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年爱山心,已作铁样顽。
晨光与意会,起行适沧湾。
峡深石固削,水落树自闲。
腕中百斛力,屋底声潺潺。
莫年爱山心,已作铁样顽。
晨光与意会,起行适沧湾。
峡深石固削,水落树自闲。
腕中百斛力,屋底声潺潺。
释宝昙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 2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岁星¹入汉年,方朔(shuò)²见明主。
译文:在木星下凡落入汉朝的那一年,东方朔侍奉汉武帝这位英明的君主。
注释:¹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故名岁星。²方朔 :即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待诏金马门,官至太中大夫。传说他是岁星下凡的人。此李白以东方朔自喻。入汉年,见明主,皆指天宝元年应诏入京见玄宗。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¹
译文:我待诏翰林时也如同东方朔一样调侃嘲笑过时臣,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
注释:¹调笑二句:云雨,咸本作雪雨。误。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一去麒(qí)(lín)¹,遂将朝市乖²
译文:一旦离开了翰林院,便与朝廷和京城长久分开。
注释:¹麒麟阁:阁在未央宫中。此借唐翰林院。²朝市乖:朝市,朝廷与京城市肆。乖,分离。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译文: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门,秋草日渐长雨了门前的台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¹
译文:当今您却特别通达,独自与我交往心谐。
注释:¹当时二句:当时,当今。特达,特出不群。谐,合。此二句谓当今唯有你常赞府特出不群,能与我友好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置酒凌歊(xiāo)¹,欢娱未曾歇。
译文:此来又置酒于凌歊高台,欢乐愉快未曾歇衰。
注释:¹凌歊台:在当涂城北黄山。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歌动白紵(zhù)¹,舞回天门²月。
译文:歌声震动了白纻山林,欢舞像缠绕着天门山月。
注释:¹白纻山:在当涂城东五里。胡本作白纻曲。²天门:即天门山,在当涂城西南三十五里。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译文:您问我心中有何事烦恼,我在您面前细细述说。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君看我才能,何似¹鲁仲尼。
译文:您看我的才能,与鲁国的孔子多么相似。
注释:¹何似:朱本作何如。小儒,朱本注:“小儒者,白自谓也。”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译文:像他那样的大圣人犹未遇到相知的君王,而我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¹师。
译文:前不久的云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泸之师频频丧灭。
注释:¹泸:泸江,在今四川、云 南交界处。此二句用《出师表》语。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毒草杀汉马,张兵¹夺云旗。
译文:有毒之草毒杀朝廷的战马,强大的敌军夺掠了唐军战旗。
注释:¹张兵:强兵。秦旗,与上句“汉马”皆借指唐军。萧本、元刊二十六卷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至今西洱河¹,流血拥僵尸。
译文:时至今日的西洱河中,流淌的血水仍然拥积着将士的尸体。
注释:¹西洱河:宋本原作西二河。胡本、朱本作西洱河。王本注云:“当作洱。”今据改。西洱河又名洱海,古名叶榆泽。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因湖形如耳得名。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将无七擒(qín)¹,鲁女惜园葵。
译文:朝廷的将领没有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谋略,百姓只得像鲁女惜葵一样担心国难不得生息。
注释:¹七擒略:此句谓百姓忧国家有难,使百姓遭殃。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咸阳天下枢(shū),累岁人不足²
译文:长安作为京都是天下的枢纽,几年来百姓总是粮食不足。
注释:¹咸阳:代指长安。天地枢,萧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天下枢 。²人不足:指贫民粮食不足。一盘,咸本作一杯。宰衡,即宰相。此处喻杨国忠。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sù)
译文:虽然那里有许多珍珠美玉,到这时却不如一盘米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赖得契(qì)宰衡,持钧¹慰风俗。
译文:幸赖有像古代贤人殷契那样的宰相,秉持国政慰藉风俗。
注释:¹持钧:古人常以陶钧喻治理国家 。持钧即秉持国政。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¹
译文:我看自己无所用世,辞家出游至今未归。
注释:¹方来归:咸本作方求归。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译文:惊叹着壮士的鬓发如霜,泪水常常流满逐臣的衣襟。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以此不安席,蹉(cuō)(tuó)身世违¹
译文:因此我睡不安席,蹉跎的经历违背世事令人伤心。
注释:¹身世违: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胡本俱作因身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终当灭卫谤(bàng)¹,不受鲁人讥。
译文:我终究要消除时人的毁谤,不再受到他人的讥评。
注释:¹卫谤:此亦指灭谤而言。

