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秩泽宫,有的维鹄。祁祁庶士,于以干禄。
秩秩泽宫,有的维鹄。祁祁庶士,于以干禄。
彼鹄斯微,若止若翔。千里之差,起于毫芒。
彼鹄斯微,若止若翔。千里之差,起于毫芒。
我矢既直,我弓既良,依于高墉,因我不臧。
我矢既直,我弓既良,依于高墉,因我不臧。
高墉伊何,维器与时。视之以心,谁谓鹄微。
高墉伊何,维器与时。视之以心,谁谓鹄微。

gōngshī--liú

zhìzhìgōngyǒudewéishùshìgàn

wēiruòzhǐruòxiángqiānzhīchàháománg

shǐzhígōngliánggāoyōngyīnzāng

gāoyōngwéishíshìzhīxīnshuíwèiwēi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7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峨。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cuó)(é)。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译文:周旋人生,应付社会,一回回处心积虑,却始终不能奏效。想打开天门,跻身云霄,可这求取功名的意图和气概又消磨了多少!人已经如此失意潦倒,青山啊又何必如此峻峭。身前历史已走过了千年之遥,身后的光阴更是无尽无了。仔细想想,这短暂的人生,还能实现些什么目标!
注释:弄世界:周旋人生,在社会上施展心计。漫:徒然,此处有“莫要”之意。嵯峨:形容山势高峻,也指坎坷不平。半炊时:饭熟的一半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对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的讽刺与激愤,同时还流露出了作者对仕途的高不可攀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弄世界”用现在的习语来说,就是闯世界,在社会中立定。一个“弄”字,含有操纵对方,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意味,当然要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了。但是,要周旋应付人生,立于不败之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不是,“机关识破”,人家阻挠了自己的企图,一切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从曲文的下句来看,作者对于所来到的这个“世界”的要求,不过是取得些许功名,干出一番事业。作者将自己的这种愿望和努力用上“弄”、“机关”的贬性词语,是一种自嘲和激愤,同时也表现了在一个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里,世途所充满的险恶艰难。“叩天门”本来是踌躇满志,结果却是“意气消磨”,立身扬名所遭受的挫折可想而知。前一句是反说,这一句是正说,领出了下句中的“人潦倒”。起首的这一联冷峭而悲凉,佗傺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加重了这种自叹的意味。这一句将人的“潦倒”与青山的“嵯峨”绾联在一起,看似无理,却以这种兴象的“无理”显示了感情的强烈,以至不自禁地移情于无情之物。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就运用了这种移情手法。在该曲中,青山嵯峨难以攀登,令潦倒人联想起仕途的高不可攀,一个“漫”字,透现出强烈的无奈与悲哀。

  结尾三句中,“半炊时”暗用了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故事:书生卢生在邯郸客店中一枕入梦,历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发现店主人炊煮的黄粱还未烧熟。半炊时极言人生的短暂,同“千古远”、“万年多”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三句若独立抽出,可视为睿智者的旷达;但安排在该曲中,同“弄世界”、“叩天门”的起笔对读,则明显是一种激愤与绝望了。

  前面选了作者一首《朱履曲》,连同该篇在一起,都属于愤世嫉俗的内容。两首的风格不尽一致,但共同之处是感情强烈,述意直露,语言冷峭。这一切在该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元代叹世刺时题材的散曲,在语意露、透的同时,往往形淡实深,多有耐人咀嚼的余味;凡是达到这样的效果,都被视作是“当行”的表现之一。张养浩的这两首《朱履曲》,有助于读者体味这一点。

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篮舆¹不乘乘晚凉,相寻²不遇亦无妨。
译文:不乘坐篮舆而是要晚上去乘凉,寻访朋友没有遇上也没有关系。
注释:¹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坐椅。²相寻:相继;接连不断。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¹闲行²一两坊。
译文:在槐树的树荫下让马速度慢下来,是想要漫步一两坊的路程。
注释:¹自要:自求。²闲行:漫步。

wǎnchūxúnrén

bái tángdài 

lánchéngchéngwǎnliáng xiāngxúnfáng 
qīngwěnhuáiyīnxià yàoxiánxíngliàngfāng 
傅说之状,身如植鳍。《荀子》
傅说之状,身如植鳍(qí)¹。《荀子》
译文:傅说的形状,身体就如在鳍鱼背上。
注释:¹植鳍:竖起的鱼鳍。
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墨子》
傅说居北海之洲,圜(huán)¹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墨子》
译文:傅说住在北海之洲的牢狱之中,穿着粗布衣,围着绳索,像奴仆一样在傅岩筑城,武丁得到并举用他,立他为三公。
注释:¹圜土: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当时监狱多为圆形土牢,故名。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史记》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史记》
译文:武丁三年没有发布政见,政事由冢宰来决定,自己审慎地观察国家的风气。武丁夜里他梦见见一位圣人,名叫说(yuè)。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圣人模样来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是梦中人的样子。于是派百官到民间去四处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当时,说是一个服劳役的奴隶,正在傅险修路。官吏把说带来让武丁看,武丁说就是这个人。找到说之后,武丁和他交谈,发现他果真是位圣贤之人,就举用他担任国相,殷国得以太平兴盛。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
译文:傅说得道,用来辅佐武丁,统辖整个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而永远排列在星神的行列里。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人谁不顾¹老,老去有谁怜²
译文: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
注释:¹顾:念,指考虑。²怜:怜惜,爱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身瘦带¹频减²,发稀冠³自偏。
译文: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
注释:¹带:腰带。²频减:多次缩紧。³冠:帽子。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废书¹缘惜眼,多灸(jiǔ)²为随年³
译文: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注释:¹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²灸: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³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经事还谙(ān)¹事,阅人如阅川²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多了,见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注释:¹谙:熟悉。²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阅,经历。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细思皆幸¹矣,下此²便翛(xiāo)³
译文: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注释:¹幸:幸运,引申为优点。²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³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yú)¹晚,为霞(xiá)²尚满天。
译文: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
注释:¹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²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此诗阐明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二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还谙事……下此便翛然”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慨。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参考资料:
1、 何民胜.《咏老诗词鉴赏》.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146-147

