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麾幢,边城鼓角,溢川几报严更。笑谈油幕,英杰为时生。腹贮六韬三略,新诗就、矛槊频横。功名事,他年未晚,一C56F落欃枪。
归来,何早计,白萍洲畔,危获深耕。又何如,竹帛彝鼎垂名。犀节徵还伊迩,春风外、文鹢催行。岩廊上,谈兵齿颊,谠论佐休明。
江国麾幢,边城鼓角,溢川几报严更。笑谈油幕,英杰为时生。腹贮六韬三略,新诗就、矛槊频横。功名事,他年未晚,一C56F落欃枪。
归来,何早计,白萍洲畔,危获深耕。又何如,竹帛彝鼎垂名。犀节徵还伊迩,春风外、文鹢催行。岩廊上,谈兵齿颊,谠论佐休明。
葛立方

葛立方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1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¹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²,不可以不言师³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shèng)¹⁰、垂棘¹¹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¹²,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¹³存焉,必不使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¹⁴。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¹⁵加长(zhǎng)¹⁶矣。”
译文:不是国都而说灭,是看重夏阳。虞国的军队不足一个师,《春秋》说是师,为什么呢?因为虞国写在晋国之前,不可以不说师。它写在晋国之前是为什么呢?灭夏阳是它为主的。夏阳,是虞、虢交界处虢国的一个要塞。夏阳一失,虞、虢两国都可占领了。虞国为什么要为主灭夏阳呢?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荀息说:“君主为什么不用北屈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璧,向虞国借路呢?”献公说:“这是晋的国宝,如果受了我的礼物而不借路给我,那又拿它怎么办?”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服事大国的。它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受了我们的礼而借路给我们,那就是我们从里面的库藏里拿出来,而藏在外面的库藏里,从里面的马房里拿出来,而放在外面的马房里。”献公说:“宫之奇在,一定不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可是怯懦,又比虞君大不了几岁。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怯懦就不能拚命谏阻,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虞君就不尊重他。再加上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灾祸在一个国家之后,这一点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献公就借路征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隆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虞公不听,就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谏道:“俗语说:‘唇亡齿寒。’岂不就说的这件事吗!”他带领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国去了。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捧着璧,走上前来说:“璧还是这样,而马的牙齿增加了。”
注释:¹虞:周文王时就已建立的姬姓小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²晋:西周始封姬姓国,晋献公时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³师:可泛指军队,也可专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荀子·礼论》:“师旅有制。”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下面传文说“虞无师”,就是专指二千五百人的军队编制。⁴夏阳: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约三十五里。《左传》作下阳,因另有上阳,以作下阳为是。夏、下同音通假。⁵虢:周初始封姬姓国,有东、西、北虢之分,东虢、西虢已先亡于郑、秦。晋献公所伐为北虢,占地当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建都上阳(今河南陕县李家窑村)。⁶举:攻克,占领。⁷晋献公:名诡诸,晋武公之子,在位二十六年。在此期间伐灭了周围一些小国,为其子晋文公称霸打下了基础。据《史记·晋世家》,晋献公伐虢的借口是虢国在晋国内乱中支持了他先君的政敌。⁸荀息:晋献公最亲信的大夫,食邑于荀,亦称荀叔。献公病危时以荀息为相托以国政,献公死后在宫廷政变中为里克所杀。⁹屈:即北屈,晋地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¹⁰乘:古以一车四马称为一乘。这里专指马。¹¹垂棘:晋地名,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¹²府:古时国家收藏财物、文书的地方。¹³宫之奇:虞大夫,刘向《说苑·尊贤》说:“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死不寐。”¹⁴曹:西周始封姬姓国,都陶丘(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¹⁵马齿:马每岁增生一齿。¹⁶加长:增添。
