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芷溪头子曾子,日饭兰花饭溪水。
犹嫌尘土涴荷衣,移家龙山西复西。
清晨芒屦上山觜,瞥见寸云石边起。
忽追捉得絮一球,襟包袖里不放休。
须臾奔腾触怀出,散满晴空那可收。
云帅却与曾子戏,展为大幕褰为帔。
独携曾子登云巢,其上无天下无地。
忽闻阿香笑一呼,曾子惊顾巢亦无。
归来作巢学云样,夜夜云来宿巢上。
兰芷溪头子曾子,日饭兰花饭溪水。
犹嫌尘土涴荷衣,移家龙山西复西。
清晨芒屦上山觜,瞥见寸云石边起。
忽追捉得絮一球,襟包袖里不放休。
须臾奔腾触怀出,散满晴空那可收。
云帅却与曾子戏,展为大幕褰为帔。
独携曾子登云巢,其上无天下无地。
忽闻阿香笑一呼,曾子惊顾巢亦无。
归来作巢学云样,夜夜云来宿巢上。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47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大用外腓(féi)¹,真体内充²
译文:诗篇的魅力外放光华,纯真体质充实于内。
注释:¹大用外腓:巨大功用庇护于外。腓,庇护。²真体内充:纯真体质充实于内。形容雄浑之气包举诗文内外。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译文:返回至虚空浑沌境界,秉赋刚健,英姿勃发。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具备万物,横绝浑空。
译文:洞悉世间多样的风情,纵观环宇的沧桑演化。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译文:看天际行云鼓荡翻卷,听荒漠长风呼啸叱咤。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¹
译文:超脱大千世界的表象,得以实现其最大之自我完整世界。
注释:¹环中:世界。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持之匪¹强,来之无穷。
译文:切不可任性附会牵强,诗情无涯会汩汩萌发。
注释:¹匪:非,下同。

shīpǐnèrshí ·xiónghún

kōng tángdài 

yòngwàiféi zhēnnèichōng 
fǎnhún jiànwéixióng 
bèiwàn héngjuétàikōng 
huānghuāngyóuyún liáoliáochángfēng 
chāoxiàngwài huánzhōng 
chízhīfěiqiáng láizhīqióng 
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思量往事,尘海茫茫。芳心谢,锦梭停旧织,麝月懒新妆。杜宇数声,觉馀惊梦;碧栏三尺,空倚愁肠。
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思量往事,尘海¹茫茫。芳心²谢,锦梭(suō)停旧织,麝(shè)³懒新妆。杜宇数声,觉馀惊梦;碧栏三尺,空倚愁肠。
译文:是谁让春天离开的?人间的怨恨,惟有对斜阳发问:你在何方?看腥红的花儿凋谢,莺儿捎来浓浓的绿荫;想想过往的情事,只是人海茫而已。美好的理想已幻灭,还是停下手中的织布锦梭吧,也不愿对着镜子打扮。杜鹃的几声哀鸣,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靠在三尺的碧栏杆上,剩下的是满腹的惆怅和悲哀。
注释:¹尘海:人海;人间。²芳心:女子的情怀。欧阳修《蝶恋花》词:“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³麝月:月亮,指代镜子。徐陵《玉台新咏序》:“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东君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落花影里,舞去还香。难把一樽轻送,多少暄凉。
东君¹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留下长杨²紫陌³,付与谁行?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落花影里,舞去还香。难把一樽(zūn)轻送,多少暄凉
译文:春神就这么匆匆地抛人而去,回首之处,还是那年年长满青草的池塘。它留下了高高的柳树和宽阔的道路,也不知道是要把这些东西托付给谁?想起那表达离情别绪的《折柳曲》,吹出来的是人们对故国的不尽思念;凋零的花儿在空中无声地飘洒,在临飞的那一瞬留下了浓浓的香气。岂能用一杯酒就把春天那么轻易地送走,这其中又饱含了多少人间的悲欢冷暖!
注释:¹东君:司春之神。辛弃疾《满江红·暮春》词:“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²长杨:秦宫名,旧址在今陕西周至东南。³紫陌:指帝都郊野的道路。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⁴折柳:古曲名,多用以惜别怀远。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⁵暄凉:炎凉,也指岁月的变迁。韦应物《端居感怀》诗:“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

