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半天下,梦不到南谷。
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
我行半天下,梦不到南谷。
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11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武帝¹爱神仙,烧金²得紫烟。
译文:汉武帝祈求长生迷恋神仙,让方士烧炼金石药物却只得到一缕青烟。
注释:¹武帝: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史记·孝武本纪》谓其“尤敬鬼神之祀”,《汉武内传》称其“好神仙之道”。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又喜爱西域汗血马,使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得马甚众。²烧金:谓烧炼金石药物以制丹,迷信者认为服之可以长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jiù)¹中皆肉马²,不解上青天。
译文: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这种马啊又怎能懂得驰上蓝天?
注释:¹厩:马棚。²肉马:痴肥的马,凡庸的马。

  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上天。这两句寓意颇深,除了暗示汉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之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依靠这些人是不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的。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用“嬉笑”的口吻说出来,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shīèrshísānshǒu··èrshísān--

àishénxiānshāojīnyān

jiùzhōngjiēròujiěshàngqīngtiān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白马金羁(jī)辽海东,罗帷(wéi)绣被卧春风。
译文:那人骑着白色骏马,奔驰在辽东半岛。我这里绣帐锦被,只有春风陪伴。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落月低轩窥(kuī)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译文:西沉的月亮落下窗沿偷看到蜡烛燃烧殆尽,飘落的花瓣飞入屋里嘲笑我独自一人。
此诗大意是写一个妇人思念在那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夜很深了,也无法入睡。“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是拟人的写作手法。月亮西落,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烧尽的蜡烛,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表现出妇人因思念丈夫,内心的忧愁苦闷。 全诗对仗工整有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战城南,死郭¹北,野死²不葬(zàng)³可食。
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注释:¹郭:外城。²野死:战死荒野。³乌:乌鸦。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为我谓乌:且为客¹²
译文: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注释:¹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²豪:同“嚎”,大声哭叫,号叫。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野死谅(liàng)¹不葬,腐肉安²能去子逃?
译文: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注释:¹谅:当然。²安:怎么。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水深激(jī)¹,蒲苇冥(míng)²
译文: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注释:¹激激:清澈的样子。²冥冥:深暗的样子。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xiāo)¹战斗死,驽(nú)²(pái)(huái)鸣。
译文: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注释:¹枭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²驽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¹筑室,何以南?何以北²
译文:在桥梁上筑起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注释:¹梁:表声字。²何以北:一作“梁何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不 一作:而)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不 一作:而)
译文: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思子良臣,良臣¹诚可思:
译文: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注释:¹良臣:指忠心为国的战士。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译文: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城南、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抒写一场激烈的战事,起句刚叙及“战”,便径接以“死”,而对士卒杀敌的悲壮场景,不作一语描述。战争过后,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惨状,谁都不能不惊心动魄。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这可以理解为是诗人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这些惨死的战士大声恸哭;也可以理解为死去的战士为自己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他们悲鸣几声。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突然,一声战马的长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它身受重伤,已经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却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在内。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这里,不只是对眼前战场的情景进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个社会: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子”和“良臣”在这里是同位语,指那些牺牲了的战士。诗人饱含感情,用一个“诚”字,倾吐了自己内心的悲痛。“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感叹战士一去不复返,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结尾两句同开头勇士战死遥相呼应,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这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歌辞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9-70

zhànchéngnán

míng liǎnghàn 

zhànchéngnán guōběi zàngshí 
wèiwèi qiěwèiháo 
liàngzàng ròuānnéngtáo 
shuǐshēn wěimíngmíng 
xiāozhàndòu páihuáimíng 
liángzhùshì nán běi 
shǔhuòjūnshí yuànwèizhōngchénān  (zuò ér )
liángchén liángchénchéng 
zhāoxíngchūgōng guī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建炎庚戌题吴江¹
注释:¹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平生¹太湖²上,短棹(zhào)³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piān)舟一叶,归去老渔蓑(suō)。银¹⁰非吾事,丘壑¹¹已蹉跎¹²
译文: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我准备把匣中的长剑,换成一叶扁舟,归隐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都被耽误了。
注释:¹平生:从来。²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于江苏、浙江之间。³短棹:此指小船。⁴经过:曾经经过。⁵拟把:意为准备把、想把。⁶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⁷老:终老。⁸渔蓑:渔人穿的蓑衣。此指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⁹银:银印,即官印。¹⁰艾:像艾草殷绿色的拴印用的丝带。¹¹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¹²蹉跎:虚度光阴。此指失时。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上片写重游太湖的感触。太湖之景天下胜,而今沦陷,可自己又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下片着重抒情,作者先用鲈鱼、美酒来强调太湖的美和平静的生活,接着写和平生活遭受破坏,激起报国雪耻的爱国热忱。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里的“几”含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接下去的词句是感情的连续抒发。一方面留下悬念,另一方面先把感情凸显出来产生感染力。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做官,后说归隐不能。上片把出处进退的各个方面都已说尽,全篇似乎可以就此收束,然而作者并没有说明,他何以有进退之想,以及最终是进是退,这又预示着必有新意要说。用这种似收似起的句子结束上片,是填词家所追求的胜境。

