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士顷留连,应接烟云马不前。君说江南亦如此,我虽未到想当然。
山阴道士顷留连,应接烟云马不前。君说江南亦如此,我虽未到想当然。
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3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三年流落巴山¹道,破尽青衫(shān)²尘满帽。身如西瀼(ràng)³渡头云,愁抵瞿(qú)关上草。
译文:流落巴山蜀水屈指也已三年了,到如今还是青衫布衣沦落天涯,尘满旅途行戍未定。身似瀼水渡口上的浮云,愁如瞿塘峡关中的春草除去还生。
注释:立春:中国传统历法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逢节于上一年的岁尾,而习惯上已经把它当作春季的开始。¹巴山:即大巴山,绵亘于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脉,经常用以代指四川。²青衫:古代低级文职官员的服色。³西瀼:水名,在重庆。东西瀼水,流经夔(kuí)州;瞿塘关也在夔州东南。这里用西瀼代指夔州。⁴瞿塘:即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其北岸就是夔州。夔州东南江边有关隘,称“江关”,亦名“瞿唐关”。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春盘春酒¹年年好,试戴银旛(fān)²³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译文:春盘春酒年年都是醇香醉人,一到立春日,戴旛胜于头上,痛饮一番,喝到在斜阳下醉倒。人间众生到今日都长一岁,绝非仅仅我一人走向衰老。
注释:¹春盘春酒:谓立春日的应节饮馔。传统风俗,立春日当食春饼、生菜,称为“春盘”。²旛:即幡,是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本为宋时习俗,取喜庆之意。³判:此处与“拚(pàn)”同义,犹今口语之“豁出去”。

  这首词是陆游四十七岁任夔州通判时所写的。他到夔州到写这首词时不过一年多,却连上岁尾年头,开口便虚称“三年”,且云“流落”,从一入笔就已有波澜之情。次句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青衫”言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尘满帽”描写出作者在道途中风尘仆仆,行戌未定的栖遑之态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活画出一个沦落天涯的诗人形象,与“细雨骑驴入剑门”异曲同工。三、四句仍承一、二句生发。身似浮云,飘流不定;愁如春草,刬去还生。以“西瀼渡头”、“瞿塘关上”为言者,不过取眼前地理景色,与“巴山道”三字相对应而已这上片四句,把抑郁潦倒的情怀写得如此深沉痛切,不了解陆游当时那几年遭遇,是很难掂量出这些句子中所涵蕴的感情分量来的。

  陆游自三十九岁被贬出临安,到镇江作通判,旋移隆兴(府治在今天江西省南昌市);四十二岁又因为“力说张浚用兵”,被削官归山阴故里;到四十五岁才又得到起用夔州通判的新命。他的朋友韩元吉在《送陆务观序》中把陆游心中要说的话说了个痛快:“朝与一官,夕畀一职,曾未足伤朝廷之大;旦而引之东隅,暮而置之西陲,亦无害幅员之广也。……务观之于丹阳(镇江),则既为贰矣,迩而迁之远,辅郡而易之藩方,其官称小大无改于旧,则又使之冒六月之暑,抗风涛之险(由于途中舟坏,陆游几乎被溺死)病妻弱子,左饘右药……”(《南涧甲乙稿》卷十四)。这段话是送陆游从镇江移官到隆兴时写的,说得激昂愤慨。从近处愈调愈远,既不是明明白白的贬职,也不是由于升迁,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他呢?韩元吉故作不解,其实他是最了解这其中的缘由的。孝宗赵眘即位后,表面上志存恢复,实则首鼠两端。陆游坚持劝说孝宗抗金,孝宗对之貌似奖掖而实则畏恶。陆游在内政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由此也得罪了握有实权的官僚集团。先前由京官而出判镇江,对他是一个挫折;进而罢黜归里,更是一个挫折;此刻虽起用而远判巴蜀,这又是一个挫折。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显然并非加之于一人,而是意在摧折整个主战派的心志,浇灭抗金复国的火种,那么不幸的人岂只是陆游一个人吗?由此可见,三年流落之哀,不仅是一己之哀,实在是国家民族的大哀。创痛巨深,安得不言之如此深沉痛切?

  上片正面写心底抑郁潦倒之情,抒发报国无门之愤这是陆游诗词的主旋律,在写法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下片忽然换意,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设色陡变,奇峰突起。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这是宋时的一种习俗,戴上旛胜表吉庆之意。但戴银旛而曰“试”,节日痛饮而曰“判”(“判”即“拚”之意),就显然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不平常意味了。这只是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结尾处更是飏开一笔,表面上是说不是他一人偏老,而实际上是词人深深感到时光的虚度。这就在上片抑郁潦倒的情怀上,又添一段新愁。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正是推开一层、透过一层的写法。哭泣本人间痛事,欢笑乃人间快事。

  但今日有人焉,不得不抹干老泪,强颜随俗,把哭脸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岂不比哭还要凄惨吗?东坡《赤壁赋》物我变与不变之论,辛弃疾《丑奴儿》“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句,都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之言,写出更深一层的悲哀,那手法近乎反衬,那境界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

