏风绘画的山峦,词中语意相关。亦暗示情人的去处。由断香而想及屏山上的行云,由行云而想到漂流远方的游子。宋玉《高唐赋》谓楚怀王梦巫山神女。神女自言“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以“行云”喻男女的欢合,“行云山外归”,疑行云之归,正是怨其不归,真是痴心人语。与作者《临江仙》词“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意似相反而情味实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4-245

mán··huāmǎnyuànpiāoxiāngxuě--máozhèn

huāmǎnyuànpiāoxiāngxuěgāolóujìngfēngzhēngyànxiéyuèzhàoliánwéijūnmèng

xiǎochuāngdēngyǐngbèiyànjīngchóutàipíngyǎnduànxiāngfēixíngyúnshānwàiguī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¹。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²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jiàn)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zhāng)鹿为友,猕(mí)(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译文:海外有一个国家,名字叫做傲慢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名为花果山。那座山正是顶上,有一块仙石,这些岩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又没有树木遮蔽阴,左右倒有芝兰相互衬。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每次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的时间长,于是有灵与的意思。内育仙胞,一天进裂,产一石蛋,像圆球一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子在山上,却会行走跳跃,吃植物,饮涧泉,采山花,寻找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做朋友,那猿猴为亲;晚上在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中。
注释: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选作课文时有改动。¹围圆: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²灵通: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¹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²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³。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⁴。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译文:一朝天气炎热,与众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的顽玩。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拒绝离开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是个像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道是哪里的水。我今天赶闲无事。,顺山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吗!”喊叫一声,都拖男带女,她弟弟叫哥哥,一齐跑来,顺山涧爬泰山,一直到源头的地方,这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赞道:“好水!好水!原来这是在远处山脚下的通,直接与大海的波涛。”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找个源头出来,不伤害身体的,我们就拜他为国王。”连喊了三声,忽然见丛杂中跳出来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闭上眼睛蹲身体,将身一纵,直接跳到瀑布泉中,忽然睁睛抬头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自己,确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这座铁板桥。桥下的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蔽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去再看,却似有人家住的地方一样,真是个好地方。石猴看罢多时,跳到桥中间,左右看,只见正当中有一块界碑。石碑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注释:¹耍子:玩。²瞑目:闭上眼睛。³所在:地方。⁴石碣:石碑。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携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¹!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²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³?”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携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译文: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跑,再闭上眼睛蹲身体,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子把他围住,问路:“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潜水!潜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人。众猴道”:“我怎么能看到这个家会?“石头猴子笑道:“这股水是桥下面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这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子。中间一块石竭上,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里面又是宽,可能成百上千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的省能接受老天之气。”
注释:¹造化:福气;运气。²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³家当:家产。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¹。’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²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译文:众猴允许,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逃跑,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闭上眼睛蹲身体,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子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子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大声呼叫,缠一会儿,也都进离开了。过了桥头跳,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走,正是猴性顽皮,再没有一个安定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才停。石猴端坐上面道:“诸位呵,‘人没有信用,不知道自己可以。你们说有本事才能进得来,出得去,不伤害身体的,就拜他为国王。我现在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考察了这一个洞天和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一家的幸福,为什么不为我们做王?众猴听的话”,即拱伏无违。一个个排齿排班,朝上礼拜,都说“千年大王”。从这,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于是称赞美猴王。
注释: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²序齿: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这篇文章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选作课文时有改动。文章是古代白话文(又称古白话),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这篇文章是教学的重点。

  文章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看到了水帘洞其它猴都不敢跳,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三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入了瀑布,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为第四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少昊有子曰该,为蓐收。《国语》
少昊有子曰该,为蓐(rù)收。《国语》
译文:少昊有个儿子叫该,就是蓐收。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山海经》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山海经》
译文:西方的蓐收神,左耳上有一条蛇,乘驾两条龙飞行。
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淮南子》
西方之极¹,自昆仑耳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hào)、蓐收之所司²者,万二千里。《淮南子》
译文:在西方的尽头,从昆仑山横渡流沙、沉羽,向西到三危国,那里是石头为城、金属为屋的地方,居民以气为食而长生不死,是少皞、蓐收所管辖的地方,共一万二千里。
注释:¹极:尽头。²司:掌管。
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¹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²
译文:有座山叫长留山,天神白帝少昊居住在这里。山中的野兽都是花尾巴,禽鸟头上也都有花纹。山上盛产彩色花纹的玉石。它实是员神磈氏的宫殿。这个神,主要负责太阳西沉时把影子反拨向东方。
注释:¹文:花纹,纹理。²反景:夕阳反照。
渤山,神蓐收居之,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山海经》
渤山,神蓐收居之,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山海经》
译文:渤山,天神蓐收居住在这里,向西可以望见太阳落山的情景,那种气象浑圆,由天神红光所主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国色¹朝酣(hān)²,天香³夜染衣。
译文: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浸满衣衫。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丹景¹春醉容²,明月问归期³
译文:一轮红日将整个春色皆映照如醉,皎洁明月升起好似在问我何时回家。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国色牡丹的姿色,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该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为咏花之佳作。

  唐诗中以“国色”言花,前未听闻,而至大和年间白居易咏石榴花,李商隐咏牡丹花皆以“国色”称之,而此牡丹诗应为唐以“国色”咏花之先,而成牡丹“国色天香”之名。

  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嗅觉两种感官写牡丹之美,开篇写牡丹之色。国色朝酣酒,何谓国色,作者不言红,更没有繁复的说何种红,只言醉酒二字,精炼准确的写出牡丹之色,让人直观的感觉到牡丹色泽之美。

  而染衣之说则是以文字,用侧面描写衣香道出花香的浓郁。用委婉的表达却更能准确的传达出香的意义,所谓诗味皆指此中意味。“酗酒”、“染衣”这样的遣词,亦使得诗文有种浓烈之色。

  丹景春醉容,诗人再一次写到了“醉色”,春日与牡丹相映而红,甚至整个春天都被这颜色染醉了,再次赋予诗作强烈的色彩感,诗中有画意。

  最末写晚景,不言天色已晚不舍归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问什么时候回家,其中天色晚和沉醉的意义都有了,而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牡丹之美。

  这首诗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尤其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两句成就了牡丹“国色天香”之名,从此“国色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代称。国色,是说牡丹的品位最典雅庄重,而非单指其花色;天香,是说牡丹的韵味最自然高贵,而非单指其香气。诗人用“国色”将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而用“天香”二字赋予牡丹宗教般的圣洁气质。

参考资料:
1、 《论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王莹,《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