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闻名姓著江东,却恨相逢白首中。楼护不妨游五贵,阮瞻曾亦辟三公。
早闻名姓著江东,却恨相逢白首中。楼护不妨游五贵,阮瞻曾亦辟三公。
代人属草辞偏惯,分吏占书意尽通。春水片帆心万里,看君犹欲破长风。
代人属草辞偏惯,分吏占书意尽通。春水片帆心万里,看君犹欲破长风。

zèngzōngèrzhāo--huángfāng

zǎowénmíngxìngzhejiāngdōngquèhènxiāngféngbáishǒuzhōnglóufángyóuguìruǎnzhāncéngsāngōng

dàirénshǔcǎopiānguànfēnzhànshūjǐntōngchūnshuǐpiànfānxīnwànkànjūnyóuzhǎngfēng

皇甫汸

皇甫汸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róng)¹七岁,尝²与诸(zhū)³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¹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²尝:曾经。³诸:众多。⁴游:嬉戏玩耍。⁵子:李子。⁶折枝:压弯树枝。⁷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⁸唯:只有。⁹信然:确实如此。

wángróngdàopáng

míng nánběicháo 

wángróngsuì chángzhūxiǎoéryóu kàndàobiānshùduōzhézhī zhūérjìngzǒuzhī wéiróngdòng rénwènzhī yuē  shùzàidàobiānérduō   zhī xìnrán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寂寞书斋(zhāi)里,终朝独尔思¹
译文:独自一人寂寞的坐在书斋里,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你。
注释:¹尔思:思念你。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更寻嘉树¹传,不忘角弓诗。
译文:翻箱倒柜寻找你的文章,时时把你的诗篇吟诵。
注释:¹嘉树:佳树,美树。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短褐(hè)¹寻霜入,还丹²日月迟。
译文:寒冷的寻霜侵入我的短袄,还丹仙药迟迟不能炼成。
注释:¹褐:粗麻制成的短衣,贫苦人所服。²还丹: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据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未因¹乘兴去,空有鹿门期²
译文:不能乘兴离开长安,隐居鹿门的期许已然落空。
注释:¹未因:无由,无从。²鹿门期:《后汉书》载,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还。后遂以鹿门泛指隐居之所。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此诗对浪迹江东的李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杜甫曾随李白漫游一两年,对李白很是倾慕折服,感情很深厚,一旦分离,关山阻隔,难免不时相思。在冬日寒冷又冷清的书斋环境里,这种相思的寂寞更加悠长深广。这首诗就是这种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梁园等地的相会相处,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友情,李白与杜甫之间从此不再是独立的存在,中国文坛也因此可以大声地对“文人相轻”说“不”。一年多的同游论诗,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了解,也让他们日后的思念变得更加真实。李白固然是追求的仙人一样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不可能忘却尘世,忘却他的朋友,他的问候化为文字的固然不多,但是已经无尽地表达了他的思念,君不见江水日夜东流,何曾停息!杜甫把心紧紧地贴向了现实,也把思念深深地化为了无尽的问候,不管李白日后遭到了如何的不幸,他依旧把问候捎给西寻。李杜的相互理解导重,既承接了先唐人文的精粹,又给后世文人树以巨大的榜样,于是,有了白居易与元稹的兄弟般的情谊,韩愈与孟郊的知心推重,欧阳修对王安石、苏轼的奖掖,等等。于是,这种问候传承了一种永久的、普遍的力量,在朋友之间洋溢,也在陌生人中荡漾。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2
3、 杜甫.冬日有怀李白.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5年第7期:36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¹,神人共远游。
译文: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
注释:¹泰华山:华山,亦称太华山,为中国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县境内。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¹共远游。
译文: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
注释:¹神人:神和人。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¹
译文:经过昆仑山,来到蓬莱仙山。
注释:¹蓬莱:东海中的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飘飖(yáo)¹八极,与神人俱²
译文:和神仙们一起在天空中遨游八方。
注释:¹飘飖:飘荡,飞扬,风吹貌。²俱:一起,在一起。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思得¹神药,万岁为期。
译文:我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神药,活到一万岁。
注释:¹思得:想得到。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译文:用诗歌表达心意,我愿登上高高的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¹长久,人道²居之³短。
译文:天地是多么地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暂。
注释:¹何:多么,为何。²人道:为人之道,人的道路。³居之:居天地之间。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译文:天地是多么地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暂。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世言¹伯阳²,殊(shū)不知³老。
译文:世人都说老子清静淡泊,从来都不知道年岁已老。
注释:¹世言:世人说道。²伯阳: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字。³殊不知:犹言竟不知。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赤松¹王乔²,亦云³得道。
译文:又说赤松子和王子乔得道成仙。
注释:¹赤松:赤松子,亦称“赤诵子”、“赤松子舆”。相传为上古时神仙。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²王乔: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³亦云:也说。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得之未闻¹,庶(shù)²³寿考
