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
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
岂能裨栋宇,且欲出门阑。只在丹青笔,凌云也不难。
岂能裨栋宇,且欲出门阑。只在丹青笔,凌云也不难。

yǒngménshànghuàsōngshàngyuánwángsānxiānggōngzuòcuīdòngshī--qián

wénshēngjiànjīnjiànháoduānzhòngcǎoshíméirénzhīsuìhán

néngdòngqiěchūménlánzhǐzàidānqīnglíngyúnnán

钱起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4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重峦俯渭水¹,碧嶂²插遥天。
译文:重叠的山峦俯瞰着渭水,青绿色的屏峰直插九天。
注释: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在今西安市西南,是唐时隐居和游玩的名胜之地。¹渭水:即渭河,黄河的主要支流源出甘肃鸟鼠山,入陕,横贯渭河平原,至潼关,入黄河。(见《水经注·渭水》)²碧嶂: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出红扶¹岭日,入翠贮(zhù)²岩烟³
译文:云霞托红日从岭上升起,苍翠的山岩贮蓄着云烟。
注释:¹扶:托。²贮:储存、贮藏。³岩烟:深山的岩洞能生云烟。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诗,诗歌一开篇便透出一股帝王雄霸之气,收束由景入情。首联写总景,俯视滔滔渭水;翠峰直插云天;颔联写远景,写日出的壮美和岩烟的朦胧;颈联写近景,写山林的迷离昏暗,尾联收束发感慨,江山如此壮美,无须再去寻仙。此诗用词壮丽雄奇,庄重严整,音韵和谐,语势流畅。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起笔豪雄,一个“俯”字,有居高临下之势;一个“插”字,有威猛挺拔之气。岭上彩霞,托出一轮红日;青翠深山,蓄积千重云烟。颔联“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二句写出了日出的壮美和岩烟的朦胧景象,尤显绚烂多彩。层层红林,雾气迷蒙,分不出早晚;重重远山,云烟遮蔽,似缺又似全。颈联“叠红朝若夜,复岫阙疑全”二句写远山近林的迷离昏暗,茫茫一片,透露出山林幽深、朦胧、神秘的特点。上面六句描写终南美景,笔触华美、壮丽、雄奇,虽平仄不合律,但以对句出之,尤显庄重、严整,使音韵和谐,语势流畅。尾联“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二句抒怀,直言面对美好的山水,将人生的烦恼和忧虑一扫而光,无须再去求访神仙了。

  此诗全用对句,首二句雄峻豪迈,显示了帝王的气象,末二句拒访神仙,有积极意义,十分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曾凡玉编著.唐诗译注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7.02:7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东望望春¹春可怜²,更逢晴日柳含烟。
译文:向东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爱,更何况又适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条像薄烟一样在摆动。
注释:¹望春:即指观赏春色,又切宫名,一语双关。²可怜:可爱。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宫中下见南山¹尽,城上平临北斗²悬。
译文:自宫中向外望去,可尽览终南山的雄奇美景;城墙巍峨,与高悬的北斗齐平。
注释:¹南山:终南山,兼含“如南山之寿”意,表示祝贺。²北斗:星宿名。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细草偏承回辇(niǎn)¹处,轻花微落奉觞(shāng)²
译文:柔细的小草恰逢御驾回转处,吐露着清新宜人的芬芳。在轻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觞称寿。
注释:¹辇:车子,秦汉后特指帝王乘坐的车。²轻花微落奉觞前:一作“飞花故落舞筵前”。觞:古代酒器。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chén)¹对此欢无极,鸟哢(lòng)声声入管弦²
译文:君王出游之时,面对此情此景,心境无比欢愉,鸟鸣婉转,与管弦乐音的节拍相和。
注释:¹宸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居,因此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帝位、帝王的代称。²鸟哢声声入管弦:一作“鸟哢歌声杂管弦”。哢:鸣叫。

