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鞍催发五更钟,王事悤悤不易从。雪气空濛迷马首,霜威跋扈袭裘茸。
晓鞍催发五更钟,王事悤悤不易从。雪气空濛迷马首,霜威跋扈袭裘茸。
谁家村落鸡频唱,到处园林鸟绝踪。却忆云山旧栖地,拥衾高卧养吾慵。
谁家村落鸡频唱,到处园林鸟绝踪。却忆云山旧栖地,拥衾高卧养吾慵。

zǒngguǎnlǒng西gōngguīzhàochéngxuěxíngjiànmìngxiàn--duànchéng

xiǎoāncuīgèngzhōngwángshìcōngcōngcóngxuěkōngméngshǒushuāngwēiqiúrōng

shuíjiācūnluòpínchàngdàochùyuánlínniǎojuézōngquèyúnshānjiùyōngqīngāoyǎngyōng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闭门读书。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二妙集》,词有《菊轩乐府》一卷。 ▶ 2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zhuó)¹于堂下,释²(chuí)³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译文: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削车轮。他放下锥凿走到堂上,向齐桓公问道:“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轮扁又问:“圣人还在吗?”齐桓公说:“已经去世。”轮扁说:“如果这样,您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我在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能随便议论呢!若能说出道理还可以,若说不出道理,就要被处死。”轮扁说:“我就从我所做的工的角度来观察。斫削车轮,慢了就会松缓而不牢固,快了就会涩滞而难以削入。不快不慢,手中做到了却在心中想到,嘴里说不出来,这个快与慢的限度就存在于其间。我无法把这个技巧告诉给我的儿子,而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接受这个奥秘。因此,我都快七十岁了,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和他们那些不可言传的东西都已经消失了,那么您所读到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注释:¹斫轮:指斫木制造车轮。²释:放下。³椎凿:槌子和凿子。⁴安得:岂可。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¹歌管有新音。风凋(diāo)碧柳愁眉淡,露有黄花笑靥(yè)²深。
注释:¹凤城:旧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降于京城,称丹凤城。后遂称京都为凤城。²笑靥:脸上笑出的圆窝。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初见雁,已闻砧(zhēn)。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¹,细捧霞觞(shāng)²滟滟金³
注释:¹纤纤玉:指双手细白如玉。²霞觞:指美酒。³滟滟金:指金黄色的酒浆。

  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有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简直把重阳写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一特点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说小晏作此词“无一语及蔡者”,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借机攀附权贵,是对作者的赞赏。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浅了。仔细品味起来,小晏非但没有阿谀蔡京,这种一反常规的写法,未尝不是对蔡京的讽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绮罗丛里胜登临”,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从这个角度来读这首词,不是很有意味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译文:自从幼年就开始攻读诗文、经典,成年后又用权益和谋略做事。我就像藏卧荒丘中的猛虎,收起爪牙,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¹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xún)阳江口!
译文:我遭到不幸两颊刺文金印,怎么能忍受被发配到遥远的江州充军?以后若是有机会报此仇恨,血染浔阳江口也誓不罢休。
注释:刺文:古代刑罚的一种,在犯人脸上刺刻文字或标记,押送边疆服役或充当军。¹那堪:哪能忍受。

  这首词的上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二句显示出宋江对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下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记述词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因酒醉喷发而出,豪情纵横地抒发了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凡怀抱。

  该词格调高昂激越。写作手法是由低到高、由柔到刚循序渐进地陈述与抒发,虽然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毫无文饰,但难得的是真情实志发自心底,没有丝毫矫揉之气,读其词如见其人。

  上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是说自己文通经、史,自有经邦济世之才;武晓韬略,知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的应变之术。然而北宋徽宗昏暗不明、贤愚不辨,重用蔡京、童贯等奸佞小人,致使豺狼横行、忠贤被黜、黎民受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两句采用比喻手法,以猛虎卧于深山荒丘比喻自己之不得志,只能暗中收敛起尖牙利爪忍受屈辱等待着时机到来。反映出踌躇满志的词人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与命运抗争的叛逆性格。应当注意到以“猛虎”自喻,所抒发的非同寻常之志,虎为百兽之王,可以呼啸生风。所以此处已表达了词人有叱咤风云、改朝换代的志向。