  纵观全词,上下片都是写心底抑郁之情,但乍看竟好象是两幅图画,两种情怀。沈谦论词作云:“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填词杂说》)但作词之道,条贯、错综,两不可失,此意刘永济《词论·结构篇》曾深言之。读陆游此词,抑郁之情贯穿始终,上下片表现手法截然相异,构局又极错综复杂。读上片,看到的是一个忧国伤时、穷愁潦倒的悲剧人物形象;读下片,看到的是一个头戴银旛,醉态可掬的喜剧人物形象。粗看似迥然不同,但仔细看看他脸上的笑全都是装出来的苦笑,终于领悟到这喜剧其实不过是更深沉的悲剧罢了。

lánhuā ·chūnzuò

yóu sòngdài 

sānniánliúluòshāndào jìnqīngshānchénmǎnmào shēn西rángtóuyún chóutángguānshàngcǎo 
chūnpánchūnjiǔniánniánhǎo shìdàiyínfānpànzuìdǎo jīnzhāosuìjiātiān shìrénjiānpiānlǎo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
破腊惊春意,凌寒¹试晓妆。
译文:腊梅花开惊破冬日的枯寂,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冒着严寒早早尝试充满生机的妆容。
注释:¹凌寒:冒寒;严寒。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译文:想来她应该是嫌恶脂粉的白腻,所以将自己点染成淡黄。
缀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
(zhuì)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
译文:树枝上的花朵,如同悬挂在枝头的蜂房,齐整生长如同雁柱一般。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
团酥(sū)与凝蜡,难学是生香¹
译文:团团酥油和凝聚的蜂蜡尽管外形与腊梅相似,但却难有梅花那阵阵幽香。
注释:¹生香:散发香气。

  这首咏腊梅的五律,从开花、颇色、形状、气味四个方面展示腊梅的风貌,一联写一个方面。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从腊梅开花的季节下笔,推出腊梅的整体形象。“破腊惊春意”,是说腊梅在冬末开花,打破了寒冬群芳寂寥的冷清局面,呼唤着春天的苏醒。“腊”即腊月,指农历十二月,“破腊”是冲破了腊月的严寒。出了十二月也就到了春天,所以说腊梅的开花有着破冬惊春的意义。次句的“凌寒试晓妆”是从实处具体展现腊梅初开时的风姿。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腊梅开花说成是少女试妆,使人想见其楚楚动人的绰约丰姿如在眼前。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从腊梅的颜色下笔,表现腊梅不与流俗为伍的精神气质。是说(试妆的少女)是嫌白色俗气,脂粉味太浓,所以才故意挑选下黄色。“曲尘黄”指淡黄色。曲尘是酒曲所生的细菌,色微黄如尘,因此称淡黄色为曲尘。

  “缀树嫌悬室,排筝雁着行。”这颈联两句是正面摹状腊梅的形态。“缀树嫌悬室”,是就一朵一朵而言,形容附着于树枝的朵朵腊梅花,如同无数悬挂在枝头的嫌房。“排筝雁着行”,是就一枝一枝而写,形容朵朵腊梅花在枝条上排列成串,如同雁柱一般。“排筝雁着行”指筝柱,因筝柱斜列犹如雁行,故称筝柱为雁柱。这一句是先以雁行喻筝柱,然后才以筝柱喻腊梅。“着”是成的意思。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尾联归结到腊梅所特有的香气。是说团聚而成的酥油凝聚而成的嫌蜡,尽管在外形上、质地上与腊梅十分相似,但难有腊梅的香气,终归不能以假乱真。

méi--yóumào

jīngchūnlínghánshìxiǎozhuāng

yīngxiánzhīfěnbáirǎnchénhuáng

zhuìshùfēngxuánshìpáizhēngyànzhexíng

tuánníngnánxuéshìshēngxiāng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风萧萧¹兮易水²寒,壮士³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译文: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注释:¹萧萧:指风声。²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³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探虎穴兮¹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译文: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注释:¹兮:语气助词。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shuǐ

míng xiānqín 

fēngxiāoxiāoshuǐhán zhuàngshìhuán  (huánzuò fǎn )
tànxuéjiāogōng yǎngtiānchéngbáihóng  (wéihòurénzuò )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子规¹声里雨如烟,润逼²红绡(xiāo)³透客毡(zhān)
译文:在如烟的细雨里传来了一声声杜鹃鸟的啼鸣,潮湿的气候简直要浸透人们的衣物。
注释:¹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²润逼:湿润的气候逼迫着。³红绡:指红色薄绸。⁴毡:蹂毛成片,故谓之毡。意思是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映水黄梅¹多半老²,邻家³蚕熟麦秋天。
译文:梅子黄了大半,倒映在水中。邻居家的桑蚕已熟,小麦也即将要收割了。
注释:¹黄梅:开始泛黄的梅子。吴人谓梅子为“曹公”,“望梅止渴”成语亦由是而出。²半老:黄了一半,亦有“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之意。³邻家:邻居;相邻的住家。⁴蚕熟:指蚕上蚕山结茧。⁵麦秋: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

