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饰莲花座,新繙贝叶科。
朝餐荤味少,夜诵篆烟多。
不执铁如意,睛偷金叵罗。
犹堪试绵力,法海激颓波。
旧饰莲花座,新繙贝叶科。
朝餐荤味少,夜诵篆烟多。
不执铁如意,睛偷金叵罗。
犹堪试绵力,法海激颓波。
王灼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 2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liǎo)¹避葵(kuí)(jǐn)²,习苦不言非。
译文:蓼虫已经习惯了辛辣的水蓼,看见甜美的葵堇,反而要逃跑。
注释:放歌行:《放歌行》为古乐府使用的旧题,常用来表现自叹失意或激励奋发的内容。¹蓼虫:蓼草上生长的小虫。蓼,指泽蓼,一种草本植物,叶味辛辣。²葵堇:又名堇葵,一种野菜,味甜。见《楚辞·七谏》:“蓼虫不徒乎葵藿”。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小人自龌(wò)(chuò)¹,安知旷(kuàng)²怀。
译文:小人总是限于狭猫的境界,又怎么能理解旷士的高尚怀抱。
注释:¹龌龊:拘局的样子,指局限于狭隘的境界。²旷士:旷达之士,不拘于世俗之见的人。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鸡鸣洛城¹里,禁门²平旦³开。
译文:天刚放亮,洛阳城中雄鸡啼晨,宫门洞开,大小官吏前来早朝。
注释:¹洛城:洛阳城,这里是泛指京城。²禁门:皇宫的门。天子居住的地方叫禁中,门设禁卫,警戒森严,所以叫禁门。³平旦: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冠盖¹纵横至²,车骑四方来。
译文:达官贵人从四面八方聚来,轻车骏马奔驰在条条官道。
注释:¹冠盖:冠冕与车盖。指戴高冠乘篷车的达官贵人。²纵横至:纷纷而来。纵横,是纷纭杂乱的样子。
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
素带¹(yè)²长飙(biāo)³,华缨(yīng)结远埃。
译文:宽大的衣带在风中飘舞,五彩的冠缨被飞尘笼罩。
注释:¹素带:古时大夫所用的衣带。²曳:引、拉动。³长飙:暴风。⁴华缨:华美的冠缨,一种用彩线做成的帽带。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日中¹安能止,钟鸣²犹未归。
译文:日上中天,公务仍然不会停止,夜幕降临,晚钟已敲也无人回家。
注释:¹日中:中午。²钟鸣:钟鸣漏尽,指深夜戒严之后。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yí)¹不可逢,贤君信²爱才。
译文:如今这太平盛世,不易再逢,君王贤明爱才,也很难遇到。
注释:¹夷世:太平之世。²信:诚然,确实。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明虑自天¹断,不受外嫌猜。
译文:清明的谋虑,出自君王的独断,外来的猜嫌之辞,都无法动摇。
注释:¹天:指君王。
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一言分珪(guī)¹(jué)²,片善辞草莱(lái)³
译文:说对了一句话,就能封官进爵,有一点儿特长或好的品格,就可以辞别田野,从此做官,步步升高。
注释:¹珪:一种上圆下方的玉板,古代封官时赐硅作为符信。²爵:爵位,官阶。³草莱:田野。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岂伊¹白璧赐²,将起黄金台³
译文:当今君王,为招纳天下贤士,岂只是把白璧颁赏,还要把黄金台来建造。
注释:¹岂伊:哪里。伊,是语助词。²白璧赐:赏赐白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一见虞卿即赏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³黄金台:在今北京附近。燕昭王筑黄金台,上置千金,以招天下贤士。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今君¹有何疾,临路独迟回²
译文:可是今天,您究竟为什么面临坦荡的仕途,反而迟疑不前,把好机会失掉?
注释:¹君:指旷士。²迟回:迟疑不前。

  此诗前四句开门见山亮出矛盾,将龌龊小人与高怀旷士分列两句,形成对照。“小人自龌龊”构成全诗主脑,是后文穷形极相描绘的张本。在这两句写实诗前用“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两句来起兴,既有含义,又增添了文学情趣。蓼虫习惯了辛辣苦味,不喜欢堇葵的甘甜。这两句不仅是兴,而且也是比。其比的含义,前人或谓是指小人不知旷士之怀,犹如蓼虫不知葵堇之美;或谓是指旷士习惯于辛苦生涯,不以辛苦为非。细绎诗意,当以后说为是,因为“避”、“不言非”等语,并无贬义,而以苦为乐,从来就是豁达放旷之士的本色;只有小人,才是趋甘避苦之徒。

