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秋浅似秋深,蟋蟀将愁傍砌吟。
今夕初三元未觉,西楼西角一钩金。
闰年秋浅似秋深,蟋蟀将愁傍砌吟。
今夕初三元未觉,西楼西角一钩金。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山海经》
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常。澧(lǐ)(yuán)¹之风,交潇湘之常,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山海经》
译文:洞庭山,天帝的两个女儿住在这里,她们俩常常在江湖之上游玩。从澧水和沅水吹来的清风,在幽清的湘水渊潭上交会,这里正是九条江水汇合的中间,她俩出入时都有旋风急雨相伴随。洞庭山中还住着很多怪神,形貌像人而身上绕着蛇。
注释:¹澧沅:澧河,沅江,都是水名。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尧以妻舜于妫汭。舜既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舜死于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列女传》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尧以妻舜于妫(guī)(ruì)¹。舜既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舜死于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列女传》
译文:有虞氏的两位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长女叫娥皇,次女叫女英,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舜,舜成为天子后,娥皇成为王后,女英成为妃子。后来舜在苍梧去世,娥皇和女英也分别投入江湘,殉情而去。后来大家称她们为湘君。
注释:¹妫汭:指妫水隈曲之处,传说舜居于此。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霹雳¹收威暮雨²开,独凭栏槛(jiàn)³倚崔嵬(wéi)
译文:傍晚时分,云开雨散,雷电也收起威势;我凭倚着栏杆,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
注释:儋(dān)耳:即今海南儋县。¹霹雳:疾猛之雷。²暮雨:傍晚的雨。³栏槛:栏杆。⁴倚崔嵬:依傍嵯峨的高山。崔嵬:山高的样子。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垂天雌霓(ní)¹云端下,快意雄风²海上来。
译文: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注释:¹雌霓:霓即虹。双虹并出,色彩浅淡者为雌霓。这里似暗喻小人。²雄风:凉爽的风。此句隐以雄风喻王命。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野老¹已歌丰岁²语,除书³欲放逐下回。
译文:村野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
注释:¹野老:村野老人。²丰岁:丰收年。³除书:拜官之诏书。除去旧官,改授新官日除。这里指令苏轼移廉州安置的诰命。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残年饱饭¹东坡老,一壑(hè)能专²万事灰。
译文:苏东坡已至晚年,只求余生吃饱饭,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其他万事俱成灰。
注释:¹残年饱饭:化用杜甫《痛后过王倚饮赠歌》:“但得残年饱吃饭”句。残年,一生将尽的年月,指人的晚年。²一壑能专:占有一丘一墼。这里指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初得赦免诏书时的欣喜之情,抒发了风烛残年、万念俱冷的深沉感慨。

  首联写一阵雷雨之后的黄昏时刻,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古人常以雷霆之怒,霹雳之威喻皇帝的威怒,这里既是写实景,也是以霹雳收威暗喻哲宗去世,徽宗继位,朝政更新。“暮雨”的“暮”,也是含义双关,暗示以前朝政的昏暗;“开”,表现了他对徽宗的幻想,以为朝政从此清明,徽宗刚继位,想清除朝廷的党争,似乎将大有作为,苏轼当时还不可能看清他的真面目。《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也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四句几乎可作“霹雳”句的注脚,表现了同样的幻想。对句刻画了诗人凭倚栏槛遥望的神态。出句抒发的是欣喜之情,对句的“独”字则表现出孤寂之感,为尾联作好了铺垫。

  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这是全诗最好的一联。夏天雨后多出现虹霓,是眼前实景;但作者不以彩虹入诗,而以暗淡的雌霓入诗,这是有寓意的。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苏轼得到诏书时,迫害元祐党人的二惇(章惇、安惇)、二蔡(蔡京、蔡卞),已受到台谏的排击,“雌霓云端下”正象征了政敌的失势。雄风喻帝王之风,与“庶人之雌风”相对,语出宋玉《风赋》。儋耳四周皆海,雄风来自海上,这既是写海风之快意,又是暗喻内移诏命的降临。

  颈联记双喜临门。一是野老之喜,苏轼初到儋州,遇上连年灾害,元符三年(1100年)喜获丰收。苏轼与海南人民休戚与共,野老的喜事就是他的喜事。二是诗人之喜。苏轼谪居海南,无时不盼望北归。就在这年的正月七日,他还感慨说:“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犹未赦虞翻。”(《庚辰岁人日作》)贾让是汉哀帝时人,曾上治河三策,其中上策是引黄河北入海。苏轼在元祐年间也多次提出类似的主张,不被采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再次决堤北流,他的主张得到了应验。虞翻是三国时吴人,因得罪孙权,被长期流放交州。苏轼此时总算“赦虞翻”,赦书已到,逐下即将北归,他的心里十分高兴。

