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酒军中乐,闻笳塞上情。
置酒军中乐,闻笳塞上情。

èrshísān--qiánwéiyǎn

zhìjiǔjūnzhōngwénjiāsāishàngqíng

钱惟演

钱惟演

钱惟演(977—1034)北宋大臣,西昆体骨干诗人。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从俶归宋,历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 ▶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曾随织女¹(dù)天河²,记得云间³第一歌
译文:你曾经随从织女渡过天河,我记得天上云间最美妙的歌。
注释:¹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²天河:银河。³云间:天上,喻宫廷。⁴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休唱贞(zhēn)¹供奉曲²,当时³朝士已无多。
译文:不要再唱贞元年间供奉皇帝的旧曲,当日朝廷上的士大夫现在已经不多。
注释:¹贞元:唐德宗年号。²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³当时:一作“如今”。⁴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此诗反映了作者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动,伤叹自己老而无成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的遭遇,而更主要的是国家的治乱问题。因此,渗透于这首诗中的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头两句写昔写盛。天河、云间,喻帝王宫禁。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诗中以喻郡主。这位旧宫人,可能原系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还曾跟着她多次出入宫禁,所以记得宫中一些最动人心弦的歌曲。而这些歌曲,则是当时唱来供奉德宗的。诗句并不直接赞赏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动听,而只说所唱之歌,来之不易,只有多次随郡主入宫,才有机会学到,而所学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则其动听悦耳自然可知。这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说李龟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里才能听到,则其人之身价,其歌之名贵,无须再加形容,在艺术处理上,并无二致。

  后两句写今写衰。从德宗以后,已经换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或者还要加上武宗)等好几位皇帝,朝廷政局,变化很大。当时参加那一场短命的政治革新运动的贞元朝士,仍然还活着的,已经“无多”了。此时听到这位旧宫人唱着当时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那一场充满着美妙的希望但旋即幻灭的政治斗争,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真是感慨万千,所以,无论她唱得多么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听到美妙的歌声,总希望歌手继续唱下去,而诗人却要她“休唱”。由此就可以察觉到诗人的心情激动的程度,他的心潮是起伏难平的。

参考资料:
1、 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5-846

tīngjiùgōngzhōngrénshìchàng--liú

céngsuízhītiānyúnjiān

xiūchàngzhēnyuángōngfèngdāngshícháoshìduō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gǔn)¹窃帝²之息壤³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¹⁰土以定九州¹¹。《山海经·海内经》
译文: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一说是鲧被流放,老死于东方海滨的羽山)。鲧死后腹中化生出大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禹采用疏导法来治水,平定水患。
注释:¹鲧:人名,禹的父亲。²帝:指天帝。³息壤:一种神土,传说这种土能够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塞洪水,故名。息,生长。⁴堙:堵塞。⁵不待帝命: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⁶祝融:火神的名字。⁷羽郊:羽山的近郊。⁸复:通“腹”。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鲧腹三年后自动裂开,禹乃降生。⁹卒:率领部下。¹⁰布:同“敷”,铺陈,即陈设,布置。¹¹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西汉以前认为禹治水后划定九州。
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民瀍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
舜之时,共工¹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xìng)²,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quē)³,民瀍(chán),平通沟陆,流注东海。
译文:舜帝的时代,共工兴起洪水,大水逼近空桑,这时龙门尚未凿开,吕梁还没挖通,长江、淮河合流泛滥,天下四海一片汪洋,百姓都逃往山上,爬上大树。于是舜便让禹疏通三江五湖,开辟伊阙,疏导廛水和涧水,整治疏通大小沟渠,使水流入东海。
注释:¹共工:又名共工氏、康回、孔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²溟涬:水势无边际的样子。³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⁴瀍涧:瀍水和涧水的并称。
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淮南子》
鸿水¹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淮南子》
译文:洪水排泄了,九州大地平静了,百姓们都能各安其生。
注释:¹鸿水:大水。
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拾遗记》
禹尽力沟洫(xù)¹,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拾遗记》
译文:禹尽全力从事开沟挖渠的工作,疏导河川,夷平山岳。黄龙拖着尾巴在他的前面做向导,玄龟驼着青泥在后面紧紧跟随。
注释:¹沟洫:田间水道。
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着相思。
惜起残红¹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天无地着相思。
译文:怜惜起落花我就泪水满衣,来生再也不作痴情男子,她和我人天相隔,没有地方着落相思。
注释:¹残红:落花。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花若再开非故树¹,云能暂驻²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译文:花如果再开已不是原来的树,云能暂时停住也是一缕哀丝,听歌不能排遣我的愁情,只能使我心情无限悲凄。
注释:¹花若再开非故树:花,比喻死去的情人。故树,原来的树,作者自比。²暂驻:暂时停住。云,比喻死去的情人。

  这首词的情绪触发点是词题所示之“歌”,“听歌有感”符合于一般的物感式审美方式。“感”的内涵是”情痴”,其具体对象是“相思”,全词是对“情痴”的性质、状态的表述。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有所谓“词心”之说,这首《减字浣溪沙》正是以“词心”所写的绝妙好词。它不同于南宋梦窗有“情痴”之称的《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本词偏重于对“情痴”这一具体情感型态的描述。

