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乡渐老不趋时,短褐飘萧两鬓丝。秋色黄花聊写兴,阳春白雪愧来诗。
穷乡渐老不趋时,短褐飘萧两鬓丝。秋色黄花聊写兴,阳春白雪愧来诗。
分毡潞水惊文采,携酒芝山访武夷。不为送行徵一语,巷南巷北未相知。
分毡潞水惊文采,携酒芝山访武夷。不为送行徵一语,巷南巷北未相知。

sòngzhūmèngshūèr--lánrén

qióngxiāngjiànlǎoshíduǎnpiāoxiāoliǎngbìnqiūhuánghuāliáoxiěxìngyángchūnbáixuěkuìláishī

fēnzhānshuǐjīngwéncǎixiéjiǔzhīshān访fǎngwèisòngxíngzhēngxiàngnánxiàngběiwèixiāngzhī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九日黄花酒¹,登高会²昔闻³
译文: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注释:¹黄花酒:菊花酒。²会:契合,相一致。³昔闻:以前听说的。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霜威¹逐亚相²,杀气³(bàng)中军
译文: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注释:¹霜威:威严如霜。²亚相:此处指封常清。³杀气:秋日肃杀之气。⁴傍:依附。⁵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横笛惊征雁(yàn)¹,娇歌落塞云。
译文: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注释:¹征雁:南飞的大雁。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¹吾君²
译文: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注释:¹荷:承受恩惠。²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言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fèngpéifēngjiǔdēnggāo--céncān

jiǔhuánghuājiǔdēnggāohuìwén

shuāngwēizhúxiāngshābàngzhōngjūn

héngjīngzhēngyànjiāoluòsāiyún

biāntóuxìngshìzuìjūn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南山¹²天地,日月石上生。
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注释:¹南山:指终南山。²塞:充满,充实。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高峰夜留景¹,深谷昼(zhòu)未明。
译文: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注释:¹高峰夜留景:《全唐诗》此句下注:“太白峰西黄昏后见馀日。”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译文: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hè)清。
译文: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译文: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非常“妥帖”。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终南之大,作者游兴之浓,也于此曲曲传出。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就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与此同一机杼。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过其理”(《文心雕龙·夸饰》),但和作者“游”终南山的具体情景、具体感受联系起来,就觉得它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当然,“险”“硬”的风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样的情韵。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在同一地方,“夜”与“景” (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突出一个“奇”字。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极言其高,又没有违背真实。从《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插遥天”、“出云表”之类的说法来表现山峰之高耸。孟郊却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张,就在“言峻则崧高极天”之外另辟蹊径,显得很新颖。在同一地方,“昼”与“未明”(夜)无法并存,作者硬把二者统一起来,自然给人以“险”的感觉。但玩其本意,“深谷昼未明”,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极言其深,很富有真实感。“险”的风格,还从上下两句的夸张对比中表现出来。同一终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昼未明”。一高一深,悬殊若此,似乎“夸过其理”。然而这不过是借一高一深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于以见终南山高深广远,无所不包。究其实,略同于王维的“阴晴众壑殊”,只是风格各异而已。

  “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 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既无形又无色,当然不能看见它在“拂”。“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万顷松涛的视觉形象和万壑清风的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

  这六句诗插在这中间的两句,以抒情为主。“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义语。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了赞颂之情。“路险心亦平”中的“险”是“平”的反义词。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 的。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也还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33-734 .

yóuzhōngnánshān

mèngjiāo tángdài 

nánshānsàitiān yuèshíshàngshēng 
gāofēngliúyǐng shēnzhòuwèimíng 
shānzhōngrénzhèng xiǎnxīnpíng 
chángfēngsōngbǎi shēngwànqīng 
huǐshū zhāozhāojìnmíng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安远楼¹小集²,侑(yòu)(shāng)歌板³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fù)之、刘去非、石民瞻(zhān)、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译文: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注释:¹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²小集:此指小宴。³侑觞歌板:指酒宴上劝饮执板的歌女。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⁴龙洲道人:刘过自号。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芦叶满汀(tīng)¹,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²。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译文: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注释:¹汀洲:水中小洲。²南楼:指安远楼。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黄鹤断矶(jī)¹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²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译文: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如今还在吗?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注释:¹黄鹤断矶: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断矶,形容矶头荒凉。²浑是:全是。

  刘过词能够在辛派阵营中占据重要一席,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与辛弃疾豪纵恣肆之风相近的作品,还在于那些豪迈中颇显俊致的独特词风,正如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艺概》)此词就是这么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词。

  这是一首登临名作。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具载其事。  

  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轻举妄动,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词一起用了两个偶句,略点景物,写登楼之所见。  

