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开亲宴,花前倒客觞。酒怜春夜促,泪与别情长。
竹下开亲宴,花前倒客觞。酒怜春夜促,泪与别情长。
鹢首浮江路,莺声绕帝乡。新词休唱尽,浑欲断人肠。
鹢首浮江路,莺声绕帝乡。新词休唱尽,浑欲断人肠。

zixīnguǎnyànbié--huángfāng

zhúxiàkāiqīnyànhuāqiándàoshāngjiǔliánchūnlèibiéqíngzhǎng

shǒujiāngyīngshēngràoxiāngxīnxiūchàngjǐnhúnduànréncháng

皇甫汸

皇甫汸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chíshàngzǎoqiū--bái

绿cānchàxīnqiūshuǐmǎnchízǎoliángshēngběikǎncánzhàoxiàdōng

bǎochánshēnglǎnfēnggànliǔshuāiguòpānèrshísuìgèngchóubēi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花隔铜壶¹,露晞(xī)金掌²,都门十二³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miǎo)。烟轻昼永,引莺(zhuàn)上林,鱼游灵沼¹⁰。巷陌¹¹乍晴¹²,香尘¹³染惹,垂杨芳草。
译文:花草遮掩了漏壶,承露盘上的露水已被晒干,京城已是清晨时分。这里风光烂漫,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这时的烟雾变轻很容易就消散,昼长夜短,引来黄莺唱响汴京园林,鱼儿在水塘中嬉游。天气刚刚晴朗起来,京城的街道上香尘飘落到两边的垂杨芳草。
注释:满朝欢:词牌名,共有两种体式,一体为双调一百零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另一体为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此首《满朝欢·花隔铜壶》为第一体。¹铜壶:即漏壶,古时用来计时的器物。²露晞金掌:承露盘上的露水已经晒干了。晞,晒干。金掌,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的铜盘。汉武帝时为了祭奠太乙真人,供奉神灵,修建了通天台,上有承露盘,用来承接仙人玉杯的露水。³都门十二:京城的十二座城门,这里用来指代京城。⁴清晓:清晨太阳上山时分。⁵偏爱春杪: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春杪,即春末,春夏两季之交的时候。⁶昼永:昼长夜短。⁷引莺:引来黄莺。⁸啭:鸟叫的声音。⁹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汉代,后又经汉武帝修葺扩建,成为皇帝春秋打猎的专用场所,这里用来指代宋都汴京的园林。¹⁰灵沼:水塘的美称。¹¹巷陌:大街小巷,这里专指京城的街道。¹²乍晴:天气刚刚晴朗起来,此处意在强调天气晴朗,并不是说在此之前都是阴天。¹³香尘:指女子走路带起的尘土。女子涂脂抹粉,香气扑面,以至于走路时带起的尘土也散发着芳香。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因念秦楼¹彩凤²,楚观³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fēi)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译文:思念秦楼楚观的彩凤和朝云,以往曾沉迷于她们的歌笑。分别已数年,偶然忆起昔日的盟誓重回故地。物是人非,她们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只看见朱扉悄悄关闭,整日默默伫立门前,得到的只是凄楚和惆怅。
注释:¹秦楼:妓院的美称。²彩凤:人名。³楚观:即楚馆,也是妓院的一种称呼。⁴朝云:人名,另一位妓女的名字。⁵人面桃花,未知何处:物是人非,彩凤和朝云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人面桃花,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用以指代美人好景。⁶尽日:整整一天,从早到晩。⁷凄凉怀抱:凄楚和惆怅的心情。

  这是一首相思词,是一首感春怀人之作,主要描写词人对两位红颜知己的思念之情。词人寓居他乡后在春日重返京城,因为思念以往青楼的两位情人,便前往探望叙旧,谁知寻人不遇,两位红颜知己不知为何搬离了住处,已经杳无音信了。词人心中的怅惘和凄凉无以言表,只好写下这首词,以抒发感怀。

  词的上片描绘了京都的明媚春光,笔调活泼灵动。词由写景起笔。“花隔铜壶,露晞金掌”二句描绘了鲜花盛开、露水初干的晨景。“都门十二清晓”总束前两句,并交代了特定的地点、时间和人物感受。以暮春晨光抒发诗人了对美景的热爱以及愉快的心情。

