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qínzhōngyínshíshǒubēi--bái

xūnxiàshuāiwénzhānglíngdànjiànshānzhōngshízuòpángbēi

míngxūntàigōngjiēzhòngduōwèiguìqiānyánzhíwàn

wèiwénrénxiǎngjiànxiàshídànzhěyuèxiánzhěchī

xiánzhěchīréngchuánhòudàishícāngtáiānzhīshìkuì

wénwàngjiāngxiànlìngqióngzàiguānyǒurénzhèngmíngwénjīngshī

shēnguīzàngbǎixìngzhēpānyuánguīliúzàngjiāngméi

zhìjīndàomíngnánjiēchuírénbēijiéwéiyǒurénzhī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寒 一作:冬)
乡土不同,河朔(shuò)¹隆寒。(寒 一作:冬)
译文: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此刻,黄河以北的地区正值寒冬。
注释:¹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流澌(sī)¹浮漂,舟船行难。
译文:河中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行走。
注释:¹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锥不入地,蘴(fēng)¹(lài)²漂奥。
译文: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
注释:¹蘴:古同“葑”,芜菁。²藾:蒿类植物。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dǎo)¹
译文: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
注释:¹蹈:踩。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译文: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心常叹怨,戚(qī)¹多悲。
译文: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注释:¹戚戚:忧愁,悲哀。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土不同》一作《河朔寒》,写的是黄河以北地区冬天的严寒景况与民风特点。诗人北伐乌桓之后,回到冀州,发现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开头说严寒景况: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至于民风特点,集中于因忧贫而“勇侠轻非”。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这种不良民风触动了诗人,诗人为此叹息怨恨,最后忍不住唱出了“心常叹怨,戚戚多悲”两句,直接抒发了心中常存的哀怨和蓄积的悲伤。全诗描写了河北由于袁绍的统治导致的民生凋敝,社会秩序不安定的现状。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02-206

chūxiàménxíng ·tóng

cáocāo liǎnghàn 

xiāngtóng shuòlónghán  (hánzuò dōng )
liúpiāo zhōuchuánxíngnán 
zhuī fēnglàishēnào 
shuǐjiéliú bīngjiāndǎo 
shìyǐnzhěpín yǒngxiáqīngfēi 
xīnchángtànyuàn duōbēi 
xìngshènzhìzāi yǒngzhì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花月楼台近九衢(qú)¹,清歌²一曲倒³金壶
译文: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和盛开的鲜花,街市四通八达。楼上正灯红酒绿,清唱一曲后,又是一番觥筹交错。
注释:贻:赠给。¹九衢:犹言九陌,指都城中的大道。²清歌:清脆的歌声。³倒:斟酒。⁴金壶:纹饰华丽的金色酒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zhè)(gū)¹
译文:在这宴会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国人,请你不要再唱撩动人乡思的《鹧鸪曲》了。
注释:¹鹧鸪:指《鹧鸪曲》。

  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诗人采用由远及近、步步引入的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歌者歌唱艺术的敬佩,同时又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

  第一、二两句描写歌唱环境。“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写长安的酒家歌楼,这是一个引子。这两句诗,采用了由远而近、由外及内、步步引入的手法。天空,一轮明月;地上,万家灯火,街市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展现的是一幅繁华都会的景象。接着便是一座高楼的外景,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照着它周围盛开的鲜花。

  画外音,是声声动人心弦的歌声。再接下去是酒楼上,灯红酒绿,年轻的歌女在演唱;一曲之后,便是一番斟酒、敬酒、举杯、言笑等景象,这两句诗把时间、地点、环境、宴席、歌者、听者,还有歌助酒兴的欢悦气氛都表现出来了。词简意丰,有虚有实,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第三四两句描写歌清酒兴。歌,愈听愈动情;酒,愈饮愈有兴,歌声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两句不言酒而单写歌。而且,诗人不是对歌者或歌声进行描绘,也不是直接抒发对歌声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说:“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据说鹧鸪有“飞必南翥”的特性,其鸣声像是“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曲》就是“效鹧鸪之声”的,曲调哀婉清怨,为这个曲子所写的词,也大多抒发相思别恨。尽管诗人在开头二句极力描绘了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京国之春,从后二句中自称“江南客”,可看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所撩动。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难免产生“游子乍闻征袖湿”(《鹧鸪》),终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诗人向歌者请求莫唱《鹧鸪》了,充分体现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同时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

  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诗人正是歌者知音,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诗人也期望歌者能够成为这“心声”的知音。这就使听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辞浅意深,曲折感人。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497
2、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1609
3、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27
4、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1347-1348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zé)¹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qiáo)²
译文:大片江山都处于战火之中,百姓们又如何能谋得安稳幸福的生活?
注释:¹泽国:水乡。²樵苏:樵:砍柴。苏:割草。指日常生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请君千万别再提封侯的事了,这个功名背后不知道得沾染多少将士的鲜血!