前658年(鲁僖公二年),晋献公准备伐虢。虞国地处晋、虢之间,若绕道则受阻于中条山。献公听从荀息之计,以重礼贿虞君,借道伐虢。虞、虢都是小国,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虞君不但不听,而且自告奋勇愿出兵开路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这以后的事,《谷梁传》所述与《左传》有点不同。《谷梁传》以为晋国当年就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又灭虞。《左传》则以为晋拿下下阳(即夏阳)以后仅作为据点,未即灭虢。三年以后,晋师再次假道虞国,挥军南下,灭了虢国,还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虞君终于做了俘虏。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¹惊周公。
译文:太阳已高高升起睡意依然很浓,这时军将叩门将我从梦中惊醒。
注释:走笔:谓挥毫疾书。孟谏议:即孟简,生平不详。谏议:朝廷言官名。¹打门:叩门。周公,指睡梦。《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周公!”后代即把梦周公作为睡梦的代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juàn)¹斜封三道印。
译文:口称是孟谏议派他前来送书信,还有包裹用白绢斜封加三道印。
注释:¹“白绢”句:言军将带来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开缄¹宛见²谏议面,手阅月团³三百片。
译文:我打开书信宛如见了谏议的面,翻检包裹有几百片茶叶的圆圆的茶饼。
注释:¹开缄:打开信。²宛见:如见。³月团:指茶饼。茶饼为圆状,故称。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zhé)虫惊动春风起¹
译文: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
注释:¹“闻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蛰虫:蛰伏之虫,如冬眠的蛇之类。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天子须尝阳羡(xiàn)¹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译文:因为天子正在等待品尝阳羡茶,百草都不敢先于茶树贸然开花。
注释:¹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茶事拾遗》:“(张芸叟)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仁风暗结珠琲(bèi)(léi),先春抽出黄金芽¹
译文:和风吹起来茶树好像长出蓓蕾,原来是春天之前发出的黄嫩芽。
注释:¹“仁风”二句:意谓天子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琲瓃:珠玉,喻茶之嫩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译文:摘下新鲜的茶芽烘焙随即封裹,这种茶叶品位极好很少见到它。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¹
译文:茶叶供奉皇帝之余还献给王公,怎么还能够送到我这山人之家。
注释:¹“至尊”二句:意谓这样的珍品茶,本应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现在竟到了我这样的山野人家来了。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¹自煎吃。
译文:我关上柴门室中没有一位俗客,头上戴着纱帽来给自己煎茶吃。
注释:¹纱帽笼头:纱帽于隋唐以前为贵胄官吏所用,隋唐时则为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饰。有时亦指普通人的纱巾之类。葛长庚《茶歌》:“文正范公对茶笑,纱帽笼头煎石铫。”明文徵明《煎茶》:“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碧云¹引风²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译文:碧绿的茶水上面热气蒸腾不断,茶汤里细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面。
注释:¹碧云:指茶的色泽。²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指煎茶时浮起的泡沫。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一碗喉吻¹润,两碗破孤闷。
译文: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
注释:¹吻:唇。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译文: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译文: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译文: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译文: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
蓬莱山,在何处?
蓬莱山¹,在何处?
译文:蓬莱山,又在哪里?
注释:¹蓬莱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译文: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山上群仙司¹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译文: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
注释:¹司:统率。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duò)在巅崖受辛苦!
译文: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¹否?
译文: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
注释:¹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这首诗是作者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

