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东掖垣中客,今作西方社内人。
昔为东掖垣中客,今作西方社内人。
手把杨枝临水坐,闲思往事似前身。
手把杨枝临水坐,闲思往事似前身。

línshuǐzuò--bái

wèidōngyuánzhōngjīnzuò西fāngshènèirén

shǒuyángzhīlínshuǐzuòxiánwǎngshìshìqiánshēn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垂杨叶老莺(yīng)哺儿,残丝¹欲断黄蜂归。
译文:垂杨的绿叶已老,莺鸟在哺育幼雏,柳絮不再吹绵,黄蜂儿已不见踪迹。
注释:¹残丝:游丝也,虫类所吐之丝,飘浮空中。沈约诗:“春风起春树,游丝暧如网。”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绿鬓(bìn)¹年少²金钗客³,缥(piǎo)壶中沉琥珀
译文: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手执银壶,仍在琥珀美酒中沉溺。
注释:¹绿鬓:乌黑的头发。²年少:少年。³金钗客:指女郎。⁴缥粉:青白色。⁵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或红褐,此指琥珀色的酒。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译文:花台已经向暮,芳春就要告辞,晚风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飞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yú)(jiá)相催不知数,沈郎¹青钱²夹城³路。
译文:夹城路结满榆荚,似在催游人归去,哦,夹城路,一条青钱铺就的路。
注释:¹沈郎:晋代沈充,《晋书·食货志》载吴兴沈充铸小钱,谓之“沈郎钱”。²青钱:榆荚,色白,成串,形似钱。³夹城:唐代长安东城墙为双重城墙,中有路,很宽大,是帝王自宫中赴曲江、芙蓉园游览的通道。

  首二句写暮春景象,诗语无片言只字言及暮春,远比明言还要强烈。因为四种物色的形象是那样鲜明,有力地打人人们的感官,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以看出:那育雏的春莺就栖止在浓枝密叶之中,那欲绝的游丝也正伴着黄蜂飘然飞去。动静相问,层次分明,交织成一幅浑融的圆面,见出诗人运笔状物之妙。

  次二句转入人事活动。两句诗只摆出青春少年,妙龄女子,青白色的酒壶中满盛着琥珀色美酒,不再说什么,而一幅青年男女游春宴饮的画面已呈现在我们眼前。至于那宴饮的具体情景,是否“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欺缴”,都留给人们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加以补充。艺术的启示力极强,含蓄而有余味。将这两句与首二句合观,宴饮乃发生在暮春背景之下,这不禁又发人深省。明媚春光,可谓良辰美景。男女游赏,可谓赏心乐事。面对暮春,他们是想用赏心乐事去冲淡良辰美景即将逝去的失落心境呢?还是惶恐于良辰美景的即将消歇,想更多享受一些赏心乐事呢?总之,两种情景的重合,使这两句诗从字面之外喷薄出一股珍时惜逝、汲汲不可终日的浓郁情思。诗意不是出自诗语所叙,而是产生于甄种情景的配合,耐人品味,妙不可言。

  诗的后半句写大好春光无可挽回地逝去。这样一点简单的意思,用了四句诗,却不觉冗长,其中大有奥妙。“花台”二旬将花与春充分拟人化,写得生动引人,情意缠绵。本来是春去花谢,主动者在春,诗人却偏偏反转来说,花谢春归。由于花事欲暮,不免使春兴味索然,要黯然辞别归去了。然而花对于春,又是那样饱含系恋之情。你看,花瓣虽已离枝,却还要做一次最后的挣扎,随风回旋起舞,它是多么想用自己的生存留住那美好的春天。这落花恋春的背后又何尝不括含青年惜时的深慨。落花的情态又不免诱发一个问题:它那竭尽生命的努力,便能留住春天吗?这使得后两句很自然地成为这一问题的回答,一呼一应,迭宕有致。四句诗里隐含一问一答,以落花为问,以榆荚为答,构思巧妙,笔路活脱,意趣盎然。

