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径稀人迹,幽居祗自然。
泉声三月雨,柳色半春烟。
水鉴看鸥欲,山窗见鹿眠。
题诗花墅夕,明月照晴川。
门径稀人迹,幽居祗自然。
泉声三月雨,柳色半春烟。
水鉴看鸥欲,山窗见鹿眠。
题诗花墅夕,明月照晴川。
谢恭

谢恭

苏州府长洲人,字元功,谢徽弟。诗文俊丽。有《蕙庭集》。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出临皋(gāo)¹而东骛(wù)²,并丛祠而北转。
译文:步出临皋向东驰行,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注释:黄泥坂(bǎn):地名,在黄州。¹临皋:指临皋亭。²骛:驰行。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走雪堂之陂(pō)(tuó)¹兮,历黄泥之长坂。
译文: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注释:¹陂陀:宫殿的台阶。《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大江汹以左缭(liáo)兮,渺云涛之舒卷。
译文: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草历层累¹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qiàn)²
译文: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注释:¹层累:重叠。²葱蒨:草历青翠茂盛貌。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xǐ)¹而盘桓。
译文: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注释:¹徙倚:徘徊,《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miǎn)¹
译文: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注释:¹眄:斜视。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译文: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译文: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释宝璐而被缯(zēng)¹兮,杂市人而无辨。
译文: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
注释:¹缯絮: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白居易诗:“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译文: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译文: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译文: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qiáo)¹之我嫚(màn)²
译文: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注释:¹樵苏:打柴割草的人。²嫚:迟缓,懈怠。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译文: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草为茵(yīn)¹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译文: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注释:¹茵:褥子,衬垫。此句言以草为席,以土块为枕。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译文: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译文: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
于是蹶(jué)¹而起,起而歌曰:
译文: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注释:¹蹶然:疾起貌。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译文:月色明亮,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岁既宴兮草历腓(féi)¹,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译文: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回到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注释:¹腓:枯萎。

  这首词分六层,先写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再写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全词富含浪漫主义情怀,是词人纪游的得意之作。

  开头写出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先写路线:“出临皋”——“历黄泥之长坂”——“走雪堂”;再写景色:“大江”“左缭”,“云涛”“舒卷”,“草历层累”,“柯丘”“葱蓓”。可谓草历含情,江山多娇。

  第二层,写路途上“徙倚”“盘桓”的悠然心态。“旦往”“夕还”,时而徘徊,时而不前,景色虽美,不可停息,“娱余于一眄”就算满足。可谓无拘无束,悠哉游哉。

  第三层,写此次游时的潇洒风姿。“幼好”“奇服”,“老更变”“自哂”,“惊俗”“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与“杂市人”“无辨”。可谓奇装异服,一道独特风景。

  第四层,以双关语写路途上的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路远“莫往来”,守一席之地“而穷年”,我只好随意迈步“而远览”。走啊走啊,路走到了尽头而“旋反”。值得欣慰的是: “朝嬉黄泥”“白云”,“暮宿雪堂”“青烟”;鱼鸟不惊,樵夫倨傲。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第五层,写黄泥坂上狂醉及其超然的浪漫情调。词人在进退维艰之际,只好歇脚黄泥坂,对酒当歌。初饮时,“被酒”所醉,边走边唱;继而烂醉, “放杖”仰卧;再则身不由己,便以“草为茵”,“块为枕”,进入梦乡,享受“华堂”“清宴”之清净美;进而“坠露”“湿衣”,映衬着“团团”“素月”。待到乡亲父老唤醒,险些被牛羊践踏。可谓一醉忘百忧,非常浪漫。

  最后一层,抒发游黄泥坂之幽情,表达自己回朝无望的意愿。东坡精神一振,起而高歌:月明星稀,迎余饯归。年岁已终,草历枯萎。归来归来啊,“黄泥不可以久嬉”。言外之意,怀古伤今:昔日孟德,雄风何存?归来渊明,是我前生。

  这首词系词人出游高峰年的纪游的得意之作,充满了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浪漫主义情调。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303-1307页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译文:白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
注释: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字仲咸,与王禹偁为同年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¹书见道根源。
译文:翻开杜甫的集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
注释:¹伯阳:即老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
风飘¹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zūn)²
译文: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
注释:¹风飘:王禹偁诗集的影印本为“风骚”,《宋诗别裁集》据《小畜集》改为“风飘”,以此为准。²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不是同年来主郡¹,此心牢落²共谁论。
译文: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呢?
注释:¹主郡:主持政务。²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首联写诗人黄昏寂寞无所消遣。“日长”二字点题,笼罩全篇,说明写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诗之旨。此句也是情语,刻画了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之情。“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诗人在淳化二年(991年),因徐铉诬陷,而贬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这就像“一字妥贴,全篇生色”。“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以下三联均承此而来。