  下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原本具有的反叛意识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两句,记述词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一带)。“刺文双颊”,指古代的黥刑,又叫墨刑,即以刀刺纹于犯人的面颊、额头后以墨涂之,墨生于肉,则刺文不去,留下做终生的耻辱。这对于一般人尚且不堪忍受,何况是一个文武全才、胸怀大志、以猛虎自比的人!所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便是该词的必然结尾,也是词人多年壮志、满腹积恨如山洪般地爆发,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要生存就要反抗斗争”的主题。“浔阳江口”,便在江州,是他流放服役之处;“血染”之义,便是真刀真枪地大干一场,对大大小小的奸臣贼子决不宽恕。这是铮铮铁骨的七尺男儿复仇的怒吼,不愧是后来纵横江湖、驰骋数州、经历十郡,一时之间宋军不敢抗拒的义军领袖应有的气魄。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今宵是除夕¹,明日又新年。
译文:今晚就是除夕之夜,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¹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爆竹惊残梦,寒镫照独眠。
爆竹惊残梦,寒镫(dēng)¹照独眠。
译文:爆竹声将我从梦中惊醒,只一盏寒灯独自照着我入眠。
注释:¹镫:同“灯”,指油灯。
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
风霜催腊惊,梅柳得春先。
译文:风霜催促着腊月惊快过去,梅花和柳树最先知道春的消息。
抚景情无限,那能不怅然。
抚景情无限,那能不怅然¹
译文:看着这些景象心绪翻涌,哪里能做到心中不怅然失意。
注释:¹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不痛快的样子。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¹惊周公。
译文:太阳已高高升起睡意依然很浓,这时军将叩门将我从梦中惊醒。
注释:走笔:谓挥毫疾书。孟谏议:即孟简,生平不详。谏议:朝廷言官名。¹打门:叩门。周公,指睡梦。《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周公!”后代即把梦周公作为睡梦的代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juàn)¹斜封三道印。
译文:口称是孟谏议派他前来送书信,还有包裹用白绢斜封加三道印。
注释:¹“白绢”句:言军将带来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开缄¹宛见²谏议面,手阅月团³三百片。
译文:我打开书信宛如见了谏议的面,翻检包裹有几百片茶叶的圆圆的茶饼。
注释:¹开缄:打开信。²宛见:如见。³月团:指茶饼。茶饼为圆状,故称。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zhé)虫惊动春风起¹
译文: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
注释:¹“闻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蛰虫:蛰伏之虫,如冬眠的蛇之类。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天子须尝阳羡(xiàn)¹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译文:因为天子正在等待品尝阳羡茶,百草都不敢先于茶树贸然开花。
注释:¹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茶事拾遗》:“(张芸叟)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仁风暗结珠琲(bèi)(léi),先春抽出黄金芽¹
译文:和风吹起来茶树好像长出蓓蕾,原来是春天之前发出的黄嫩芽。
注释:¹“仁风”二句:意谓天子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琲瓃:珠玉,喻茶之嫩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译文:摘下新鲜的茶芽烘焙随即封裹,这种茶叶品位极好很少见到它。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¹
译文:茶叶供奉皇帝之余还献给王公,怎么还能够送到我这山人之家。
注释:¹“至尊”二句:意谓这样的珍品茶,本应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现在竟到了我这样的山野人家来了。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¹自煎吃。
译文:我关上柴门室中没有一位俗客,头上戴着纱帽来给自己煎茶吃。
注释:¹纱帽笼头:纱帽于隋唐以前为贵胄官吏所用,隋唐时则为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饰。有时亦指普通人的纱巾之类。葛长庚《茶歌》:“文正范公对茶笑,纱帽笼头煎石铫。”明文徵明《煎茶》:“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碧云¹引风²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译文:碧绿的茶水上面热气蒸腾不断,茶汤里细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面。
注释:¹碧云:指茶的色泽。²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指煎茶时浮起的泡沫。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一碗喉吻¹润,两碗破孤闷。
译文: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
注释:¹吻:唇。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译文: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译文: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译文: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译文: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
蓬莱山,在何处?
蓬莱山¹,在何处?
译文:蓬莱山,又在哪里?
注释:¹蓬莱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译文: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山上群仙司¹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译文: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
注释:¹司:统率。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duò)在巅崖受辛苦!
译文: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¹否?
译文: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
注释:¹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这首诗是作者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