  但既无金碧楼台,也没写清嘉的山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而已。这里的“满”字和“寒”字下得好,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底色”。细味这残芦满目、浅流如带的词境,不止气象萧瑟,而且写出了居高临下的眺望之感来,是统摄全篇的传神之笔。接下去,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技法把词笔从空间的凭眺折入时间的溯洄,以虚间实,别起波澜。“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远楼落成不久,刘过离家赴试,曾在这里过了一段狂放不羁的生活。所谓“醉槌黄鹤楼,一掷赌百万。”(《湖学别苏召叟》)以及“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浣溪沙。赠妓徐楚楚》),这就是他当年游踪的剪影。二十年过去了,可是以身许国的刘过却“四举无成,十年不调”,仍然一袭布衣。此时故地重经,而且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祸乱不远的时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句中的“过”字点明此行不过是“解鞍少驻初程”的暂歇而已,并为下文伏线。“柳下”三句,一波三折,文随意转,极见工力。“未稳”上承“过”字,说明行色匆匆,钩锁紧密,见出文心之细。“能几日,又中秋”,意谓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三句迭用“犹”、“能”、“又”等虚字呼应提携,真能将词人灵魂的皱折淋漓尽致地揭示无余。

  过片以后纯乎写情,都从“重过”一义生发。曰“故人”,曰“旧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章法之精严,风格之浑成,堪称《龙洲词》中上上之作。“黄鹤”二句从设问提起,妙处在能从虚际转身。“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泛泛之笔。“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前此种种灰黯的心绪,所为伊何?

  难道仅仅是怀人、病酒、叹老、悲秋么?被宋子虚誉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龙洲词跋》)的刘过是不会自溺于此的,刘过此词的忧国伤时之感无疑要高于宋玉《九辨》单纯的寒土悲秋之感。他此刻所感受的巨大的愁苦,就是对韩侂胄引火的冒险政策的担忧,就是对江河日下的南宋政局的悲痛。

  旧日的壮丽江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而他对于这场可怕的灾难竟然无能为力,这怎么不教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呢?“浑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层含义。本有旧愁,是一层;添了新愁,是第二层。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层。旧愁为何?就是他《忆鄂渚》诗所云“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卒章三句买花载酒,本想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少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相对而言。刘过初到南楼,年方三十,故可称为少年。且可与上片之“二十年重过南楼”相绾合,论其章法,确有草蛇灰线之妙。如此结尾,既沉郁又浑成,令人读之有无穷哀感。

  刘过的爱国词篇,多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这首《唐多令》却写得蕴藉含蓄,耐人咀嚼。与其他爱国词比较,的确别具一格,故而流传甚广。《唐多令》,原为僻调,罕有填者。自刘词出而和者如林,其调乃显。刘辰翁即追和七阕,周密而因其有“重过南楼”之语,为更名曰《南楼令》。可见此词影响之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680-1682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242-243页 .

tángduōlìng ·mǎntīngzhōu

liúguò sòngdài 

ānyuǎnlóuxiǎo yòushāngbǎnzhīhuángxìngzhě lóngzhōudàorén wèi tángduōlìng  tóngliǔzhī liúfēi shímínzhān zhōujiāzhòng chénmèngcān mèngróng shíyuè 

mǎntīngzhōu hánshādàiqiǎnliú èrshíniánchóngguònánlóu liǔxiàchuányóuwèiwěn néng yòuzhōngqiū 
huángduàntóu rénjīnzàifǒu jiùjiāngshānhúnshìxīnchóu mǎiguìhuātóngzàijiǔ zhōng shàoniányóu  (zàifǒuzuò zàifǒu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昔日龌(wò)(chuò)¹不足夸²,今朝放荡(dàng)³思无涯
译文: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飞扬,兴致高涨。
注释: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称登科。¹龌龊: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²不足夸:不值得提起。³放荡: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⁴思无涯:兴致高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¹马蹄疾²,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注释:¹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²疾:飞快。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百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而此处的“长安花”不仅仅是指春天的百花,又指长安的女子,考中进士后,那些达官显贵、千金小姐倾城而出去看进士们游街,由此亦可看出孟郊此时的激动与自豪,写出了真情实感。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dēnghòu

