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歌彻酒杯忙,泽畔骚翁送范滂。
琴带衡云弦索润,马餐湘茝辔丝香。
山中狸豹随吟旆,部内豹狼入按章。
却笑诗寒吟骨耸,愁看酬唱挟风霜。
皇华歌彻酒杯忙,泽畔骚翁送范滂。
琴带衡云弦索润,马餐湘茝辔丝香。
山中狸豹随吟旆,部内豹狼入按章。
却笑诗寒吟骨耸,愁看酬唱挟风霜。
乐雷发

乐雷发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 1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鸣桡(ráo)¹(yà)²溪溶溶³,废绿平烟吴苑东。
译文:每划一下桨时就发出轧轧的轻响,船下小溪水波荡漾。吴苑东边那荒芜的绿野上,烟雾漫地而起。
注释:¹鸣桡:谓开船。²轧轧:象声词。³溶溶:水流盛大貌。⁴废绿:荒芜的绿野。⁵平烟:谓漫地而起的烟雾。⁶吴苑:即长洲苑,吴王之苑。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水清莲媚(mèi)两相向¹,镜²里见愁愁更红。
译文:水流清澈见底,美丽的莲花和娇媚的人脸两两相对,水平如镜,清清水吴映出了那因愁而红的脸。
注释:¹两相向:指女子和水中莲花两相对。²镜:指清澈的水面。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
白马金鞭(biān)¹大堤上,西江²日夕多风浪。
译文:在那岸边的大堤上骑着白马手持金鞭的少年啊,太阳即将西下已近黄昏,西江可是风浪很大的呀。
注释:¹金鞭:一作“金鞍”。²西江:唐人多称长江中下游为西江。此指南京市西的一段长江。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荷心有露似骊(lí)¹,不是真圆亦摇荡²
译文:看那片荷叶上沾着一滴露珠,就好似骊珠一样,虽然这露珠不是真圆,但它也在那吴摇摆晃荡着。
注释:¹骊珠: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²摇荡:摇摆晃荡。

  乐府诗始于汉武帝。当时有太乐、乐府二署,分别掌管雅乐和俗乐。雅乐是郊庙之乐,主要用于祭祀;俗乐是乐府机关采集的各地的风谣,以及部份文人的创作,主要是用来供奉封建王朝的帝王和贵族们作歌舞娱乐之用。《莲浦谣》属于俗乐,但是如果同《乐府诗集》中他人的《采莲曲》相比,它有深意得多。

  这首诗虽只八句,而且只限于粉沫莲女在摇船这一简单的情节上,然而由于诗人巧妙地融情入景,遂使这短短的八句诗,却写出了感时、伤己、怀人、惜志等多层意思,沉郁含蓄,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诗以采莲女在溪水上划着小船出现开始。开头的“鸣桡”二字就规定了这划起桨来轧轧作响的船,只能是渔户用的白木划子,而不是轻柔的画舫。摇船的人,通过下联“莲媚两相向”的“媚”字,可知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通过“鸣桡”的这一典型事物,就约制了读者的想象,使读者认识到温庭筠在这里创造的是一个美丽的渔家姑娘。只是她不是来采莲的,只不过是划着船经过这莲浦而已。整个诗就是她的思绪,诗人是通过她的眼光捕捉到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意识流”。

  由于水面比城市、山林都为开阔,所以历来划船的人几乎总是双眼望着远方的。因此,岸边那一片荒芜的草原,就很自然地进入了她的眼帘。如果“废绿平烟”不点出那曾是“吴苑”,那读者的想象就会失去规范,诗意也就会显得朦胧起来。待到“吴苑”一出,这就无异于告诉了读者她此时在想些什么。在她,也许只一闪念,然而读者的思绪却被她引导到一个古老的故事中去了。“吴苑”是曾一度称霸的吴王夫差的殿宇。吴王夫差在征服了越王勾践以后,就沉溺于勾践送来的美女西施的绝色之中,遂不问政事而逐渐腐化起来。而越王勾践这时却正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反而一举灭掉了吴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所以从她那感叹于“废绿平烟”的眼色中,顺着逻辑思维,读者就领悟得到她此时对于唐末皇室腐朽堕落的忧虑。