  词的片转而写对昔日两位红颜知己的相思,“思念”二字承上启下,词意由春景转为感春怀人。“秦楼彩风”、“楚观朝云”点出了所思之人,“往昔曾迷歌笑”则写出了自己沉浸在妓家酒寮的浪荡生涯。一个“迷”字,用笔略无含蓄,与其说是在忆旧,不如说是怀念与歌妓们欢聚的美好时光。惟其如此,也才有下面的两句:“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读至此,也许有人会说柳永格调不高,也许有人觉得柳永愿望卑微。柳永作为一性情中人,现实生活没有给他回馈,与歌妓的那份感情与回忆固然美好,但一切都已逝去。“人面桃花”句就是借唐崔护清明访女子不见,题诗门扉的典故,表达了桃花依旧,未知人在何处的寂寞、感伤。“桃花”回应上片的春景,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用典而不着痕迹。煞拍二句,感情又进一层,“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无奈、绝望。词尾以“凄凉怀抱”结束全词,耐人寻味:词人是为美景不常在以及年华逝去而伤怀,或许也因联想到自己飘零江湖、客居他乡而更觉失意怅然,顿觉人生苍凉,自感身世凄凉。

  这首词的叙事风格直接简单,是柳永惯用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学色彩,但文字却清新雅致,耐人寻味,并无浅薄之气,此词前半写媚人的春光,笔调轻灵;后半因感春而怀人,笔调渐渐凝重,尤其“人面桃花”数句情真意浓,有无限的感伤和绝望,极动人。

参考资料:
1、 (宋)枊永,(宋)李清照著,古代名诗 名词 名句 精编 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06,第39-43页
2、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01,第61-62页

mǎncháohuān··huātóng--liǔyǒng

huātóngjīnzhǎngdōuménshíèrqīngxiǎofēngguānglànmànpiānàichūnmiǎoyānqīngzhòuyǒngyǐnyīngzhuànshànglínyóulíngzhǎoxiàngzhàqíngxiāngchénrǎnchuíyángfāngcǎo

yīnniànqínlóucǎifèngchǔguāncháoyúnwǎngcéngxiàobiéláisuìjiǔǒuhuānméngzhòngdàorénmiàntáohuāwèizhīchùdànyǎnzhūfēiqiāoqiāojǐnzhùyányíngliáng怀huáibào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泪湿罗衣脂粉满¹,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²微雨闻孤馆³。(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译文: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想到送别时家中亲人将那《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注释: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²萧萧:一作“潇潇”。³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惜别伤离方寸¹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²音书凭过雁,东莱(lái)³不似蓬莱远。
译文: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如今已分隔两地,只好靠鸿雁来传递书信。好在东莱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
注释: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²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³东莱:即莱州,时为明诚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⁴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diéliànhuā ·wǎnzhǐchāngguǎnmèi

qīngzhào sòngdài 

lèishī湿luózhīfěnmǎn diéyángguān chàngdàoqiānqiānbiàn réndàoshānchángshānyòuduàn xiāoxiāowēiwénguǎn  (shānyòuduànzuò shuǐyòuduàn )
biéshāngfāngcùnluàn wàngliǎolínxíng jiǔzhǎnshēnqiǎn hǎoyīnshūpíngguòyàn dōngláipéngláiyuǎn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¹君金卮(zhī)²之美酒,玳(dài)(mào)³玉匣(xiá)之雕琴。
译文: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
注释:¹奉:奉送。邰希葑给。²卮:古代盛酒的器皿。一本作“匜”。这句是说把用金杯盛着的美酒献给你。³玳瑁: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七彩芙蓉¹之羽帐²,九华蒲萄³之锦衾(qīn)
译文: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
注释:¹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²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³九华蒲萄:以许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蒲萄,即葡萄。⁴锦衾:用锦做成的被子。以上四句是写赠送给人的四件解忧之物。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红颜零落¹岁将暮,寒光²宛转³时欲沉
译文: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
注释:¹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²寒光:寒日的光辉。³宛转:转移。⁴时欲沉:时将晚。这二句是说人已容颜衰败,年岁将老,正如月光转移,夜将深沉一样。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愿君裁悲¹且减思²,听我抵(dǐ)³行路吟
译文: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
注释:¹裁悲:制止悲伤。裁,免除。²减思:减少愁思。思,忧愁。³抵节:击节。抵,侧击。节,乐器名,又叫“拊”。⁴行路吟:指《行路难》诗。这二句是说希望你克制住你的悲愁,听我用柑打着拍子来唱《行路难》。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不见柏梁¹铜雀²上,宁³闻古时清吹音?
译文: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
注释:¹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²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北。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³宁:岂、何。⁴清吹:悠扬的管乐。这二句是说如今在柏梁和铜雀台上,哪还能听到古时悠扬的乐声呢。

