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春风大被宽,东山别后始知寒。池塘绿草长遥梦,桃李芳园不共看。
最是春风大被宽,东山别后始知寒。池塘绿草长遥梦,桃李芳园不共看。
路远裁书逢使少,家贫负米事亲难。天涯雾露须珍重,记得丁宁滏水干。
路远裁书逢使少,家贫负米事亲难。天涯雾露须珍重,记得丁宁滏水干。

怀huáijiāxiōnghuángzhùshěwénzhèn--liúdǐng

zuìshìchūnfēngbèikuāndōngshānbiéhòushǐzhīhánchítáng绿cǎozhǎngyáomèngtáofāngyuángòngkàn

yuǎncáishūféng使shǐshǎojiāpínshìqīnnántiānzhēnzhòngdīngníngshuǐgàn

刘鼎

刘鼎

刘鼎,字禹铸,平乡人。康熙壬子拔贡。有《南游草》、《淇澳草》、《匪鱼草》。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译文: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斜阳早透,山间氛围显得格外清新恬淡。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译文:脱下头巾潇洒独步,时时听到鸟的鸣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鸿雁不来,之子步行。
译文:不见鸿雁牵带来友人书信,相思已飞向边陲那千里关山。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所思不步,若为平生¹
译文:所思之人似未远离,如同是平生长久相守一般。
注释:¹所思不步,若为平生:所思之人似未步离,如同是平生长久相守一般。云:轻云,碧天淡云。在于陪衬一种坦然的心境。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海风碧云,夜渚¹月明。
译文:碧天淡云,海风微拂,夜晚水中的沙石小洲上明月高悬。
注释:¹渚:水域中的沙石小洲,写一种赏心的境遇。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如有佳语¹,大河前横²
译文:这一切化作珠玑般诗的语言,诗思像大河在前,滔滔不绝。
注释:¹佳语:美好的语句,指新得的诗篇。²大河前横:是说诗思像大河在前,滔滔不绝。

  沉著的意境平静、稳重,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对人对事一种生活态度,凡事‘无须烦恼无须愁,随遇而安莫强求,冥冥之中有定数,有如水向低处流,万物皆由机缘定,来时不先也不后,凡事可遇不可求,不如意时人人有,耐心耐性来忍受,船到桥头自然直,揠苗助长栽跟头。忧虑太多容易老,人生能有几春秋,人在福中要知福,知足常乐喜心头!’

shīpǐnèrshí ·chénzhuó

kōng tángdài 

绿shā luòqīng 
tuōjīn shíwénniǎoshēng 
hóng鸿yànlái zhīyuǎnxíng 
suǒyuǎn ruòwéipíngshēng 
hǎifēngyún zhǔyuèmíng 
yǒujiā qiánhéng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艳色天下重,西施(shī)¹宁久微。
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注释:¹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译文: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译文: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邀人傅脂粉¹,不自著(zhuó)罗衣。
译文: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注释:¹傅脂粉:即搽脂敷粉。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译文: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当时浣(huàn)¹伴,莫得同车归。
译文: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注释:¹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持谢¹邻家子,效颦(pín)²安可希³
译文: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注释:¹持谢:奉告。²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³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西shīyǒng

wángwéi tángdài 

yàntiānxiàzhòng 西shīnìngjiǔwēi 
zhāowéiyuè zuògōngfēi 
jiànshūzhòng guìláifāng 
yāorénzhīfěn zhuóluó 
jūnchǒngjiāotài jūnliánshìfēi 
dāngshíhuànshābàn tóngchēguī 
chíxièlínjiā xiàopínān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潇洒¹江湖十过秋²,酒杯无日不迟留³
译文: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注释:¹潇洒:形容人的超逸脱俗。²十过秋:十多年。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传师江西幕,转宣城,又转淮南牛僧孺幕;一度升为监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东都,后又到宣州崔郸幕,至内升左补阙的开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³迟留:即滞留,有流连、耽搁之意。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谢公城¹(pàn)溪惊梦,苏小²门前柳拂头。
译文: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注释:¹谢公城:指宣城。因南齐谢脁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多处古迹,故称。²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千里云山¹何处好,几人襟(jīn)(yùn)²一生休。
译文: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注释:¹云山:泛指山川秀色。²襟韵:指人的情怀风度。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尘冠挂却¹知闲事²,终拟蹉(cuō)(tuó)³访旧游。
译文: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注释:¹尘冠挂却:辞官不做。²闲事:等闲之事,平常的事。³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这是一首述怀诗,展示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笔墨洒脱而感慨深沉。