  船在继续前进,从开阔的湖面进入了藕荷深处。清清的水里,映出了她那衬着荷花的脸。这使她想起清晨临镜的情景:她既为青春的艳丽而自喜,也更为岁月的流逝、青春易逝而悲伤。这其实是这一类乐府的传统写法。如梁昭明太子的《采莲曲》说:“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朱超说:“看妆碍荷影,洗手畏菱滋。”梁元帝说:“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李白说:“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王昌龄甚至通首都写这一点:“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声始觉有人来。”但是温庭筠在这里手法上是继承的,在写法上却有所创新。她不是纯客观地去写芙蓉和脸面,抱着欣赏的态度,而是夹杂了人物心理的悲伤色彩。水中之莲,实为镜中之面,然而莲媚却是愁红。这就披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这内心的流露,他又不是运用内心的独白,而是混合了诗人的直接叙述。把香艳的流传,抹上了时代伤感的颜色;是她那眼神的流露,却又分明是诗人的痛苦呻吟。是她是己,已到了浑然忘形的地步,从而改变了乐府诗的气质。这就是温庭筠高过以前名家的地方。

  下一联,那跳跃的思绪,正是她愁的具体体现。“白马金鞭大堤上”,分明是意中人已去;“西江日夕多风浪”,是耽心他的安全。杜甫在《梦李白》里就是这样表现的:“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日夕而多风浪,这正是写出了晚唐的政治。她能因废绿而伤时,则她所钟情的“白马金鞭”的他,也定非纨裤子弟。是以她才会担心,在这样的世道里,像他那样的人,人生的道路上是会多风浪的。这两句看似离题而实未尝离题,若即若离,正是笔法的有明有暗。从精神的深处写出了她的不凡。这就不仅似浮雕,而且活灵活现了。

  船仍在港内进行。于是,她看到了荷叶上的露珠,像颗极大的珍珠,在上面滚动。不知她是同情,还是鄙弃,抑或是用来对衬自己。她对此不禁感慨地想道:“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乐府诗在表现上惯用谐音的手法,这里的“圆”也就是姻缘的“缘”的谐音。妙语双关,是荷,是自己。这样的句子让人读了会永远记住。它是这样形象贴切,俊语如花,而又寓意深长。露珠儿滴入了“荷心”,荷的心里明知道它不过“似”骊珠而已,绝不是真正的好姻缘。但尽管如此,它毕竟是像骊珠样的而又肯接近荷心的。这正如俗话说的:“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是以渴望真圆的荷心,也不由的要为之而心旌“摇荡”了。用“假”亦摇荡以衬起对于“真”之痴情渴望,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一个追求有理的美丽的灵魂。这样用巨大的社会压力而扭曲了的、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竟写得这样的美而切,令人爱不忍释。荷心指她的心,但她心中的真“圆”是什么,貌似骊珠的露珠儿又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确费人猜测。

  通首诗除了第一句作为人物出场的交代外,这四层,可以说都是她的心理活动。即令读者不去追寻白马金鞭指谁,风浪又是什么,甚至也不必去追问作者的身世,然而仅此读来,也感觉到这是一个心地多么善良而又忧思重重,很值得同情的姑娘,不能不为她的思虑而动心。荒野的绿色,粉红的娇荷,水银般的露珠儿,这些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是作者把它们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了起来,用它们这些可见的实物来写人物不可见的心理,于是这些就都有了特定的内容。而且正是它们,使一个血肉丰满而又思想活跃的她,忧伤地摇着小船,永远地在读者的眼前摇动。而那船桨的轧轧声,竟是这枯燥剌耳,仿佛在为她而呻吟。