  这是李雯甲申国变之后的作品。人生的际遇真是难以言说,有处世出于自己禀赋的志意怀抱的情况,可是也有行事遭遇外在环境操纵逼迫的情况。李雯正是一个才华横溢却遭际不幸的人。他陪父亲到京师,没多久李闯王占领北京,他的父亲就殉明死难了。李雯是“絮血行乞三四日,乃得版榇以敛”,他当时几乎饿死,却又不敢死,因为还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未把父亲的灵柩送回故乡。当时清廷有一些欣赏李雯才华的人把他推荐给满清的中枢内院。李雯之仕清是不得已的,他又是个感情很敏锐,而且很自责的人,所以其国变以后的作品一直写得非常悲哀痛苦。

  《风流子》这首词一开头就是个疑问的句子,“谁教春去也”,短短的五个字,就有一种非常深刻曲折的意思。李后主的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写得感情奔腾汹涌,一泻无余。因为他是个比较任纵的帝王,没有约束节制自己的习惯。李雯却是个自我反省、压抑而又自责的人,同样是写亡国的悲痛,可是他与李后主表现得迥然不同。“谁教春去也?”是对命运发出的质疑。天下的事情有许多为什么,国家为什么有这样的下场?我李雯为什么有这样的遭遇?这种疑问的句子表示出来的,常常是一种悔恨、不平。正所谓诗词无理而妙,李词“春去也”已是一重悲哀,“谁叫春去也”,这是又一重更深的悲哀,如此美好的事物为什么转瞬即逝?没有谁能给出答案,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挽回。

  “人间恨、何处问斜阳?”又是一个问句。人间到处都是悲恨,这一“人间恨”,既是紧扣“送春”的题目而发的现实中之送春伤春之恨,也是文物繁华尽皆破灭的亡国失家之恨,更是自己的失身之恨。李雯在去世的前一年给陈子龙的书信里说:“三年契阔,千秋变常。失身以来,不敢复通故人书札者,知大义之已绝于君子也。”真是声声皆泪,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悲哀?为什么有这么多缺憾?这些人间恨事,你又能去问谁呢?屈原问天,李雯却要问斜阳。斜阳本身就是无常的,快要沉落的,它又能够回答你什么呢?因此开篇的两个问句,所表达的悲哀不只是字面上的,而是从内心里传达出的彻骨的无可奈何的伤痛。

  “花褪残红,莺捎浓绿”,表面上当然是说落红缤纷,花朵凋零,黄莺在浓绿的枝头飞掠过去,完全是扣题而说的暮春风景。可是“落花”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语言代码,花的零落代表了所有美好事物的凋零残败。李雯的故国不会再恢复了,与当年和他一起读书、作诗的陈子龙等人的交游,也不会再有了,那美好的少年时代,充满了理想和欢乐的时代,那些故人知交,都已是“花褪残红”,不再复返了。“小径红稀,芳郊绿遍”(晏殊《踏莎行》),春天的花落尽,树叶就显得更浓密繁多,俗话说莺燕争春,那莺燕是要在百花时节忙着享受春天,所以浓绿的枝头有不少的莺燕。这正如满朝的新贵,在朝廷易代之间做着自己的打算。改朝换代中,有多少人殉节死难了?又有多少人投降以争取高官厚禄?这是“花褪残红”与“莺捎浓绿”的对比,所以是令人“思量往事,尘海茫茫”,人间的尘世就如同沧海的波涛,变化无常不可追寻。

  “芳心”,代表了一个人一切美好的理想和志意,从李雯的诗文集中,确实可以看到他是许身不凡的人,可现在是“芳心谢”,对李雯来说,那所有美好的理想都已失去了,自己没有脸面做任何的事情,抱任何的希望了。“锦梭”两句,表面是写女子的生活起居,织布梳妆。李雯把自己比成一个女子,本在编织一个美丽、珍贵的梦想,可是国破家亡,自己降志辱身,有了污点,就像华美珍贵的锦缎再也织不下去。“麝月”是将黄颜色的麝香在额间涂出新月的形状以做装饰,可是当一切理想志意消失,连生活的意义都没有了,再弄妆梳洗又有什么必要呢?这个女子懒得再装饰,她又能为谁装饰呢?这是两个工整的对句,“旧织”暗喻了李雯过去的美好的理想,“新妆”比喻迎合与奉承新朝,李雯之仕清是出于不得已,在他的内心并不想追求富贵,更不愿去曲媚迎合新朝。

