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临江浒,天教守帝关。声疑风树吼,色藉雨苔班。
巨石临江浒,天教守帝关。声疑风树吼,色藉雨苔班。
駮马空回首,妖狐敢抗颜。从来形胜地,千古配钟山。
駮马空回首,妖狐敢抗颜。从来形胜地,千古配钟山。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山舍¹初成病乍轻,杖藜(lí)巾褐²称闲情。
译文:山舍刚刚建成,顿时觉得病体轻松了很多。高兴之余,手拄拐杖,戴着头巾,像山野农夫一般漫步山头,十分惬意。
注释:病:未必是色身之病,或为五蕴烦恼之病亦未可知。¹山舍:山中的精舍。不详所指。²杖藜巾褐:以藜木为杖,以褐巾裹头,形容生活俭朴,穿着随意。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褐,粗布衣,因以为贫贱人的代称。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juān)¹安朽质,终²³宗远问无生
译文:我真想像长生不老的彭祖和涓子一样永存于世,还想像宗炳和慧远一样求佛隐居。
注释:¹彭涓:彭祖和涓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有长生不老之术。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八十岁,实际寿命当为一百四十六岁,因为根据古时大彭氏国实行的“小花甲计岁法”推断,六十天即为一年。涓子传为齐国人。²终:终了,最后。³期:期望。⁴宗远:宗炳和慧远。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当局屡次征他做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曾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慧远(334—416),东晋高僧。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朔城)人,初学儒、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今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后,以为佛教远胜儒、道,遂出家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曾结社专修“净土”之法,以期死后往生“西方”。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⁵无生: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晋王该《日烛》:“咸淡泊于无生,俱脱骸而不死。”又作无起。谓诸法之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所有存在之诸法无实体,是空故无生灭变化可言。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yì)¹²中累,贪合鱼龙³构强名
译文:为什么要被纷繁复杂的世事所牵绊,胡乱地去追寻那些勉强得来的名声呢?
注释:¹役役:形容奔走操劳之状。《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²尘:佛教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引伸为尘世如红尘,尘俗。³鱼龙:比喻品质不一的人混杂在一起。⁴强名:勉强而成的名声。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诗前四句写山中精舍建成后的清爽心情及身边之物,有闲居山野、怡然自得的意味;后四句点透主旨,追求宗炳和慧远那样的境界,表明自己安于山林之隐,无意于鱼跃龙门。全诗善用典故,语言明快,形象生动。

  这首诗通常被认为作于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即位之前,是迫于韬晦而赋之。诗中的山舍应当是李煜在城外筑建的用来赏玩、避世的山庄。周振甫认为“李煜有《病起题山舍壁》,当是在过隐居生活时写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此诗表露了李煜仿古隐士贤人远离凡尘的想法。隐匿于世俗纷争喧嚣 之外,做一个吃穿不愁、求仙问道的贤人,大概是诗人当时的理想。

  此诗前四句写身边之物,有闲居山野、怡然自得的意味。开头说山中的精舍建成后,觉得病爽然轻松了许多。“杖藜巾褐称闲情”一句意为不愿穿龙袍,只甘心做一个普通人。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诗云:“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李煜在此实有王维诗意。接着“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两句是李煜形容他隐居山舍的闲情悠静生活,给人以确实跳出红尘烦恼世界的感觉。诗的后四句点透主旨,表明自己安于山林之隐,无意于鱼跃龙门。颈联出句是说人的寿命长也罢,短也罢,其实都只是暂时的寄居色身。色身早晚要坏朽的。对句是说,他最后一定要像慧远大师那样皈依净土而进入极乐世界。意谓无意过问朝政。最后两句表明,与人勾心斗角是很累人的,他自己不愿做徒劳无益的事,不要勉为其难去竞争贪图那些毫无意义的虚名。李煜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历来是以长为嗣,自己排行第六,嗣帝位对他来说那是非分之想,这与鲤鱼想入龙门的幻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鲤鱼化龙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没有必要去累自己而“役役”了。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和《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即刻意剖白自己无意于宫廷斗争的韬晦之作。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言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94-97
2、 陈默.李煜梦意象的美学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5):104-106