  开头”岁星如汉年,方朔见明主“,起势突兀。传说东方朔是岁星下凡。东方朔既是星宿下凡,辅佐明主,当然要为平治天下建立功业,非同一般。但是事实并不如此。史书记载东方朔滑稽诙谐,汉武帝视之如俳优。”调笑当时人“,说东方朔对于时人尽情戏弄,不仅对同僚,甚至对最高统治者也加以戏谑。”中天谢云雨“,说离开朝廷。"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是说一旦离开朝廷,就和朝廷、市集这些公众聚集的地方违别了。“故交不过门”,在世态炎凉的古代社会里,免官离朝,朋友客人从此疏远,甚至连旧交好友也不肯过门了。“秋草日上阶”,形象地写出了故旧疏远、门庭冷落的景象。诗人简要地写完东方朔的经历之后,很自然地评论了一句:“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这位八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在当时,在后来的历史岁月里,都无人理解,没有知己,只是我内心相契。一个“独”字,表明两人是千古知己。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这里诗人写到了与常赞府的交往。两人置酒于凌歊台上,开怀畅饮,尽情欢娱,不曾歇息。“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是两人欢娱的具体而夸张的描绘,由此可见欢娱的情景了。两人的交往情意投合,相得益欢。这时候,常赞府很自然地问起诗人的“心中事”,于是诗人就“为君前致辞”,尽情地倾吐心中的话语、心底的愤懑,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的“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了。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四句是倾诉自己的境遇。前面既以东方朔自况,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这里则借孔子来自我宽解。这些话是自宽自慰,又包含着沉重的辛酸。

  由于李白后期思想的深刻性和视野的开阔,他并不局限于自己的遭遇来“写怀抱”,而是着眼于当世大事。诗人写了战争:“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据史书记载,天宝年间,唐朝政府两次派兵征伐云南的少数民族,战于西洱河,均大败。“将无七擒略”,主将既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智慧,缺乏七擒七纵稳操胜券的谋略,得来的只能是失败。“鲁女惜园葵”,是说鲁国漆室邑之女的故事。其含义为人民忧虑着饥饿,而统治者还好大喜功,爱开边衅。接着,诗人写了饥馑:“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正是根据京城的特点来写饥馑的惨象。“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是说需要有契一样的贤宰相,斡旋运转,安定风俗。

  最后诗人又写到自己:“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尽管在最需要人才的深刻,尽管自己有着卓越的政治才干,但不为世所用,只得浪迹江湖,辞别家庭,只身外出游历了。“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忧虑使诗人发如秋霜,泪湿长衫。这忧虑不是个人政治上的不遇,而是透视现实产生的。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前一年,因此这种忧虑更有深刻的内涵。而且,“以此不安席”,诗人坐卧不宁了,“蹉跎身世违”,只是不能投合这黑暗的世界,同流合污,以致蹉跎岁月,无所作为。但诗人并不因此颓唐:“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这里用孔子的典故。诗人表示要进德修业,以孔子为榜样,消除世人的讥谤。“终当”二字表现十分坚定。

  通观全诗,确如题目“书怀”所揭示的那样,诗人是在坦率地披露着自己的情怀。由于诗人把黑暗的政治、腐败的军事、不安定的社会现状和个人怀才不遇联系在一起,使这种抒情特别有力量。诗篇不仅倾泻着满腔愤懑,似乎还预示着未来的不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绿树暗长亭¹,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kān)闻。何况今朝秋色常,身是行人。
译文: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注释:¹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常设长亭,故亦称“十常长亭”,以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清泪浥(yì)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¹,截断烟津(jīn)
译文: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¹千寻横铁锁: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谊歌”而广为传唱,世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二句,生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谊。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这首小令,开篇回忆往昔我送友人,接着跌进一层,状绘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过幻想来写不忍分离,把别意写得缠绵悱恻,读来颇有余味。