  这首诗形象凸出,色彩鲜明,无论是垂杨春莺,残丝黄蜂,还是绿鬓金钗,落花青钱,无不、以其分明的形色深深印入人们脑中。而其组章造意,含蓄奇掘,攫人思绪。这些都表现了李贺诗艺术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639页
2、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3页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千尺¹盘桓(huán)²到上方,云居萧索³实堪(kān)伤。
注释:¹千尺:云居山真如寺海拔在八百米以上,此为概数。²盘桓:此处意为盘旋,指山路曲折盘旋。³萧索:指景物凄凉,令人生寂寞、抑郁之感。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赵州关¹外秋风冷,佛印桥²堪夜月凉。
注释:¹赵州关:为云居山上入真如寺之隘口。²佛印桥:云居山真如禅寺前一座古石桥。横跨于碧溪之上,正对真如寺山门。相传为宋僧佛印了元禅师所建。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唐宋碑(bēi)¹文字古,苏黄翰墨²(xiǎn)苔苍。
注释:¹碑题:指历代文人名士记叙或描写云居山的诗文刻碑。²翰墨:诗文书画之类的笔墨。此处指苏东坡、黄山谷等人题的诗。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最怜清净金仙地¹,返²作豪门³放牧场。
注释:¹金仙地:指佛寺。因祗园精舍地布金而得名。²返:反而。³豪门:权势盛大的家族。
云居即云居山,上有真如禅寺,为始建于唐的著名古刹,今全国重点佛寺。详见宗振《书云居寺壁》之说明。大约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前后,可公上云居山瞻礼。见其荒凉败落,僧人寥寥,不由得大为感慨。乃鼓励北京万佛堂住持诸缘洪断禅师转驻云居山,以期兴复。洪断禅师果赴云居,率众披荆斩棘,重建殿宇,云居山真如寺得以中兴。可公在云居山留止多日,对山上古迹遗址皆一一踏勘,并一一题咏,留有许多优美的诗篇。如描述云居山古迹的绝句《无心杏》、《讲经台》、《石鼓》等,皆抒情绘景,说理谈禅,字字珠玑,句句锦绣,今已收入《云居山新志》。这首七律乃可公登云居第一天所作,寄寓了深深的感慨。洪断禅师正是细读了这首诗,复与可公捆谈之后,方下决心南来江西兴复云居山古寺的,可见此诗的感人力量。
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思美人¹(xī)²,擥(lǎn)³而竚(zhù)(chì)
译文:我苦苦的思念君王,揩干眼泪久久的伫立凝望。
注释:¹美人:这是一种托喻,指楚怀王。一说指楚顷襄王。²兮: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³擥涕:揩干涕泪。擥,同“揽”,收。⁴竚眙:久立呆望。竚,同“伫”,长久站立。眙,瞪眼直视。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¹²而路阻兮,言不可结³而诒(yí)
译文:媒介之人断绝,道路修阻难行,不能束赠欲诉之言,致此拳拳之意。
注释:¹媒: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²绝:断绝。³结:缄。⁴诒:通“贻”,赠予。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jiǎn)¹之烦冤兮,陷滞²而不发³
译文:我至诚一片而蒙冤,我进退两难而不前。
注释:¹蹇蹇:同“謇(jiǎn)謇”,忠贞之言。一说忠言直谏。²陷滞:义同郁结。一说陷没沉积。³不发:不能发车前进。发:抒发。一说发轫。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
申旦¹以舒²中情³兮,志沈(chén)(yùn)而莫达
译文:我愿日日舒此衷情,可是情志沉郁,难以表达心迹。
注释:¹申旦:犹言申明。一说天天。申:重复,一再表明。²舒:舒展、诉说。³中情:内心的感情。⁴沈菀:沉闷而郁结。沈,同“沉”。菀,同“蕴”,郁结,积滞。⁵达:通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愿寄言¹于浮云兮,遇丰隆²而不将³
译文:我愿让浮云代为寄语,向君王致意,雷神丰隆却不肯助我一臂之力。
注释:¹寄言:犹寄语,带信,传话。²丰隆:雨神。一说云神。³不将:不肯送来。将:拿起。一说帮助。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¹归鸟²而致辞³兮,羌(qiāng)迅高而难当
译文:又想依托北归的鸿雁代为传书致辞,但它又迅疾高飞而难以相遇。
注释:¹因:凭借。²归鸟:指鸿雁。³致辞: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⁴羌:句首语气词。⁵迅高:指鸟飞高且快。一说鸟飞得又快又高。迅:一作“宿”,指鸟巢。宿高:宿高枝。⁶当:值。一说遇。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高辛¹之灵盛(shèng)²兮,遭玄鸟³而致诒。
