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声沈暮霭收,长河泻浪洗清秋。遥天千里澹如水,明月一轮光满楼。
万籁声沈暮霭收,长河泻浪洗清秋。遥天千里澹如水,明月一轮光满楼。
随意倾银成胜赏,谁家横玉调新愁。可怜白首蟾宫客,羞对嫦娥说旧游。
随意倾银成胜赏,谁家横玉调新愁。可怜白首蟾宫客,羞对嫦娥说旧游。

zhōngqiūzhīfēngshēngzhòngjiānwèishēngxíngzhīxiéjiǔshījiànguòyùn--duànchéng

wànlàishēngshěnǎishōuzhǎngxièlàngqīngqiūyáotiānqiāndànshuǐmíngyuèlúnguāngmǎnlóu

suíqīngyínchéngshèngshǎngshuíjiāhéngdiàoxīnchóuliánbáishǒuchángōngxiūduìchángéshuōjiùyóu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闭门读书。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二妙集》,词有《菊轩乐府》一卷。 ▶ 2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阮光禄在剡(shàn)¹,曾有好车²,借者³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借而不敢言。阮后闻,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¹⁰?”遂¹¹焚之¹²
译文: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即使这样,)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个人要为母亲送葬(而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
注释:¹阮光禄在剡:阮(ruǎn)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阮裕是东晋时期河南陈留人,与阮籍同宗,以通情达理、爽快无私著称。阮裕官至侍中,能常在皇帝身边。但东晋时期的政权多数集中在辅政的大臣手里,侍中一职无很大职权。阮裕又没有功名心,觉得在首都生活无趣,便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去了会稽(今浙江绍兴)。阮裕在会稽买了一套房子,并拒绝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阮裕收藏了很多车子,由于是老古董很值钱。剡,即剡县,是即所在地,今在浙江嵊州。²曾有好车:该车是东汉时代传下来的,有百多年的历史了,阮裕其做了精美的装饰,看上去很漂亮。这辆车木材好,很皮实,包括貂蝉后爹王司徒在内的不少名人都坐过此车。尽管阮裕视此车为自己的心爱之物,但若有人借,阮裕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答应。³者:……的人。⁴皆:都。⁵意:心里想。⁶欲:想要。⁷而:但。⁸闻:听说。⁹之:代词,代这件事。¹⁰何……为:干什么。¹¹遂:就,于是。¹²之:代词,代那辆车。

  《阮裕焚车》是一篇质朴的散文,用的虽是口语,但短小精悍、意味隽永、耐人回味。本文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喜读,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其所述的阮裕这一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影响很大。

  文章中阮裕的形象,首先无私助人,让人尊敬。一个与阮裕没有很大交情的人因某件旁人看来较为晦气的事向阮裕借车他都肯借,可以看出阮裕的爱心。其次,阮裕不愿意保留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阮裕焚烧了马车,使自己的私心绝灭。阮裕有着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最后,通过阮裕的正面形象,本文还讽刺了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的人。这也体现了《世说新语》一贯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于民雄.此情可待成追忆——读《世说新语》几个感人的故事[J].贵阳文史.2013(1)
2、 匿名.阮裕焚车[J].小学生心理成长导刊(中年级·个性乐园版).2005(5)
3、 浙江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寒生碧树。
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qiào)¹生碧树。
注释:¹峭寒:严寒。
做弄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做弄¹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注释:¹做弄:故意播弄。
这首小令,写惜春伤别情绪。上片写庭院春景。帘外细雨,落花无声。独自徘徊,寒生碧树。下片抒情。清明时节,风雨无情,忆得归时,画桥停棹,正满眼落花飞絮,春将尽矣。全词婉秀淡雅,柔媚多姿。表现了“蒲江词”的风格。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¹九十,面山而居²。惩(chéng)³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惩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¹⁰,可乎?”杂然相许¹¹。其妻献疑¹²曰:“以¹³君之力,曾(zēng)¹⁴不能损¹⁵(kuí)(fǔ)¹⁶之丘¹⁷,如太行、王屋何?且¹⁸¹⁹²⁰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²¹担者三夫²²,叩石垦壤,箕(jī)(běn)²³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²⁴妻有遗男²⁵,始龀(chèn)²⁶,跳往助之。寒暑易节²⁷,始一反焉²⁸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注释:¹且:副词,将近。²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³惩: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⁴塞:阻塞。⁵迂:曲折绕远。⁶聚室而惩: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⁷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⁸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⁹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的意思。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¹⁰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¹¹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¹²献疑:提出疑问。¹³以:凭借。¹⁴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¹⁵损:削减。¹⁶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¹⁷丘:土堆。¹⁸且:况且。¹⁹焉:疑问代词,哪里。²⁰置:安放。²¹荷:扛的意思。²²夫:成年男子。²³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²⁴孀:孀妻,寡妇。²⁵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²⁶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²⁷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²⁸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gōngshān (jiéxuǎn )