bìngshānshè

 dài 

shānshèchūchéngbìngzhàqīng zhàngjīnchēngxiánqíng 
kāixiǎohuǒshēnhuínuǎn gōuyǐnxīnliúshēng 
zànyuēpéngjuānānxiǔzhì zhōngzōngyuǎnwènshēng 
shuínéngchénzhōnglèi tānlónggòuqiángmíng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忆昔射策¹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注释:¹射策:汉选贤良的形式。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
紫衣中使¹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²
注释:¹中使:皇帝下诏所征求者,敕号为中使。²天香:朝廷上所燃的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迎阳¹晚出步就坐,绛纱²玉斧³光照廊。
注释:¹迎阳:开封宫城门名,在东北向。²绛纱:红灯笼。³玉斧:皇帝仪仗队所用之具,大七八寸。
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
野人不识日月角¹,仿佛尚记重瞳光²
注释:¹日月角:王者相貌。²重瞳光:世传舜和项羽皆重瞳。代帝王之相。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幅巾¹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注释:¹幅巾:头巾。此句言画面上皇帝的服装。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平生惯写龙凤质¹,肯顾草间猿与獐²
注释:¹龙凤质,指皇帝肖像。²猿与瘴:代民间平民。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都人踏破铁门限¹,黄金白璧空堆床。
注释:¹铁门限:唐永福寺之门槛以铁皮裹之,人称铁门限。此句意谓市人皆来求妙善画师作画。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不须览镜坐自了¹,明年乞身归故乡。
注释:¹自了:唯图自身,不顾其他。
这是一首赠诗。开头回忆早年朝中旧事,表达对先皇的眷恋。中间称赞妙善宫中写真如生。结尾点明自己人老发白,已有归乡之志。

