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凶瓶粟罄,屋破褚衣单。
地寂鸟乌乐,天高鸿雁寒。
坟前晚生桂,露下草摧兰。
只把存耕处,令人反覆看。
岁凶瓶粟罄,屋破褚衣单。
地寂鸟乌乐,天高鸿雁寒。
坟前晚生桂,露下草摧兰。
只把存耕处,令人反覆看。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11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译文: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习照影竟来窥。
译文: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澄波澹澹¹芙蓉发,绿岸参参²杨柳垂。
译文: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
注释:¹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²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译文: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译文: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译文: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译文: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¹家。
译文: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
注释:¹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学仙求道雨师。的隐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隐居处。
此诗写了习家池往日的绮丽繁华,与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鲜明的对照,其实是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写意。此诗当作于他的晚年,诗中也可见浩然仕途彻底无望之后,真正归隐的决绝之心。同时从诗中也为读者流露了如下信息:晋代的襄阳其雄盛和繁华是胜于盛唐之初的;另外就习家池而言其荒凉和破败,远非近代之事,而是唐已如斯了。

gāoyángchísòngzhūèr--mènghàorán

dāngxiāngyángxióngshèngshíshāngōngchángzuìjiāchí

chíbiāndiàoxiāngsuízhuāngchéngzhàoyǐngjìngláikuī

chéngdàndànróng绿àncāncānyángliǔchuí

cháobiànrénfēimiànhuāngliángrénzhù

háohuáchùzàikōngcǎo湿shīluó

cháoláijiànxíngzhěfānxiàngzhōngzhēng

zhēngfēnfēijiànxiéjiànkōngwèirénsuǒjiē

yīnqínwèi访fǎngtáoyuánguīláisōngzijiā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古木向人秋,惊蓬¹掠鬓(bìn)(chóu)。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译文:多年的古树向人展示秋色,蓬乱的头发掠过浓密的鬓角。重阳佳节,无处忍受忧愁。记得当年惆怅的往事,风雨交加之时,正下南楼。
注释:南楼令:又名《唐多令》。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¹惊蓬:杂乱的蓬草,这里指头发蓬乱。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蟾、空满衾裯。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蟾(chán)¹、空满衾(qīn)²。霜落乌啼浑不睡³,偏想出,旧风流。
译文:好梦易断,尚有多少残留?亡魂一哭,万事皆休。都怪月光空照在当年的床被上,满床凉意。一地落霜,乌鸦啼鸣,全无睡意,却又偏偏想到当年的风流韵事。
注释:¹凉蟾:指月光。²衾裯:床帐被褥。³“霜落”句: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上片写塞外重阳日之景,蓬草联飞,萧瑟荒凉。而此景又不禁触动了离愁与相思,遂追忆当年重阳的往事,惆怅的情怀就更加浓重了。

  下片写此时相思之情况。先是写梦断忆梦,梦中的妻子音容宛然,但“一笑”而别,好梦却难留。然后以“凉蝉”、“霜落乌啼”等情景再加渲染烘托,其愁怀难遣,孤寂无助,更为深切动人。

  诗人的愁怀难耐、孤寂无聊,在词中场景里,显得更为深切动人。全词语句清丽,用典恰到好处,可谓妙笔之作。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61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41页
谁绣连延满户陈,暂应遮得陆郎贫。
谁绣连延满户陈,暂应遮得陆郎¹贫。
译文:远观蔷薇花,像不知是谁绣出的连绵的屏障,围着庭院,令人目不暇接,应该能暂时遮挡了你陆郎(指陆龟蒙)的贫苦。
注释:¹陆郎:指陆龟蒙。
红芳掩敛将迷蝶,翠蔓飘飖欲挂人。
红芳¹掩敛²将迷蝶,翠陆飘飖(yáo)³欲挂人。
译文:蔷薇花红光灿烂欲开还闭,散发出的香气让蝴蝶迷醉,青翠修长的枝条在风中飘摇,如同热情的主人在挽留客人驻足观赏。
注释:¹红芳:红花。²掩敛:指遮藏躲闪。³飘飖:摇动;晃动。
低拂地时如堕马,高临墙处似窥邻。
低拂地时如堕(duò)¹,高临墙处似窥邻。
译文:蔓延地面的蔷薇像是妇女的堕马髻,攀上墙头的蔷薇像是窥视东墙的邻家女郎。
注释:¹堕马:古代妇女发髻名。
只应是董双成戏,剪得神霞寸寸新。
只应是董双成¹戏,剪得神霞寸寸新。
译文:应该是董双成在天上游戏吧,把天空中美丽的彩霞剪成了一朵朵寸许大的新开的蔷薇。
注释:¹董双成:女,籍贯浙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侍女(一说弟子)。商亡后于西湖畔修炼成仙,飞升后任王母身边的西池仙女。善吹笙,通音律,深得西王母的喜爱。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独游¹千里外,高卧²七盘西。
译文: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住在七盘山的西面。
注释:¹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²高卧:此处用以形容旅途的寂寞无聊。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晓 一作:山)
晓月临窗近¹,天河²入户低。
译文:拂晓的残月仿佛就在窗前,天上的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
注释:¹晓月临窗近:晓,一作“山”;窗,一作“床”。²天河:银河。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芳春平仲¹绿,清夜子规²(tí)
译文: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夜晚听见子规的声声哀啼。
注释:¹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²子规: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浮客¹空留听,褒(bāo)²闻曙(shǔ)鸡。
译文:我孤身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注释:¹浮客:无所归宿的远行之游子。²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全诗抓住凌晨时分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巧加刻画,充分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这首五律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出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不仅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表示将“独游”聊作隐游,进一步点出失意的境遇。

