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明河汉,悠悠度女咎。
奔驰空岁月,南北尚淹留。
所愿各千里,此身兼白忧。
如何有羽翼,来往亦遨游。
皎皎明河汉,悠悠度女咎。
奔驰空岁月,南北尚淹留。
所愿各千里,此身兼白忧。
如何有羽翼,来往亦遨游。
傅察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 ▶ 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剑立溪峰信险深,吾皇大道正天心。
剑立溪峰信险深,吾皇大道正天心¹
译文:剑门在溪水旁边,这里的山峰非常险峻,我们皇帝的做法是符合上天的安排的。
注释:¹天心:天意。
百年外户都无闭,空有关名点贡琛。
百年外户都无闭,空有关名点贡琛(chēn)¹
译文:这里百年来都是安居乐业、夜不闭户的,仅仅有一个剑门关的名字罢了。
注释:¹贡琛:进贡宝物。

jiànmén--zhōudūn

jiànfēngxìnxiǎnshēnhuángdàozhèngtiānxīn

bǎiniánwàidōukōngyǒuguānmíngdiǎngòngchēn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有瞽(gǔ)¹有瞽,在周之庭²。设业³设虡(jù),崇牙树羽。应(xuán)鼓,鞉(táo)¹⁰(qìng)¹¹(zhù)¹²(yǔ)¹³。崇备¹⁴乃奏,箫¹⁵¹⁶备举。喤(huáng)¹⁷厥声,肃雍(yōng)¹⁸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lì)¹⁹止,永²⁰观厥成²¹
译文:盲人乐师排成行,聚集周庙前庭上。钟架鼓架摆设好,五彩羽毛架上装。既有小鼓和大鼓,鞉磬柷敔列停当。乐器齐备就演奏,箫管一齐都奏响。众乐交响声洪亮,肃穆和谐声悠扬,先祖神灵来欣赏。诸位宾客都来到,乐曲奏完齐赞赏。
注释:¹瞽:盲人。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²庭:指宗庙的前庭。³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⁴虡:悬挂编钟编磬等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⁵崇牙:古代乐器架横木上刻的锯齿,用以悬挂乐器。⁶树羽:在崇牙上装饰的五彩鸟羽。树,插。⁷应:小鼓。⁸田:大鼓。⁹县:“悬”的本字。¹⁰鞉:一种立鼓。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¹¹磬: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¹²柷: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音乐开始时击柷。¹³圉:即“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止乐。¹⁴备:安排就绪。¹⁵箫:古箫如今之排箫,是以小竹管排编成的。¹⁶管:管乐器,即笛子之类的乐器。¹⁷喤喤:乐声大而和谐。¹⁸肃雝:声音和谐舒缓。¹⁹戾:到达,到来。²⁰永:终,一直。²¹成:指一曲终了。或解为乐之一阕。一说此指祭礼完毕。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说明在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瞽;而“设业设虡”、安置乐器的则当是担任瞽的辅佐的眡瞭。乐器则列举了应、田、鞉、磬、柷、圉、箫管,与《周礼·春官》所载“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基本相符,其中柷为起乐、圉(敔)为止乐之器,以首尾涵盖,表示这次演奏动用了全套乐器而“八音克谐”(《尚书·舜典》),“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其音乐自然十分美妙。