  此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写得极其浪漫。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无数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一段分两层。头两句为第一层: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他日高三丈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并且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开缄、手阅以见作者之珍惜与喜爱。字里行间流溢两人的互相尊重与真挚友谊。

  第二层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所赠之茶是珍品。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天子要尝新茶,百花因此不敢先茶树而开花。接着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着重渲染珍品的“珍”。以下四句,说像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而今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在最后那个感叹句里,既有微讽,也有自嘲。

  以上全用朴素的铺叙,给人以亲切之感。诗中虽然出现了天子、仁风、至尊、王公等字样,但并无谄媚之容,而在“何事”一句中,却把诗人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把他划入野人群中。作为一个安于山林、地位卑微的诗人,他有一种坦直淡泊的胸襟。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欲,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似乎只有在这片天地中,他那颗对人世冷暖的关注之心,才能略有寄托。第二段的七碗茶,就是展现他内心风云的不平文字。

  反关柴门,家无俗客,这是一种极为单纯朴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摆脱可厌的世俗,过他心灵的生活。纱帽,这里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诗人纱帽笼头,自煎茶吃,这种平易淡泊的外观,并不说明他内心平静。读完全诗,读者才会见到他内心炽热的一面。

  碧云,指茶的色泽;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煎茶时浮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里,煎茶自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这里也不单纯是为了修饰字面。以下全力以赴写饮茶,而所饮之茶就像一阵春雨,使他内心世界一片葱翠。在这里,他集中了奇特的诗情,并打破了句式的工稳。在文字上作到了“深入浅出”,或者说“险入平出”。七碗相连,如珠走盘,气韵流畅,愈进愈美。“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看似浅直,实则沉挚。第三碗进入素食者的枯肠,已不易忍受了,而茶水在肠中搜索的结果,却只有无用的文字五千卷。似已想入非非了,却又使人平添无限感慨。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紧处。他写来轻易,笔力却很厚重。心中郁积,发为深山狂啸,使人有在奇痒处着力一搔的快感。饮茶的快感以致“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这样的情况虽然可能也有,但也应该说这是对孟谏议这位饮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赞誉。同时,从结构上说,作者也要用这第七碗茶所造成的飘飘欲仙的感觉,转入下文为苍生请命的更明确的思想。这是诗中的“针线”,他把转折处连缝得十分熨贴。

  蓬莱山是海上仙山。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风,返回蓬莱。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不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喘息和休息的机会。诗人期待劳苦人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可知诗人写这首饮茶歌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后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36-1038

