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花风急水茫茫,今夜孤舟宿澧阳。谁在江城吹画角,五更残月一天霜。
蘋花风急水茫茫,今夜孤舟宿澧阳。谁在江城吹画角,五更残月一天霜。

宿yáng--guō

chuānghuāfēngshuǐmángmángjīnzhōu宿yáng

shuízàijiāngchéngchuīhuàjiǎogèngcányuètiānshuāng

郭武

郭武

明凤阳府人,字炅隆。定襄伯郭登同母弟。童年时,仁宗召试以诗,武援笔立就。好学不倦。官尚宝司丞。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龚子栖闲地,都无人世喧。
龚子栖(qī)¹闲地,都无人世喧。
译文:龚处士居住的隐居之地,没有一点人世间的喧哗。
注释:¹栖:居住。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柳深陶令¹宅,竹暗辟疆²去。
译文:好像是陶渊明的住宅柳阴深深,又仿佛是顾辟疆的园林竹径幽幽。
注释:¹陶令:陶渊明。²顾辟疆:字不传。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顾辟疆家有名去。此为史载第一例苏州私人去林。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译文:我马上要过黄牛峡了,逆流非常困难,连白帝猿都为担忧。
赠君卷葹草,心断竟何言。
赠君卷葹(shī)¹草,心断竟何言。
译文:赠君一把卷葹草,我的心也如草心断裂,什么也话说不出。
注释:¹菤葹:即菤葹,草名。

liúbiégōngchùshì--bái

gōngzixiándōurénshìxuānliǔshēntáolìngzháizhúànjiāngyuán

huángniúxiáyáochóubáiyuánzèngjūnjuǎnshīcǎoxīnduànjìngyán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山高路远坑深¹,大军纵横驰奔。
译文:吴起镇山高路远地势险峻,红军骑马纵横其间奋勇杀敌。
注释:六言诗:旧体诗的一种格式,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像律诗那样严格。¹坑深:地势险峻。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¹
译文:有谁敢手持武器,纵马驰骋,在我看来只有彭大将军。
注释:¹唯我彭大将军:大战胜利毛泽东写诗赠于,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将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毛泽东的这首诗,廿四字,刻画了一位英勇无敌的大将军形象。与汉高祖刘邦廿三字的《大风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颇有些他曾熟读的中张飞收缰勒马、在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兵的雄风。“横刀立马”当然只是一个艺术的真实,而不是历史的真实,因彭德怀指挥作战时并未骑在马上,而是隐藏在壕沟里。他使用的枪也不是短距离格斗的大刀长矛一类的古代兵器,而是能够较远距离射击的近代武器“盒子炮”。但该句确实刻画了一个挺身拒敌、勇猛无比的彭大将军形象。

  “山高路远坑深”,此句确实是当地地貌的真实写照。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曾描写红军过六盘山后在白杨城出发的情景:“一出城就要过沟,队伍集结在东门外,等待下沟……队伍继续下沟,一直下到三四十丈的沟底,才又上行二三里路,离开了沟。”“过完了这道沟,又上了山,接着又过了三道深沟,直到半夜才到达杨家园子,已经走了百多里路。我们夜行军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黑夜过深沟的经验以前还没有过。沟越深,越阴暗,看不清道路,而路又很窄,稍不注意,就很危险。”确实,由于水土流失,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吴起镇一带多是高山深沟险壑。只是红军在越过陕甘宁三省交界的老爷山后往东走时,地势逐渐低落,正是谓“山高路远坑深”。

  依据《彭德怀自述》的版本来分析,“骑兵任你纵横”,是谓看你们这些骑兵还能横行几时。“纵横”,强横无忌、奔行无阻之意,是写敌骑气焰嚣张。该句体现了毛泽东及所率领的红军将士志在歼敌、胜利在握的从容镇定和对骄横之敌骑的藐视。“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与古时战场的勇猛战将重叠在一起,令人景仰。

参考资料:
1、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206-207页
2、 王玉孝 等.《毛泽东诗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第367-368页

liùyánshī ·gěipénghuái怀tóngzhì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shāngāoyuǎnkēngshēn jūnzònghéngchíbēn 
shuígǎnhéngdāo wéipéngjiāngjūn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少年¹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注释:¹少年:年轻。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不效艾符¹(qū)习俗,但祈(qí)²蒲酒话升平。
译文: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注释:¹艾符:艾草和驱邪符。²祈:祈望。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bìn)¹日日添白头,榴²锦年年照眼明。
译文: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注释:¹鬓丝:鬓发。²榴:石榴花。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千载贤愚(yú)¹同瞬息,几人湮(yān)²几垂名³
译文: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¹贤愚:圣贤,愚蠢。²湮没:淹没,消失,毁灭。³垂名:名垂青史。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也正因为前文叙述的原因,他才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辞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duān

