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风恬月澹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湖上风恬月澹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姜夔

姜夔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3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过眼溪山¹,怪²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还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liàng)³平生屐(jī)。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译文: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注释:¹溪山:辛弃疾的溪山情节。²怪:惊异,骇疑。³緉:一双。⁴屐:木底有齿的鞋,六朝人喜着屐游山。⁵尘劳:风尘劳辛,指其宦游生涯。⁶三十九年非:回顾三十九年,一切皆非。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吴楚地,东南坼(chè)¹。英雄事,曹刘敌²。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³人已去,旌(jīng)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译文: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释:¹坼:裂开。²敌:匹敌。³楼观才成:楼阁刚刚建成。此喻调动频繁,难展才略。⁴旌旗未卷:指战事未休,喻复国大业未了。旌旗:战旗。⁵转相寻:循环往复,辗转相继。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年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实为作者于四十年年来之感慨,年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

  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

  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楼观才成人已去”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人及己,“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

  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弥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83-1484页

mǎnjiānghóng··jiāngxíngyángwēngyùn--xīn

guòyǎnshānguàidōushìjiùshíxiāngshíháimèngzhōngxíngbiànjiāngnánjiāngběijiāchùjìngxiézhàngnéngxiāoliǎngpíngshēngxiàochénláosānshíjiǔniánfēizhǎngwèi

chǔdōngnánchèyīngxióngshìcáoliúbèi西fēngchuījǐnlechénlóuguāncáichéngrénjīngwèijuǎntóuxiānbáitànrénjiānāizhuǎnxiāngxúnjīnyóu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zhì)¹²蓬莱³,朝车回紫陌(mò)
译文:羽扇在蓬莱宫中收起,朝车从京城大道返回。
注释:¹雉扇:即“雉尾扇”,用野鸡毛做成的宫扇,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²合:闭合,收拢。³蓬莱:唐宫名,原名大明宫。⁴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⁵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¹宅。
译文:深院聚集着嘶鸣骏马,说要宴饮在王宫豪宅。
注释:¹金张:汉时金日磾(dī)、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燕娥¹²(zhī)³,低鬟(huán)若无力。
译文: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发髻低垂似娇羞无力。
注释:¹燕娥:燕地的美女,指侍女。²奉:通“捧”。³卮酒:犹言杯酒。⁴低鬟:犹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十户手胼(pián)(zhī)¹,凤凰钗一只。
译文:十户农民手脚磨出茧,只能挣来凤凰钗一只。
注释:¹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¹色。
译文:高楼上凭栏一同下望,日照罗衣华艳的颜色。
注释:¹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一作“罗绮”。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笑指负薪(xīn)¹人,不信生中国²
译文: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不信他们也生在中国。
注释:¹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²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这是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诗,主旨在于讽刺过着奢华生活的达官贵人们对于民生疾苦的惊人的无知。题目中用了一个“古”字,诗作中用了汉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张两个大姓,都是以汉寓唐、借古事以写时事的意思。

  开头四句,不直接写人,但写了上朝的气派,下朝的喧闹。头两句写退朝,从皇帝与臣子两面写出:蓬莱宫中的仪仗已经收起来了,大路上滚动着朝罢归来的车子。三、四句写朝罢无事,便聚集到一起宴饮取乐。在开头这四句中,不直接写人,但有车马,有重门,又上朝,又宴饮,可以想见其中活动的人物既富且贵的气派,读者可以从中推想出身处其中的人过着多么奢华的生活。

  中间四句写宴饮席上的盛况。先通过写侍女的娇艳来写宴会的盛况。宴席上有侍女把酒侍候。“低鬟若无力”是极写捧酒美女娇羞婀娜的仪态。由“低鬟”,又写到鬟髻上凤凰花饰的金钗。再写出一个有强烈对比性的画面:“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胼胝”指手掌上磨成老茧。诗人仿佛指着金钗在说:“别看它小,那是十户人家辛勤劳动的血汗结晶啊!”这四句用笔十分干净:写宴席,只写了送酒的美女;写美女,除了表明她的身份,让她捧上酒器以外,只写了她低鬟时所见的那一支金钗。由金钗足以想见美女之燕雅,由捧酒美女之燕雅也就更可想见座客之燕贵与宴席之丰盛了。这种“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是运用得很成功的。