lièkòu xiānqín 

    běishāngōngzhě niánqiějiǔshí miànshānér chéngshānběizhī chūzhī shìérmóuyuē  píngxiǎn zhǐtōngnán hànyīn   ránxiāng xiànyuē  jūnzhī zēngnéngsǔnkuízhīqiū tàiháng wáng qiěyānzhìshí  yuē  tóuzhūhǎizhīwěi yǐnzhīběi  suìshuàisūndànzhěsān kòushíkěnrǎng běnyùnhǎizhīwěi línrénjīngchéngshìzhīshuāngyǒunán shǐchèn tiàowǎngzhùzhī hánshǔjié shǐfǎnyān  liè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大江¹阔千里,孤舟无四邻²
译文:大江辽阔,千里茫茫,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飘荡无人作伴。
注释:¹大江:指诗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无考证。²无四邻:指周围没有其他船只。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wéi)¹故楼²月,远近必随人。
译文:只有以前在家中楼上看到的月亮,或远或近的伴随着我。
注释:¹唯余:只有。²故楼:指家乡之楼。月随人行,故现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楼月”。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入风¹先绕晕²,排雾(wù)³急移轮
译文:起风前它四周先围着一个彩环,冲开云雾时又像急速游动向前。
注释:¹入风:遇风。²晕:月四周有时有云气围绕如环叫做月晕。³排雾:冲开、排开云雾。⁴轮:月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若教长似扇¹,堪(kān)²³艳歌尘
译文:倘如它能永远像一把圆扇,可以拂去艳情场上的尘烟。
注释:¹似扇:古人咏扇的诗赋形容扇的圆常以月为比,诗中倒转过来,以扇比月。²堪:能,可。³拂:拂拭。⁴艳歌尘:指唱艳歌的人身上的尘土。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开头两句交待了望月的时间、地点、环境。江,是横阔千里、浩渺无际的大江;舟,是孤舟,无四邻的孤舟。二者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无处诉说,只有遥寄明月了,为引出下文做了铺垫。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承接上句。诗人展开奇思妙想:他不觉孤独,认定此月正是老家楼上常见的那轮明月,原是“旧时相识”,因而不管自己去家远或近,它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在身边,更深层地表达出了思恋与孤独之苦。诗人不再觉得孤寂,精神便不颓丧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联对“故楼月”的描写,仍用拟人的方法。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诗人一抛写月常用手法,别出心裁,故作错觉。月见风来袭,便让晕来围绕;见云雾来遮,便急忙调转车轮驶走。忽明忽暗之间,也暗示诗人思绪的起伏不定:感激它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赞美它那艰难的经历和勇于防范的精神,这种模棱的认识又延续下去。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此联以扇拟月,抒发人生感慨,设想它若长圆不缺似团扇,就能用来为唱艳歌的拂尘了。这里月似团扇,歌者持此唱着艳歌,更是美女,诗人借喻远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楼月”到“故楼人”,经过一些联想的中介,怀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陆坚主编.《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82-183页
2、 蔡景仙主编.《汉魏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第319页