  尾联写以后的打算,说年事已高,只要能吃饱饭,有栖身之地,就再无奢求了。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有“但使残年饱吃饭”语,上句即用其意。《庄子·秋水》载坎井之蛙语:“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是讥井蛙的浅薄,但后人却以“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轻天下,细万物”的隐逸思想(陆云《逸民赋序》)。苏轼的用法与此相同。他晚年思想很矛盾,由于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经常发出“心似已灰之木”(《自题金山画像》)一类的感慨。但其思想深处仍是“报国心犹在”(《望湖亭》),“少壮欲及物,老闲余此心。”(《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的末句虽略赚消沉,但全诗的基调清雄慷慨,颇具浩然之气。

参考资料:
1、 曾枣庄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62-463

dāněr--shì

shōuwēikāipínglánkǎncuīwéi

chuítiānyúnduānxiàkuàixióngfēnghǎishànglái

lǎofēngsuìchúshūfàngzhúchénhuí

cánniánbǎofàndōnglǎonéngzhuānwànshìhuī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
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zhāngxiàobiāo

qiūzhǎngkōngtiānwànzhàngshēnléiyǐnyúndiànguàyánshù

cāngmíngxiǎopēnhánluòqíngdàngfēixiàliú使shǐzhù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悠悠雨初霁(jì)¹,独绕清溪曲。
译文:下了很久的雨终于开始转晴,独自围绕着清澈的小溪而行。
注释:¹霁: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译文:用拐杖试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浅,解下带子把嫩竹围起。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译文: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徘徊沉吟,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幸此息营营¹,啸歌静炎燠(yù)²
译文: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炎热的气候。
注释:¹营营:谋求。 ²炎燠: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

  诗的开头两句:“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霁是指雨后或雪后转晴。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顺着弯弯曲曲的溪岸行走。好像是在暗喻他前半生的经历,如同在绵绵的春雨之中,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弯路,终于找到“愚溪”这块“世外桃源”。第三、四句:“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写他看到荒野中的清泉,忍不住举起手中的拐杖去试探深浅;并且将自己身上的带子解下,把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自己的行动。似乎是在自我表白:虽然独自一人被贬到永州,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去试探清泉的“深浅”,什么毁谤、诬陷与攻击,统统撇在了脑后;同时,还要对那些后学晚辈之类“嫩竹”,尽力给予关照与扶持。

  第五、六句:“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写他以前经常为了功名利禄之类事情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光阴;但为了实现“利安元元”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又惧怕什么孤独与寂寞呢?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自己应该预料得到的结果。第七、八句:“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营营是谋求的意思;炎燠是指天气极热。这两句中的“幸”字和“静”字,特别耐人寻味。“幸”字是“有幸、幸运”的意思。写他“有幸”来到这里休养生息,应该大声唱着歌谣来对付特别炎热的天气。“许国不复为身谋”,要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去奋斗,肯定会付出不少的代价。跟屈原以身殉国相比,跟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被赐死于贬所的王叔文相比,自己还是非常“幸运”的人。“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呢?

  “静”字可以看作全诗的“诗眼”。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柳宗元的眼中,愚溪是一个与自己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遭遇的天涯知己。他与它对话,倾诉自己的情怀和不平,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和安慰;他有意识地在这人烟稀少的远僻之地,用“拐杖去试探荒泉的深浅”,扶起“倒伏的嫩竹”,“以 动求静”;他用一种平和、恬静的心态,来对待炎热的“天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诗中所创设出来的这种宁静、淡远的意境,是由于柳宗元对世俗的淡漠;而对世俗的淡漠,来自于佛教的出世思想作用的结果。因而,他能够心无挂碍,和世俗事务暂时绝缘,本着一种超功利、超现实的心境,从自然中体会到了禅意,又以禅意去体味人生,从而达到了与自然与人生合一的闲散悠然的境界,放下争逐之心、功利之念,甚至觉得脱离了局促的社会政治樊篱,贬谪南荒对他倒是一件幸事。所以,他觉得必须高高兴兴地去面对未来,敢于大声地唱着歌去迎接“炎夏”的挑战。

  《夏初雨后寻愚溪》,跟他同时期的许多诗文都有所不同,格外豁达、乐观,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给人一种“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超越人世间烦扰与困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他坚持了这种在困境中顽强执着的追求精神,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使得困居“南荒”的十年,成了柳宗元生命里程中崭新的拼搏时期,铸就了唐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xiàchūhòuxún--liǔzōngyuán

yōuyōuchūràoqīng

yǐnzhàngshìhuāngquánjiědàiwéixīnzhú

chényínshìsuǒ

xìngyíngyíngxiàojìngyán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牡丹花品冠群芳¹,况是其间更有王。
译文:牡丹气质高雅是花中的佼佼者,何况牡丹花中更有牡丹花王。
注释:¹群芳:各种艳丽、芳香的花草。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译文:四种颜色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每种颜色还有各自的香味。

dānyín--shàoyōng

dānhuāpǐnguānqúnfāngkuàngshìjiāngèngyǒuwáng

biànérchéngbǎibǎibānyánbǎibān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