  颔联是写读书销愁。王禹偁的诗借鉴杜甫、白居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用“开诗世界”来盛赞杜甫,独具慧眼。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意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之酒杯浇自已之块垒,抒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他又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但他始终没有避世隐退,而是想积极入仕。这种矛盾,诗人了然于心,他用杜甫和老子的作品合联,正暗示出这种复杂心理。

  颈联写风抚落花,借酒消愁。诗人从书中没有找到寄托。想从自然界中寻求安慰。他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以遣心中幽怨,但映入眼帘的是万花飘零的萧瑟景象,其意在排遣,却又添了伤春之情。当此际,孑然一人,抑郁不平之情能与谁诉,诗人感到气咽语塞。此二句未著一情语,而孤独寂寞之情毕现,寓情于景,堪称佳妙。“月上”一词虽冗余,但不能剔除。它交代了流动的时间,又将诗人感情转进一层,白天难熬盼黄昏,到了黄昏又如何,只有一樽在手了。

  尾联骤然一转,豁然洞开,抒发了自己同仲咸亲密无间的感情。当时,他常以诗赠仲咸,离商州之日即赋诗别:“二年商岭赖知音,惜别难藏泪满襟”(《留别仲咸》),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厚。但若出以肯定之句,便索然寡味,这里妙用反问句法,暗将仲咸与世俗对比,愈见仲咸的高义,世俗的薄情。这样造句,含蓄蕴藉,内涵丰富。

  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饶有风韵,与白居易相近。章法井然,一气流转,“共谁论”、“酒一樽”、“昼掩门”等前呼后应,始终紧扣一“闲”字。二、三联对仗也颇为工稳。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6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qiāng)¹仲子²兮,无逾(yú)³我里,无折我树(qǐ)。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译文:仲子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村子的围墙,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仲子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注释:¹将:愿,请。一说发语词。²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称“仲”。³逾:翻越。里,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越过里墙。⁴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⁵杞: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⁶爱:吝惜。⁷怀:思念。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译文:仲子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仲子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tán)¹。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译文:仲子啊你听我言,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人毁谗。仲子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注释:¹檀:木名,常绿乔木。一名“紫檀”。

  《郑风·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首章开口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呼告初听令人摸不着头脑,细细品味又不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着,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这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着女子心间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读者读得再深入些,当还能想见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还有“仲子”那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这失望也为女主人公感觉到了,诗中由此跳出了一节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问问得蹊跷,正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处,她唯恐“无折我树杞”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故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树,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翻墙折杞前来,我实在是迫不得已啊。这番对心上人作解释的自白,一个“畏”字,吐露着她对父母的斥责,竟是如何的胆战心惊。这样一来,仲子却也不是完全绝望。“仲可怀也”三句表明,可怜的女主人公在担心之余,毕竟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我实在是天天想着你呀,只是父母的斥骂,也实在让我害怕呀……”话语絮絮、口角传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脱脱画出了热恋中少女那既痴情、又担忧的情态。

  第二、三两章初看只是对首章的重复,其实却是情意抒写上的层层递进。从女主人公呼告的“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可推测她那热恋中的“仲子”,已怎样不顾一切地翻墙逾园、越来越近。但男子可以鲁莽行动,女子却受不了为人轻贱的闲话。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惧也随之扩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诸兄”,最后“畏”到左邻右舍的“人之多言”。让人觉得那似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一直布向社会,谁也无法挣得脱它。这就是不准青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之网,它经了“父母”、“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围裹,已变得多么森严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语,也难怪一次比一次显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实在孤立无助,难于面对这众口嚣嚣的舆论压力。