译文:高辛氏有盛大的善德,遇上玄鸟前来致赠厚礼。
注释:¹高辛:即帝喾(kù)。帝喾初受封于辛,后即帝位,号高辛氏。²灵盛:犹言神灵。盛,一作“晟(shèng)”。³玄鸟:即凤凰。一说燕子。⁴致:赠。诒:通“贻”,指聘礼。一说赠送,此作名词用,指送的蛋。另一种说法同“绐(dài)”,欺也。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欲变节¹以从俗兮,媿(kuì)²易初³而屈志
译文:我曾想变节而随从流俗,又自愧将初衷与本志改易。
注释:¹变节:丧失气节。²媿:同“愧”。³易初:改变本心,改变初衷。⁴屈志:委屈意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
独历年¹而离愍(mǐn)²兮,羌冯(píng)³犹未化
译文:历年以来,我遭遇无数忧患,愤懑不平之心从未消减。
注释:¹历年:犹言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年:指时间。²离愍:谓遭遇祸患。离,遭受。³冯心:愤懑的心情。冯,同“凭”。⁴未化:未消失。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nìng)¹隐闵(mǐn)²而寿考³兮,何变易之可为
译文:宁可隐忍忧闵,直至终老,又怎能将高尚的志节改变?
注释:¹宁:宁肯。²隐闵:隐忍着忧悯。隐,隐忍。闵,通“悯”,痛苦。³寿考:犹言老死。一说年寿很高。此句意谓宁可隐忍忧悯以至老死。⁴为:句末语气助词。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知前辙¹之不遂²兮,未改此度³
译文:心知前方的道路不会顺利无阻,我却不改这种坚守志节的态度。
注释:¹辙:车轮所辗的辙印,此处指道路。²遂:犹言顺利。³度:原则,法度,规范。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车既覆而马颠¹兮,蹇²独怀此异路³
译文:即使车已倾覆,马也颠仆,我仍想走这异于世俗的道路。
注释:¹车覆马颠:喻指战争的失败。²蹇:犹羌、乃,句首发语词。³异路:另外的一条道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¹(qí)(jì)²而更驾³兮,造父为我操之。
译文:勒控骐骥,更换新的驾乘,让造父为我执辔,驾车前行。
注释:¹勒:扣勒住。²骐骥:骏马,良马。³更驾:重新驾起车子。⁴造父:周穆王时人,以善于驾车闻名。⁵操:抓着马的辔(pèi)头。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时。
¹(qūn)²而勿驱³兮,聊假(jiǎ)以须时
译文:迁延逡巡,缓缓而进,不要策马疾驰,姑且借此时日逍遥寄情。
注释:¹迁:犹言前进。²逡次:义同逡巡,指缓行。³勿驱:不要快跑。⁴假日:犹言费些日子。⁵须时:等待时机。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曛黄以为期。
指嶓(bō)¹之西隈(wēi)²兮,与³(xūn)以为期。
译文:指着皤冢山的西隅,直到日落黄昏之时,车马才能暂停。
注释:¹嶓冢:山名,在秦西,又名兑山,是秦国最初的封地。²隈:山边。³与:数也。⁴曛黄:即黄昏。曛,落日的余光,一作“纁(xūn)”。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¹春发²岁兮,白日出之悠悠³
译文:一年重又开端,新春刚刚来到,阳光灿烂,春日迟迟,光景美好。
注释:¹开:开始。²发:发端。³悠悠:舒缓、悠长的样子。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吾将荡志¹而愉乐兮,遵江夏²以娱忧。
译文:我要纵情地愉乐欢欣,沿着长江,夏水漫游,消除忧伤烦恼。
注释:¹荡志:放怀,散荡心情。²遵江夏:是说沿着这两条水东行。江:长江。夏:夏水,也就是汉水从石首到汉阳一段的别名。
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¹大薄²之芳茝(chǎi)³兮,搴(qiān)长洲之宿莽
译文:在广大的草木丛生之地采集香草白芷,到长长的沙洲拔取紫苏香草。
注释:¹擥:同“揽”,采摘。²薄:草木交错。³芳茝:香芷,一种香草。⁴搴:拔取。⁵宿莽:冬生不死的草。揽芳茝、搴宿莽:是说准备为国家自效其才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¹吾不及古人²兮,吾谁与玩此芳草³
译文:痛惜自己未及见到古代的圣君贤人,我能与谁同将这芳草欣赏爱好?
注释:¹惜:是痛惜自己身不逢时的意思。²不及古人:意谓不及见故人。³玩此芳草:犹言赏此芳草。
解扁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¹(biān)²与杂菜³兮,备以为交佩