  黄子云在他的《野鸿诗的》中说:“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谓,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像温庭筠这样的古诗,说“题既无谓”是可以的,因为他本来就是借题发挥,本无所谓。但要说“诗亦荒谬”,就未免不懂得使意境诗化,这正是诗的美学价值之所在。也正诗之所以于散文之外,可以卓然独立于文坛的地方。它的优点,恰恰是寓“义理”于“姿态”之中,而不是离姿态而说理。温庭筠这里正是通过这位采莲女一路心思而创造了一位有着高尚情操的姑娘,写得非常委婉温柔,又是十分聪明和多情。她不仅姿态如画,神态也逼真,非常饱满而又富有感染力。读了以后,竟使人牵挂这位明知不是真圆的姑娘,感情摇荡以后的命运。正因为她是这样的逼真感人,不由得使读者要想到:这或许正是当年的温庭筠。温庭筠曾得到过令狐綯和宣宗给予他的美好的待遇,但终因不是“真圆”吧,他还是选择了“窜死”的道路。则读到这末联,不能不为他那样的而惋惜。许多人对于温庭筠的诗只习惯于从字面去求解释,于是说他是什么唯美主义的、形式主义的,甚至是猥亵的;这当然都是徒劳的。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能离开作家的本身社会地位、政治倾向、性格、气质、文化修养以及他的审美趣味。如果顺着这个规律去找,则就会发现这位姑娘此时的心理,其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5-46

liányáo--wēntíngyún

míngráoróngróngfèi绿píngyānyuàndōng

shuǐqīngliánmèiliǎngxiāngxiàngjìngjiànchóuchóugènghóng

báijīnbiānshàng西jiāngduōfēnglàng

xīnyǒushìzhūshìzhēnyuányáodàng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译文:担心久久不停的阴雨造成灾祸,阴雨过去,人们才对造化的力量之大发出惊叹。
注释:霁:雨过天晴。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译文:天空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人们见到了日月。大地把浓浓的秀色赋予了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bó)¹初干果味全。
译文:路上的泥泞慢慢减少,车来车往。林中草木交错丛生,这个季节里应该有的野果样样齐全。
注释:¹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¹更油然²
译文:寄语天空中的残云:你要知足啊,不要因为依靠着银河里的流水再来沛然作雨。
注释:¹河汉:银河。²油然:自然而然。

  久雨初霁之类,本是人们咏熟了的应时写景诗题,但到了李觏笔下,却能振聋发聩,刻意创奇,兼有古硬清新之美。

  诗人抓住了人们苦于久雨、亟盼新晴的特定心理,深入体察,表现出新的境界。先写积阴为患,阴雨不断,使人唯恐沉绵阴雨不可摆脱,以点出题面的“苦”,为下句的“惊”蓄势。苦雨一朝散去,令人喜出望外,使人们感到惊讶,大自然挥手之际便可以雨去晴来。积患既除,人们感到耳目一新,轻松愉快,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下一联“天放旧光还日月,地造浓秀与山川”,就接写造化之功:这里不说日月重光,而说把旧光还给了日月;不说山川增秀,而说造浓秀付给了山川。这种拟人写法,把天地造化写活了。此联虎虎有生气,“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宋诗钞序》语)。接着一联,具体写景,转向精细入微的刻画,诗人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初霁时的景象转换和感觉变化。车声、果味,一为听觉,一为味觉,再加上上联的光影色彩,使初霁的境界全出。人们欣悦之情不言而喻。而最后一联,却又峰回路转,再出一层意思:“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诗人从人的心情说,苦雨太久,心有余悸,担心新晴不老,旧雨重来,因此寄语残云:该知足一点了,可别靠着天上河汉的水势,再来油然兴云、沛然作雨,破坏这美好的晴光。这一结束,语重心长,深得抑扬顿挫之妙。