zǒuxièmèngjiànxīnchá

tóng tángdài 

gāozhàngshuìzhèngnóng jūnjiàngménjīngzhōugōng 
kǒuyúnjiànsòngshūxìn báijuànxiéfēngsāndàoyìn 
kāijiānwǎnjiànjiànmiàn shǒuyuèyuètuánsānbǎipiàn 
wéndàoxīnniánshān zhéchóngjīngdòngchūnfēng 
tiānchángyángxiànchá bǎicǎogǎnxiānkāihuā 
rénfēngànjiézhūbèiléi xiānchūnchōuchūhuángjīn 
zhāixiānbèifāngxuánfēngguǒ zhìjīngzhìhǎoqiěshē 
zhìzūnzhīwánggōng shìbiàn便dàoshānrénjiā 
cháiménfǎnguān shāmàolǒngtóujiānchī 
yúnyǐnfēngchuīduàn báihuāguāngníngwǎnmiàn 
wǎnhóuwěnrùn liǎngwǎnmēn 
sānwǎnsōucháng wéiyǒuwénqiānjuàn 
wǎnqīnghàn píngshēngpíngshì jìnxiàngmáokǒngsàn 
wǎnqīng liùwǎntōngxiānlíng 
wǎnchī wéijuéliǎngqīngfēngshēng 
péngláishān zàichù 
chuān chéngqīngfēngguī 
shānshàngqúnxiānxià wèiqīnggāofēng 
ānzhībǎiwàn亿cāngshēngmìng duòzàidiānshòuxīn 
biàn便wéijiànwèncāngshēng dàotóuháifǒu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悲回风¹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译文:悲叹回风摇落着蕙草,凋谢众芳,心中愁思郁结而黯然神伤。
注释:¹回风:旋风,秋季的大风。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物有微而陨性(shēng)¹兮,声²有隐而先倡³
译文:蕙草异常美好,却被摧残生机,风声有时隐微,那是狂飘震荡的先唱。
注释:¹性:通“生”,生命。²声:秋风吹动的声音。³倡:通“唱”。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jì)¹志介²而不忘!
译文:我为何追思先贤彭咸?是慕求其志行操守而念念不忘。
注释:¹暨:慕求。²志介:志节。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万变其情岂可盖¹兮,孰虚伪之可长?
译文:遭遇万变,其中情由岂能遮盖?虚伪做作又怎能保持久长。
注释:¹盖:覆盖,遮掩。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chá)¹²而不芳。
译文:鸟兽鸣叫呼号它们的同类,鲜草与枯草聚合一处,而芳华难觅。
注释:¹苴:枯草。²比:混在一起。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译文:众鱼修饰鳞甲,而自以为殊异,蛟龙却自隐其文采,而引身遁迹。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故荼¹²不同亩兮,兰茝(chǎi)³幽而独芳。
译文:苦荼甜荠不在一块田里生长,兰草芷草深处幽谷也能独含清香。
注释:¹荼:苦菜。²荠:甜菜。³茝:白芷。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译文:思慕先贤的德行永远美善,虽然历尽许多世代,也愿与其相近相比。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cháng)¹
译文:远大的志向所达到的高度,爱怜那悠悠的浮云,而与之徘徊飘忽于天际。
注释:¹相羊:同“徜徉”,自由自在的徘徊,指云儿自由飘荡。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介眇(miǎo)¹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译文:耿介抱着远大志向感于世事,所赋之诗,就是我要表白的心迹。
注释:¹介眇志:介,耿介持守。眇志,高远之志行。眇:通“渺”,远,高。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译文:思幕先贤的胸襟独与众人迥异,我折取芳椒在室,思度何以自处自励。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¹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译文:屡屡悲慨哽咽连声叹息,独自隐居伏处思绪满怀。
注释:¹曾:通“增”,屡次。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译文:涕泪交流真是十分凄凉,思量着难以入睡直到天亮。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¹此哀而不去。
译文:过尽了漫漫的长夜,留着的这点悲哀仍不消亡。
注释:¹掩:通“淹”,止。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¹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译文:醒来后从容地周游四方,姑且以逍遥自在自我支持。
注释:¹寤:醒,这里指起床。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yì)¹而不可止。
译文:伤怀自怜而长长地喟叹,不能止息胸中郁悒的怨气。
注释:¹于邑:同“郁悒”,郁闷。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jiū)¹思心以为纕(xiāng)²兮,编愁苦以为膺³
译文:纠合忧思之心作为佩带,编结愁苦之情作为背心。
注释:¹糺:通“纠”,纠结。²纕:佩的带子。³膺:胸,这里指护胸的衣服。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¹
译文:折下若华之木遮蔽日光,任随飘风乱吹循着各种路径。
注释:¹仍:因循。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¹彷佛²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译文:存在的事物迷迷糊糊辨不清,但思及君国,不免寸心跳动,犹如沸汤。
注释:¹存:客观存在的事物。²仿佛:模糊不清。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抚珮衽以案¹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译文:抚持玉佩和衣襟,而压抑自己的心志,独在惘惘失意中走向无垠的远方。
注释:¹案:同“按”,按捺,抑止。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岁曶(hū)¹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译文:岁月匆匆有如水流,老年也缓缓地将要到来。
注释:¹曶曶:同“忽忽”,很快的样子。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fán)(héng)¹槁而节离兮,芳以²歇而不比³
译文:白薠杜蘅枯槁而节节断离,芬芳鲜花已消歇不再并开。