  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墙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主人公既爱又怕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中国古代诗论,特别推重诗的“情中景”“景中情”,《将仲子》所创造的,正是这种情中见景的高妙诗境。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0-153

qiāngzhòng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qiāngzhòng  zhéshù gǎnàizhī wèi zhònghuái怀 zhīyán wèi 
qiāngzhòng qiáng zhéshùsāng gǎnàizhī wèizhūxiōng zhònghuái怀 zhūxiōngzhīyán wèi 
qiāngzhòng yuán zhéshùtán gǎnàizhī wèirénzhīduōyán zhònghuái怀 rénzhīduōyán wèi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¹秋兴²长。
译文:我日夜兼行向着那遥远的江海,枫叶芦花点缀得秋天情趣深长。
注释:¹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²秋兴:因秋而起的感怀。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长淮¹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áng)²
译文:淮水缥渺不明,天际忽远忽近,岸边的青山随着船儿低落高涨。
注释:¹长淮:宽阔的淮水。²低昂:时高时低。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寿州已见白石塔¹,短棹(zhào)²未转黄茅冈³
译文:已能望到寿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儿还不曾绕过黄茅冈。
注释:¹白石塔:洁白石头砌成的塔。²棹:船桨。³黄茅冈:泛指长有黄草的山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波平风软¹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²
译文:波平风柔仍然看不见老朋友啊,只因他们久立的地方烟云迷茫。
注释:¹软:柔和。²苍茫:模糊迷茫的样子。

  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海”,实写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言外却有一种“贤人去国”的忧愤抑郁之情,有似古诗“行行重行行”,有似“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些诗句中所包含的意蕴来。王文诰说:“此极沉痛语,浅人自不知耳。”这领会是不错的。东坡此次出都,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遭到安石之党谢景温的诬告,东坡不屑自辩,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是政治上遭到排斥、受到诬陷的结果。“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远”意,言一天天愈来愈远地离开汴都,暗示了一种对朝廷的依恋、对被谗外放的忿懑不堪之情。全诗有此起句,以下只是实写日日夜夜的耳闻目见,不再纠缠这一层意思,但整个诗篇却笼罩在一种怅惘的情绪里。这是极高的艺术,不应该随便读过的。第二句点时令。东坡以七月出都,十月至颍口,其间在陈州和子由相聚,在颍州又一同谒见已经退休的欧阳修于里第,颇事留连。计算从出都至颍口这段路程,竟整整花去了一个秋天。“枫叶芦花秋兴长”,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行程。

  中间四句是题目的正面文字,其描写中心是“波平风软”四字。这是诗人此时此地的突出感受,是审美对象的突出特征。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二句是一篇的警策。这里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和华丽的词藻,更没有什么冷僻的典故,只是冲口而出,纯用白描,言简意深地表现了一种难言之景和不尽之情,表现得那么鲜明,那么新颖,那么自然。诗人把自己的亲切感受毫不费力地讲给人们听,使人们感到这一切都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这种境界,是那些字雕句琢、“字字挨密为之”的诗人永远也达不到的。东坡谈艺,尝言“求物之妙”好像“系风捕影”,诗人不仅对他所写的东西做到了“了然于心”,而且做到了“了然于口与手”。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抓住了此时此地的“物之妙”,而且做到了两个“了然”的例子。淮水源多流广,唐人尝称之为“广源公”。诗人沿着蔡河、颍水一路行来,水面都比较狭窄,沿途所见,不外是枫叶芦花的瑟瑟秋意,情趣是比较单调的。一出颍口就不同了,面对着水天相接的广阔的长淮,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忽迷”二字表达了这种情景交融的新异之感。而两岸青山,连绵不断,隐隐约约,像无尽的波澜,时起时伏。诗人此际,扁舟一叶,容与中流,遥吟俯唱,逸兴遄飞,他的心和江山胜迹已融合在一起了。究竟是山在低昂,水在低昂,船在低昂,他说不清;他只觉得一切都在徐徐地流动,徐徐地运行;他处在一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他完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了。七个字写出了船随水波起伏,人在船上感觉不出,只觉得两岸青山忽上忽下;其中“久与”二字写出了“波平风软”的神情,也曲折地暗示了诗人去国的惘惘不安、隐隐作痛,“行道迟迟,中心有违”的依约心情。这两句诗,看来东坡自己也是十分得意的,他在后来写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写道:“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重复用了这首诗的第四、第七两句,只换了一个“沙”字,一个“孤”字。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二句振笔直书,用粗笔浓涂大抹,一气流转,使人忘记了这中间还有对仗。寿州的白塔已经在望,要到达那里,还得绕过前面那一带黄茅冈。说“已见”,说“未转”,再一次突出了“波平风软”的特色。这里的黄茅冈不是地名,而是实指长满黄茅的山冈,前代注家已经辨明过了。