zhōuzhōngwàngyuè--zhūchāo

jiāngkuòqiānzhōulín

wéilóuyuèyuǎnjìnsuírén

fēngxiānràoyūnpáilún

ruòjiàozhǎngshìshànkānyànchén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zhé)搏噬(sh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译文:本县有一户姓冉的人家,他家有一只凶猛的狗。遇到行人就要追上去咬,常常有行人被咬伤。凡是有人被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财来给人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冉氏为此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译文:刘位东告诉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已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只狗还远远望着我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好狗,如果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算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一步!听说冉氏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千金买得!
“居数曰,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居数曰,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译文:“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只狗。他说‘已经杀掉烧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像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音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huán)(zhuó)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xi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译文:唉!天下与人勇敢搏斗而对盗贼胆小害怕的,难道只是这只狗吗?现在街市上的流氓无赖,平日到处闹事,在本乡本地横行不法。有的在衙门里挂个差役的名,有的在兵营里吃一口粮,他们专欺侮文弱而善良的人,他们走在路上,人们都要远远避开;他们一怒,就叫来一大群同党,手拿凶器围拢来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们,样子真象个壮士一样。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强盗,叫他们拿了兵器,编进宫府,防守地方,人数不下一百几十;马房里的马夜里有点惊扰叫起来,他们就以为强盗来到,两手抖抖索索,拔刀出不了刀鞘,总算跑了出来,身子还在抖,身上的东西碰击出声音来。点燃火器,一而再,再而三都点不着。听说要出发到防守的地方去,离贼军还有几百里,离家乡仅仅几十里,那就哭哭啼啼和父母妻子告别,像以后永远见不到的样子,他们的激动和惊慌到如此地步!所以我说: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过分吗?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sh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¹,其母曰:“快牛为犊(dú)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译文: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养猫的,是要猫捕鼠;养狗的,是要狗防盗。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这已经是没有用了,何况加上它还要咬人?这种狗,岂可以留下来?石勒要杀掉石虎,他母亲说:“跑得快的牛小时候,总会弄破车子,你还是稍稍容忍他吧。”到后来石勒的后代,到底灭绝在石虎之手。只贪图牛能跑得快,不管车子会撞破,尚且不对;何况只撞破车子的牛实际跑不快呢?然而那种女人的仁慈心肠,古今都一样;从此说来,那姓冉的所有的才智,超过了一般人多得多了。
注释:¹“石勒欲杀虎“数句:出自《晋书·石季龙载记》。
人之材,有所长则必有所短;惟君子则不然。钟毓与参佐射,魏舒常为画筹;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发无不中,举坐愕然。俞大猷与人言,恂恂若儒生;及提桴鼓立军门,勇气百倍,战无不克者。若此者固不可多得也。其次,醇谨而不足有为者。其次,跅弛而可以集事者。若但能害人而不足济事,则狗而已矣!
人之材,有所长则必有所短;惟君子则不然。钟毓¹与参佐射,魏舒²常为画筹;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发无不中,举坐愕(è)然。俞大猷(yóu)³与人言,恂(xún)若儒生;及提桴鼓立军门,勇气百倍,战无不克者。若此者固不可多得也。其次,醇谨而不足有为者。其次,跅弛而可以集事者。若但能害人而不足济事,则狗而已矣!
译文:人的才能一般来说有擅长的地方就会有缺乏的地方。而君子就不是这样,钟毓与部下射箭的时候,魏舒只是给他计数,人手不够的时候才找他充数,没想到魏舒箭无虚发百发百中,在场的人都震惊了。俞大猷跟人讲话的时候,小心谨慎得样子像个学生,而等到提起战鼓站在军门之前时,则勇气数百倍,战无不克。当然,像这样的人是很少的。比这种人差一些的,就是那些谦逊而不能有作为的人。更差的,则是那些平日放荡不羁到关键时刻还能做事的人,而像这样能害人却不敢干事的人,跟狗又有什么区别!
注释:¹钟毓:三国魏钟繇之子,字稚叔。为人机警、敏捷,谈笑有其父风范,累官都荆州。²魏舒:字阳元,四十多岁时为孝廉,后为尚书郎。朝廷欲淘汰郎官,罢免不合格者,他说:“吾即其人也。”裹起衣被就走,同僚有愧色。钟毓辟他为长史。钟毓不知道他善于射箭,一次射箭比赛人数不足,就让他充数,竟发无不中。钟毓十分赞赏,对他说:“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后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见《晋书·魏舒传》。³俞大猷:明代晋江人,字志辅。兵部尚书毛伯温赏识他的才华,擢广东都司。多次指挥舰队击破倭寇,时称俞家军。⁴恂恂:谦恭谨慎貌。⁵跅驰:即“柝驰”,放荡不羁貌。
虽然,吾又尝闻某氏有狗竟夜不吠,吠则主人知有盗至;是狗亦有过人者。然则搏噬行人而不御贼,虽在狗亦下焉者矣。
虽然,吾又尝闻某氏有狗竟夜不吠,吠则主人知有盗至;是狗亦有过人者。然则搏噬行人而不御贼,虽在狗亦下焉者矣。
译文:尽管如此,我也曾经听说一家人有狗能整夜不叫,一叫就说明有窃贼来了,这样的狗比某些人还有用。像那些撕咬行人却不敢防盗的,就算是狗也下等的狗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