  这是一首奉和应制诗,是臣下奉命应和皇帝陛下首唱之作。这类诗的思想内容大抵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几无可取。但是要写得冠冕华贵,雍容典丽,得体而不作寒乞相,缜密而有诗趣,却也不大容易。

  原唱题曰“春日幸望春宫”。这诗是歌咏皇帝春游望春宫,颂圣德,美升平。它紧扣主题,构思精巧,堂皇得体,颇费工夫,也见出诗人的才能技巧。

  首联点出“春日幸望春宫”。“望望”、“春春”,不连而叠,音节响亮。“东望望春”,既说“向东眺望望春宫”,又谓“向东眺望,望见春光”,一词兼语,语意双关。而春光可爱,打动圣柳游兴,接着便说更逢天气晴朗,春色含情,恰好出游,如合圣意。这一开头,点题破题,便显出诗人的才思和技巧。

  次联写望春宫所见。从望春宫南望,终南山尽在眼前;而回望长安城,皇都与北斗相应展现。这似乎在写即日实景,很有气派。但造意铸词中,有实有虚,巧用典故,旨在祝颂,却显而不露。“南山”、“北斗”,词意双关。“南山”用《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原意即谓祝祷国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不骞亏,不崩坏。”此写终南山,兼用《小雅·天保》语意,以寓祝祷。“北斗”用《三辅黄图》所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故有“斗城”之称。长安北城即皇城,故“北斗”实则皇帝所居紫禁城。“晴日”是看不见北斗星的。此言“北斗悬”,是实指皇城,虚拟天象,意在歌颂,而运词巧妙。

  三联写望春宫中饮宴歌舞,承恩祝酒。诗人随从皇帝入宫饮宴,观赏歌舞,自须感恩戴德,献杯祝颂。倘使直白写出,便有寒乞气。因此诗人巧妙地就“望春”做文章,用花草作比喻,既切题,又得体。“回辇处”即谓进望春宫,“奉觞前”是说饮宴和祝酒。“细草”是自比,见得清微:“飞花”则喻歌姬舞女,显出花容娇姿;而“偏承”点出“独蒙恩遇”之意,“故落”点明“故意求宠”之态。细草以清德独承,飞花恃美色故落,臣、姬有别,德、色殊遇,以见自重,以颂圣明。其取喻用词,各有分寸,生动妥帖,不乞不谀,而又渲染出一派君臣欢宴的游春气氛。所以末联便以明确的歌颂结束。“宸游”即谓天游,指皇帝此次春游。君臣同乐,圣心欢喜无比,人间万物欢唱,天下歌舞升平。

  这是一首盛世的歌功颂德之作,多少见出一些开明政治的气氛,情调比较自然欢畅,语言典丽而明快。虽然浮华夸张的粉饰不多,但思想内容也实无可取。并且由于是奉和应制之作,拘于君臣名分,终究不免感恩承欢,因此诗人的才能技巧,主要用于追求艺术形式的精美得当,实质柳这是一首精巧的形式主义作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0-62