zèngxiěróngmiàoshànshī--shì

shègànxiānhuángzhūliáncuìfēnliǎngxiāng

zhōng使shǐxiàchuánzhàoguìpěngrǎnrǎnwéntiānxiāng

yǎngguānxuànhuǎngshēngyūndànjiànxiǎokāisāng

yíngyángwǎnchūjiùzuòjiàngshāguāngzhàoláng

rénshíyuèjiǎo仿fǎngshàngzhòngtóngguāng

sānniánguīláizhēnmèngqiáoshānsōngguìfēngshuāng

tiānróngshuígǎnhuàlǎoshīzhòufáng

mèngzhōngshénshòuxīnyǒujuéláixìnshǒuwàng

jīnchángyǎndòngchénménpāng

yuánlǎoyòuzuòméichénshìguānjiànzhǎng

píngshēngguànxiělóngfèngzhìkěncǎojiānyuánzhāng

dōuréntiěménxiànhuángjīnbáikōngduīchuáng

ěrláixiědàowèishìxiānbáiláng

lǎnjìngzuòlemíngniánshēnguīxiāng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沧州南¹一寺临²河干(gàn)³,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yān)。阅十余岁,僧河(mù)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¹⁰数小舟,曳(yè)¹¹铁钯(pá)¹²,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注释:¹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²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³河干:河岸。干,岸。⁴圮:倒塌。⁵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⁶阅:经过,经历。⁷十余岁:十多年。岁:年。⁸求:寻找。⁹竟:终了,最后。¹⁰棹:名词作动词,划(船)。¹¹曳:拖。¹²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讲学家¹设帐²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³。是非木杮(fèi),岂能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¹⁰
译文: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注释:¹讲学家:讲学先生,以向生徒传授“儒学”为生的人。²设帐:设馆教书。³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⁴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⁵岂能:怎么能。⁶为:被。⁷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⁸湮:埋没。⁹颠:颠倒。¹⁰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一老河兵¹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²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³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dǎo)(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sù)逆上矣。求之下流,固¹⁰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注释:¹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²盖:因为。³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⁴坎穴:坑洞。⁵倒掷:倾倒。⁶如是:像这样。⁷不已:不停止。已:停止。⁸遂:于是。⁹溯流:逆流。¹⁰固:固然。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此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它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发展变化的。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参考资料:
1、 尤志心,陈初雪,史明理主编. 长文短读 下 共10册[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01.第122页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环州多白水,际¹海皆苍山。
译文:环绕着惠州城的大多是清澈的河水,它临海的那一面都是苍翠的山。
注释:¹际:交界或靠边的地方。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译文:因为那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美景,我可以将有生之年寓居在这里。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译文:这里的人们家家都有着孔子、颜渊那样的品德,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译文:集市上买卖东西一直都是价格恒定,童叟无欺,农民种地从来不会为田地发生争吵。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
译文:即便是周公和管叔蔡叔这样有矛盾的人也恨不得到这里来建三间茅屋来居住。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我饱一饭足,薇蕨(jué)¹补食前。
译文:尽管我的俸禄仅能保证每天吃饱一顿饭,但这里有充足的薇菜、蕨菜在我用餐前就能补足。
注释:¹薇蕨:指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门生馈薪¹米,救我厨无烟。
译文:拜我为师的年轻人,总是送给我柴草和粮食,在我揭不开锅的时候帮助我。
注释:¹薪:柴火。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diān)¹
译文:在我外出的时候,人们都用斗酒只鸡和酒后欢歌为我这个老头饯行,这是何等的融洽啊!
注释:¹华颠:指头发上黑白相间,指年老。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译文:自然界的禽鸟游鱼等万物难道懂得道理吗?但是我能适应这里的环境,所以自然感到悠闲自在。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译文:这里的一草一木不一定像别处美好和谐,但对我这样一个超然的人来说我,还是感到很快乐的!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流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lán)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¹,可怜便、流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²系征鸿³
译文:南苑吹花嬉戏,西楼题叶传情。故园里,多少美好的光阴。秋日里凭栏凝思,尚能记起旧时相聚。多少次如梦般美妙欢娱,换来的却是,流水般的各自东西。太久的分别,淡漠了当初的情意。竟不见归雁将锦书传递。
注释:¹歌云梦雨:旧时把男女欢情称作云雨情,歌云梦雨即对云雨情在歌中梦中重温之。²锦字:用锦织成的文字。晋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夫,后世遂以“锦字”作为妻子寄给丈夫快信的代称。此指情人的书信。³征鸿:远飞的大雁。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锦字系征鸿”即把快信系在鸿雁足上借以传递。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年光¹还少味,开残槛(jiàn)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²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³
译文:时光悄逝,栏菊枯败溪边桐叶飘去。只留下苦酒一杯,伴着疏月凄风。离愁别恨,又能与谁诉说?且把一腔愁绪,消磨在绿酒之中。只盼佳期到,那时一定要他细看,衣袖上点点泪痕。
注释:¹年光:时光。²绿酒:即“绿蚁”。古时的酒(米酒)新酿成未过滤时,面上浮着淡绿色的米渣,故称。³啼红:指红泪,即美人之泪。此处借喻相思之苦。

  此词是一篇怀远人之作,开片三句,写凭栏遥望所回忆起的往事:“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里的种种欢娱的事。“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是一个对句,对的及其工整。

  凭栏遥望,不禁回忆起往昔的欢乐,由此想到现在:往昔欢聚的那些人,现在都如“流水”一样各自“东西”,由于分别得久了,感情渐渐的淡漠了,由此引出“未有”“锦字系鸿雁”。

  过片思远人的人,现在的生活情景:日子过得没滋没味,“年光少味”与前片的“欢事重重”相对应。“开残槛菊,落尽溪桐”写尽了深秋,花败叶落的凄惨景象,表露出看到这幅秋景的人此时的心情。“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是一对句,它与前面的“南苑吹花,西楼题叶”,遥相呼应。想当初是“欢事重重”现在是“年光”“少味”,“几处歌云梦雨”现在只落得“尊前淡月西风”,没有“锦字系鸿雁”“此恨”又能“谁堪共说”。只能把满腹的离愁别恨都 “付”与“绿酒”中。正像晏几道在《阮郎归》里说的那样“愁肠待酒舒”。

  怀着一腔希望,期待着佳期的到来。幻想着佳期到来时,见到日思月想的人,一定让他看“香袖”上的“啼红”的情景。

  此词由凭栏回忆开始,写到现在,由眼睛看到的萧瑟的秋景,写到主人的悲不自胜。期待着再次相逢。全词婉约有致,情溢言外,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幽篁客的新浪博客 《满庭芳》晏几道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mǎntíngfāng ·nányuànchuīhuā

yàndào sòngdài 

nányuànchuīhuā 西lóu yuánhuānshìchóngchóng pínglánqiū xiánjiùxiāngféng chùyúnmèng liánbiàn便 liúshuǐ西dōng biéláijiǔ qiǎnqíngwèiyǒu jǐnzhēnghóng鸿 
niánguāngháishǎowèi kāicánjiàn luòjìntóng mànliú zūnqiándànyuè西fēng hènshuíkāngòngshuō qīngchóu 绿jiǔbēizhōng jiāzài guīshídài xiāngxiùkàn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