  在鲍照最为擅场的乐府诗体中,《拟行路难十八首》称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宝”。这一组内容丰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诗篇,从各个侧面集中展现了鲍照诗歌艺术的多姿多态,确实像一块精光四射、熠熠生彩的钻石。无怪乎历代选家和评论家凡瞩目于六朝诗歌的,都不会遗漏了它。

  顾名思义,“拟行路难”当为乐府古题“行路难”的仿作。后者本属汉代民歌,多已失传,据《乐府解题》记载,其大旨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东晋人袁山松曾对它的曲调和文句进行加工改造,而袁制亦已亡佚。故鲍照此诗虽云拟作,实为这一诗题流传至今的最早篇翰,发摅的也是诗人自己胸中的磊块,并不同于一般的拟古篇什,所以有的诗集收录此诗时,去掉了题目上的“拟”字,径称作《行路难》。齐梁下及唐代不少诗人,也都袭用这个调名写出了一批名作。

  《拟行路难》共一十八首,有的本子作十九首,是将其中第十三首分割成了两篇。这十多篇诗涉及不同的题材内容,体式、风格也不尽一致,看来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今人已有考辨。但是,把它们在同一诗题下编为一组,又绝非出于偶然。这不仅因为它们都采用了“行路难”的曲调,而且各首之间确有共同的主旋律贯穿着,那便是对人生苦闷的吟唱。在形式上,这组诗都采用七言和杂言乐府体,音节流畅而富于起伏变化,以适应作者所要抒发的强烈而跳荡的情绪。正是这样一个统一的基调,加上作者构思、编排上的某些匠心,使得这些诗篇自然地发生联系,合成了一个可以放在一起加以观照和品评的整体。

  此篇作为《拟行路难》开宗明义第一章,带有序曲的性质。

  诗篇一上来,以“奉君”二字领起了下面四个排比句:“美酒”而盛以“金卮”,“雕琴”而饰以“玳瑁玉匣”,羽毛制作的帐幔间绣出了“七彩芙蓉”的图案,锦缎织成的被面上绽开着“九华蒲萄”的花纹。奉献到你面前的吃的、玩的、用的器物,无一不精美绝伦、色彩缤纷,足令人赏心悦目、忘忧解闷。这—赋体铺排手法的发端,为整个乐曲的演唱蓄足了气势,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可是,别误以为作者是在为人生谱一曲欢乐之歌,想要尽情讴颂人世间种种官能的享受,那样就大错而特错了。在那一阵子紧锣密鼓、急管繁弦式的华采乐段之后,乐队突然沉寂下来、沉寂下来,悠悠地转出一声低咽的吟叹:红颜难驻,岁月迟暮,寒气闪烁,年华逝去。人生的这一大悲哀,又不是美酒、雕琴之类所能消解得了的。读到这里,读者方明白前面那阵子开场锣不过是个铺垫,外形愈装扮得富丽堂皇,愈见出骨子里的哀感沉绵。