  “杜宇”即杜鹃,为送春之鸟,当它啼叫之时,春天也就走了。杜宇又是古蜀王名,号望帝,死而化鸟。作为一个带有丰富文化背景的语言代码,其含意可用李商隐《锦瑟》诗“望帝春心托杜鹃”一语概括之。杜鹃代表死去的皇帝,象征明朝的覆亡。而杜宇的啼声似“不如归去”,旧日的国家朝廷、朋友志意都已一去不复返,所以“不如归去”的叫声更徒添伤心,李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杜宇悲鸣,惊醒了他年少时代编织的美梦,而父死国变的发生也恍如一场噩梦,即所谓“觉余惊梦”。而“碧阑三尺,空倚愁肠”,“碧阑”是指碧玉雕成的栏杆。李商隐的《碧城》诗有句云:“碧城十二曲阑干。”李商隐说“碧城十二”,李雯说“碧阑三尺”,数目并不是用来计数的,“十二”和“三”都是代表多的意思。他说我靠在那曲折珍贵的玉栏杆上,这么美的“碧阑”,本是让人倚栏凭眺春天的美景的,可是春天已经走了,也就只剩下满腹的惆怅悲哀。

  “东君”是春天的神,“东君不做繁华主”,是说春天的神不为万紫千红做主,没有保护它们,因此是“抛人易”,春天这么快地过去,这么容易就把我们抛弃了。这既是扣住题目来说的“送春”,又有引申出的旧日朝廷和生活对自己的抛弃。正有李后主“别时容易见时难”(同上)的感叹。

  最能代表春天的,就是柳树,而柳树又往往长于池塘水边。王夫之《蝶恋花》曾说:“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在中国的传统中,杨柳“拂水飘绵”的姿态才是最美的。所以说“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正所谓“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晋书·周顗传》),京城还是往日之京城,李雯的故乡云间还是往日之云间,可是往日之人物文明却不再依旧了。“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行”是一个表示受语宾语的词尾助词。暮春三月,当花落以后,树叶浓荫茂密,正是柳树长得茂盛的时候,这是承接上句“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来说的。“留下”句,表面上写的就是因为东君这位春神轻易就不为春天做主了,那么留下高大的杨柳树和宽阔的道路要托付给谁呢?可是“紫陌”不是平常的路,它特指京城的道路,刘禹锡《看花》诗“紫陌红尘拂面来”句,指的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而任何地方的高大柳树都可以叫做“长杨”,可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长杨”又指汉朝都城的一座宫殿“长杨宫”,扬雄有一篇《长杨赋》,写的就是长杨宫。因此“长杨紫陌”又代表了国家的都城。明朝不在了,它的首都交付给谁了呢?江山又交付给谁了呢?当然是归于新的统治者满清。无疑而问,沉痛至极。

  “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笛曲中有一支曲子叫《折杨柳》,是用来表示离别、怀念的,所以李白《洛城闻笛》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当无数的杨花被风吹落,春天也就越来越远了,当《折杨柳》的笛声响起,它带给人的是对故园、故国、故人的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是道不尽、说不明的。杨花被吹落了,但李雯不直接说“落花”,因为“落花”是个实物,他说“落花影里”,正可见词这种文学体式的细致与微妙。杨花在落花飞舞的影子里飘落凋零了,可是与李雯另一首《浪淘沙·杨花》之“可惜章台新雨后,踏入沙间”相较,“舞去还香”一句,使杨花在飘零之前有一个振起,表明即使飘零也还要有一种舞动的姿态。李雯是玷辱了,是被踏入了沙间,可是他还有多少的感情志意并未完全消磨。