译文:没有听说过真正得道成仙的,也许得道的人可以长寿延年。
注释:¹得之未闻:得知以前从未听说之事。²庶:但愿,或许。³以:得以。⁴寿考:寿命的考量,长寿,寿数,寿命。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译文: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天地是多么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¹日月光,何所不光昭(zhāo)²
译文: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
注释:¹明明:光明貌。²光昭:光照,照耀,彰明显扬,发扬光大。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译文: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二仪¹合圣化²,贵者³独人不
译文:天地化育万物,最尊贵的难道不是人吗?
注释:¹二仪:天地,日月,阴阳,父母。²合圣化:合并圣化。³贵者:尊贵者。⁴独人不:唯独人不是。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万国率(shuài)¹,莫非王臣²
译文:各个诸侯管辖自己的封地,难道他们不是天子的臣民吗?
注释:¹率土:“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²莫非王臣:没有不是王臣的。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译文:以施行仁义为本分,以遵行礼乐为荣耀。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译文:用诗歌表达心意,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¹²逝去,昼夜以³成岁
译文:春夏秋冬交替远去,昼夜推移,成为一年。
注释:¹四时:指一年四季的农时,四季。²更:更加。再。³以:已经。⁴成岁:成为一年。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译文:春夏秋冬交替远去,昼夜推移,成为一年。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大人¹先天²,而天³弗违(wéi)
译文:有德行的人遵从天意,所以他们行为始终与上天保持一致。
注释:¹大人:以人为大。²先天:以天为先。³而天:如天。⁴弗违:不要违逆。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不戚(qī)¹年往²,忧世³不治
译文:他们从不忧虑年岁老去,只会忧虑社会不安定。
注释:¹不戚:不悲伤。²年往:年岁过去,年龄老去。³忧世:忧愁人世。⁴不治:不能治理,不安定。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存亡¹有命²,虑之³为蚩(chī)
译文:生和死都由天命决定,因此,担心生死是愚蠢的行为。
注释:¹存亡:生存和灭亡。²有命:有天命。³虑之:忧虑这些。⁴为蚩:为痴愚。蚩,白痴,无知。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译文: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春夏秋冬交替远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qī)¹欲何念²?欢笑意所之³
译文: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
注释:¹戚戚:忧惧貌,忧伤貌。²欲何念:打算顾念什么。³所之:所去的地方。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译文: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壮盛¹智惠²,殊不³再来。
译文:盛壮年华和聪明智慧,将永远不会返回。
注释:¹壮盛:壮年盛年。²智惠:智慧和恩惠。³殊不:竟不。殊,很,甚。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爱时¹进趣²,将以³惠谁
译文: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将有惠于谁呢?
注释:¹爱时:爱惜时光。²进趣:追求乐趣,努力向上,立志有所作为,进取,追求,求取。³将以:将此用以。⁴惠谁:恩惠于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泛泛¹放逸(yì)²,亦同何为³
译文:轻浮放荡,逸乐苟安,又是怎样的行为呢?
注释:¹泛泛:泛泛地,寻常地,简单地。²放逸:放纵逸乐,豪放不羁。³亦同何为:又等同于什么。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译文:用诗歌表达心意,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
这首诗写的都是虚幻的内容,写游仙时的情境和心态。先写与神人远游。诗人有感于“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希望得到神药,延长寿命。但人生短暂,有无神药,能否长寿,将信将疑。于是笔势陡转,由神仙世界直转世俗人间。写日月普照,“贵者独人”。在人间,应当尊君王,行仁义,守礼乐,不必追求长寿,需要忧虑的是乱世还没有得到治理。诗人虽然年老,但雄心不灭。“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在普遍的忧生意识中融入了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独有的生命价值观。但这种情思没有持续下去,因而最后笔势再次陡转,写想过随心所欲的放纵生活而又于心不安的矛盾心态。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6-200
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6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品德立宗庙、定社¹²曰勋,品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³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品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¹⁰衰微也。
译文:太史公说,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借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我朝的封爵誓词上讲:“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还要把对你们的恩泽延及给后代。”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稳固这些功臣们的根本,但那些枝枝叶叶却渐渐的衰微了。