  七、八句乘势而下,用“波平风软”四字总束了中间四句描写;用“望不到”三字引出第八句这个抒情的结尾。不说自己急于到达寿州,却说寿州的故人久立相待,从对面着笔,更加曲折有味。后二十三年,东坡尝纵笔自书此诗,且题云:“余年三十六赴杭倅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据东坡这段题记,知至寿州之日当有小雨。此诗“烟苍茫”三字就是描写那“烟雨凄然”的气象的。又,诗中所称“故人”不知指谁,翁方纲《石洲诗话》说“故人即青山也”,义殊难通。以本集考之,疑此“故人”或即李定。与东坡同时有三个李定,此李定即《乌台诗案》中所称尝“承受无讥讽文字”者。其人此时在寿州,东坡有《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诗可证。

  这首诗情景浑融,神完气足,光彩照人,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方东树评之云:“奇气一片”,正是指它的整体美,不能枝枝节节地求之于一字一句间的。赵翼《瓯北诗话》评东坡诗云:“东坡大气旋转,不屑屑于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又云:“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不可以声调格律求之也。”参看这些评语,对于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有帮助的。从声调格律看,这是一首拗体律诗,前人又称之为“吴体”的。许印芳《诗谱详说》卷四云:“七律拗体变格,本名吴体,见老杜《愁》诗小注。”按杜甫有《愁》诗一首,题下自注云:“强戏为吴体。”吴体之名始见于此。所谓吴体,是说它有意破坏一般律诗的格律声调,把民歌或古诗的声调运用于律体之中,构成一种特殊的音乐美,以适应特定内容的需要。《杜臆》在论老杜《愁》诗时说:“愁起于心,真有一段郁戾不平之气,因以拗体发之。”朱熹《清邃阁论诗》称杜诗“晚年横逆不可当”。正是指杜的拗体律诗别有一种“横逆”难当的风格。东坡此诗正是把古诗的声调运用于七律,以表达其郁勃不平之气。王士禛《居易录》所谓“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者,东坡此诗实足以当之。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2-334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pén)¹放船归,薄暮散花洲²宿。两岸白苹³红蓼(liǎo),映一蓑新绿。
译文: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
注释:¹湓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²散花洲:古战场。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³白苹:蕨类植物,现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⁴红蓼:红蓼是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植物。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有沽(gū)¹处便为家,菱(líng)²(qiàn)³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译文: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等夜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注释:¹沽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²菱:水生植物。两角为菱,四角为芰。³芡:鸡头。

  上阕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散花洲这个地名,是有典故的。陆游的一生中,曾在散花洲夜宿过两次,写这首词时,是第二次。陆游是爱国诗人,是很想收回金国所占失地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诗人。而当他到了散花洲时,应该会对孙权在散花洲犒劳赤壁之战大胜的周瑜及将士这段历史有很深的感慨。陆游的抱负一直到他80多岁去世时,都是没有实现的。而且,这段时期陆游在从福建专管茶盐的提举改任到江西做提举,应该是离朝廷又近了一点,心中是有希翼在的,可提举又并不是个什么很大的官职。同时,陆游在这段时间,是个被同僚认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人,那么,他对实现抱负,又的确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他应该一直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白苹和红蓼,色彩就很醒目了,再加上新绿的大背景,多么地美。蓑,这里是指的船上覆盖的草顶。也有可能是人身上穿的蓑衣。但全首词都没有写有雨,没有雨,就一般不会穿蓑衣。“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可以想象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玩般的兴致。

  到了下阕,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首先谈到了“酒”,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这不过是借酒消愁而已。“菱芡四时足”,是对上一句的补充。陆游幻想就这样坐着船,到处漂泊,喝喝酒,反正有吃的,就这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放纵生涯算了,不管什么理想、抱负了就好。等夜宿一晚,到明天又顺着风前行,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样子的,就随它去吧,懒得想了。这里“江南江北”仍是有含义的。江南是南宋管辖,江北大部分地区被金国所占。那么,陆游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了吗?他的理想抱负,想收回故地的理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他并没有,一直到老,他都是积极的。他并没有像苏轼、欧阳修那样的旷达自适的心情。下阕写得沉郁,在表面词意下,还隐藏着更多的难言的心情。从“任”字就可以看出这点,如果很自适,他不会使用这个“任”字。平时口头语有“任他去”,“不管他”的意思。这里带有一点无可奈何又赌气的意味。而且,他仍是为官的,而且一直都在做官,到他70多岁了,皇帝诏他仍是出来做了官的。他不是范蠡,他并不是那种无所求的人。

  整首词表达了陆游当时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是陆游无意识中从词句中表达出来的,有叶嘉莹先生所说的“具含了花间词之深微幽隐富含言外意蕴的特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