  周颂三十一篇都是乐诗,但直接描写奏乐场面的诗作惟《周颂·执竞》与此篇《周颂·有瞽》。《周颂·执竞》一诗,“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虽也写了作乐,但也落实于祭祀降福的具体内容。惟有《周颂·有瞽》几乎纯写作乐,最后三句写到“先祖”“我客”,也是点出其“听”与“观”,仍归结到乐的本身,可见这乐便是《周颂·有瞽》所要表达的全部,而这乐所包含的意义,在场的人(周王与客)、王室祖先神灵都很明了,无须再加任何文字说明。因此,《周颂·有瞽》所写的作乐当为一种定期举行的仪式。《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高亨《诗经今注》认为这即是《周颂·有瞽》所描写的作乐。从作乐的场面及其定期举行来看,大致两相符合,但也有不尽一致之处。其一,高氏说“大合乐于宗庙是把各种乐器会合一起奏给祖先听,为祖先开个盛大的音乐会”,而《礼记·月令》郑玄注则说“大合乐以助阳达物风化天下也,其礼亡,今天子以大射、郡国以乡射礼代之”,目的一空泛、一具体;其二,高氏说“周王和群臣也来听”,《礼记·月令》则言天子率群臣往视,音乐会的主办者便有所不同了。另外,高氏说“据《礼记·月令》,每年三月举行一次”,《月令》原文是“季春之月”,按周历建子,以十一月为岁首,“季春之月”便不是“三月”了。可见要确指《有瞽》作乐是哪一种仪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周颂·有瞽》这一纯写作乐过程的诗篇,不仅表现了周王朝音乐成就的辉煌,而且也显示了周人“乐由天作”因而可以之沟通入神的虔诚观念。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70-671

yǒu

míng xiānqín 

yǒuyǒu zàizhōuzhītíng shèshè chóngshù yìngtiánxuán táoqìngzhù bèinǎizòu xiāoguǎnbèi huánghuángjuéshēng yōngmíng xiānshìtīng zhǐ yǒngguānjuéchéng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出西直门¹,过高梁桥²,可十余里³,至元君祠(cí)。折而北,有平堤(dī)十里,夹道皆古柳,参(cēn)(cī)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miǎo)。西山匌(gé)(dá),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chà)¹⁰及玉泉¹¹亭榭(xiè),朱门碧瓦,青林翠嶂(zhàng)¹²,互相缀(zhuì)¹³。湖中菰(ɡū)(pú)¹⁴零乱,鸥鹭(lù)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译文:走出西直门,经过高梁桥,约十余里地,便到了元君祠。继而向北行进,可见一条长达十里的平堤,堤上夹道种着的都是年代久远的柳树,树木高低错落,相互交织掩映。那上百顷的澄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西山层峦重叠,与湖面波光相映成趣。远远望见功德古刹和玉泉山脚下的亭榭。那红色的大门和绿色的瓦片,青青的树林和苍翠的山峦,互相映发。湖中的菰蒲杂乱生长,水鸥和鹭鸶翩翩飞翔,让人仿佛身临江南水乡的画境之中。
注释:西山:今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是游览胜地,包括玉泉山、灵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等。¹西直门:北京城的西门,城楼于1969年拆除。²高梁桥:在西直门外,因跨高梁河,故名。³可十余里:大约十里。可,大约。⁴元君祠:在西山妙峰顶,俗称“娘娘庙”。元君,道教对女性成仙者的尊称。⁵北:向北。⁶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⁷掩映:或遮或露,时隐时现。一作“晻(yǎn)映”,有明有暗,相互交错。晻,昏暗。⁸渺然:渺茫不清的样子。⁹匌匒:重叠的样子。此指西山连绵重叠的山峰。¹⁰功德古刹:即功德寺,旧名护圣寺。刹,寺庙。¹¹玉泉:即玉泉山,在北京市西北。以山下有玉泉而得名。山麓有静明园。¹²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¹³缀发:相互映衬,相互引发。缀,联结。¹⁴菰蒲:水生植物。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开淡紫红色小花,夏生新芽,名茭白,秋结实,名菰米,可食用。蒲,水草,可制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予信宿¹金山²及碧云³、香山。是日,跨蹇(jiǎn)而归。由青龙桥纵辔(pèi)(dī)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lán)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dài)¹⁰不能去¹¹
译文:我在金山寺和碧云寺、香山寺住了两夜,这天,骑着一匹驽马回来。我从青龙桥走上平堤,让马随心所欲地走着。这时,晚风正清,湖上的烟雾刚刚升起,那烟岚使人感到其中充满了水气,柳树正在枝繁叶茂之时,我在观赏的同时感到很快乐,几乎不愿离去。
注释:¹信宿:连宿两夜。²金山:指万寿山。³碧云:碧云寺,在香山上。其寺金碧辉煌,下有台阶数百级,气势恢宏,明代为京师诸寺之冠。⁴香山:香山寺,也在香山上。⁵蹇:跛,行动迟缓。借喻劣马或跛驴。⁶青龙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北宫门外,建于元代。⁷纵辔:放松缰绳由马随意行走。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⁸岚润如滴:山林中的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似的。⁹顾:回首,回顾。¹⁰殆:几乎。¹¹去:离开。
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先是,约孟旋¹、子将²同游,皆不至,予慨(kǎi)然独行。子将挟³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jù)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译文:在此之前,我曾约孟旋、子将同游西山,两人都不到,于是我便慨然独往。子将把西湖视为己有,眼界是真够高的,但他稳居七香城中,傲慢地对待我这次旅行,这是为何呢?我把这些写下来寄给在西湖的孟阳等诸位兄长,想博得他们一笑。
注释:¹孟旋:方应祥,字孟旋,作者友人。²子将:闻启祥,字子将,也是作者友人。³挟:怀在心里。⁴西湖:指杭州西湖。⁵顾:反而,却。⁶七香:本指多种香料的混合,这里喻指都市繁华。⁷孟阳:邹之峄,字孟阳,明万历间钱塘(今杭州)人。