  诗人自大和二年(828)十月来到江西,后转宣城。以后,辗转漂泊于扬州、洛阳、宣城各地。首尾共历经十一年。此诗首联即以“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概括了这一段生活。”潇洒江湖”,无拘无束,风韵飘逸;终日为醉乡之客,则于放浪形骸中见愁闷之情。行止风流,内心愁苦,正是诗人的真实写照。

  颔联承首联之意,再次点染。“谢公城畔溪惊梦”,接“酒杯”句。每日无事,携酒行游于宣城郊野,观山望水,自得其乐;自斟自饮,不觉醉倒溪边。此句中“惊梦”一词很妙,写出了诗人大醉初醒,不知身在何处的情态。而梦中之惊,耐人寻味:或许,他在醉梦中与亲故旧友重逢,一觉醒来却独枕溪流。或许,在梦境中他仗剑行侠,英雄豪迈,醒来却发现自身依旧是落魄江湖的一介书生。溪畔惊梦,情境皆佳。“苏小门前柳拂头”,写诗人“潇洒江湖”的另一面。妓馆歌楼多涉秾艳轻绮之笔,而诗人仅仅用“门前柳拂头”暗示出流连花柳之意,处理得很含蓄,不伤全诗清朗之调。

  颈联转为感慨生平,反映出诗人虽然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但并不甘心终老于此。“千里云山何处好”表面上是寻访山川之胜,其实正是这声对苍茫云山发出的喝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咤叱风云、指点江山的襟怀抱负。紧接着,诗人又转过来对着茫茫人世发问:“几人襟韵一生休?”世上有几人能有如此襟韵,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罢了不成,把诗人不得不浪迹江湖的愤慨、不甘于虚度此生的愿望倾吐一尽。这两问,问得豪迈,问得沉痛,问得有气魄,如高天惊雷,滚滚而下,一扫方才悠然低回之韵。

  尾联收合全诗,点明“赴官上京”之意。面对现实中平庸无聊的官吏生活,诗人萌出“尘冠挂却”的念头。他把辞宫归去说得很平常,“闲事”而已;事实上,这件“闲事”也难以做到,“终把蹉跎访旧游”,诗人不得不赴京上任,再次把光阴虚掷——回虚前联。此联言辞之间,流露出归隐与人世的内心矛盾。

  这首诗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把这位落魄诗人的胸襟间事渐次说尽。其中既有风流倜傥之韵,又有豪宕雄浑之气。

参考资料:
1、 韦凤娟.晚唐诗歌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7-18页

xuānchéngguānshàngjīng--

xiāojiāngshíguòqiūjiǔbēichíliú

xiègōngchéngpànjīngmèngxiǎoménqiánliǔtóu

qiānyúnshānchùhǎorénjīnyùnshēngxiū

chénguānguàquèzhīxiánshìzhōngcuōtuó访fǎngjiùyóu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不到东山¹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²
译文:没到东山已经将近一年,归来正好赶种耕种春田。
注释:¹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²春田:春季的田地。《宋书·周朗传》:“春田三顷,秋园五畦。”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雨中草色绿堪(kān)¹染,水上桃花红欲²³
译文: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
注释:¹堪:可以,能够。²欲:一作“亦”。³然:同“燃”。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优娄¹比丘²经论³学,伛(yǔ)(lǚ)丈人乡里贤。
译文:从事经论学的有道高僧,年老伛偻了的超逸乡贤。
注释:¹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²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³经论: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⁴伛偻:特指脊梁弯曲,驼背。⁵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披衣¹倒屣(xǐ)²且相见,相欢语笑³衡门前。
译文:披衣倒屣出来和我相见,开怀谈笑站在柴门之前。
注释:¹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²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³语笑:谈笑。⁴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内容点评

