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闻法鼓,停桡登翠屏。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禅扃。
溪口闻法鼓,停桡登翠屏。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禅扃。
郁律众山抱,空濛花雨零。老僧指香楼,云是不死庭。
郁律众山抱,空濛花雨零。老僧指香楼,云是不死庭。
眇眇於越路,茫茫春草青。远山喷百谷,缭绕驰东溟。
眇眇於越路,茫茫春草青。远山喷百谷,缭绕驰东溟。
目极道何在,境照心亦冥。騞然诸根空,破结如破瓶。
目极道何在,境照心亦冥。騞然诸根空,破结如破瓶。
下视三界狭,但闻五浊腥。山中有良药,吾欲隳天形。
下视三界狭,但闻五浊腥。山中有良药,吾欲隳天形。

chánshàngfāng--

kǒuwéntíngráodēngcuìpíngpānyúndàojīnjièzhǎngkāichánjiōng

zhòngshānbàokōngménghuālínglǎosēngzhǐxiānglóuyúnshìtíng

miǎomiǎoyuèmángmángchūncǎoqīngyuǎnshānpēnbǎiliáoràochídōngmíng

dàozàijìngzhàoxīnmínghuōránzhūgēnkōngjiépíng

xiàshìsānjièxiádànwénzhuóxīngshānzhōngyǒuliángyàohuītiānxíng

独孤及

独孤及

独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 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清有蔓(màn)¹,零²露漙(tuán)³兮。有美一人,清扬兮。邂(xiè)(hòu)相遇,适我愿兮。
译文: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亮闪闪。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满足我的心愿。
注释:¹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蔓延。一说茂盛。²零:降落。³漙:形容露水多。⁴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传神。⁵婉:美好。⁶邂逅:不期而遇。⁷适:满足,般配。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清有蔓草,零露瀼(ráng)¹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cáng)²
译文: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注释:¹瀼:形容露水浓,多。²偕臧:一同藏匿,指消失这草木丛中。臧,同“藏”;一说善,好。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齐备,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美好的环境和有着美丽眉目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是兼赋的兴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莹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思是说,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这四句诗俨然是一幅春日丽人图,先写景,后写人,堪称是“诗中有画”(苏轼语),画中有人。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卫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郑风·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82-184

yǒumàncǎo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yǒumàncǎo língtuán yǒuměirén qīngyángwǎn xièhòuxiāng shìyuàn 
yǒumàncǎo língrángráng yǒuměirén wǎnqīngyáng xièhòuxiāng xiécáng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惠连¹发清兴,袁安²念高卧。
译文:大雪之时,谢惠连曾有清逸的兴致,而袁安也曾恬然高枕而卧。
注释:¹惠连:南朝文学家谢惠连,曾作《雪赋》,其文高丽清奇。²袁安:汉代人。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余故¹非斯人²,为性兼懒(lǎn)(duò)
译文:我本来就不像他们那样的人,更何况我的性情又是这样懒惰。
注释:¹故:本来。²斯人:这二人。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译文:全凭着那杯中的美酒,整天姑且这么孤独地度过吧。

xuěshǒu··èr--gāoshì

huìliánqīngxìngyuánānniàngāo

fēirénwèixìngjiānlǎnduò

làizūnzhōngjiǔzhōngliáoguò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江山¹自雄²丽,风露³与高寒。寄声月姊(zǐ),借我玉鉴(jiàn)此中看。幽壑(hè)鱼龙¹⁰悲啸¹¹,倒影¹²星辰¹³摇动¹⁴,海气¹⁵夜漫漫¹⁶。涌起白银¹⁷(què),危驻紫金山¹⁸
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托人传话给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注释:¹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²自雄:自豪;自以为了不起。³风露:风和露。⁴高寒:指月光;月亮。⁵寄声:托人传话。⁶月姊: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⁷玉鉴:镜的美称。⁸中看:好看;顺眼。⁹幽壑:深谷;深渊。¹⁰鱼龙: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¹¹悲啸:凄戚长鸣。¹²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¹³星辰:指列星。¹⁴摇动:摇摆,晃动。¹⁵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¹⁶夜漫漫:黑夜漫长。比喻苦难岁月。¹⁷白银:即银。金属的一种。古代也用作通货。¹⁸紫金山:山名。一称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表独立¹,飞霞佩²,切云冠³。漱冰濯雪,眇(miǎo)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¹⁰从此¹¹去,翳(yì)¹²更骖(cān)(luán)¹³
译文: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注释:¹独立:孤立无所依傍。²霞佩:亦作“霞佩”。 仙女的饰物。借指仙女。³切云冠:高冠名。⁴眇视:仔细观看。⁵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⁶回首:回头;回头看。⁷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⁸何处:哪里,什么地方。⁹闻道:听说。¹⁰挥手:挥动手臂。表示告别。¹¹从此:从此时或此地起。¹²翳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¹³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金山在江苏镇江。宋时原本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合,遂与南岸毗连。山上之金山寺为著名古刹。作者在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诗人心中生起无限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

