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无际渺澄空。一点寿光中。此夕谪仙初度,清歌吉甫清风。
文章间世,曾亲玉座,屡赐金钟。丹禁若须鳌便,赤城唤取渔翁。
银河无际渺澄空。一点寿光中。此夕谪仙初度,清歌吉甫清风。
文章间世,曾亲玉座,屡赐金钟。丹禁若须鳌便,赤城唤取渔翁。
王克勤

王克勤

抚州临川人,字叔弼,一字敏叔。孝宗淳熙二年中童子科,乡里为立瑞童坊。入秘书省读书,复登淳熙十四年进士。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迁太学博士启罢。宁宗开禧元年,起为太常寺主簿,秘书省正字。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¹于几²上。白云左缭³,清江右洄,重(chóng)门洞开,林峦坌(bèn)。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洞愧!洞愧!
译文: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后就倚靠在几案上休息。左边白云缭绕,清澈的江水在右边回旋,树木和山峦从打开的门窗映入眼帘。当这时,我好像有什么想法实际上又没有什么思考,惬意地享受万物所拥有的一切。实在是洞愧呀!洞愧!
注释:¹倚:倚靠。²几:与案相对而言,是一种狭长面,下有足,常设于座侧,一边凭倚或搁置物件的家居。³缭:缭绕。⁴洄:水回旋而流,漩。⁵重门洞开,林峦坌入:意为树木山峦由门窗映入眼帘。⁶是:这。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chán)(yuán)¹,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²
注释:¹潺湲:形容河水慢慢流的样子。²停凝欲挽东流驾:喻香塘将湘江水留驻于此。东流驾:指湘江之水。
百尺危崖谁羽化。一捻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
百尺危崖谁羽化¹。一捻(niǎn)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xiè)²
注释:¹羽化:旧时迷信的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叫做羽化。²灺:蜡烛的余烬。

  此词选自《王夫之文集》。王夫之的《潇湘十景词》集潇湘胜景,抒赞颂真情,令人大开眼界,乃明壁之际词作中的精品。《十景词》均以《蝶恋花》谱之,整齐划一却不失灵动,情随景移而独具匠心。前四景分别绘永州四处颇有代表性的绝胜——宁远舜岭云峰、东安香塘渌水、零陵朝阳旭影、祁阳浯溪苍壁,有山有水,亦虚亦实。描摹则生动形象,给人亲临其境之惑:抒情则真切细腻,传递着诗人的别样情怀。在他的笔下,或险怪、或壁冷、或瑰奇、或迷蒙,均以情贯之,恰到好处,故脍炙人口。

  这首词涉及这些问题:香塘为何香气不绝?渌水何以澄碧冰壁?是桂子飘香,顺漓水而下,注入湘江,汇聚到此而使然;是众溪潺湲,不舍昼夜,在此吐故纳新而风情万种?是造物主恩赐捻香引河?答案是什么,无须深究,有一条却是千真万确的:千百年来,香塘以其甘甜壁纯、绿水碧波招引和接纳着历朝历代到此观赏的名士淑女、迁客骚人、庶民百姓。面对那曲折有致的溪流,那纤尘不染的方塘,那凝香溢彩的涟漪,那优美动人的传奇,惟有净化,惟有陶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官场中的升降黜罚,顿时会被香塘的壁流冲洗得一干二净。

  词人忽而沉思默想,似走火入魔:塘边百尺危崖是何人移置于此?那一柱沉水香的石壁又是何人将它植入莓苔隙缝之中?能找到这位力大无穷、为人间带来福祉的神仙吗?这时,只觉得寒气逼人。忽而想到屈原《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因而悲喜交集。

  与《蝶恋花·舜岭云峰》相比,此词格调颇有些低沉。描述之中略显伤感,赞叹之外已蕴悲情,诗人在遣词造句时有所考虑,如“哀泻”、“残香”、“悲余灺”等便是。

diéliànhuā··xiāngshuǐfēnshuǐxià--wángzhī

xiāngshuǐjīngdōngānxiàndōngyǒuchénxiāngtángshíchāzhūyúnshìchénshuǐxiāngchéngtánqīnglěng绿luódàoyǐng