yīnyáofān tángdài 

shàoniánjiājiébèiduōqíng lǎoshuízhīgǎnkǎishēng 
xiàoài dànjiǔhuàshēngpíng 
bìntiānbáitóu liújǐnniánniánzhàoyǎnmíng 
qiānzǎixiántóngshùn rényānchuímíng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yǐ)。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译文:回廊上的栏杆曲曲弯弯,外面的天色像水一样清澈湛蓝。昨天晚上,我也曾在这里凭倚栏杆。人们都把明月比作佳期,认为月满时人也会团圆。因此我每天都在这里倚眺望,盼望心上人早日回到身边。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罗衣著(zhuó)¹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²、宝筝(zhēng)前。
译文:绫罗的衣服虽已穿坏,但以前的余情尚在,令我缅怀留恋。可是不知旅行在外的游子,是谁让他把初衷改变。一春以来,因为离愁别恨而满怀愁怨,也懒得抚筝调弦。还有那两行因闲愁而伤心的眼泪,滴落在那宝筝的面前。
注释:¹罗衣著破:著,穿。²闲泪:闲愁之泪。

  起首两句主写倚阑,而写今夕倚阑,却从“昨夜曾倚”见出,同样一句词,内涵容量便增加一倍不止。——既然连夜皆倚阑而望,当还有多少个如“昨夜”者!“ 天如水” ,比喻夜空如水般明澈与清凉,可是其意不在于写天,而在于以明净的天空引出皓洁的明月。歇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的对月怀人。男子去后一直不回来,也没说准什么时候回来,她结想成痴,就相信了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说法—— 月倚人团倚,每遇月倚,就倚阑苦望。词中写女主人公倚阑看月,从希望到绝望,有其独到之处。“初将”是说“本将”,这一语汇,便已含有“后却不然”的意味。下面却跳过这层意思,径写“长望”,其中自有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多次的希望和失望的交替在不言之中。“初”字起,“长”字承转,两个要紧的字眼,括尽一时期以来望月情事,从中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痴情和怨意。

  过片两句,从等待无望而终于悟知痴想成虚。“罗衣著破”,是时长日久;“前香在”,则以罗衣前香之犹存比喻往日欢情的温馨难忘,委婉表达对旧情的缱绻眷恋。“旧意谁教改”?问语怨意颇深。人情易变,不如前香之尚在;易散之香比人情还要持久,词中女主人公感到深深的痛苦。结拍二句,点出全词的“离恨”主旨,以“一春”写离恨的时间久长,以“懒调弦”、“两行闲泪”形容离恨的悲苦之深,将愁极无聊之感抒写到极致。春日本为芳思缠绵之时,然而日日为离恨所苦,自然无心调弦弹筝,然而又百无聊赖,于是不得不对着筝弦黯然神伤。这种内心的苦恨,被作者表现得维妙维肖。陈延焯谓“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确然不错。此词运笔有迥环往复之妙,读之使人心魂摇荡,低徊不已。

měirén ·lángānwàitiānshuǐ

yàndào sòngdài 

lángānwàitiānshuǐ zuóháicéng chūjiāngmíngyuèjiā chángxiàngyuèyuánshíhòu wàngrénguī 
luózhuóqiánxiāngzài jiùshuíjiàogǎi chūnhènlǎntiáoxián yóuyǒuliǎnghángxiánlèi bǎozhēngqián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译文:秋天的蝉声叫得就像古筝洪亮的音响,我听着蝉声悠闲地在杨柳边行走着。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译文:小溪里的溪水平静的就像一面镜子,忽然刮起一阵风,吹来的叶子落在小溪里,在溪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徐玑是南宋中叶“永嘉四灵”之一,平生不热衷于功名,主张以清新之词写闲适之趣。《秋行》代表了其艺术风格。《秋行》是宋代诗人徐玑的一首七言绝句,又名《行秋》。诗人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鸣蝉似筝,小溪如镜等秋日的景色,抒发了恬静悠然的心情。

  诗中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秋行》呈现出“欲辨忘言”的田园牧歌美。

  《秋行》一诗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乏清新之词、脍炙人口如同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笛,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意境闲适。这把原本很普通的风景,也是描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从而令这首诗有着一种不一样的美,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这样的作品也是最有代入感,读来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诗作中那种不一样的美。

  《秋行》运用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动静映衬的写法来描绘出秋天的生动景色。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微变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qiūxíngèrshǒu ·

 sòngdài 

jiájiáqiūchánxiǎngzhēng tīngchánxiánbàngliǔbiānxíng 
xiǎoqīngshuǐpíngjìng fēiláilàng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