  这首诗在炼字上很见功夫。沈德潜《说诗晬语》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难字而已。”这首诗中的“活”、“全”等字,虽然平常朴素,但却十分精彩。“车声活”的“活”字,圆转流利,表达出一种愉快感,它与原先车轮在泥泞中带水拖泥的咿呀之声,形成对照。“林薄初干”(林薄,指茂密的丛林草木),叶上初阳消宿雨,果味尝来,很是鲜美,着一“全”字,不坐实,不说死,但用来恰到好处。像这样的炼字法,很值得玩味。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161页

chū--gòu

yīnwèihuànkǒngchénmiánfāngjīngzàohuàquán

tiānfàngjiùguāngháiyuèjiāngnóngxiùshānchuān

jiànshǎochēshēnghuólínbáochūgànguǒwèiquán

cányúnhǎozhīhàngèngyóurán

湖口人李正臣蓄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
湖口¹人李正臣蓄(xù)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líng)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²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³中九华,且以诗纪之。
注释:九华:山名,在池州青阳县,旧名九子山,李白改其名为九华山。山上有九峰。¹湖口:即今江西湖口,旧属九江府,地在鄱阳湖之口,为湖水河流的要冲,所以得名。²仇池石:苏轼在扬州所蓄异石,苏轼有《双石》诗,其小引说:“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于背;其一正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往一官府,榜曰仇池。觉而诵杜子美诗曰:‘万古仇他穴,潜通小有天。’乃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这就是仇池石的由来。³壶:神仙壶公之壶。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清溪电转¹失云峰²,梦里犹惊翠扫空³
译文:溪流弯曲蛇形如同闪电,转眼两岸云峰已消失在后面,我惊叹山水如此秀美,连梦中也是这山水。
注释:¹电转:形容水道转过之快。²云峰:指壶中九华石。³翠扫空:也指九华石。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五岭¹莫愁千嶂(zhàng)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译文:不要为南贬五岭千嶂而发愁,盆景中有玲珑剔透的九峰足尽奇观,如悬挂的仙壶,别有洞天。
注释:¹五岭:在两广,云贵一带。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译文:石盆里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势的下落,美景层出,犹如明亮的小窗洞开八面。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¹
译文:想到我蓄有仇池石两丸,放入盆景总觉得尚太孤单,我欲用百金买这玲珑剔透之石。
注释:¹碧玲珑:也指九华石。

  这首诗首联将南迁旅途写成一次美妙的游历。颔联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神往。颈联正面描写壶中九华形象,写山石层叠多姿,玲珑宛转有如窗棂。尾联倾吐欲买壶中九华之意。这首诗有高视人间、洒然超脱的气度,有虚无缥缈、优美神奇的意境,有玲珑宛转、层层显现的结构。

  首联诗人从实际生活、从大处远处落墨。清清的溪流,斗折蛇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在眼中消失了。而诗人爱山之情,梦寐不忘,在梦中仍时时看见那苍翠横空的山色,为之惊叹。二句想象飞越,感情浓烈。苏轼此次南迁,自陈留以下沿汴河、泗水舟行,过扬州,越长江泊金陵,背离中原,远至南荒,“兄弟俱窜,家属流离”,其心情是凄苦的。诗中通过景物描写,透露了对中原山水的依恋之情。

  颔联承接上文借山之意,一气旋转而下:“五岭莫愁千嶂外,丸华今在一壶中。”微露主旨,点醒题目。言“莫愁”,正见五岭千嶂之外之可愁;说“莫愁”,是由于“九华今在一壶中”,足以稍慰迁客寂寞之情。强作欢颜,聊以自慰,露中有含,透中有皱,最是抒情上乘。苏轼以六十高龄,万里投荒,其愁苦是深重的,但他没有把自己的痛苦直白地倾吐出来,他轻轻地提出“莫愁”二字,从反面着笔,而这小小拳石,竟成了诗人此际的唯一安慰,则其心中的空虚、孤苦,不言而喻。诗句表现出一个老年诗人面对着这小小盆景、一往情深的孤苦形象。“一壶中”的“壶”,不过是盛放山石的盆盂之类,但由于“壶中”二字在文学上的传统用法,却给人带来一种灵异之感。《神仙传》说:一个叫壶公的人,“常悬一壶空屋上”,每天“日入之后”,他就“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只有一个叫费长房的有道术的人能看见他,“知其非凡人也”。赵次公注解说:“壶公之壶也,中别有天地山川,故云耳。”有此二字,便把现实山石仙境化了,并为下文“天池水”、“玉女窗”作好准备,把读者带入一个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