fèngchūnxìngwàngchūngōngyīngzhì--tǐng

dōngwàngwàngchūnchūnliángèngféngqíngliǔhányān

gōngzhōngxiàjiànnánshānjǐnchéngshàngpínglínběidòuxuán

cǎopiānchénghuíniǎnchùqīnghuāwēiluòfèngshāngqián

chényóuduìhuānniǎolòngshēngshēngguǎnxián

逸气轩眉宇。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郁,共谁语?
逸气轩眉宇。似王良¹轻车熟路,骅(huá)(liú)²欲舞。我觉君非池中路³,咫(zhǐ)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yī),共谁语?
译文:徐斯远眉宇间的气度风采超逸轩昂。我想您赴试就应该像王良驾驭马车一样轻车熟路,怎能不一试而中。我认为友人本来就不是池中之物,应该像蛟龙得云雨一样能够大展宏图。但是时机和命运的好坏还需要看天意如何。想那屈原的才华与人品就如同兰芷一样,却同样感慨时运不济,何况是我们这样的人呢。
注释:¹王良:一名孙无政,晋之善御马者,为赵简子御。²骅骝:良马名,相传为周穆王八骏之一。³池中路:喻蛰居一隅、无远大抱负之人。⁴灵均:即屈原。⁵重华:舜的别号。⁶壹郁:忧闷。
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但笑指吾庐何许。门外苍官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谁载酒,带湖去。
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¹伊阻。但笑指吾庐何许。门外苍官²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rán)³古。谁载酒,带湖去。
译文:主考官就像是当年左思误评扬雄之《甘泉赋》一样,不识徐斯远文章之妙,以致使其落第。友人徐斯远落第,其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就像是乘船去寻找传说中的仙山,因其虚无缥缈,所以总是难以到达。我只是笑着指着我的茅庐问道:看看如何?谓住所外长有千百株挺拔苍健的松柏,他们也都隐居山林,尚未得志。劝解友人暂时载酒带湖、乐而忘忧。
注释:¹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²苍官:松柏的别称。³须髯:络腮胡子。

  起韵先以一单句,勾勒出友人超逸轩昂的精神风采,是为起端定性,为下文的当遇而不遇张本。接韵顺势而下,写自己当初以为他的出试,就像善于驾车的王良驾着骏马拉着的车子上路一样,既是轻车熟路,想是必然高中。三韵再行渲染铺张,表明自己曾以为友人此番出试,定如暂时蜷缩于池中的蚊龙将要得雨一样,腾飞指日可待,高中是必然之势。在以王良和蚊龙为比,作了这样尽情的渲染之后,四韵忽然一跌,以时命犹待天意为辞,暗示出朋友的落第事实和落第的原因。这原因不是因为文才不足,而是因为时命不济。五韵以屈原犹且不遇为喻,表达他对友人落第的宽慰和不平感。屈原是个兰佩芳菲即品性高洁、才华过人的古代志士,他犹且无人过问,怀抱冷落,为此曾经激愤地向重华(舜)陈辞,那么友人的不遇岂不分所该当?这里的用典,既包含着词人对天下才士收场一例凄凉的悲愤感,又表达了他以重比轻、要友人看轻自己的落第的用意。上片末韵,由屈原和友人的不平遭遇而来,写出了他的同情式的理解。这里的“空”字、“共谁语”的反问,包含着浓烈的感情,表达的是才人在历史上总不得志的郁闷和孤独感。这是一石三鸟,既写出了落第友人的当下感受,也兼点出了屈原的感受,还隐含着词人自己的生命感受。

  过片由己及人或者不如说由朋友及于考官,表达他对于考官无才乏学,埋没人才的讽刺。词人用“儿曹”称呼他们,就有鄙视之意。又以“扬雄赋”来形容友人妙文,措辞之间,褒贬立见。接韵讽刺考官看到友人妙文而不识其妙。反而觉得它很可怪。并判友人落第的无才无识。三韵运用典故,表明因为落第,友人的理想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之境的大恨。这里的典故运用几于妙化:事实的沧溟即大海可以象征人生的大海;海上三山望之在前、即之在下、寻访者被“风引船回”的神话,可以象征人对于理想追求的难以实现;人对于理想的仰望与被阻绝,与访求三山之人终究不得接近三山的情形相同。同时,这个典故特别能说明友人下第后的心理感受。四韵与上片四韵一样,在尽情地铺张后一笔掉转,形成词情的跌宕起伏。它一笔写出了友人抖落悲哀和怅恨、抖落人世浮尘而襟怀高朗、冲淡的新状态。这是一个摆落尘网、归心自然的高人散士的神态。“笑指”一词,犹为传神。以下由此引发,一气直下,仿佛久郁的心胸豁然开朗似的,写出友人归心带湖、载酒忘忧的风采。“门外”一韵,人与境谐。其门外千百株高大、古老的苍松翠柏,与门内不阿附屈曲的堂堂须眉,形成了异类同情的互喻。词首“逸气轩眉宇”的友人形象,再次得到了呼应。同时,松柏环聚的处所,也是幽人雅士的隐身之地,这就显出了友人淡泊功名的趣味。结韵暗扣题面“谢诸公载酒相访”,以邀请朋友们来到这门外有松柏、门内有高士的清幽带湖饮酒作乐,归结全篇。