  “难把一樽轻送,多少暄凉。”古人有饮酒送春的习俗,韩偓《惜花》诗说“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一杯酒就把春天送走了。可是李雯呢?他能轻易地用一杯酒把明朝的春天送走,把过去的理想志意送走吗?李雯是自责的,他不能忘怀于自己的亏欠、玷辱,他有羞耻和惭愧。那么多的恩怨是非、悲欢冷暖,这其中的痛苦实在不是可以轻易就排遣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先生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译文:梅花还带着雪,刚刚有些暖意,烟柳也才发青。
注释:姚使君:未详。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惠上人:未详。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来窥童子¹(jì)²,得听法王³经。
译文:陪着姚使君来听童子的颂歌,佛家的经书。
注释:¹童子:经中尝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如世之童子。²偈:又作伽陀、偈陀,意译偈颂、颂。系与诗之形式相同。一般以四句为一偈。³法王:佛与法自在,称曰法王。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会理知无我¹,观空²厌有形。
译文:领会了佛理才窥道我是虚无的,领悟了空也就厌恶实体了。
注释:¹无我:我为“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但人身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因缘生,也无常一之我体,故无人我,无法我。²观空:此处指”析空观“,于五音等法,观查分析,离其着心。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迷心¹应觉悟,客思未遑(huáng)²
译文:我迷惑的心应当觉悟,游子的思绪却还没有平和下来。
注释:¹迷心:迷惑之心。²未遑宁:谓没有闲暇安息。遑,闲暇。
该诗首联以工稳的对仗将优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精确的描写使“雪梅”“烟柳”顿现眼前。颔联“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点名游寺主题。同时也以梵行犹如童子,深得法王经旨来表示对惠上人的赞叹。颈联写出诗人参偈听经后的感受。领会了佛理,就知道了“无我”的妙义。《观止》卷七云:“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通过“析空观”,离开对五蕴所合之“我”的执着,自然对有形的物质之躯产生厌离心。经此一番领会观察,诗人表达了对觉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难平,而显出淡淡的尴尬愁绪。虽然不能全然离尘入佛,但还是清晰的表明了诗人对清静佛门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禅诗精选》(姜子夫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06-07页

péiyáoshǐ使jūnhuìshàngrénfá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dàixuěméichūnuǎn hányānliǔshàngqīng 
láikuītóng tīngwángjīng 
huìzhī guānkōngyànyǒuxíng 
xīnyìngjué wèihuángníng 
故里在天涯,海上无名士。
故里在天涯,海上无名士。因遇终南陆地仙,挈(qiè)我来游此。
译文: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自己也不过是漂泊海上的一个无名之辈。因为遇到了终南山王真人才被他带到这里来。
因遇终南陆地仙,挈我来游此。
遇爱断蓬¹飞,野鹤孤云志。顶笠披蓑人不知,便是风狂子。
译文: 平常最是喜欢看断蓬飞舞的样子,志向所在也是像野鹤和孤云一样逍遥快乐。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没有人认识我,像一个所谓疯狂的人一样,这就是我的愿望。
注释:¹断蓬:飞蓬。
素爱断蓬飞,野鹤孤云志。
素爱断蓬飞,野鹤孤云志。
顶笠披蓑人不知,便是风狂子。
顶笠披蓑人不知,便是风狂子。

huángdòngzhōngxiānshù--qiūchù

zàitiānhǎishàngmíngshìyīnzhōngnánxiānqièláiyóuàiduànpéngfēiyúnzhìdǐngsuōrénzhī便biànshìfēngkuángzi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不觉¹初秋²夜渐长,清风³习习凄凉
译文: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注释:¹不觉:不知不觉。²初秋:立秋左右。³清风:清凉的风。⁴习习:微风吹的样子。⁵重:再次。⁶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炎炎暑退茅斋(zhāi)¹静,阶下丛莎²有露光³
译文: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注释:¹茅斋:茅草盖的房子。²莎:多年生草本植物。³露光:指露水珠。

chūqiū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juéchūqiūjiàncháng qīngfēngchóngliáng 
yányánshǔtuì退máozhāijìng jiēxiàcóngsuōyǒug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