  那末,也不能听任这种忧思无边无际地膨胀起来,吞噬了人的整个灵魂。诗人在唱出人生苦闷的主题之后,却又反过来劝慰人们要“裁悲”、“减思”,节制和排遣自己的伤痛;而排遣的方法则在于聆听他的击节歌唱,那歌子便是倾诉人生苦难、不平的《行路难》。用宣说人间苦来排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闷,看似矛盾,但也不足为奇,因为通过这一独特的宣泄活动,是可以给人的心理机制恢复和带来某种程度的平衡,减轻人们心灵上的重压的。这大概正是诗人自己情不自禁地要创作这一组诗的内在动因吧。于是,诗歌开篇定场锣鼓声中被推上舞台前列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器玩,至此重又获得了生气。它们不光是人生苦的垫衬,同时也是诗人演唱人生苦的布景、道具和音响手段。诗人就站在这一绚丽辉煌的背景下,一手高举盛满美酒的金杯,一手挟起玉饰花雕的古琴。仿佛他正注目于读者,他就要放声歌唱了。这是非常美妙的瞬间,非常动人的景象。

  诗写到这里,已经完成了序曲的任务,本可就此打住。而诗人为了加重语意,却又添出一段尾声: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意思是说:没见到吗,汉武帝时的柏梁台,魏武帝时的铜雀台,当年歌舞胜地,乐声盈耳,曾几何时,风流云散,而今哪还有清音绕梁呢?言下之意:我的歌声也是稍纵即逝,要听就请抓紧吧。结末这两句看似逸出题外的话,既是对上文“听我抵节行路吟”的补充申说,又是对诗中“人生苦”主题的点题和呼应,而字面形式上转向援引古人古事,采用宕开一笔的写法,更增添了诗歌摇曳不尽的风神。

  总合起来看,作为整个组诗的引子部分,此篇在立意上是比较单纯的。它的意图只是要交代写作这一组诗的缘起,即便涉及人生苦闷的主旨,亦仅点到为止,不作进一步展开。所以读者在这里接触到诗人内心的感慨还很抽象,缺少具体的内涵。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诗中这个单纯意念的表达形式却很不简单:由献列各种精美的器玩以行乐解忧,导向人生苦痛、忧思难遣,再折回裁悲减思、击节吟唱,而结以清吹不永、胜概难继,可说是一层一个逗顿,一层一道弯子。转折处是那样的突兀峭拔,而承接时又十分妥贴自然,极尽波谲云诡、跌宕生姿之能事。这样一种屈曲层深的构思方法,决不是为了卖弄技巧,它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歌单纯意念下深藏着的复杂微妙的情绪心理,那种苦闷与慰藉、排解而又难解的感情纠葛。贯通《拟行路难十八首》的整体,构成组诗中心情结的,正是这一矛盾尖锐的心理态势。

xíngnán ·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fèngjūnjīnzhīzhīměijiǔ dàimàoxiázhīdiāoqín 
cǎiróngzhīzhàng jiǔhuátáozhījǐnqīn 
hóngyánlíngluòsuìjiāng hánguāngwǎnzhuǎnshíchén 
yuànjūncáibēiqiějiǎn tīngjiéxíngyín 
jiànbǎiliángtóngquèshàng nìngwénshíqīngchuīyīn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吟蛩(qióng)¹鸣蜩(tiáo)²引兴长,玉簪(zān)³花落野塘香。
注释:¹蛩:蟋蟀。²蜩:蝉。³玉簪:花名。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这是一首新颖别致的抒情小诗。肃杀悲凉的秋色,凄清哀怨的蟋蟀和鸣蝉声,不知引发了多少诗人心中的惆怅。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使多少人闻之而潸然泪下。但是,周密却反其意而用之,由此引发出许多兴致。洁白如玉的玉簪花,虽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火红的色彩,却有郁馥的缕缕幽香,即使花落野塘,却没有“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喟叹,而给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闲情逸致。因而,诗人笔锋陡转,画出了一幅《荷塘夕照图》的写意画:夕阳照在像伞一样的荷叶上,鱼儿在荷叶的保护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其间蕴含着多少诗情画意。所以诗人忍不住要发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的赞叹,并劝一劝园主,千万不要把秋荷的枯叶折掉,从而破坏了这一和谐宁静的幽境。虽然以“伞”喻荷并非周密首创,《楚辞》中早有“荷盖”遮雨之喻,但“遮阳伞”之喻,“算是小小翻新”,钱钟书先生言之有理。

西chéngfèi

zhōu sòngdài 

yínqióngmíngtiáoyǐnxìngcháng zānhuāluòtángxiāng 
yuánwēngqiūzhé liúyóugàiy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