làngtáoshā ·dānyángtíngshàngzuò

yóu sòngdài 

绿shùànchángtíng zūn yángguānchánghènkānwén kuàngjīnzhāoqiū shēnshìxíngrén 
qīnglèiluójīn xiāohún jiānghènqiàpíngfēn ānqiānxúnhéngtiěsuǒ jiéduànyānjīn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¹,为西州豪族²。父为郭汜(sì)所害,芝襁褓³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yōng),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hōng),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¹⁰夏慕¹¹德,老幼赴阙(què)¹²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dǎng)¹³嘉谋,爽弗能纳¹⁴
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鲁家)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大户人家。鲁芝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潜心研究古代典籍。被郡里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里征召为别驾。魏国的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他为孝廉,又任命他为郎中。后鲁芝被授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后来又升任尚书郎。曹真到关西督察时,又任命鲁芝参大司马军事。曹真去世后,宣帝代职,于是任命鲁芝参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国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减少,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造城市,几年的时间,被掠夺的土地都被收复了。又调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老人和小孩到朝廷上书,请求留下鲁芝。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授任司马。鲁芝多次提出正直的言论和绝妙的计策,曹爽却不采纳。
注释:¹名德:名望与德行。²豪族:豪门大族 。³襁褓:婴儿时期 。⁴耽思:专心致志于思索。⁵举:推选。⁶除:任命。⁷引:推举。⁸造:建造。⁹复:回复。¹⁰夷:少数民族。¹¹慕:仰慕。¹²阙:借指京城。¹³谠言:正直的言论。¹⁴纳:采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艺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¹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²罪见黜(chù),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³大威以羽檄(xí)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lù)。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shè)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艺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hù)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¹⁰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yíng)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译文: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率领他的手下攻门闯关,赶赴曹爽处,劝诫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尹、周公的高位,一旦因为获罪被罢免,(就像李斯一样)即使想牵黄犬,也不可能再做到了。如果挟制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势,发文书征调四方兵马,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些离去,(那就是)想要前往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惜吗?”曹爽懦弱又糊涂,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被杀。鲁芝因曹爽而被捕入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苟且求取赦免。宣帝赞许他,于是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起兵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登基后,鲁芝调任镇东将军,升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已七十,告老退休,章表上奏了十多次,于是被征召为光禄大夫,加官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署一样设置木栅。羊祜为车骑将军,于是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自好、清心寡欲,为人谦和而不盲目苟同,做官至头生白发,始终守礼,未曾被任选此官职,我反而超越了他,怎么能满足天下人的愿望呢!”皇帝没有听取。鲁芝就是如此被人敬重。泰始九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注释:¹犯:进攻。²以:因为。³杖:通“仗”,凭借。⁴羽檄:紧急文书。⁵痛:痛心。⁶惑:心疑不定。⁷坐:因… 犯罪。⁸履正:践行正道。⁹门施行马:允许在家门口放上木头架子,遮挡人马,这是魏晋之后高官的殊荣。¹⁰服事:从事公职。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梅英¹疏淡,冰澌(sī)²溶泄³,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换晴细履(lǚ)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xù)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xī),乱分春色到人家。
译文: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交加。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注释:¹梅英:梅花。²冰澌:冰块流融。³溶泄:溶解流泄。⁴芳思:春天引起的情思。⁵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西园¹夜饮鸣笳(jiā)²。有华灯碍(ài)月,飞盖³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jiē)。烟暝(míng)酒旗斜(xié)。但倚楼极目,时见栖(qī)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译文: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缤纷高挂的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霜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吁嗟。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注释:¹西园:即金谷园。²笳:胡笳,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³飞盖:飞驰车辆上的伞盖。⁴兰苑:美丽的园林,亦指西园。⁵烟暝:烟霭弥漫的黄昏。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换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目前。“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时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等.宋词三百首(原作者为清代的上疆村民)2009年4月第二版:远山出版社,2009-05,第42页

wànghǎicháo ·méiyīngshūdàn

qínguān sòngdài 

méiyīngshūdàn bīngróngxiè dōngfēngànhuànniánhuá jīnjùnyóu tóngtuóxiàng xīnqíngpíngshā chángsuíchē zhèngfāndié fāngjiāojiā liǔxiàtáo luànfēnchūndàorénjiā 
西yuányǐnmíngjiā yǒuhuádēngàiyuè fēigàifánghuā lányuànwèikōng xíngrénjiànlǎo chóngláishìshìkānjiē yānmíngjiǔxié dànlóu shíjiàn nàiguīxīn ànsuíliúshuǐdàotiān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¹
译文: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注释:¹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zhé)仙人¹
译文: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注释:¹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昔好杯中物¹,翻为松下尘²
译文: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注释:¹杯中物:即酒。语出陶潜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²松下尘:已亡故的意思,古时坟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语出释昙迁诗:“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金龟换酒¹处,却忆泪沾巾。
译文: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注释:¹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狂客归四明¹,山阴²道士迎。
译文: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注释:¹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²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chì)赐镜湖¹水,为君台沼(zhǎo)²荣。
译文: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注释:¹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²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人亡余故宅¹,空有荷花生。
译文: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注释:¹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念此杳(yǎo)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580-58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