xiǎomǎn

yuánhuái yuándài 

guīshēngyān rùnhóngxiāotòuzhān 
yìngshuǐhuángméiduōbànlǎo línjiācánshúmàiqiūtiān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前年脍(kuài)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¹
译文:前些年在东海遨游,切细鲸鱼肉做羹汤,眼前是如山白浪,激起我豪情万丈。
注释:¹“前年”二句:前年,指前些年。陆游在绍兴三十年(1160)官宁德主簿,曾在福州泛海。有《航海》《海中醉题》等诗。脍鲸,把鲸鱼肉切碎。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diāo)(qiú)¹
译文:去年在终南山下射虎,半夜里回营,漫天大雪积满了我的貂裘。
注释:¹“去年”二句:乾道八年(1172),陆游佐王炎军幕,驻陕西南郑,积极筹划北伐。他在军中常参加打猎,曾刺虎,有多首诗谈到打虎事。南山,终南山。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今年摧颓(tuí)¹最堪笑²,华发³苍颜羞自照。
译文:今年摧丧颓废真令人发笑,花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使人羞于取镜一照。
注释:¹摧颓:摧丧颓废,精神不振。²堪笑:可笑。³华发:花白头发。⁴苍颜:苍老的容颜。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¹
译文:谁能料到喝醉了酒还能作出狂态,脱帽露顶,向着人大喊大叫。
注释:¹“脱帽”句:写酒后狂态。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逆胡¹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kēng)²有声。
译文:金虏还没消灭我的怒气不会平静,那把挂在床头上的宝剑也发出铿然的响声。
注释:¹逆胡:旧称侵扰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²铿:金属撞击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破驿(yì)¹梦回²灯欲死³,打窗风雨正三更
译文:破败的驿站里一觉醒来灯火黯淡欲灭,风雨吹打着窗户,天气约摸是半夜三更。
注释:¹破驿:破败的驿站。²梦回:从梦中醒来。³灯欲死:灯光微弱,即将熄灭。⁴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诗前六句怀念过去,回视今日。诗说前些年在白浪如山的东海中遨游,把鲸鱼肉切细了做鱼羹;去年在南山射虎,晚上归来,雪满貂裘。这回忆过去的四句,脍鲸事是虚写,打虎事是实写,句子十分豪壮,气魄很雄伟。写白浪、急雪,都寄托了自己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样的胸襟气魄,与他志灭金虏、向往收复失土紧密相连,读后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辛弃疾所赋的“壮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那样雄壮的场面。陆游与辛弃疾表达的都是实施报国杀敌行动的热忱,也都流露时光流逝,一事无成的感慨。正因为前年、去年的生活都过得很有意义,尤其是去年在南郑,地处前沿,更符合他杀敌立功的抱负,此较下来,更加显得今年的不堪。他想到自己已年近五十,容颜苍老,颓唐失意,感到非常愁闷。“最堪笑”、“羞自照”是自我解嘲,中间埋藏着无限的不平与感伤。祖国的前途如何?自己的前途又如何?他痛苦地求索着。

  于是,诗人借酒消愁,醉后,满腔的疾愤都喷发了出来。表面上,他惊诧自己居然酒后能狂,脱略形骸,然而透视他的内心,这不是醉醺醺的狂态。其实诗人是在凭藉醉酒,抒发心中强烈的不平,痛恨国家恢复无策,坐失良机,正如下面所说的,是“逆胡未灭心未平”,自己也同“孤剑床头铿有声”。这两句正面的叙述,正是诗人慷慨的誓词,与他在《长歌行》中所说的“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相同,都表现了赴沙场杀敌的渴望及蹉跎岁月的苦闷。

  最后,诗人酒醒了,身在破败的驿站里,梦觉后,眼前是黯淡的灯光,窗外是风声雨声。这两句写得低沉郁闷,是写景,也是抒情。那昏昏灯火,那凄厉的风雨声,更使诗人心中扰乱不堪,更何况,这半夜的风雨,在诗人刚才的梦中,正像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所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陆游胸中所存的一段不可磨灭的杀敌锐气,以及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伤悲,因此诗写得跌宕奇崛,似狂似悲。忽而豪气奋发,如江水流入三峡,气势雄伟;忽而忧愁苦闷,如寡妇夜哭,哀哀欲绝。诗在用韵上也与内容密切配合,十二句诗换了四个韵,节奏感很强。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936-937页

sānyuèshízuìzhōngzuò

yóu sòngdài 

qiánniánkuàijīngdōnghǎishàng báilàngshānháozhuàng 
niánshènánshānqiū guīxuěmǎndiāoqiú 
jīnniáncuītuízuìkānxiào huácāngyánxiūzhào 
shuízhījiǔshàngnéngkuáng tuōmàoxiàngrénshíjiào 
wèimièxīnwèipíng jiànchuángtóukēngyǒushēng 
驿mènghuídēng chuāngfēngzhèngsāng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