译文:感叹君王却采那篇竹和恶菜,用来制作左右佩带。
注释:¹解:采摘。²扁薄:指成丛的扁蓄。扁:扁蓄,亦名扁竹,短茎白花的野生植物。³杂菜:恶菜。⁴备:备置,备办的意思。⁵交佩:左右佩带。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佩缤纷¹以缭转²兮,遂萎绝³而离异
译文:佩环缤纷纠结,受到君王喜爱,芳草枯萎至死,却被弃置不采。
注释:¹缤纷:指恶草很多。²缭转:言其互相缠绕。³萎绝:指芳草的枯萎绝灭。⁴离异:言其不为人所佩用。
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吾且儃(chán)(huái)¹以娱忧兮,观南人²之变态³
译文:我低佪夷犹,周游其地以消忧解愁,看那奸佞小人的丑态。
注释:¹儃佪:犹低回。一说徘徊。²南人:就是“南夷”,指楚国的统治集团。³变态:一种出乎情理以外的不正常态度。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冯而不竢。
窃快¹在中心兮,扬²厥冯(píng)³而不竢(sì)
译文:我愿自寻内心的快乐,将那愤懑之情毫不迟疑的抛开。
注释:¹窃快:指隐藏而不敢公开的欢快。窃,私也。²扬:捐弃。³厥冯:愤懑之心。冯,同“凭”。⁴竢:同“俟”,等待。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芳与泽¹²杂糅兮,羌芳华³自中出。
译文:芳香与垢腻糅杂交混,但芬芳之花却从中绽发而不失其纯。
注释:¹泽:污秽。²其:语气助词。³芳华:芬芳的花朵。
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
纷郁郁¹其远承²兮,满内³而外扬
译文:香气郁郁充盛,蒸发播散到远方,馨香充盈于内而向外散放,浓郁袭人。
注释:¹郁郁:指香气浓郁。²承:奉也。³满内:内里充实。⁴外扬:向外发散。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情与质信可保¹兮,羌居蔽²而闻³
译文:忠直的情志,淳美的本质,诚然能够保持,虽则身处重蔽之地,美誉仍能昭彰远闻。
注释:¹情质可保:意谓没有丧失原来的清白。情:指表现出来的心情。质:指蕴藏在里面的本质。²居蔽:很偏僻的地方。一说被逐在野。³闻:声闻,即声名。⁴章:同“彰”,明。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令薜(bì)(lì)¹以为理²兮,惮(dàn)³举趾而缘木
译文:想让薜荔作为媒人,却怕举足缘木的苦辛。
注释:¹薜荔:茎蔓植物。²理:使者。³惮:害怕,这里可解作不愿意。⁴举趾:提起脚步。⁵缘木:爬树。缘:循也。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¹芙蓉²而为媒兮,惮褰(qiān)³而濡(rú)足。
译文:想托芙蓉作为媒人,又怕褰裳涉水而湿足沾襟。
注释:¹因:凭借。²芙蓉:荷花。³褰裳:提起衣服。褰,撩起,揭起。⁴濡:沾湿。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登高¹吾不说(yuè)²兮,入下³吾不能。
译文:缘木登高,会使我心中不悦,褰裳下水,我又执意不肯。
注释:¹登高:意指委屈自己、迁就别人。一说喻攀附权贵。²说:同“悦”,欢喜。³入下:同流合污,喻降格变节。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固朕(zhèn)¹²之不服³兮,然容与而狐疑
译文:本来我的形质对此很不习惯,于是始终犹豫徘徊而迟疑不进。
注释:¹朕:我。²形:指形于外的一个人的作风。一说身形。³不服:不习惯的意思。⁴然:乃,就,便。⁵容与:徘徊不前的样子。⁶狐疑:犹豫。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广遂¹前画²兮,未改此度也。
译文:为了多方完成先前的兴国图强之谋,我一直没有改变这忠贞高洁的态度。
注释:¹广遂:犹言多方以求实现。²前画:指前面所说任用贤才,发愤图强的策划。一说往日理想。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命则处幽¹吾将罢(pí)²兮,愿及³白日之未暮也。
译文:命运使我久处幽僻之地,已经疲惫劳伤,但还想有所作为,趁着尚未黄昏日暮。
注释:¹处幽:指迁谪远行,与前“居蔽”相应。一说居住幽僻之地。²罢:同“疲”,疲倦,完、尽的意思。³及:趁着,赶上。⁴白日未暮:象征国事尚有可为,与前“白日出之悠悠”相应。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独茕(qióng)¹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²也。
译文:我孤独无依地漂泊南行,对彭咸以死谏君的遗则,感念景幕。
注释:¹茕茕:孤单的样子。²思彭咸之故:指彭咸谏君不听而自杀的故事。故:旧迹,故事。