  全词表达出对友人落第表示安慰。虽然叠用典故,却贴切顺畅,全无堆砌累赘之感。风格郁愤舒放。

参考资料:
1、 (南宋)辛弃疾著.辛弃疾词 插图版:万卷出版公司,2009.06:第244-247页

xīnláng··yuǎnxiàxièzhūgōngzàijiǔxiāng访fǎngyùn--xīn

xuānméishìwángliángqīngchēshúhuáliújuéjūnfēichízhōngzhǐchǐjiāolóngyúnshímìngyóutiānlánpèifāngfēirénwèntànlíngjūnxiàngzhònghuákōnggòngshuí

ércáoliàoyángxióngguàidāngniángānquánshuōqīngcōngshùfēngyǐnchuánhuícāngmíngkuòduànsānshāndànxiàozhǐménwàicāngguānqiānbǎibèijǐntángtángchǐránshuízàijiǔdài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门径俯¹清溪,茅檐(yán)古木²齐。
译文:门下流过清清的小溪,古树和茅草的房檐平齐。
注释:¹俯:向下。²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红尘¹²不到,时有水禽(qín)³啼。
译文:这里没有世俗的热闹喧嚣,不时有水鸟儿嘎嘎地鸣啼。
注释:¹红尘:指世俗社会。²飘:一作“飞”。³水禽:水鸟。

  首句“门径俯清溪”,是写别墅的大环境:门前有路径相通,门外有清流一道。这是极为幽雅的去处。有路,则幽人自往来;有溪,则可以濯吾缨。句中一个“俯’’字,充满动态感,表现出居舍与清溪的距离和高下。

  第二句“茅檐古木齐”,是写别墅的小环境;茅屋为舍。古树参天。这是极为简朴高洁的去处。茅屋,则绝无世俗的铜臭;古木,则可渗透人世的沧桑。句中一个“齐”字,极写茅檐处境之高雅幽静。

  第三句“红尘飘不到”,实中带虚,既写出了别墅远绝尘嚣的妙境,也隐含着诗人飘然出世的逸情。作者从激烈的政治斗争漩涡中脱身出来,休憩在这绝尘脱俗的所在,感到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轻松与解脱。生理上,耳目所及,皆山光水色,涛声松韵;心理上,不必再思考进退得失,也不必再提防暗箭明枪。诗人对这种情况,充满了自慰与自豪。

  末句“时有水禽啼”是写实。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众生自在,人鸟同乐,不时传来水禽安然的啼声。只写其“啼”,未状其貌,大约是远在门外溪中之故。而“时有”二字。说明啼声不断,此起彼落,使得这幽僻的所在不致凄冷,而是充满生气。

  这首诗用欣赏的口吻描绘自己乡间别墅的幽雅环境。诗写得清淡脱俗,格调超逸高古,不事雕琢而神韵自佳。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以为天然妙句。裴度“时有水禽啼”之句,似亦尽得其妙。

参考资料:
1、 吴庚舜,陆永品等.唐诗名篇赏析 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684

péi tángdài 

ménjìngqīng máoyán 
hóngchénpiāodào shíyǒushuǐqín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¹边白鹭(lù)飞,散花洲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译文: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注释:¹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²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自片¹一身青箬(ruò)²,相随到处绿蓑(suō)³。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¹片:遮盖。²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³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huànshā··--shì

西sāishānbiānbáifēisànhuāzhōuwàipiànfānwēitáohuāliúshuǐguìféi

shēnqīngruòxiāngsuídàochù绿suōxiéfē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