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空翠上危颠,路绕羊肠石齿尖。
拨开空翠上危颠,路绕羊肠石齿尖。
到顶方知天下小,攀高似取世人嫌。
到顶方知天下小,攀高似取世人嫌。
碧连蓬岛云千叠,冷照东溟镜一奁。
碧连蓬岛云千叠,冷照东溟镜一奁。
归去松窗伴禅老,此山佳致话无厌。
归去松窗伴禅老,此山佳致话无厌。

dēngjīnéfēngdǐng--shìshàotán

kāikōngcuìshàngwēidiānràoyángchángshí齿chǐjiān

dàodǐngfāngzhītiānxiàxiǎopāngāoshìshìrénxián

liánpéngdǎoyúnqiāndiélěngzhàodōngmíngjìnglián

guīsōngchuāngbànchánlǎoshānjiāzhìhuàyàn

释绍昙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6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归心正似三春草¹。试著莱衣小。橘怀²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chēn)³文度、不归来。
译文:马中玉探母归心如三月春草之盛,像老莱子著小儿衣以取悦父母一样孝敬父亲;像三国吴人陆绩六岁见袁术时,悄悄怀揣三枚橘子,欲归送母亲;又像晋人王坦之不速归探父怀祖,父亲便要瞪眼发怒了。
注释:¹三春草:意谓探望母亲的归心如春草越来越盛。²橘怀:用陆绩怀橘故事来比喻马中玉孝敬父母。³瞋:瞪眼发怒。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禅心已断人间爱¹。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píng)²。看取灵光新赋³、有家风。
译文:我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看一下《灵光》新赋,颇有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注释:¹禅心已断人间爱:意谓自己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²笑论瓜葛一枰同:意谓不论什么关系都一视同仁。瓜葛:瓜、葛是两种蔓生的植物,蔓生纠结,比喻各种亲友关系。³灵光新赋:指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

  上片赞颂友人马中玉对其父母的孝养之心:四句全部用典。“归心正似三月草”,化用孟郊《游子吟》诗事;“试着莱衣小”,乃选用《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之典;“橘怀几日向翁开”,是用《三国志·吴志·陆绩传》之故事;“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乃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这些典故均附含马中玉性情之实际,贴切自然,启人联想,可以窥见词人的学识渊博和才艺出众。

  下片则叹息自己的心绪和情感,远不如友人马中玉的热烈积极:“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祖论瓜葛一秤同。”词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佛家的清静澄明,已浸透了他的心灵,消磨掉了炽热的情感,已不似马中玉这般执著于人间的诸般情爱了。所剩下的,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平交意指平淡之心。词篇在与友人的对比反差中,突出烘托了马中玉的孝亲个性和形象。末句:“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又回到用典的艺术方法上,它以后汉王延寿作《灵光殿赋》的才华横溢、卓然出众,再次补充赞美了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全词叠用事典,引喻譬类,意象复加地塑造了马中玉友人的高尚品格和丰满形象,堪称是词人“以才学为词”的典型之作。引譬用典,可使词章含蓄蕴藉,别造新境,烘云托月,虚实相生;然而,这首词典故过多,也往往形成词意晦涩,阻滞思路,不易霎时领会词旨的缺憾。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12-1114页

měirén··shù怀huái--shì

guīxīnzhèngshìsānchūncǎoshìzheláixiǎo怀huáixiàngwēngkāi怀huáichēnwénguīlái

chánxīnduànrénjiānàizhǐyǒupíngjiāozàixiàolùnguāpíngtóngkànlíngguāngxīnyǒujiāfēng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绿野(yě)¹堂开²占物华³,路人指道令公家。
译文: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
注释:¹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南。²开:创立,建设。³物华:万物的精华。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令公¹桃李²满天下,何用堂前更(gèng)种花。
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注释:¹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因为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²桃李:代指学生。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fènglìnggōng绿tángzhònghuā

bái tángdài 

绿tángkāizhànhuá rénzhǐdàolìnggōngjiā 
lìnggōngtáomǎntiānxià yòngtángqiángèngzhònghuā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gèn)地,滔滔流出,昆仑¹东极。神浪狂飙(biāo),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²气。雄壮势、隆³今昔。
注释:¹昆仑:昆仑山,在今新疆。²王:同“旺”。³隆:盛。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¹枻茫茫万里,棹(zhào)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²,山川绵邈(miǎo)³,飘飘吟迹。我欲乘槎(chá),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注释:¹鼓:敲打船舷。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²汗漫:广阔无边。³绵邈:广泛无边、广远。⁴乘槎:《荆楚岁时纪》载:“张华《博物志》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遇织女、牛郎之故事。

  上片落笔先写黄河浊流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永无休止。从空间上写气势之大,从时间上写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构成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气魄宏大,雄浑恣肆,为全词定调。“经天亘地”六句,从黄河的源头昆仑写起,黄河从昆仑发轫,横亘于天地之间,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轰鸣震天,六句写尽黄河声威。以下由写景转入人事,黄河流经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气长存。黄河的声势象征了元朝的国势。当时正是元朝鼎盛时期,词人由黄河的壮阔而想到国家的强大,情景相融,不仅加深描写的力度,而且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心态。

  下片转向对“过黄河”的描写。黄河的气势,振奋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时神采飞扬,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声“响凝空碧”,透出了词人内心蕴蓄的豪情。“壮游”三句抒写自己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下文还进一步写出他想像汉代张骞一样,乘槎追寻黄河源头,遨游银河,在壮游之中又融进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写“过黄河”的激情豪兴。乘浮槎究河源,是对上片黄河源头的照应,上下一气,首尾照应,用“我欲”、“谁夸”领起,是词人主观意识的体现,总揽全文。全词把黄河雄壮的气势和自己的豪迈胸襟互相渗透,妙合无隙,风格雄浑闳肆,气势磅礴。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¹,拍手相招。
译文:一枝梅花风情万种的娇美。斜插在树枝上,仿佛是眉梢上的一点。在那里微笑着,风中的舞姿轻盈得飘若惊鸿,仿佛是在对酒宴上的人们拍着手招呼。
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六十字。¹尊前: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chuàn)¹轻敲。城头谁恁(nèn)²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译文:夜渐深、渐冷,酒意也慢慢消去了。经常可以听到美人的衣袖里玉镯敲碰的声音。城头上是谁在催促着打更,银饰的漏壶怎么样了,让明天的早晨来得更晚一些吧。
注释:¹玉钏:用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²恁:那么,那样。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¹。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zhù)²,更髻(jì)(huán)生彩³。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译文: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注释:¹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²箸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³髻鬟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⁴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¹。闲窗下、敛云凝黛²。明朝端午³,待学纫(rèn)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译文: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注释:¹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²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³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⁴纫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学古人而“佩兰”。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03-1206页

rénjiāo··huòyúnzèngcháoyún--shì

báicāngyánzhèngshìwéijìngjièkōngfāngzhàngsànhuāàizhūchúnzhùdiǎngènghuánshēngcǎizhèxiēqiānshēngwànshēngzhǐzài

hǎoshìxīnchángzherénqíngtàixiánchuāngxiàliǎnyúnníngdàimíngcháoduāndàixuérènlánwèipèixúnshǒuhǎoshīyàoshūqúnd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