  颈联正面描写壶中九华形象。“层层见”言山石的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层层地显现出来。“处处通”,写山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的特点。“天池”只是泛指天上之池,不必坐实去找它在什么地方,旧注拘泥于出处,或说在青城,或说在庐山,或说在皖山,这是不必要的。“玉女窗”是文学上常用的典故,李商隐诗中“玉女窗虚五夜风”是其例,用“天池水”、“玉女窗”构成一个优美的、惝恍迷离的仙境情调,诗人的想象力是十分活跃的。

  尾联说的是诗人欲买之意。这个仇池石是苏轼心爱之物,他称之为“希代之宝”。为了它,曾和王晋卿一起写了好几首诗,讨论以石易画问题,传为艺林佳话。这里“太孤绝”三字,和前面第三句“千嶂外”一层映带生情,使全诗内在的抒情脉络贯串一气,萦拂有致,再一次抒写了诗人的孤愤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450-452
2、 陶文鹏编著.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353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墨子¹²(gēng)柱子³。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jì)¹⁰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¹¹为足以¹²策,故怒之。”耕柱子悟¹³
译文: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好马值得我去鞭打。”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气。”耕柱子醒悟了。
注释:¹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²怒:对......感到生气。³耕柱子:墨子的门生。⁴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⁵将:准备。⁶太行:山名,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⁷骥:好马。⁸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策:驱策。⁹何故:为什么。¹⁰足:值得。¹¹子:你。¹²以:以为;用来。¹³悟:明白。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济济¹京城内,赫(hè)²王侯居。
译文:京城内王侯的住宅富丽堂皇,达官显贵的冠服车盖充满道路。
注释:¹济济:形容人多。²赫赫:显赫。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冠盖¹²四术³,朱轮长衢(qú)
译文:朱色的车轮在长街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注释:¹冠盖:官员穿戴的服饰和乘坐的车辆,常借指官吏。²荫:遮蔽。³四术:四通八达的道路。⁴朱轮:红色车轮。汉代列侯二千石可乘朱轮的车子。⁵竟:整个。⁶长衢:长街。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朝集金张¹馆,暮宿许史²庐。
译文:从早到晚,不是在金、张家,就是在许、史家。
注释:¹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家族。²许史:许指汉宣帝许皇后的父亲,史指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娘家。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南邻击钟磬(qìng),北里吹笙竽。
译文:这些贵族高官之家不是这家“击钟罄”,就是那家“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寂寂¹扬子²宅,门无卿相³(yú)
译文:寂静的扬雄家,门前没有一辆卿相的车。
注释:¹寂寂:寂静。²扬子:指扬雄。扬雄是西汉末年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学家,是《三字经》中的五子之一。³卿相:古代高级官名。⁴舆:车。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liáo)¹空宇中,所讲在玄虚²
译文:扬雄在幽静空廓的屋子里写《太玄经》,阐述玄远虚无的道理。
注释:¹寥寥:稀少。²玄虚:玄妙而不可捉摸。扬雄仿周易作《太玄经》十卷;仿《论语》作《法言》十三卷;拟司马相如《子虚赋》等而作赋。作者取“玄虚”二字涵盖了他讲学的内容。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言论准¹宣尼²,辞赋拟(nǐ)相如。
译文:他模仿《论语》作《法言》,拟司马相如赋写作《长杨》《甘泉》等赋。
注释:¹准:水准。²宣尼:指孔子(汉宣帝追谥孔子为褒城宣尼公)。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悠悠¹百世后,英名擅²八区³
译文: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上,扬雄的名字闻名于四面八方。
注释:¹悠悠:长久、遥远。²擅:超过。³八区:八方,天下。

yǒngshǐshǒu ·

zuǒ wèijìn 

jīngchéngnèi wánghóu 
guàngàiyìnshù zhūlúnjìngcháng 
zhāojīnzhāngguǎn 宿shǐ 
nánlínzhōngqìng běichuīshēng 
yángzhái ménqīngxiàng 
liáoliáokōngzhōng suǒjiǎngzàixuán 
yánlùnzhǔnxuān xiàng 
yōuyōubǎishìhòu yīngmíngsh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