chóutiānyǒnglǎojiànshì

liú tángdài 

rénshuílǎo lǎoyǒushuílián 
shēnshòudàipínjiǎn guānpiān 
féishūyuányǎn duōjiǔwèisuínián 
jīngshìhuánānshì yuèrényuèchuān 
jiēxìng xiàbiàn便xiāorán 
dàosāngwǎn wèixiáshàngmǎntiān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军叫工农革命¹,旗号镰刀斧头²。匡庐³一带不停留,要向潇(xiāo)直进。
译文:这支军队叫工农革命军,它的旗号是镰刀与斧头。江西庐山一带不停留,要直接向湖南进发。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武装起义。¹军叫工农革命: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称作“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²旗号镰刀斧头:这是当时的军旗。1933年改为镰刀锤子,后演变为八一军旗。旗号:旗帜表示的名号。³匡庐:首次发表时原作“修铜”,即修水县、铜鼓县。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匡庐”。⁴潇湘:原为平浏,即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首次发表时原作“平浏”,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潇湘”。借潇水和湘江指湖南省。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¹。秋收时节暮云愁²,霹(pī)(lì)一声暴动。
译文:地主重重压迫农民,农民同心合力打击敌人。秋收时的黑云翻涌,人民生活窘迫,霹雳一声工农起义迅猛神速、惊天地。
注释:¹同仇:同心合力打击敌人(国民党反动派)。²暮云愁:象征反动势力压顶,百姓生活窘迫。

  上阕,写秋收起义的行动。分两层:

  第一层:“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开宗明义,庄严自豪。以对仗的形式写出,给人以声势赫赫、威风凛凛、红旗招展、阵容严整之感。9月9日后,起义军从破坏粤汉铁路开始,分别从江西西部的几个集结地出发,扑向湖南长沙。

  第二层:“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两句点明行军方向,语气急促而斩截明快。“不停留”与“直进”连用,渲染出行军者昂扬的斗志、急迫的心情、加速的步伐和时不我待、日夜兼程的紧张气氛。读者似能看见一队队手持梭镖、身背大刀、肩扛土铳洋枪的革命军战士们行进在湘赣交界处的崇山峻岭、田间水边,白天红旗引路,夜晚火把照明……似能听到嘹亮的军号声,急促的马蹄声和不停的脚步声。由于工农革命军由赣入湘,目的是会合平江、浏阳的起义农民,协同攻打长沙,于是下片词的表现空间,也由上片的“匡庐一带”转入“潇湘”亦即湖南境内。

  下阕,写起义的根本原因和声势。分两层:

  第一层:“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揭示出农民暴动的根本原因和正义性。“重重”,反映压迫之深;“个个”,强调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普遍性。

  第二层:“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写出了起义的时间和声势。“秋收时节”,交代了季节,含有9月9日重阳节之意。“暮云愁”写出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氛围。用一个“愁”字作谓语,加以拟人化,突现了氛围的凝重、激越和悲壮。饱受痛苦的农民和工人实在忍受不住了,怀着数千年做牛做马的旧恨和对蒋介石、汪精卫大屠杀的新仇,必然产生“霹雳一声暴动”的结果。“霹雳一声”承“暮云愁”而来,黑密的阴云,饱含着雨滴,必然要产生巨大的雷鸣,这就是暴风雨的前奏曲。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明白晓畅、平中见奇。词句人人皆懂,十分通俗,很符合工农战士的口吻,但“平”中见“奇”,词句越读越有滋味;另外采用了口语化的典故。“同仇”来源于《诗经》:“修我戈矛,与子同仇”。“霹雳”来源于《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这样,少孺皆懂,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刘汉民、舒欣.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6月:56-57
2、 逄先知.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219页

西jiāngyuè ·qiūshōu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ūnjiàogōngnóngmìng hàoliándāotóu kuāngdàitíngliú yàoxiàngxiāoxiāngzhíjìn 
zhǔchóngchóng nóngmíntóngchóu qiūshōushíjiéyúnchóu shēngbàodò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