  下片起头“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三个三字句,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脍新鲈”字面上直承“渔蓑”“丘壑”。不过上边已说“归去老渔蓑”未成,”丘壑”之隐也已蹉跎,因而它同上片又好像无关。这种似承似转的过片法,也是大手笔的绝技。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饮食,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乐衬悲、愈转愈深者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岂谓”表达作者没有想到、出于意外。全句意谓自己生长于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之苦。

  “欲泻三江雪浪,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挽天河”出自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杜甫这首诗,是东、西两京收复后,官军继续进击安、史叛军时所写,设想天下大定之后,便如周武王既克殷,可以“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史记·周本纪》)。词用这句气势磅礴的“挽天河洗甲兵”,移用于“净洗胡尘”,这是一个改造;接着又说“不用挽天河”。只须“泻三江雪浪”去“净洗胡尘千里”。这又是一个改造。以“三江雪浪”这一“本地风光”代替“天河”,构想新奇。南宋爱国诗词运用“挽天河”这个出典,多只用其字面,要“洗”的已不是“甲兵”,而是蒙了“胡尘”的山河。这首之外,如张元斡词《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陆游诗《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要挽天河洗洛嵩”都是。不过,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结尾“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面对朝廷只能使浓愁变成伤心的双泪,因为统治者并不允许人民通过战斗收复失地,作者的一切设想,也都因朝廷的妥协投降而变成了泡影。

  这阕词慷慨悲壮,每个字的后面都激烈跳荡着一颗被压抑的爱国心。词中不断掀起的波折,反映了在国事不宁的情况下个人身心无处寄托的彷徨和苦闷。千百年后读之,仍然使人感叹无已。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01:2500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¹
译文:潮水涨落有一定周期,比较可信,而大风的起止却难以预料了。
注释:¹期:约定。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译文:清晨还是西北风,黄昏就成为东南风。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以此难挂席¹,佳期²益相思。
译文:所以很难依靠风向挂帆,佳期眼看要过去,所以特别想念你。
注释:¹挂席:行舟扬帆。²佳期:指与友人相会的日期。
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海月破圆景¹,菰(gū)²生绿池³
译文:海月被风吹破明洁的圆影,茭白也已经生满了绿水塘池。
注释:¹破圆景:指圆月又快了。²菰蒋:植物名。名“蒋”,或作“菰”,俗称“茭白”,多年生宿根草本。³绿池:清澈的池水。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昨日¹北湖²梅,初开未满枝。
译文:昨日去北湖看看那里的梅花,刚刚开放还没有开满枝头。
注释:¹昨日:指前些日子。²北湖:即玄武湖,在今南京市。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今朝白门¹柳,夹道垂青丝。
译文:今天早上来看东门的杨柳,满是夹道下垂的青丝。
注释:¹白门:指金陵(今南京市)城的西门。古人称西方为白,故称金陵为白门。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岁物¹²如此³,我来定几时
译文:草木感知季节,我来的时候却难以确定。
注释:¹岁物:指岁时风物。²忽:迅速。³如此:指前面对时光易逝,景物变化迅速的描写。⁴定几时:定在什么时候?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纷纷江上雪,草草¹客中²悲。
译文:思绪纷纷如江上的飘雪,客旅的我愁绪如岸边青草离离。
注释:¹草草:忧愁的样子。²客中:羁旅之中。这里指李白自己在作客。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
明发¹新林浦(pǔ),空吟谢脁²诗。
译文:明天一早就从新林浦出发,一路高吟谢脁描写新林浦的诗。
注释:¹明发:天将晓时光明始发。²谢脁:南齐著名谤人。谢脁诗:指谢脁《之宜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浦》一诗。谢脁到宣城郡去任太守时,从建康(即金陵,今南京)新林浦出发,曾作此诗。

  此诗交代其现阻风遇雪,只能等待明晨逆流行船,且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两句不仅从大处落笔,描写了潮水涨落和风云的变幻莫测,而且也暗示了诗人难以继续前行的无奈和失落。“难”,“转,“相思””,诗人将真实的感情蕴于其中。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表面上描写诗人游玩之尽兴,以反衬诗人不能与友人相会而思念友人。表达了诗人飘零孤苦的情怀和思念友人之情。全诗景情交融,意蕴深厚。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风浪太大,难于扬帆行舟,与友人相会的时间恐怕难以确定了,暗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中六句借景物变化迅速,喻时光易逝。诗中的“北湖”、“白门”、都是南京地名,并且强调了玄武湖的梅花的盛开姿态,高洁秀雅,花色浓淡相宜。诗人描写海月被风吹破明洁的圆影,茭白也已经生满了吹水塘池;想像刚刚开放的梅花清幽而淡雅;还有东门的杨柳,满是夹道下垂的青丝。从“昨日”到“今朝”,暗示了诗人充实的行程和美好的游历,“梅花”和“杨柳”,则渲染出了玄武湖优美的景色和金陵的独特杨柳。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玄武湖和金陵的景色的喜悦、悠闲之情。

  后两句意为:我通夕不寐,新林浦天已黎明,但风浪太大,未能平息,只好空吟着谢眺的诗句。“空”字用得恰到妙处,表达了诗人对难以预料的风雨的无可奈何,增添了全诗的思念之情,使主题更加鲜明。且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诗人对如此美丽的景色已是无心观赏了,只想与友人相会。抒发了作者飘零孤苦的情怀和思念友人之情。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周维扬,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09:第118页-第11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