  此诗表述的心愿为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其最大的特点即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如同《离骚》一样,诗中处处都体现出“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题“思美人”即是“灵脩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香草美人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美人”在诗中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美女,而是指楚国君主(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和思念,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

  诗一开篇即陈述了诗人思女的行为——“揽涕”“伫眙”,感情真挚而又炽烈。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拘牵——无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达”,一再申言也无济于事。不过,诗人并不因此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仍竭尽全力地努力追求:“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直至诗篇之末,诗人明知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了,却仍不改“度”——努力的行为不得已作罢,而节操却始终不易。

  诗篇在写美人的同时,也写到了香花美草,它们均一一“以配忠贞”:沿江夏行进时,诗人“擥芳茝”“搴宿莽”“解扁薄与杂菜”,这里的“芳茝”“宿莽”“扁薄”“杂菜”,均非实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诗人一路采摘、佩饰它们,乃是为自己为国效力时作准备。

  遗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赏识,致使诗人只得发出“吾谁与玩此芳草”的慨叹。这还不够,诗人更以芳草自譬,说芳草与污秽杂糅,作为芳草,终能卓然自现,而决不会为污秽所没;又将芳草比作媒人,“令薜荔以为理”“因芙蓉而为媒”,欲通过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爱,但又缺乏勇气。美人、鲜花、香草,在诗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它们在表现诗人本身的气质形象及体现诗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显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像力;正由于此,此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诗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此诗写追慕先贤,感慨时世,劝谏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表达了作者坚守节操、不变节从俗的决心。其基本立场和出发点是思君、爱君,而思君、爱君之中又带有怨君、待君之意。全诗以香草美人为主要意象,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想像奇特,神思飞扬,堪称一篇浪漫主义文学佳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36-840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酒泉¹太守能剑舞,高堂²置酒夜击鼓。
译文:酒泉太守持剑翩翩舞起,高堂置酒夜间鼓声敲击。
注释:¹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²高堂:指高大的厅堂。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胡笳(jiā)¹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译文:胡茄一曲令人肝肠欲断,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
注释:¹胡笳:古代管乐器。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chú)¹齐唱歌。
译文:琵琶长笛曲曲互相应和,胡家儿女齐声唱起歌曲。
注释:¹胡雏:即胡儿。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¹(zhì)²犁牛³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pǒ)
译文:全牛野驼烧好摆在桌上,交河美酒斟满金酒杯里。
注释:¹浑:全。²炙:烧烤。³犁牛:杂色牛。⁴叵罗:酒杯。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¹归梦何。
译文:三更醉后卧在军帐之中,梦中无法向那秦山归去!
注释:¹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