mèngjiāo tángdài 

chuòkuā jīnzhāofàngdàng 
chūnfēng kànjìnchángānhuā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mián)¹瓜瓞(dié)²。民之初生,自土³(jū)。古公亶(dǎn),陶陶穴,未有家室
译文:大瓜小瓜瓜蔓长,周人最早得发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来,率民挖窖又开窑,还没筑屋建厅堂。
注释:¹緜緜:即绵绵,不绝貌。緜:同“绵”。²瓞:小瓜。³土:居住。⁴沮漆:古二水名,均在今陕西省境内。⁵古公亶父:周王族十三世祖,后追称大(太)王。古公是称号,犹言“故邠公”;亶父是名。⁶陶:窑灶。⁷复: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⁸家室:犹言“宫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古公亶父,来朝¹走马²。率³西水浒,至于岐下。爰(yuán)及姜女,聿(yù)来胥宇
译文:太王古公亶父来,清早出行赶起马。沿着河岸直向西,来到岐山山脚下。接着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注释:¹朝:早。²走马:指避狄难。³率:沿着。⁴浒:水涯。漆沮之侧也。⁵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⁶爰:于是。⁷姜女:指古公亶父之妃,姜氏。⁸聿:发语词。⁹胥宇:犹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址。胥,相,视。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周原膴(wǔ)¹,堇(jǐn)²(tú)³如饴(yí)。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曰时,筑室于兹¹⁰
译文: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麦芽糖。开始谋划和商量,再刻龟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
注释:¹膴膴:肥沃的样子。²堇:旱芹。³荼:苦菜。⁴饴:用米芽或麦芽熬成的糖浆。⁵契:锲,指刻龟甲占卜。⁶龟:指占卜所用的龟甲。⁷曰:语助词。⁸止:言此地可以居住。⁹时:言此时可以动工。¹⁰兹:此,这里。
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nǎi)¹²廼止³,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亩。自西徂(cú)东,周爰执事。
译文: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处劳作忙,于是划疆又治理,于是开渠又垦荒。打从东面到西面,要管杂事一样样。
注释:¹廼:同“乃”。《诗经》各篇通用“乃”,惟此篇与《大雅·公刘》“廼”、“乃”杂用。²慰:安定。³止:居住。⁴疆:划分疆界。⁵理:治理土地。⁶宣:疏通沟渠。⁷亩:整治田垄。⁸徂:往,去。⁹周:徧(遍的异体字)。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乃召司空¹,乃召司徒²,俾(bǐ)³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译文: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宫室使建立。准绳拉得正又直,捆牢木板来打夯,筑庙动作好整齐。
注释:¹司空:管工程的官。²司徒:管土地和力役的官。³俾:使。⁴缩:捆绑。⁵载:通“栽”,筑墙的长板。⁶翼翼:动作整齐。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jū)¹之陾(réng)²,度³之薨(hōng),筑之登登,削屡(píng)。百堵皆兴,鼛(gāo)¹⁰鼓弗胜¹¹
译文:铲土入筐腾腾腾,投土上墙轰轰轰。齐声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墙嘭嘭嘭。成百道墙一时起,人声赛过打鼓声。
注释:¹捄:此作动词用,意思是筑墙者掘土而盛于笼中。²陾陾:众多貌。³度:填土于筑板内。⁴薨薨:填土声。⁵登登:相应声。⁶屡:通“塿(lǒu)”,土墙隆起的部分。⁷冯冯:削平墙面的声音。⁸堵:五版为堵。⁹兴:起。此言治宫室。¹⁰鼛:大鼓,长一丈二尺。¹¹弗胜:指鼓声盖不过人声。
廼立皋门,皋门有伉。廼立应门,应门将将。廼立冢土,戎丑攸行。
廼立皋门¹,皋门有伉(kàng)²。廼立应门³,应门将(qiāng)。廼立冢(zhǒng),戎行。
译文:于是建起郭城门,郭门高耸入云霄。于是立起王宫门,正门雄伟气势豪。于是修筑起大社,正当防戎那大盗。
注释:¹皋门:王都的郭门。²伉:通“亢”。高大貌。³应门:王宫的正门。⁴将将:庄严雄伟的样子。⁵冢土:即大社,祭祀社神的地方。冢,大;土,通“社”。⁶戎:指昆夷,北方的游牧民族,即犬戎。⁷丑:对边远民族的蔑称。⁸攸:所。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¹不殄(tiǎn)²厥愠³,亦不陨(yǔn)厥问。柞(zuò)(yù)拔矣,行道兑(duì)矣。混夷(tuì)¹⁰矣,维其喙(huì)¹¹矣!
译文:既不断绝对敌愤,邻国也不失聘问。柞栎白桵都拔去,道路畅通又宽正。昆夷奔逃不敢来,疲弊困乏势不振。
注释:¹肆:于是。²殄:断绝。³愠:怒。⁴陨:坠。⁵问:通“闻”,谓声誉。⁶柞:栎树。⁷棫:白桵(ruí),与柞皆丛生灌木。⁸兑:通“达”,通畅。⁹混夷:即昆夷。¹⁰駾:突逃。¹¹喙:疲劳困倦。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¹(ruì)²³厥成,文王蹶(guì)厥生。予有疏附,予曰有先后¹⁰。予曰有奔奏¹¹,予曰有御侮¹²
译文:虞芮两国争执平,文王启发感其性。我说有臣疏化亲,我说有臣辅佐灵。我说有臣善奔走,我说有臣御敌侵。
注释:¹虞:古国名,在今山西平陆。²芮:古国名,在今陕西大荔。³质:评断。⁴成:平。⁵蹶:感动。⁶生:通“性”。⁷予:周人自称。⁸曰:语助词。王逸《楚辞章句》引作“聿”。⁹疏附:指能使疏者亲之臣。¹⁰先后:指君王前后辅佐之臣。¹¹奔奏:指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¹²御侮:指捍卫国家之臣。