  从“鸡鸣人城里”至“钟鸣犹未归”八句是此诗第二层,写“小人”的龌龊行为。“鸡鸣”“平旦”“日中”“钟鸣”是贯串八句的时间线索。其人物则是“冠盖”,他们的一天,从“平旦”起,天子的“禁门”刚刚打开,就蜂拥而至了。“纵横至”、“四方来”,来势汹涌如潮水,笔端带有揶揄调侃之意。乘他们车马驰骤之际,诗人迅速为他们的风尘尊容勾勒了一幅生动无比的漫画:“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这些颇有身分的人,他们的素带在急驰的大风中乱飘,华丽的帽缨上结聚了远道而来的尘埃。这幅画有色彩,有动态,有细节,形象传神,耐人品味。句中未著一字褒贬,却“写尽富贵人尘俗之状”(沈德潜《古诗源》),把角逐名利场者的丑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不愧为神来之笔。他们到处奔竞,“日中”不可能会停止钻营。就连夜深“钟鸣”后他们犹未回家。一个“犹”字,有多少惊讶、感叹、挖苦之意。后汉安帝《禁夜行诏》云:“钟鸣漏尽,人阳城中不得有行者。”这里说“钟鸣未归”,可见奔竞日盛,古风荡然无存。

  “夷世不可逢”以下是此诗第三层,记录了奔竞小人对道旁旷士的谈话,他们对旷士说道: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君王也是真正爱才的贤君。他英明的考虑出于自己的判断,不受任何外来影响而猜疑动摇。这些正经话出自小人之口,就显得肉麻阿谀与不伦不类,因而具有极大的讽刺性。接着,小人们又向旷士津津乐道地夸说起了进入仕途的容易和当官的好处。这四句是说才能之士只要有一言之美,片善之长,就会受贤君青睐,被封官赐爵,辞别田野,登上朝堂。而贤君爱才,岂但只赏赐白璧,还将仿效燕昭王筑黄金台来重金招聘你们呢。这四句虽是小人们的劝诱、夸说之辞,但也是他们一心只想升官发财的灵魂大曝光,写得真是笔锋辛辣,利如刀锥。“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最后,小人以嘲弄的口吻诘问旷士:你到底有什么毛病,竟面对阳关大道还独自徘徊不前?全诗至此顿住。对于无耻小人的挑衅,诗人没有也不屑回答,但不回答并不等于没有答案。读者若试着掩卷思索,就会发现,答案已在开头“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之中了。这一结回应开头,使通篇皆活,旷士形象虽未著墨,但在对照中自显出其迥异小人的品格。这个结尾让应受嘲弄的人去厚颜嘲弄别人,真是幽默滑稽而有波澜,可谓味蕴言外,冷峻隽永。

  《代放歌行》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歌录》曰:“《孤生子行》,亦曰《放歌行》。”《孤生子行》,又题作《孤儿行》,在乐府古辞中写的是孤儿备受兄嫂折磨,难与久居的内容。鲍照的拟作,旧瓶装新酒,用以揭露黑暗,抨击时政,大大拓宽和加深了这一乐府旧题的表现力。在这个方面,也同样显示了诗人非凡的艺术勇气和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41-743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暗香¹横路雪垂(chuí)²。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译文:梅花的香气从小径那边悠然飘来,雪花纷纷而落。晚风浮动,晨风轻轻。这绽放的花朵想要争夺第一分春意呢,于是早早的(先)在寒风中发枝吐蕾。可是这一年中最早的春天已经结束了(说作者心里的春天),早早的开放,却是已经迟了呢。
注释:¹暗香:幽香,代指梅花。²垂垂:降落貌。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yān)(zhi)¹。醉里谤(bàng)²花花莫恨,浑冷淡³,有谁知
译文:看那开烦的花朵,也不全是冰雪晶莹的姿态呢。有的吐蕾(未开)有的含苞(欲开),就像红唇的淡雅的女子,只轻轻的扫了些许脂粉。我啊,喝醉了,迷迷糊糊的侮辱了这鲜艳的花朵(见上面)花呀你不要嫉恨我啊,要知道:你这一身的(浑)淡雅,高洁,又有谁相知呢?
注释:¹“未应”四句:梅花欲开未开之时,未必全是雪霜丰姿,它白里透红,犹有胭脂红色。²谤:诽谤,说坏话。³冷淡:清冷淡泊。⁴知:欣赏,赏识。