hàisuìgǎnshì

cáosōng tángdài 

guójiāngshānzhàn shēngmínqiáo 
píngjūnhuàfēnghóushì jiànggōngchéngwàn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jiǎn)(lì)¹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²,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³笑相顾。
译文:正怨恨春光易去之时,却目睹芍药开放,为什么这春色会移住扬州?微雨之中,在浮云飘过的二十四桥周围,芍药吐出如茧似栗的花蕾,仿佛在捉笔写诗。芍药默默不语,宛如美女脱掉宫装含情微笑。
注释:¹茧栗:本言牛犊之角初生,如茧如栗,见《礼记·五制》。此借用以言花苞之小。²红桥二十四:二十四桥为古代扬州名胜。³半脱宫衣:这里借指花开一半。宫衣,原指宫女的服装。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金壶¹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bìn)成丝,来此共尊俎(zǔ)²。后日西园³,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译文:椭圆形似金色酒壶的花叶与千万株艳丽的花朵,被载歌载舞的赏花人群所包围。谁会想到我,两鬓已经斑白,来此地赏花饮酒。待到春尽夏来,名园绿肥红瘦之时,我愿意默默无闻地为芍药编修花谱。
注释:¹金壶:酒器。这里指硕大的黄色花朵。²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这里指饮酒。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³西园:此处泛指园林。

  开头“恨春易去”四字笼罩全篇,是命意所在。“甚春却向扬州住”,用疑问的语气表现出对比之意和咏叹之情。暮春时节,花事渐阑,别的地方已是春色无多,而在扬州,春意独多,春天好像对这座美丽繁华的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故而迟迟不愿离去。“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茧栗,本言牛犊之角初生,如茧如栗,见《礼记·五制》。任渊注黄庭坚《广陵早春》诗“红药梢头初茧栗”句,谓“此借用以言花苞之小”。白石此句即本于黄诗。此刻,细雨如烟,芍药枝头的蓓蕾,吮吸甘霖,生机勃发,孕育着醉人的诗意。“弄”字下字极工。“红桥二十四”,指扬州的风流名胜二十四桥,桥边芍药弥望。“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至北宋已仅存七桥(沈括《梦溪笔谈》卷三注),此言其多而已。红桥、碧水、明月、名花、美人,加上那仙乐一般的箫声,多么令人神往!“总是行云处”似借宋玉《高唐赋》中楚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来描写仕女如云,从而给红桥一带涂上一层玫瑰色的浪漫光彩。以下由写人采用比拟的手法写芍药的曼妙风情:“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芍药的蓓蕾在雨露的滋润和游人的瞩目下,悄悄地开放了。她们半裹红妆,微露笑靥,深情地顾盼着来来往往的观赏者(包括词人自己)。此句写芍药之有情,正人之有情也。此视《扬州慢》“念桥边江药,年年知为谁生?”何如?此句之妙,可与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六丑》相媲美)。句意隐含着我已无福消受的意思,为下片写自己迟暮之悲张本。

  “金壶细叶”展示的是盛开的芍药。硕大的金红色花朵,衬以细密的绿叶,显得分外明艳惊人。“千朵围歌舞”美貌的女郎在花丛中尽情地唱着、跳着,应和春的旋律。这声色交融、春情激荡的场面,顿时勾起词人的迟暮之感。“谁念我鬓成丝”化用“红药梢头初茧栗,扬州风物鬓成丝”(黄庭坚《广陵早春》)之句,扬州风物虽好,无奈自己已两鬓斑白,置身于粉红黛绿之间,显得多么地不相称。白石布衣清客一生,多依名公臣卿,但生性孤傲,不合众流。故词中每于众人欢乐之际反写己之清苦寂寞。他如《庆宫春》,本是四人同游,偏写出“老子婆娑,自歌自答”;《鹧鸪天》写赏灯之乐,偏写出自己“少年情事老来悲”。结末以刘攽自况。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攽的著述除《彭城集》、《公非先生集》等外,还有一卷《芍药谱》,可惜已经失传。“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意思是说:待到春尽夏来,名园绿肥红瘦之时,我愿意默默无闻地为芍药编修花谱。此与苏轼《贺新郎》“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同一意境。“寂寞”二字,与“自”字相映合,充满苦涩滋味,映现出类似“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心境,读来倍觉情深意切。