  全诗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兴,开首八字简洁地概括了周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以下至第八章,全叙太王率族迁岐、建设周原的情况。正是太王迁岐的重大决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灭商建国的基础,如《鲁颂·閟宫》所言:“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篇末便自然而然带出文王平虞芮之讼的事,显示出其蒸蒸日上的景象。

  周人早先所居的邠地,人们遭遇强悍游牧民族昆夷的侵扰,促使古公亶父举族迁移。《孟子·梁惠王下》记载狄人入侵,意在掠地,古公亶父事之以皮币、珠玉、犬马,均不得免,乃“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以其仁而“从之者如归市”。全诗以迁岐为中心展开铺排描绘,疏密有致。长长的迁徙过程浓缩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而“爰及姜女”一句,看似随笔带出,实则画龙点睛。姜女是当地平原民族姜族的长女,周与姜联姻,意味着古公亶父被承认为周原的占有者和统治者。同时,此句又为后文在渭水平原上的种种生活劳动的刻画,做了铺垫。

  在“堇荼如饴”的辽阔平原上,周人怀着满腔喜悦和对新生活的憧憬投入了劳动,他们刻龟占卜,商议谋划。诗人以浓彩重墨描绘农耕、建筑的同时,融人了深沉朴质的感情。他们一面“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亩”,欢天喜地安家定宅,封疆划界,开渠垦荒,一面“筑室于兹”。与落后的邠地相比,平原文明的标志便是建造房屋。走出地穴窑洞,在地面上修屋筑室,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周人安居乐业的开始,是周族初兴的象征,也正是古公亶父迁岐的伟大功业。对建筑的描摹刻画,正是对古公亶父的热情歌颂,故而诗中最精彩生动的描写正集于此:“陾陾”“薨薨”“登登”“冯冯”四组拟声词,以声音的嘈杂响亮表现了种种劳动场面,烘托了劳动的气氛。洪大的鼓声被淹没在铲土声、填土声、打夯声和笑语声中,真是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百堵皆兴”,既是对施工规模的自豪,也暗示了周民族的蓬勃发展。“皋门有伉”“应门将将”,既是对自己建筑技术的夸耀,又显示了周人的自强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由此歌颂武功文略便是水到渠成:“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表现了日益强大的周族对昆夷的蔑视和胜利后的自豪感。文王平虞芮之讼,突出表现其睿智与文德。结尾四个“予曰”,一气呵成,既是诗人内心激情一泻而出的倾述,又是对文王德化的赞美,更是对古公亶父文韬武略的追忆,与首句“緜緜瓜瓞”遥相呼应,相映成趣。

  诗章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景随情迁,情缘景发,浑然丰满,情景一体,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自邠至岐,从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庙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着周人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先的崇敬。结构变幻,开合承启不着痕迹,略处点到即止,详处工笔刻画,错落有致。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4-528

mián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miánmiánguādié mínzhīchūshēng  gōngdǎn táotáoxué wèiyǒujiāshì 
gōngdǎn láizhāozǒu shuài西shuǐ zhìxià yuánjiāng lái 
zhōuyuán jīn yuánshǐyuánmóu yuánguī yuēzhǐyuēshí zhùshì 
nǎiwèinǎizhǐ nǎizuǒnǎiyòu nǎijiāngnǎi nǎixuānnǎi 西dōng zhōuyuánzhíshì 
nǎizhàokōng nǎizhào shìjiā shéngzhí suōbǎnzǎi zuòmiào 
zhīréngréng duózhīhōnghōng zhùzhīdēngdēng xuēpíngpíng bǎijiēxīng gāoshèng 
nǎigāomén gāoményǒukàng nǎiyīngmén yīngménqiāngqiāng nǎizhǒng róngchǒuyōuháng 
tiǎnjuéyùn yǔnjuéwèn zuò hángdàoduì hùntuì wéihuì 
ruìzhìjuéchéng wénwángguìjuéshēng yuēyǒushū yuēyǒuxiānhòu yuēyǒubēnzòu yuēy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