xiāngshuǐfēnshuǐxiàchányuánqiānfēiāixièbīngbànwānchéntíngníngwǎndōngliújià

bǎichǐwēishuíhuàniǎncánxiāngniānchāméitáixúnxiāngrénhányuányángshāobēixiè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南州¹(rù)²醉如酒³,隐(yìn)(jī)熟眠开北牖(yǒu)
译文:永州盛夏时节,人总是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推开北窗,凭倚着几案酣然熟睡。
注释:¹南州:指永州。²溽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³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⁴隐几:凭倚着几案。⁵北牖:北窗。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日午¹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jiù)²
译文:中午独睡时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注释:¹日午:中午。²敲茶臼: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此诗前两句写盛夏暑气催得诗人靠着案桌沉沉睡去之情景;后两句写四周空无一声,惟见村童在竹林捣臼煎烤茶叶。全篇可谓简而佳妙:暑热使人醉如酒,比喻生动;眠觉而无声,点出夏日午后之静谧;山童敲茶白,其声远而清脆,“茶”又使人滋生解渴清凉之意,有如“心静自然凉”之语。

  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著名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艺术表现上也有可称道处。“醉如酒”,喻南方暑热,用词生新稳切;“开北牖”,看似随意,实暗含精到的诗心:惟开窗,空气通畅,才能在暑气逼人的环境下酣然熟睡,也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山童敲击声。诗的末两句,以有声衬无声,益发展显了“无馀声”的静谧气氛。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见到,如王藉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杜甫之“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题张氏隐居二首》),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这种有声的宁静不仅赋予大自然以生机和灵气,更给人一种静美、和谐的诗意。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洪迎华编选,柳宗元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136-137页

xiàzhòuǒuzuò--liǔzōngyuán

nánzhōushǔzuìjiǔyǐnshúmiánkāiběiyǒu

juéshēngshāntóngzhúqiāochájiù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钓笠(lì)¹披云青嶂(zhàng)²绕,绿蓑(suō)³细雨春江渺(miǎo)。白鸟飞来风满棹(zhào)。收春(lún)了,渔童拍手樵(qiáo)笑。
译文:钓鱼的玄真子头戴斗笠,顶着天上正在下雨的云,周围青山环绕,细雨洒落在青绿色的蓑衣上,春江江面上辽阔苍茫。白鹭飞来的时候风吹得满船都是。收钓线了,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地拍着手笑。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北宋流行。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玄真子:唐代诗人张志和。¹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亦称斗笠。²嶂:高险如屏障的山峰。³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遮雨所用。⁴渺:形容水面辽阔浩瀚。⁵棹:指船。⁶春:钓鱼线。⁷渔童、樵青:张志和的奴婢。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明月太虚¹同一照,浮家泛宅²忘昏晓³。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译文:天光和月色一同映照着小船,在船上居住的时候是不去分辨早晨还是傍晚的。喝醉了酒,面对着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冷眼相看。我若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怎么还能招惹世俗社会上的无聊烦恼呢。
注释:¹太虚:天空,天光。²浮家泛宅:指以船为家。³昏晓:黄昏与拂晓。

  开头一句,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词人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词人的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蒙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

  “明月”二句,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词人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心情。“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词人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词人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全词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既道出玄真子的心事,又借以表达出词人自己的真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282-1283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1页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dài)愁时。砌(qì)¹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²,魂断损容仪³
注释:¹砌花:阶台上的花朵。²如啼恨脸:如美女带怨而流泪的脸。³损容仪:摧残了美丽的容颜仪态。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这首词写春闺幽怨。

  上片头二句写女主人公在风吹月照下,倚屏发愁。“砌花”三句,既写花,又写人。“如啼恨脸”,形象秀丽,可爱堪怜。

  下片“香烬”句,突出闺中凄凉,“可堪”句交待凄凉的原因是情人失约。“绣襦”句表现她无心妆扮。最后二句,将情绪引向遥远处,境界略开。结尾“涯”字,与“时”、“枝”、“仪”、“期”、“欹”相押,都是韵脚。“涯”,唐五代时两读,既在麻韵,又在支韵。《花间集》中,“涯”有与麻韵字相押的,如顾敻的《酒泉子》其六(《酒泉子·水碧风清》):“恨无涯,小屏斜,堪憎荡子不还家。”又《虞美人》其五(《虞美人·凭阑愁立双蛾细》):“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此首则与支韵字相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