yóu西shānxiǎo

liúfāng míngdài 

    chū西zhímén guògāoliángqiáo shí zhìyuánjūn zhéérběi yǒupíngshí jiādàojiēliǔ cēnyǎnyìng chéngbǎiqǐng wàngmiǎorán 西shān guāngshàngxià yuǎnjiàngōngchàquántíngxiè zhūmén qīnglíncuìzhàng xiāngzhuì zhōnglíngluàn ōupiānfān zàijiāngnánhuàzhōng 

    xìn宿jīnshānyún xiāngshān shì kuàjiǎnérguī yóuqīnglóngqiáozòngpèishàng wǎnfēngzhèngqīng yānzhà lánrùn liǔjiāokuáng érzhī dàinéng 

    xiānshì yuēmèngxuán jiāngtóngyóu jiēzhì kǎiránxíng jiāngxié西wéiyǒu yǎnjiègāo wěnxiāngchéngzhōng àoxíng  shūmèngyángzhūxiōngzhīzài西zhě xiào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余于¹长沙公²为族³,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译文:与长沙公是同一宗族,祖先都是大司马陶侃的后裔;由于世次相隔已远,彼此也互不相识;这次路司温阳而得相会,临别之际,以此诗相赠。
注释:¹于:犹“与”。²长沙公:指陶延寿。³族:宗族,家族。⁴祖:陶延寿是陶侃的玄孙,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非嫡系),这里的“祖”兼指对方的曾祖父辈与自己的祖父辈。⁵大司马:东晋名臣陶侃,曾任太尉,封长沙郡公,后拜大将军,死后追赠大司马。⁶昭穆:指同宗世系;古代贵族宗庙制度,二世、四世、六世居于左,叫作昭;三世、五世、七世居于右,叫作穆。⁷既远:指世次相隔已远。⁸路人:过路之人,指关系疏远,彼此陌生。⁹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这里是陶渊明的家乡。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同源分流¹,人易²世疏³,慨然寤叹,念兹厥(jué)
译文:同一源头分支流,世系渐远人相疏;感悟此理深慨叹,因念彼此同初祖;
注释:¹同源分流:同一水源分出的支流,比喻同一宗族的不同后代。²人易:人事变更。³世疏:世系疏远。⁴寤:通“悟”,觉悟,醒悟。⁵厥初:当初的始祖。厥:其。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礼服¹遂悠²,岁月眇(miǎo)(cú)³,感彼行路,眷然(chóu)(chú)
译文:血缘宗亲渐疏远,岁月悠悠不停仁;感叹族亲成陌路,犹豫徘徊心恋慕。
注释:¹礼服:服丧的礼服,这里指宗族关系;古人因血缘亲疏关系不同,丧礼之服也有别,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绸麻等五种。²悠:远,指关系的疏远。³眇祖:指年代久远。眇:同“渺”。⁴行路:行路之人。⁵眷然:恋慕的样子。⁶踌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于穆¹²族,允构斯堂³,谐气冬暄(xuān),映怀(guī)(zhāng)
译文:君为同族美名扬,弘扬父志功辉煌;温文尔雅谦和态,美德生辉映圭璋;