注释:¹社: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²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谷神。“社”、“稷”连言,则用品代指国家。³等:等级。这里泛指各种带有等级的国家制度。⁴封爵之誓:汉高祖封侯时有约誓,欲使功臣所得爵位世代相传。誓词品丹色刻写在铁券上,即所谓“丹书铁券”。⁵使河如带:使黄河变成衣带一般狭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品此来譬喻久远。河:黄河。带:衣带。⁶泰山若厉:使泰山变成磨刀石一样短小,这同“使河如带”一样,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句意在表示久远。厉:磨刀石。⁷爰及苗裔:此四句誓词《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作“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爰:乃,于是。苗裔:子孙后代。“⁸根本:指汉高祖时期始受封的功臣。⁹枝叶:指功臣侯者的后裔。¹⁰陵夷:衰颓。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¹读高祖侯功臣²,察其首封,所品失之者,曰:异哉所闻³!《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品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品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¹⁰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¹¹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¹²矣。罔¹³亦少¹⁴密焉,然皆身无兢兢¹⁵于当世之禁云。
译文:我读了有关高祖给功臣们的封侯的史料,考察了功臣侯们初次受封及他们后嗣失掉侯位的因由,认为,这真是和我所听到的传闻不一样!《尚书》说:“各个邦国都应协调和睦”,直到夏、商时代,有的邦国竟经历了几千年。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经幽王、厉王之后,在《春秋》的记载上还能见的到。《尚书》上记载了唐尧、虞舜时的侯伯,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千余年,仍然保全着自己的地位而屏卫着天子。这难道还不是因为他们深信仁义,遵奉君主的法令吗?汉朝兴起了,受到分封的功臣一百多人。当时天下刚刚安定,以前那些大城名都的人口离散逃亡,可以统计的户口不过原来的十之二三,因此,大侯的封户不过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以后几代,民众们都回归故乡了,户口才日益繁衍起来。萧何,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的后裔有的封户达到了四万,小侯的封户也增加了一倍,财产也象这样不断积累,他们确实富裕厚足了。于是,这些人的子孙骄傲自满了,忘记了自己祖先创业的艰难,干起了荒淫邪恶的勾当。从开始受封到太初时只有百余年的时间,而原来的侯爵保持至今的只剩下五家,其余的都因犯法而丧命亡国,一下子就全完了。这由国家法网渐渐严密的缘故,然而他们自己也没有小心翼翼地对待当世的禁令啊!
注释:¹余:我。²读高祖侯功臣:阅读高祖对功臣进行封爵的记载。这种记载,即是当时的侯籍。³异哉所闻:此谓异于下文提到的《尚书》《春秋》记载的情况,并不是异于“使河如带,泰山若厉”云云之意。⁴《书》:即《尚书》。“协和万国”,语出《尚书·尧典》。⁵幽:周幽王,周宣王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在位期间,为政昏乱,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⁶厉:周厉王,周夷王之子。执政期间,剥削繁苛,压制舆论,公元前八四一年,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彘(在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⁷唐虞:即陶唐氏和有虞氏,皆为传说时期的远古部落,其首领前者是尧,后者是舜。⁸蕃:与“藩”字通,屏障的意思。⁹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据表间所列,高祖功臣侯者一百三十七人,另有王子四人,外戚二人,共一百四十三人。实际上,高祖功臣受封为侯的,本表尚有漏载者。¹⁰萧、曹、绛、灌:指萧何、曹参、绛侯周勃、灌婴。太初:汉武帝年号,凡四年,时当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一年。¹¹见:与“现”字同。“见侯五”,指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埤山侯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¹²秏:与“耗”字同,意为无、尽。¹³罔:与“网”字同,法网。¹⁴少:稍略,略微。¹⁵兢兢:小心谨慎。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品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品成功为统纪,岂可绲¹乎?观所品得尊宠及所品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品览焉。
译文:生活在今世,记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可不一定今天就与古代完全一样。帝王们完全可以制定不同的利益而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主要还是以成就功业为原则,岂能完全一样?观察功臣侯门为什么受到尊荣恩宠和为什么受到废黜羞辱,也是当今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何必非得古代的传闻!在此,我考察了功臣侯们的始末,把关于他们的文献改列成下表,其中有有些没能完全弄清本末之处。不过,以后如果有人想继续推究和说明其中的道理,这个表还是可以参阅的。
注释:¹绲:与“混”字通。
万古商於地,凭君泣路岐。
万古商於(yú)¹地,凭君泣路岐(qí)²
译文:在商於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你我忧伤离别,请你还是不要在这分手之地哭泣吧。
注释:¹商於: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²路岐:歧路;岔道。
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固难寻绮(qǐ)¹,可得信张仪²
译文:世上本来就难寻像绮季那样的贤德之人,反而像献商於地骗楚王的张仪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请你千万不要轻信。
注释:¹绮季: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后泛指隐士。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避秦乱,隐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²张仪:(?一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万荣)人,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chán)(jù)知。
译文:天阴欲雨,燕石山燕子会最先寻知,树叶间树阴变得浓密夏蝉会马上寻知。
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cēn)(cī)
译文:前行时最忌讳在傍晚时分回望故乡,因为傍晚时的山路望去更加崎岖迢远,让人感到歧路茫茫。

sòngfēngdōuwèi--shāngyǐn

wànshāngpíngjūnnánxúnxìnzhāng

yànxiānjuéyīnchánzhīwàngxiāngyóuwǎnshānwǎngèngcānch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