  《辋川别业》是一首写景言情的七律,写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此诗先写作者来到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的农忙季节。沿途所见雨中浓绿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作者与乡间的人们相处无间,无论是僧人还是隐居乡里的老人,一听说作者回来了,都披衣倒屣赶来相见,开怀畅谈柴门之前。这与陶渊明的“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一样,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与“人情翻覆似波澜”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

  前四句诗中作者运用了夸张的设色法。春播的季节,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与桃花。春草是怎样的,桃花是怎样的,人们大都有亲身感受。所以,要处理得使人如身临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维自有见地,他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颔联两句为传世名句,写的是辋川春天的景色。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强烈地动感,使本已很美的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更加红艳。这种色彩明艳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秾丽的春景,与“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有异曲同工之妙。

格律分析

  从格律上看,此诗有四处拗,其中前两处可以确定有救。全诗后半部分平仄较为混乱,出律颇多。第一处是第三句“雨中草色绿堪染(仄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对句“水上桃花红欲燃(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三字变仄为平救。第二处是第六句“伛偻丈人乡里贤(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句内第三字变仄为平救。第三处是第七句“披衣倒屣且相见(平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第四处是第八句“相欢语笑衡门前(平平仄仄平平平)”,首先,第八句与第七句失对;其次,第五字本应用仄声,这里用了平声,三平尾在格律诗中几乎是一种错误句式,但在此诗的特殊情况下,或可理解为是对第七句拗的一种另类补救。此诗还存在“失对”现象。第六句根据第五句平仄情况,格律本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此处却用了粘,是为失对。第八句根据第七句平仄情况,格律本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此处却用了粘,再次失对。此诗后半部分发生的连续失对,拗而不救,三平尾等现象的集中出现,在格律诗中非常罕见。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0-181

wǎngchuānbié

wángwéi tángdài 

dàodōngshānxiàngnián guīláicáizhòngchūntián 
zhōngcǎo绿kānrǎn shuǐshàngtáohuāhóngrán 
yōuqiūjīnglùnxué zhàngrénxiāngxián 
dàoqiěxiāngjiàn xiānghuānxiàohéngménqián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金樽(zūn)¹清酒²斗十千³,玉盘珍羞(xiū)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注释:¹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²清酒:清醇的美酒。³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⁴玉盘:精美的食具。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⁶直:通“值”,价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杯投箸(zhù)¹不能食²,拔剑四顾心茫然³
译文: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注释:¹投箸:丢下筷子。箸:筷子。²不能食:咽不下。³茫然:无所适从。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¹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注释:¹太行:太行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闲来垂钓碧¹溪上,忽复²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译文:像姜太公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注释:¹碧:一作“坐”。²忽复:忽然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¹
译文: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注释:¹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岔路。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¹²有时,直挂云帆³沧海。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注释: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²会:终将。³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⁴济:渡。

  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剧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
1、 熊礼汇 .李白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5月 :33-34 .
2、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

xíngnán ·

bái tángdài 

jīnzūnqīngjiǔdǒushíqiān pánzhēnxiūzhíwànqián  (xiūtóng xiū zhítóng zhí )
tíngbēitóuzhùnéngshí jiànxīnmángrán 
huángbīngchuān jiāngdēngtàihángxuěmǎnshān  (xuěmǎnshānzuò xuěàntiān )
xiánláichuídiàoshàng chéngzhōumèngbiān  (zuò zuò )
xíngnán xíngnán duō jīnānzài 
chángfēnglànghuìyǒushí zhíguàyúnfāncānghǎ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