  作为赋梅赠人之作,词中的白梅与词题上的被赠者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品格的联系或者身世的联系。好在梅花的品格与它的身世,在词人眼中本有因果联系;而余叔良的籍籍无名,似也可以让读者生发“品、运似白梅”的联想。这样,一首以咏白梅为中心的咏物词,就有了人事寄托的袅袅余味。

  上片由景入情再入理,写白梅冒雪开放的情态和词人对梅花这一“行为”的看法。起韵重笔描写梅花的凌寒冒雪开放的情景:在白雪飘零的时候,被冬日的寒风早晚不停地吹拂的白梅,已经悄悄开放。在扎眼的白雪中,人们几乎看不见它的花朵,但是却呼吸到了它的横路暗香。在接韵中,作者忍不住要揣测这种肯于凌寒开放的梅花的心思,觉得它是为争先迎接春天而不惜在一年最寒冷的时候绽放于枝头。三韵是作者对它的行为加以叹息:现在毕竟是一年的花事已经结束的时候,梅花因为要早,却反而成了一年中最晚开放的花朵。这样的叹息,不仅是为“心高命薄”的梅花而发,而且也寄寓着他对于人事因缘的深刻体会。

  下片更集中地表达词人对于“浑冷淡”的白梅的幽恨。在这种幽恨当中,不仅打入了词人自己的生命体验,也打入了词人对友人冷落不遇的真诚理解。过片语气突然一转,说这具有“雪霜姿”的白梅,在将开未开时也不一定全是似雪如霜的白色。那么它那时又是怎样的颜色呢?接韵就回答这个潜在的问题。它曾像“粉面朱唇”的美人一样,有着一点儿胭脂之色。言外之意是,等到完全开放(花冠遮住了花萼),却成了浑然的白色。白梅从未开到开放的颜色变化,不仅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真实记录,更在于表达了作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痛惜之情。结韵故意对这清冷素淡的高雅梅花致以“微词”:你既如此素雅脱俗,就莫怪世人不欣赏你。这样的反话,道尽了情深若浅,钟情若恨的复杂心理矛盾。作者对于白梅这一自然物下这样的重辞,表明他早已将它当成了某种人品、某种人的命运的象征。这样的人品和命运,既然引发了他不醉酒就无以摆脱的愁情,醉了酒也不能摆脱的幽恨,显然是包括了他对自己的人品和命运之看法的。作者最后将这首词寄给了余叔良,也许余叔良也是一个自感冷淡不遇的幽人,作者以这样的方式向他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安慰。

jiāngshénzi··méishūliáng--xīn

ànxiānghéngxuěchuíchuíwǎnfēngchuīxiǎofēngchuīhuāzhēngchūnxiānchūsuìhánzhījìngniánchūnshìleyuántàizǎoquèchéngchí

wèiyīngquánshìxuěshuāng姿kāishíwèikāishífěnmiànzhūchúnbàndiǎnyānzhīzuìbànghuāhuāhènhúnlěngdànyǒushuízhī

乘兴,闲泛兰舟,渺渺烟波东去。淑气散幽香,满蕙兰汀渚。绿芜平畹,和风轻暖,曲岸垂杨,隐隐隔、桃花圃。芳树外,闪闪酒旗遥举。
乘兴,闲泛兰舟,渺(miǎo)¹烟波东去。淑气²散幽香,满蕙兰汀(tīng)(zhǔ)³。绿芜(wú)平畹(wǎn),和风轻暖,曲岸垂杨,隐隐隔、桃花圃(pǔ)。芳树外,闪闪酒旗遥举。
译文:我兴致很好,悠闲地泛舟,顺着烟雾笼罩的水波向东去驶去。春天温暖和煦的空气里弥漫着悠悠芳香,水中小洲上蕙草和兰草竞相生长。平坦的土地上,翠绿的草地延绵不绝,微风轻拂,如丝般温柔。弯弯曲曲的岸边栽种着垂柳,隐约间,可见后方是一片种满桃花的花园。花树外面,鲜亮的酒旗在远远地迎风招展。
注释:¹渺渺:幽远貌;悠远貌。²淑气:春天温暖和煦的空气。³汀渚:水中小洲。⁴绿芜:绿草。⁵平畹:大片平坦的土地。
羁旅。渐入三吴风景,水村渔市,闲思更远神京,抛掷幽会小欢何处。不堪独倚危樯,凝情西望日边,繁华地、归程阻。空自叹当时,言约无据。伤心最苦。伫立对、碧云将暮。关河远,怎奈向、此时情绪。
(jī)¹。渐入三吴风景,水村渔市,闲思更远神京,抛掷(zhì)幽会小欢何处。不堪独倚(yǐ)危樯(qiáng),凝情西望日边²,繁华地、归程阻。空自叹当时,言约³无据。伤心最苦。伫(zhù)立对、碧云将暮。关河远,怎奈向、此时情绪。
译文:旅行在他乡。渐渐到了三吴地区,这里水村渔市很是热闹,悠闲的思绪想到了更远的帝都,抛弃了幽会,去哪里寻找欢乐呢。难以忍受漫出的情绪,独自倚靠着高高的桅杆,满眼含情地望着西边的京城,那里是繁华之地,但归途却受到了诸多阻碍。空自感叹,曾经的誓言只是口头承诺,没有凭证。这是最令人伤心痛苦的事。久久地驻足,看着天色接近傍晚。高山巍峨,长水流淌,此时的情绪很无奈。
注释:¹羁旅:指的是长久寄居他乡。²日边:京城。³言约:口头约定。