  词的上阕描写雄丽的长江夜景。“江山自雄丽”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寄声月姊”二句,运笔不凡。“玉鉴”,指玉镜。词人置身于雄丽金山之中,驰骋着奇幻的想象:他对月倾吐心声;欲借用她那珍贵的玉镜来了望这美妙的景色。“幽壑鱼龙”三句,承上意而具体描绘登山寺所见的各种景象。也许是借助着宝镜的神威吧,词人的视角不仅能看到天上的无数星辰倒影在浩渺的江面上,随着微波摇动,山下的烟雾,一片迷漫,而且还能窥视躲藏在深水沟壑里的鱼龙在张口悲啸。晋书其意。“涌起”二句,由大江转写山景。“白银阙”借指金山寺。《史记·封禅书》说海山三神山“黄金银为宫阙”,《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作“黄金白银为阙”。苏轼游庐山作《开先漱玉亭》诗云:“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写金山上开先禅院等建筑物在月下的奇妙景象有如仙山上的银阙晶宫,可以参读。“危驻”犹高驻,紫金山指金山。山在江中,寺在山上,亦如水中涌起。

  下阕接前结山上意指,写词人在山头观月的遐想,由自然景象的描写转而抒发富有浪漫气息的感情。“表独立”三句,既是作者对自己的一幅素描画像,又是词人心胸的袒露。“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句意,表现出词人屹然独立在金山之巅的潇洒出尘的神态。“飞霞佩”,韩愈《调张籍》:“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这是在服饰上来描绘。

  “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漱冰濯雪”二句,承上进一层抒写自然外景沁入词人内心的感受。作者完全沉浸在如冰雪一样的月光里。感到整个世界是那么广阔洁净,又是那么深高幽远,似乎在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也能看得清楚。

  “回首三山何处”三句,由上面不同凡俗的气象转而,引出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但这里不是李清照《渔家傲》词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象,而是把内心浓郁的感情移进虚拟的物象中,转化成心灵的情致创造出另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词人说:听说神山上的群仙,一个个都在向我打招呼满面笑容地邀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

  最后二句分别化用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和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的诗意。借写由不暇骖转化为骖鸾腾飞,登仙而去了。“翳凤”,以凤羽作华盖。“骖鸾”,用鸾鸟来驾车。词中结尾的虚拟与首起的实景,首尾照应,构成一个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整体。

  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张孝祥“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所谓“非烟火食人辞语”,大体都指这一类词作。但是这首词的艺术构思,独具一格。词人面对如此雄丽的江山、洁白的月色,心物感应由外在的直觉,渐渐地发展到内心的感受,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浪漫的飘然欲仙的艺术境界,显示出作者的奇特才气和旷达的心胸。

shuǐdiàotóu ·jīnshānguānyuè

zhāngxiàoxiáng sòngdài 

jiāngshānxióng fēnggāohán shēngyuè jièjiànzhōngkàn yōulóngbēixiào dàoyǐngxīngchényáodòng hǎimànmàn yǒngbáiyínquē wēizhùjīnshān 
biǎo fēixiápèi qièyúnguān shùbīngzhuóxuě miǎoshìwànháoduān huíshǒusānshānchù wéndàoqúnxiānxiào yāohuán huīshǒucóng fènggèngcānluán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¹
译文: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注释:¹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寒衣针线密¹,家信墨痕新。
译文: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的,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注释:¹寒衣针线密:唐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译文: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低徊(huái)¹愧人子²,不敢叹风尘³
译文: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注释:¹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²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³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看到儿子面容清瘦,母亲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著,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第63页

suìdàojiā

jiǎngshìquán qīngdài 

àixīnjìn guījiāchén 
hánzhēnxiàn线 jiāxìnhénxīn 
jiànmiànliánqīngshòu érwènxīn 
huáikuìrén gǎntànfēngchén 
花落,烟薄,谢家池阁,寂寞春深。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
花落,烟薄,谢家¹池阁,寂寞春深。翠蛾(é)轻敛意沉吟,沾襟(jīn),无人知此心。
注释:¹谢家:泛指美妇人家。
玉炉香断霜灰冷,帘铺影,梁燕归红杏。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
玉炉香断霜灰¹冷,帘铺影²,梁燕归红杏。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tán)³云髻偏。
注释:¹霜灰:香料燃完,灰白如霜。²铺影:布影,洒影。³枕檀:以檀为枕,质贵重,有香气。
这首词写暮春闺怨。上片写女主人公凄凉的处境,没有人了解她,同情她。下片写她空虚无聊,孤眠时的情态。此词无甚新意,味同嚼蜡。

chuán··huāluò--sūnguāngxiàn

huāluòyānbáoxièjiāchíchūnshēncuìéqīngliǎnchényínzhānjīnrénzhīxīn

xiāngduànshuānghuīlěngliányǐngliángyànguīhóngxìngwǎnláitiānkōngqiāoránmiánzhěntányúnp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