  这两篇作品记叙的是宴会的场面和醉后的归思。

  这是一个富有边地特色的军中酒会。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紧接着两句写席间胡筋声起,催人泪下。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全唐诗》将以上四句列作一首七言绝句是有原因的,因为它们可以勾划出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这在这组诗中也起到笼罩的作用。

  第二首诗的前四句写宴席间情景。上两句从所闻方面写歌曲,下两句从所见方面写酒肴。乐器是“琵琶长笛”,歌者为“羌儿胡雏”,菜是“犁牛”“野驼”,酒为“交河美洒”,这一切可以看出主人的热情,宴席的高贵;而它们所点染的边塞情调又使归途中的诗人感触良多。这也为“醉”准备了条件,遂引出诗的最后两句。醉后吐真言,梦中见真情,诗的最后两句写醉后梦中归家,描写十分真切。用“无奈”写出归思之难以摆脱,也许这正是“座上相看泪如雨”的重要原因。

  这两首诗写宴席场面,罗列边地物产以渲染边地情调;同时,把酒席场景的描绘与座上客人的感情交织起来,使诗歌情景交融。第二首诗最后两句直写乡思,显得十分深沉。这两首诗格调慷慨悲凉,从中可以看到戍边将士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68-270

jiǔquántàishǒushàngzuìhòuzuò

cénshēn tángdài 

jiǔquántàishǒunéngjiàn gāotángzhìjiǔ 
jiāduànréncháng zuòshàngxiāngkànlèi 

chángxiāng qiāngérchúchàng 
húnzhìniúpēngtuó jiāoměijiǔguīluó 
sāngēngzuìhòujūnzhōngqǐn nàiqínshānguīmèng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天台(tāi)¹旧路²。应恨³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译文: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
注释:¹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²旧路: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³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⁴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
刘郎酒老。怀恋仙乡¹重得到。只恐因循(xún)。不见如今劝酒人²
译文:刘晨没有变老。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注释:¹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²只恐二句:独怕朝廷因循拖时间,如刘、阮回来后已是两百年了,见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认识的人了。

  上片,写词人再次来杭复又离去,在饯行席上产生的依依难舍的心情。第一、二句交代行踪,表白恋情。“旧路”表明东坡重来杭州,“刘郎”词人自指,引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表明人世沧桑,时事速变。不说词人再来杭州,已是踪迹渺然,而只说刘郎来又去成为“应恨”。“来又去”,包涵着词人黄州生活之后的仙道缥缈的生活色彩。“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写饯行席上的盛情,酒一杯一杯地倾倒,忍听着别后那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音。字里行间,饱含着词人对杭州的眷恋,对西边的京城朝廷生活的厌倦之情。

  下片,承上一转,进一层渲染“怀恋”杭州“仙乡”般的生活能否重新获得。“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写词人第二次来杭州,“仙乡”重现,发现自己青春“未老”的喜悦心情。“重得到”的是词人特别值得“怀恋”的“仙乡”道佛生活。在他经历黄州的大劫之后,再次来到杭州,实是万幸万幸。最后两句。写词人仍心有余悸:怕只怕朝廷“因循”旧路,诬陷忠良,我东坡这次别离杭州,不知能不能“前度刘郎今又来”,能不能再度见到“劝酒人”。然而历史是无情的,真的应验了。东坡自此以后再没有到过杭州了:“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全词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词人第二次离开杭州前的矛盾心情,意欲复朝而又“怀恋”杭州。尤其引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恰到好处,让整个词篇充满了仙道色彩,从中可以窥见词人惊魂未定的矛盾心绪仍未消失。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91-109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