注释:¹于穆:赞叹之辞。毛传:“於,叹辞也;穆,美。”²令:美,善。³允构斯堂:指儿子能够继承父业;允:诚信,确能;堂:正室,喻父业。⁴谐气:和谐的气度。⁵冬暄:像冬天的阳光般和暖。暄:暖和。⁶映:辉映。⁷怀:胸怀。⁸圭璋:宝贵的玉器。这句是说长沙公的胸怀与可与美玉相映生辉。这两句赞美长沙公气度温和,品德高尚。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yuán)采春华¹,载警秋霜²,我曰钦³哉,实宗之光
译文:风华正茂光灿灿,立身谨慎防秋霜;可钦可佩令我赞,君为我族增荣光。
注释:¹爰采春华:光彩如同春花;这里是形容长沙公风华正茂,功绩卓著。《宋书·高帝纪》载:“义熙五年(409年),慕容超率铁骑来战,命咨议参军陶延寿击之。”可知陶延寿于义熙间颇立功业。爰:语助词。采:光彩;华:同“花”。²载警秋霜:惕于秋霜之微;是说长沙公立身处事机敏练达而小心谨慎。载:通“再”,又;警:惕。³钦:敬。⁴实宗之光:实在是宗族的荣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伊余云¹(gòu)²,在长³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译文:彼此偶然一相逢,我愧辈长忘同宗;笑语欢言尚未久,君将离去各西东;
注释:¹伊、云:语助词。²遘:遇。³长:长辈;指作者为长沙公的长辈。⁴同:指同宗。⁵逝:往,去;这里指分别。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遥遥三湘¹,滔滔九江²,山川阻远,行李时通³
译文:三湘遥遥君归处,九江滔滔我意浓;远隔山川路途阻,频将音讯互为通。
注释:¹三湘:泛指湖南,这里指长沙公将返封地长沙。²九江:指作者所在地。³行李时通:经常互通音讯。行李:使者。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何以写¹心,贻(yí)²此话言,进篑(kuì)³虽微,终焉为山
译文:如何表达我心意,且送几句肺腑言;积土可以成高山,进德修业是圣贤;
注释:¹写:抒发,倾泄。²贻:赠送。³篑:盛土的竹器。⁴为山:指建立功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加一筐土虽然很少,但积少成多,最终亦能成山;这里是勉励长沙公不断进德修业,最终可以建成伟大的功业。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¹哉离人²,临路³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译文:愿君此去多保重,相送登程意凄然;路途遥远难再晤,愿得音讯早早传。
注释:¹敬:有“慎”的意思。²离人:离别之人,指长沙公。³临路:上路,登程。⁴款襟:畅叙胸怀款:诚,恳切。⁵辽:远。⁶音问其先:是说可以常通音讯。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以长者的身份,一方面感叹宗族的悠久历史,赞美宗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赞扬长沙公能继父业,并勉励其不断进德修业,希望日后常通音讯。

  陶渊明与长沙公虽然同宗,但由于支系略远而形同路人,这不禁使颇重亲情的陶渊明有些失意,“眷然踌躇”。但临别之言,作者并无抱怨而是以长者口吻,述先祖之洪烈,赞宗族之美德,而长沙公又能“允构斯堂”,“实宗之光”,颂扬其继承祖业的才识与功绩。这是一种长者的期盼与肯定。“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道出即将离别的不舍,二人言谈相投,惜别之情自然而生,“逝焉西东”乃见聚散匆匆,失意与怅然交渗其中。临别寄殷勤之意这是必然,更何况二人又是同宗之亲。此地一别有“三湘”“九江”阻隔,路途遥远,希望能书信相通,聊慰相思之情。“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是作者对长沙公的劝勉,虽为临别之言,但能见出作者勉励长沙公继续进德修业再荣宗族的真诚。