  末四句写宴罢后的消遣。酒醉饭饱,不免要游目骋怀一番。一个“齐”字,表明凭栏下视的是许多人。阳光下,他们的罗绮华服显得格外耀眼。当樵夫从燕楼附近经过时,贵官们带笑指点着议论起来,不相信国中竟然还有这样的穷苦百姓。最后这四句用空间上的燕低显示出富豪与百姓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将全诗推到了全新的境界,诗人在展示了这些上层官僚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又进而揭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极端空虚与愚昧无知。同时也能在其中看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泪”。

  在艺术上,这末四句也是全诗最有光彩的地方。诗人让人物现身说法,登台表演:让“手胼胝”的樵夫出现在画面上,让满座燕朋一齐涌向楼头。诗人唯恐艺术效果不佳,还布置了聚光灯──“日照”,让这一帮达官贵人们在光天化日下亮相、表演。在“日照”下,读者不仅见到了这些人耀眼的服饰,而且还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看透了他们卑劣的灵魂。

  《古宴曲》在艺术结构上达到了很燕的水平。作品以时间为主线,顺序写出朝罢赴宴、燕娥捧酒、登楼下视三个画面。同时又以空间为副线,由远及近写来。朝罢赴宴由远景转为近景,至燕娥捧酒进一步推成特写,然后又将镜头摇过,转换成登楼下视的画面。全诗以四句为一个单位,逐步推进,最后形成燕潮,以人物现身说法的轻快笔法完成了作品严肃的讽刺性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70-1271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苦竹¹园南椒²(wù)³边,微香冉(rǎn)冉泪涓(juān)
译文: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
注释:¹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²椒:灌木名。³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⁴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已悲节物¹同寒雁,忍委芳心²³暮蝉。
译文: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蝉?
注释:¹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²芳心:惜花之心。³与:同。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¹相伴省他年²
译文: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
注释:¹清尊:指当年顾遇。²省他年:回忆往事。省:察记。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紫云¹新苑移花处,不取²霜栽³近御筵(yán)
译文: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注释:¹紫云:指中书省。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²不取:对令狐绚不加提携表示怨望。³霜栽:指傲霜的秋菊。⁴御筵:宫中筵席。

  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椒坞”,虽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惨命运。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颈联介入,“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的情绪。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

  诗一开头:“苦竹园南椒坞边”,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而且还有椒坞在旁。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托根在这样的辛苦之地。它的处境多么艰辛啊!所以,诗便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了。同时,野菊的辛苦遭逢还不仅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时:它生于萧飒衰败的寒秋,蓓蕾一开,便受风刀霜剑的摧残,实在太不幸了。

  不过,菊花毕竟是花中的强者,它是决不会甘于寂寞的,因此诗又生出下边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在诗人看来,菊,作为百花之一,它也应该得到温暖,也应该有其“春风得意”之时,可是它却处于寒秋,“蕊寒香冷”(黄巢《菊花》),备受风霜困扰,如同寒雁羁栖,这已经是够可悲可叹的了,可它又怎么能够敛香隐迹,甘心与暮秋的寒蝉一样寂寞下去呢?

  以上四句,明里句句写的是野菊,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写自己:野菊托根于辛苦之地,花发于西风落叶之时,倍受苦寒,这是诗人命运的生动写照。李商隐生于晚唐末世,可谓生不逢时。入仕以后.又一直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后又被牵连进去,遭受排挤和打击,郁郁不得志。但是又不甘潦倒长终,内心充满痛苦和烦闷。“已悲节物”、“忍委芳心”两句诗就有屈原“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离骚》)之意,感叹时不我予,想有所作为,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实在无可奈何。