  此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写得极其浪漫。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无数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一段分两层。头两句为第一层: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他日高三丈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并且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开缄、手阅以见作者之珍惜与喜爱。字里行间流溢两人的互相尊重与真挚友谊。

  第二层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所赠之茶是珍品。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天子要尝新茶,百花因此不敢先茶树而开花。接着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着重渲染珍品的“珍”。以下四句,说像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而今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在最后那个感叹句里,既有微讽,也有自嘲。

  以上全用朴素的铺叙,给人以亲切之感。诗中虽然出现了天子、仁风、至尊、王公等字样,但并无谄媚之容,而在“何事”一句中,却把诗人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把他划入野人群中。作为一个安于山林、地位卑微的诗人,他有一种坦直淡泊的胸襟。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欲,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似乎只有在这片天地中,他那颗对人世冷暖的关注之心,才能略有寄托。第二段的七碗茶,就是展现他内心风云的不平文字。

  反关柴门,家无俗客,这是一种极为单纯朴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摆脱可厌的世俗,过他心灵的生活。纱帽,这里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诗人纱帽笼头,自煎茶吃,这种平易淡泊的外观,并不说明他内心平静。读完全诗,读者才会见到他内心炽热的一面。

  碧云,指茶的色泽;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煎茶时浮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里,煎茶自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这里也不单纯是为了修饰字面。以下全力以赴写饮茶,而所饮之茶就像一阵春雨,使他内心世界一片葱翠。在这里,他集中了奇特的诗情,并打破了句式的工稳。在文字上作到了“深入浅出”,或者说“险入平出”。七碗相连,如珠走盘,气韵流畅,愈进愈美。“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看似浅直,实则沉挚。第三碗进入素食者的枯肠,已不易忍受了,而茶水在肠中搜索的结果,却只有无用的文字五千卷。似已想入非非了,却又使人平添无限感慨。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紧处。他写来轻易,笔力却很厚重。心中郁积,发为深山狂啸,使人有在奇痒处着力一搔的快感。饮茶的快感以致“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这样的情况虽然可能也有,但也应该说这是对孟谏议这位饮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赞誉。同时,从结构上说,作者也要用这第七碗茶所造成的飘飘欲仙的感觉,转入下文为苍生请命的更明确的思想。这是诗中的“针线”,他把转折处连缝得十分熨贴。

  蓬莱山是海上仙山。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风,返回蓬莱。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不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喘息和休息的机会。诗人期待劳苦人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可知诗人写这首饮茶歌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后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36-1038

zǒuxièmèngjiànxīnchá

tóng tángdài 

gāozhàngshuìzhèngnóng jūnjiàngménjīngzhōugōng 
kǒuyúnjiànsòngshūxìn báijuànxiéfēngsāndàoyìn 
kāijiānwǎnjiànjiànmiàn shǒuyuèyuètuánsānbǎipiàn 
wéndàoxīnniánshān zhéchóngjīngdòngchūnfēng 
tiānchángyángxiànchá bǎicǎogǎnxiānkāihuā 
rénfēngànjiézhūbèiléi xiānchūnchōuchūhuángjīn 
zhāixiānbèifāngxuánfēngguǒ zhìjīngzhìhǎoqiěshē 
zhìzūnzhīwánggōng shìbiàn便dàoshānrénjiā 
cháiménfǎnguān shāmàolǒngtóujiānchī 
yúnyǐnfēngchuīduàn báihuāguāngníngwǎnmiàn 
wǎnhóuwěnrùn liǎngwǎnmēn 
sānwǎnsōucháng wéiyǒuwénqiānjuàn 
wǎnqīnghàn píngshēngpíngshì jìnxiàngmáokǒngsàn 
wǎnqīng liùwǎntōngxiānlíng 
wǎnchī wéijuéliǎngqīngfēngshēng 
péngláishān zàichù 
chuān chéngqīngfēngguī 
shānshàngqúnxiānxià wèiqīnggāofēng 
ānzhībǎiwàn亿cāngshēngmìng duòzàidiānshòuxīn 
biàn便wéijiànwèncāngshēng dàotóuháif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