  次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三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这里,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

  末联承“子规啼”,写自己正浸沉在杜鹃悲啼声中,鸡叫了,快要上路了,这七盘岭上不寐的一夜,更加引起对关中故乡的不胜依恋。“浮客”即游子,诗人自指。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此化用其意。“空留听”是指杜鹃催归,而自己不能归去。过“褒城”便是入蜀境,虽在七盘岭还可闻见褒城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

  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臻严密,但尚留发展痕迹。通首对仗,力求工巧,有齐梁余风。诗人抓住夜宿七盘岭这一题材的特点,巧妙地在“独游”、“高卧”上做文章。首联点出“独游”、“高卧”;中间两联即写“高卧”、“独游”的情趣和愁思,写景象显出“高卧”,写节物衬托“独游”;末联以“浮客”应“独游”,以“褒城”应“高卧”作结。结构完整,针迹细密。同时,它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和意境。胡应麟评价这首诗“气象冠裳,句格鸿丽”,的确是有识之言。在初唐宫廷诗坛上,沈佺期是以工诗著名的,张说曾夸奖他说:“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见刘餗《隋唐嘉话》)这未免过奖,但也可说明,沈诗确有较高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也可作一例。

参考资料:
1、 张义光.高卧七盘西,山水皆寄情──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赏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03
2、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7-38 .

宿pánlǐng

shěnquán tángdài 

yóuqiānwài gāopán西 
xiǎoyuèlínchuāngjìn tiān  (xiǎozuò shān )
fāngchūnpíngzhòng绿 qīngguī 
kōngliútīng bāochéngwénshǔ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mán)¹黄鸟,止于丘阿²。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³,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坳中。道路漫长又遥远,我行道路多劳苦。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绵蛮:小鸟的模样。²丘阿:山坳。³后车:副车,跟在后面的从车。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yú)。岂敢惮(dàn)¹行,畏不能趋(qū)²。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角落。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太慢难走到。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惮:畏惧,惧怕。²趋:快走。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¹。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丘旁。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不能走到底。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极:到达终点。

  微贱的劳苦者在行役途中感叹自己命运的漂浮不定,怀疑自己有无能力坚持下去,盼望有一只援助之手来拉他一把,从而继续走着漫长而艰辛的行旅之路。

  其实正可把这位劳苦者的境遇看作是我们的人生之旅的一个缩影,是我们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从生到死,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过程。谁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谁不可能漂浮不定?谁不渴望上天之手拉自己一把?谁没有感到疲惫得即将倒下得时候?谁没有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倒出路得时候?谁没有痛不欲生、彻底绝望得时候?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几乎满世界都会听到各种各样得感叹。如果有谁说自己从未有过痛苦、悲哀、疲惫、绝望、彷徨、厌恶、烦闷 、畏惧、孤独、恐惧、战栗等等,那倒真是匪夷所思得怪事。只要我们还未走到死亡的尽头,就不可能摆脱人生之旅上这一切真切的体验和内心的感悟。

  贝多芬曾经大呼:“我要扼住命运得咽喉!”这无疑体现了他不向命运低头和屈服得英雄气概,足以让我们叹为听止,高山仰止。可是真实生活中得我们,有几人能扼住命运得咽喉从而驾驭它。

miánmán

míng xiānqín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ē dàozhīyúnyuǎn láo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 gǎndànxíng wèinéng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 gǎndànxíng wèinéng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