  全诗以长者口吻娓娓道来,既道出自己与长沙公的宗族亲情,又体现出长者对晚辈的殷切关爱,语气和蔼,态度恳切,体现出诗人重视立身处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对亲情关系的敬重。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3

zèngzhǎngshāgōng--táoyuānmíng

zhǎngshāgōngwèitóngchūzhāoyuǎnwèirénjīngguòxúnyánglínbiézèng

tóngyuánfēnliúrénshìshūkǎirántànniànjuéchū

suìyōusuìyuèmiǎogǎnxíngjuànránchóuchú

lìngyǔngòutángxiédōngxuānyìng怀huáiguīzhāng

yuáncǎichūnhuázàijǐngqiūshuāngyuēqīnzāishízōngzhīguāng

yúngòuzàizhǎngwàngtóngxiàoyánwèijiǔshìyān西dōng

yáoyáosānxiāngtāotāojiǔjiāngshānchuānyuǎnxíngshítōng

xiěxīnhuàyánjìnkuìsuīwēizhōngyānwèishān

jìngzāirénlínránkuǎnjīnhuòliáoyīnwènxiān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天丁¹震怒²,掀翻银海,散乱珠箔(bó)³。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hào)颠狂,素麟猖獗(jué),掣(chè)断珍珠索。玉龙酣(hān)战,鳞甲满天飘落。
译文:雪啊,仿佛天兵天将挟着巨怒,将那银子铺成的大海掀翻,将那珍珠缀成的帘子拆散打乱。六角形的雪花滚滚飞舞,把那箔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这雪又像癫狂不已的白虎,以及猖獗横行的白麒麟,一齐扯断了珍珠绳索。还宛如鏖战的玉龙,打得鳞甲满天飘散。
注释:¹天丁:天兵,一说为天上的六丁神。²震怒:大怒,异常愤怒。³珠箔:即珠帘。⁴六出:雪花六角,因用为雪花的别名。⁵皓虎:白色的老虎。⁶素麟:白色的麒麟。⁷珍珠索:一作“真珠索”。

  词的上片前三句“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开篇:一定是天兵发怒了,掀翻了银海,散乱了珠帘,变作了天地间的这场大雪。

  下面二句“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箔中丘壑”,漫天大雪,转眼间将箔中的丘壑便填平了。

  下面五句,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雪势。“皓虎”、 “素麟”,“掣断”的“珍珠索”,“酣战”的“玉龙”,“满天”的“鳞甲”。将逼人的雪势,形象地展示出来了。

  完颜亮巧用博喻手法,大笔挥洒,展现北国豪雪雄浑壮观的景象,堪称大气磅礴。绝无“天人宁巧许,剪水作飞花”的纤柔娇媚淡雅之态,亦无扑朔迷离婉秀之姿。谓其“俚而实豪”,雄气狂放,壮阔恢宏,豪宕奇险,借咏雪酣畅淋漓地展露其为人为词的当行本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

  如果说上片重在写景,那么下片则重在抒情,描述了边塞军旅在这大雪中的豪情壮志。

  开头三句“谁念万里关箔,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谁能想到边关征夫在这风雪中的情景呢?以此从单纯的天上雪景过渡到“万里关箔”去了。

  下面六句,描述了边塞将士在雪中的豪迈气势,剑戟戈矛,在雪色中闪射着寒光,一座座军营透出一派杀气。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士,个个豪雄英勇,都在商略如何克敌制胜。

  结尾二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雪中豪饮,一醉方休,且看取雪后初晴的寥廓碧空。于豪放中又抹上一层浪漫色彩。

  完颜亮笔横四野,墨翻惊澜,天上人间,丘壑、雪势军威人情浑融一体,豪咏狂吟谱成这阕咏雪绝唱。

参考资料:
1、 关德富,唐树凡主编.中国四大名著诗词解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56-257
2、 张冰,全凤荣编著.历代四季咏物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64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