  词人“听歌”而不限于歌,歌只是一种媒介而已,由歌引发出情绪,词篇便从情绪切入。词人是描述情绪,但没有对情绪作知性分析,而是从一个感性现象写起:“惜起残红泪满衣”。就意象而言,颇似白居易、苏东坡所写的秉烛看衰红,但情调上更为深沉凄切。词人惜落花残红,不仅流泪,而且泪沾“满衣”,一个“满”字,显示了凄楚之深。这个情感现象描述是“痴情”的感性表征,而“残红”凋零又包含着情人玉殒的隐喻意味,这便隐约透现出“情痴”的情感指向。“它生莫作有情痴”,这是匪夷所思的来生企求。“它生莫作”正反衬出今生已是。“情痴”已使今生难以摆脱,则反映出痴情之深,背面敷墨,效果益显。“人天无地著相思”,“相思”点示了痴情的具体内涵,使情具有了确定性。浩浩宇宙,上穷碧落下黄泉,都无法在某一个角落里安置这相思痴情。相思之情,其程度、性质、范围得到极致表述,把“痴”的涵义大大深化了。

  下片首句在意脉和意韵上跟上片首句有一定联系。“花若再开非故树”,花可以再开,但重开之花,已不再会是过去之“树”了。这才是上片首句“惜起残红泪满衣”的内在原因,把痴情的表达发挥得别开生面。在词人看来,花的存在、出现,人的情感存在、出现只能是一次。一旦消逝便无法追踪、不复再来。这是词人对痴情的深刻理解、体认和体察,其“词心”至为独特。“云能暂驻亦哀丝”,那美丽的情人有如天边一片云,缥缥缈缈,悠然远逝,即便暂时驻足,也终究是要消失的,因而也只能增添哀伤。这便进一步表现了相思之情的首次性质和无法追回的特点。结句“不成消遣只成悲”点题。“听歌”本作“消遣”,但效果适反,变成“悲”了,“悲”是词题”感”的具体化。这一句大得老杜“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的神韵,是情感寻求替代性转换,反而更伤其心的独特表现。这是况周颐用其深微细腻的“词心”感应“痴情”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jiǎnhuànshā ·tīngyǒugǎn

kuàngzhōu qīngdài 

cánhónglèimǎn shēngzuòyǒuqíngchī réntiānzhuóxiāng 
huāruòzàikāifēishù yúnnéngzànzhùāi chéngxiāoqiǎnzhǐchéngbēi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奚骑¹黄铜连锁甲²,罗旗³香干金画叶
译文:宫婢联辔,身着黄灿灿的甲衣,香木杆上飘舞着绣金叶的罗旗。
注释:¹奚骑:骑着马的奴仆。奚,奴隶,又专指女奴。²连锁甲:即锁子甲。其甲五环相互,一环受镞,诸环拱护,使箭不能入。³罗旗:锦罗绸缎之旗。⁴香干:香木之旗杆。⁵金画叶:旗上绣着金黄的树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中军留醉河阳¹城,娇嘶(sī)紫燕²踏花行。
译文:中军直奔河阳,要赶宴席求醉,紫燕马踏落花,一路娇声娇气。
注释:¹河阳:古地名,即孟津,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常置重兵。²紫燕:泛指骏马。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春营骑将如红玉¹,走马捎(shāo)²(biān)上空绿³
译文:春色满军营,马背将军面红如斐,策马扬鞭,一片葱绿在半空飘飞。
注释:¹红玉:红色宝玉。形容颜色美如红玉。²捎:掠,拂。³空绿:指碧天。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女垣(yuán)¹素月角咿(yī)²,牙帐³未开分锦衣
译文:城垣上,晓月黯淡,角声呜呜吹,尚未参战,就先给部下赏赐锦衣。
注释:¹女垣:即女墙,城墙上砌有射孔的小墙。²咿咿:象声词。多形容凄恻、微弱之声。此处形容女子吹角声弱。³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前建牙旗,故名。⁴分锦衣:犒赏之意。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

guìzhǔzhēngxíng--

huángtóngliánsuǒjiǎluóxiānggànjīnhuà

zhōngjūnliúzuìyángchéngjiāoyànhuāxíng

chūnyíngjiānghóngzǒushāobiānshàngkōng绿

yuányuèjiǎozhàngwèikāifēnjǐn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东风¹知我欲山行,吹断檐(yán)间积雨声。
译文:春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注释:¹东风:春风。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岭上晴云披絮帽¹,树头初日挂铜钲(zhēng)²
译文:漂浮的晴云好似给山岭戴上一顶棉帽,初升起的太阳像挂着一个铜钲挂在树头。
注释:¹絮帽:棉帽。²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译文:矮矮的竹篱旁野桃花含笑绽放,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西崦(yān)¹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xiǎng)²春耕。
译文: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是最快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注释:¹西崦:这里泛指山。²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这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反映了作者当时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所以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了。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那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

  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

  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了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十分快活自在。

  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7-34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