dòngxiānxiāndiào--liǔyǒng

chéngxìngxiánfànlánzhōumiǎomiǎoyāndōngshūsànyōuxiāngmǎnhuìlántīngzhǔ绿píngwǎnfēngqīngnuǎnànchuíyángyǐnyǐntáohuāfāngshùwàishǎnshǎnjiǔyáojiànsānfēngjǐngshuǐcūnshìxiángèngyuǎnshénjīngpāozhìyōuhuìxiǎohuānchùkānwēiqiángníngqíng西wàngbiānfánhuáguīchéngkōngtàndāngshíyányuēshāngxīnzuìzhùduìyúnjiāngguānyuǎnzěnnàixiàngshíqíng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宋人或¹²玉,献诸³子罕。子罕弗(fú)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
注释:¹或:有个人。得:得到。³诸:兼词,相当于“之于”。⁴示:给……看。⁵故:所以。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¹宝,尔²以玉为宝,若³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有其宝。”稽(jī)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shǔ)以示儿子¹⁰,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¹¹,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¹²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¹³弥精¹⁴,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译文: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献玉的人很恭敬地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献出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 子罕把它放在自己的乡里,让工匠替自己雕玉,(卖掉玉)使献玉人富有之后,让他回到家里。所以宋国的长者说: “子罕不是没有宝贝,而是他的宝贝与众不同啊。”要是把百两黄金与黄鹂鸟给一个婴儿选,他肯定要黄鹂鸟;把和氏之璧和百两黄金给一个鄙俗的人选,他必取黄金;把和氏之璧和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言给贤者选,贤者必取至言。人的知识越精深,他的抉择也越精妙;只能看到糟粕的人,只会去获取糟粕。子罕所看到的精华就是最精华的东西啊。
注释:¹以……为:当做。²尔:代词,你。³若:倘若,假若。⁴不若:不如。若,动词,如。⁵人:各人,各自。⁶稽首:叩头。⁷长者:年高有德的人。⁸宝:宝物,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宝。⁹搏黍:黄莺。¹⁰儿子:婴儿。¹¹鄙人:鄙俗的人。¹²道德之至言: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至言,极其高超或高明的言论。至,极致,至极。¹³知:通“智”,知识或智慧。¹⁴精:精深。

  这是一段讨论道德的文章,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金银珠玉是宝贝,但是在贤德的人看来,道德才是真正的宝贝。

  文章一开头就揭示了献玉者与子罕对宝物截然不同的看法。子罕所说的“宝”即精神的宝物,是超脱于物质层面的宝。他以此为宝,表明了子罕非比寻常的良好道德品质。作者通过设喻的手法,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由此得出“其知弥精,其取弥精”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一个人的选择就越精妙。这里的知识:一指道德修养,二指智力培养。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要有精神追求。贤者从和氏璧和道德之言中选择后者这里是道德修养提升的需要,体现了贤者道德的崇高。当今社会有些人抵不住诱惑无法坚守本性,在物欲面前心理失衡,这是道德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缘故。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淡荡¹春光寒食²天,玉炉³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diàn)
译文: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掉落在枕边床上。
注释:¹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²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³玉炉:香炉之美称。⁴沉水:沉香。⁵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⁶花钿: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袅燕未来人斗草¹,江梅²已过柳生绵³。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注释:¹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²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³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⁴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7-1188

huànshā ·dàndàngchūnguānghánshítiān

qīngzhào sòngdài 

dàndàngchūnguānghánshítiān chénshuǐniǎocányān mènghuíshānzhěnyǐnhuādiàn 
hǎiyànwèiláirēndòucǎo jiāngméiguòliǔshēngmián huánghūnshūshī湿qiūq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