  昔人评论姜词,认为清远空灵是其基本特色。张炎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姜词之所以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原因在于作者有着丰富的美感经验,能够在感受、记忆、思考、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然后选用清新秀逸的言辞,把它化作动人的意象。这类意象或意境总有些迷离恍惚,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唯其如此,言外之意,画外之境才更加繁富,更加耐人寻味。这首词就大量采用比拟、双关的修辞手法,以物拟人,写物兼写人。物与人犹形与影,若合若离,显得明明丽丽而又影影绰绰。遗其形而得其神。像“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以多情的人来比拟无情的花,以人的情态来表现花的容貌,妙不可言。联系上文“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前者描述欲放未放的花苞,这里展示已开但未全开的花朵。而联系下文“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写花之外,又分明是在写人,由扬州风物写到扬州风情,从而勾出“鬓成丝”的迟暮之感。这样,就大大丰富了作品“恨春易去”的命意。遗貌取神,离形得似,这大概就是构成清空高远境界的一种有效手段。

  姜夔还惯于采用避实就虚、提空写景的方法。例如芍药枝头的蓓蕾,在春雨的催发下迅速膨大,不断发生变化。那过程,那状态,极其微妙,无法实言。在姜夔的笔下,它表现得非常简洁,也非常生动:“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弄诗句”是酝酿诗情的意思,它确乎比较抽象,没能把花苞受雨后迅速发育成长的状况具体地显示出来,但却深刻地揭示出变化的微妙以及含蕴其间、难以言说的诗意美。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39页

fàn··yǒngsháoyào--jiāngkuí

hènchūnshénchūnquèxiàngyángzhōuzhùwēizhèngjiǎnshāotóunòngshīhóngqiáoèrshízǒngshìxíngyúnchùjiànbàntuōgōngxiàoxiāng

jīnqiānduǒwéishuíniànbìnchéngláigòngzūnhòu西yuán绿yīnshùliúlángxiūhuā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万里何所行,横漠(mò)¹筑长城。
注释:¹横漠:横贯北部边境的沙漠。古人常以北部沙漠泛称北部边塞。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¹
注释:¹“岂台”两句: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也可表示“我”的谦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我的才能,而是祖辈们世代经营的结果。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树兹¹万世策,安此亿兆(zhào)²
注释:¹兹:此。²生:人民。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jù)¹敢惮(dàn)焦思²,高枕于上京³
注释:¹讵:岂。²焦思:忧愁焦虑。³上京:即首都。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北河¹见武节,千里卷戎旌(jīng)²
注释:¹北河:河名。黄河由甘肃流向河套,至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一河称北河。武节,犹武德,武道。秉武节,有些版本作“见武节”。²戎旌:军旗。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山川互出没¹,原野穷超忽²
注释:¹出没:时隐时现。²超忽:旷远之貌。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撞金¹止行阵,鸣鼓²兴士卒。
注释:¹撞金:打击金钲;金,指钲,行军布阵时用来节制步伐,指挥行阵。²鸣鼓:击鼓。军队用以振奋士气,发起进攻。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¹月。
注释:¹关山:指关塞险隘,崇山峻岭。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缘岩驿(yì)马上,乘空¹烽火发。
注释:¹乘空:犹凌空,耸立空中。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借问长城侯¹,单于入朝谒(yè)
注释:¹侯:古时候在关隘道路上迎送宾客、侦察敌情的小吏。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浊气静天山¹,晨光照高阙(què)²
注释:¹天山:山名,即祁连山。以匈奴称天为祁连而得名。这里泛指边塞。²高阙: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释兵¹仍振旅²,要荒事万举。
注释:¹释兵:放下武器,比喻平息战争。²振旅:即整顿部队。古代军队胜利归来谓之振旅。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饮至¹告言旋,功归清庙²前。
注释:¹饮至:古代国君外出,临行必告于宗庙,返回也必告于宗庙。对从者有所慰劳,集群官共饮,谓之“饮至”。²清庙:即宗庙、太庙,取其清静肃穆之意,故称。
早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时所作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yìnchángchéngxíng

yángguǎng广 suídài 

qiūfēng yōuyōuxíngwàn 
wànsuǒxíng héngzhùchángchéng 
xiǎozhì xiānshèngzhīsuǒyíng 
shùwànshì ān亿zhàoshēng 
gǎndànjiāo gāozhěnshàngjīng 
běijiànjié qiānjuǎnróngjīng 
shānchuānchū yuánqióngchāo 
zhuàngjīnzhǐhángzhèn míngxīngshì 
qiānshèngwàndòng yìnchángchéng 
qiūhūnsàiwàiyún ànguānshānyuè 
yuányán驿shàng shèngkōngfēnghuǒ 
jièwènchángchénghóu cháncháo 
zhuójìngtiānshān chénguāngzhàogāoquè 
shìbīngréngzhèn yāohuāngshìwàn 
yìnzhìgàoyánxuán gōngguīqīngmiàoq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