  五、六两句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自己受令狐楚恩遇的往事。“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小路独来,回思往事,早年在重阳节自己曾伴令狐公同饮。想令狐公在日。对自己积极奖掖。大力提拔,“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徽于继和。杯觞曲赐萁尽欢。委屈款言,绸缪顾遏” (《上令狐相公状》)。那时自己多么惬意啊!令狐楚的这些恩顾,诗人是念念不忘的。大中二年重阳节就专门写过《九日》一诗,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曾共山翁把酒卮,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七、八两句是对诗人此时想起令狐楚一个交待:“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紫云”一作紫微,指中书省。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后虽在开元五年复旧称,但人们此后常以“紫微”代中书省。“紫云新苑移花处”指令狐绚官中书舍人。令狐绚是令狐楚之子,又是李商隐的故交,《新唐书·令狐楚传》记载令狐楚帅河南之时,十分欣赏李商隐之文,并“使诸子游”。照理,他总该对李商隐有所汲引了吧?可是李商隐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之后,令狐绚认为他“背恩”,根本不予理睬。诗人一再陈情,也得不到谅解,所以在诗的最后说他“不取霜栽近御筵”,即不向朝廷荐举他。正是由于令狐绚的冷遇和排挤,所以诗人才一再提起令狐楚,表现自己的不满和埋怨。在大中二年的《九日》一诗中,诗人在回顾令狐楚的恩顾之后。就指责令狐绚“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篱。”因此,此诗在抒写自己沉沦困境的同时,便流露出对令狐如此冷漠的怨望。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自己似乎很清楚。有意识地避实就虚,采用象征的手法,不作平直语。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尤其三、四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含意精警,令人回味感叹。

参考资料:
1、 靖宇.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0-81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1128页

--shāngyǐn

zhúyuánnánjiāobiānwēixiāngrǎnrǎnlèijuānjuān

bēijiétónghányànrěnwěifāngxīnchán

láidāngqīngzūnxiāngbànshěngnián

yúnxīnyuànhuāchùshuāngzāijìnyán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良夜灯光簇(cù)¹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译文:美妙的夜晚灯火鲜红亮烈如红豆。这么旖旎的风致,只有今天晚上才有。饮完酒,唱完歌,人们都离开后,她宵宵放下琵琶,宵柔细语,吹灭蜡烛,来到我身旁与我接近。
注释:¹簇:聚拢在一块儿;聚集成一团。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𠺕。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𠺕。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chán)(zhòu)¹
译文:美人曼妙的身姿如杨柳,容貌如玉。靠在我肩上情意浓厚,宵宵地翻转,蕴藉缠绵。如细雨斜风,如云开雾散的景致过后,她蛾眉颦蹙。愁苦显现。要是知道我离开,她一定会嗔怪我。
注释:¹僝僽:埋怨。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¹少。万家游赏上春台²,十里神仙迷海岛。
译文: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讼岛,使神讼也为之迷惑。
注释:¹公庭民讼:指百姓到官府告状。²春台:代指游览胜地。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平原¹不似高阳²傲。促席³(yōng)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pàn)醉倒
译文:平原君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无礼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 客人中有个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着醉倒在地而尽兴喝酒。
注释:¹平原:这里代指好客的主人。²高阳:秦汉之际的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人。³促席:座席靠近。⁴雍容:形容主人待客有礼,态度和蔼。⁵玉山拚醉倒:形容客人的醉态。拚:就是豁出去,毫不顾惜自己的意思。

  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出游元宵佳节的打算,只是由于他的公务闲暇,“公庭民讼少”了,内心愉悦才使他引起了赏游元宵夜景的乐趣。如今“公庭民讼少”,词人从心底发出惬意的快感,所以,当他看到“万家游赏上春台”时,他自己和所有游人,都像活神仙一样迷路在三神山海岛之中了。

  下片极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词人在人群中间,谦逊质朴,礼敬宾客,平等如兄弟,有如赵国平原君的贤明待宾,而毫无“高阳酒徒”的傲慢。他总是从容温和地靠近群众,和人们满面陪笑的对语谈心,尽情享受着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乐趣。“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在欢快的宴席中,顿时出现了一个“最多情”的民客形象,而把欢情霎时推到高潮。可谓笔端生花。而“拚”字尤为传神。这正是词人与群众亲密“鱼水情”关系的典型反映。

  全词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即兴抒怀,酣畅淋漓。而且格调健朗,构思精巧,一气呵成,余音袅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1074-1075

lánhuālìng··yuánxiāoshìshìhuānyóuhǎo--shì

yuánxiāoshìshìhuānyóuhǎokuànggōngtíngmínsòngshǎowànjiāyóushǎngshàngchūntáishíshénxiānhǎidǎo

píngyuánshìgāoyángàoyōngróngpéixiàozuòzhōngyǒuzuìduōqíngshānpànzuìd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