注释:¹薠蘅:薠,蘅皆为芳草名。²以:已。³不比:比,聚合。不比,分散飘零。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译文:自悯幽思缠绵而不可抑止,表白这些哀伤之言,既无聊赖,又于事无济。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译文:宁愿忽然死去从流而亡,也不忍心再作此常愁之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孤子吟¹而抆²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译文:孤独的人悲叹着拭去泪水,被放逐的人受贬谪不能返回。
注释:¹吟:呻吟。²抆:擦拭。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译文:谁能想起忧患而不痛苦?我愿使彭咸的遗则发扬昭著。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¹之默默。
译文:登上石山向远处瞭望,道路渺渺辽远,而又幽静沉寂。
注释:¹眇眇:同“渺渺”,遥远不清楚。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入景¹响之无应兮,闻²³而不可得。
译文:进入光影声响都无回应之地,听闻、省视、思索一无所获。
注释:¹景:通“影”,影子。²闻:耳听。³省:目视。⁴想:心想。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译文:愁思郁郁没有一点快乐,居处总戚戚悲凉不能自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译文:心中有所束缚挣扎不开,血气缭绕自我纠缠打结。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译文:静穆时渺渺没有边际,苍莽处茫茫没有形态。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¹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译文:声音虽然隐微细弱,却能互相感应,事物虽然本质纯粹,有时却不起作用。
注释:¹声:指秋风。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¹漫漫之不可量兮,缥²绵绵³之不可纡。
译文:遐想漫漫邈远,难以测其极边,思绪缥缈绵绵,不能系结,难以切断。
注释:¹邈:距离遥远。²缥:缥缈。³绵绵:隐约不绝,若有若无的样子。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¹之不可娱。
译文:愁思悄悄,常陷悲哀之中,神魂飞翔于冥冥之境,也并无快乐可言。
注释:¹翩冥冥:黑夜里飞舞,指梦中思绪。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凌大波而流风¹兮,讬彭咸之所居。
译文:乘凌大波之上,顺风飘流前行,彭咸所居之处,我愿依托相从。
注释:¹流风:顺风漂流。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ní)¹之标颠²
译文:登上岩石高高的陡峭河岸,处于雌霓副虹的高颠。
注释:¹雌蜺:虹的一种,古人认为内层色彩鲜艳的虹为雄性,称虹,外层色彩较淡的虹为雌性,称蜺。²标颠:最高处,指虹的弓形最上部。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据青冥¹而摅(shū)²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译文:依凭着青天舒展一道彩虹,又倏忽地向上抚摸青天。
注释:¹青冥:青天。²摅:舒展。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吸湛¹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译文:将浓浓成团的露水吸饮,又将那雾雾散落的浓霜漱含。
注释:¹湛:露厚重。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依风穴¹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译文:我依倚着生风的地穴而自行休息,忽然翻身醒转,不禁对故国眷恋缠绵。
注释:¹风穴:神山名,在昆仑山上,是北方寒风风源之地。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译文:凭靠着昆仑山下视云雾,依傍着岷山看清江流。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惮涌湍之礚礚¹兮,听波声之汹汹。
译文:害怕急流中水石撞击之声,听着涛声汹汹的怒吼。
注释:¹礚礚:水击石发出的声音。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译文:心思纷纷乱乱没有规律,精神迷迷惘惘没有头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zhá)¹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译文:波涛互相倾压难以趋从,连绵起伏奔流着哪儿停住?
注释:¹轧:“轧忽”之省文,长远貌。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译文:心如飘浮翻飞一上一下,像两翼在左右摇动拍击。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氾潏(yù)¹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²
译文:像泛滥的大水前后奔涌,伴随着潮水的定期涨落而起伏波澜。
注释:¹潏潏:水涌出的样子。²信期:固定的时间。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译文:观看那火焰与烟气相因而生,窥察那云朵与雨滴所以集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译文:悲慨霜与雪一起降下,听着潮水波浪震激。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借光景¹以往来兮,施黄棘²之枉策³
译文:我借着光与影来来往往,使用棘刺做成的弯鞭驾御。
注释:¹光景:日月之光。²黄棘:神话中的树木名。³策:鞭。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译文:去寻求介子推隐居之地,再见一见伯夷放逐之处。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心调度¹而弗去兮,刻著志²之无适。
译文:心里惆怅不已忧思难除,意志坚决哪儿也不会去。
注释:¹心调度:仔细考虑。²刻著志:下决心。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tì)¹
译文:煞尾:我怨恨往昔的希望和理想化为尘泥,悼惜未来的国家命运而忧惧惕惕。
注释:¹悐悐:同“惕惕”,忧劳,恐惧。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¹而自适。
译文:浮行于长江、淮水而投入大海,我愿追随子胥而顺适己意。
注释:¹子胥:伍子胥,传说其被吴王夫差赐死之后,尸体被抛入江中,神化而归大海。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¹之抗迹。
译文:眺望大河中的沙洲水渚,悲伤申徒狄的高尚事迹。
注释:¹申徒:申徒狄,殷末贤臣,力谏纣王不听,抱石自沉而死。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¹谏君而不听兮,重任²石之何益?
译文:屡屡劝谏君王而不被听从,抱着重石自沉又有何益。
注释:¹骤:屡次,多次。²任:抱。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心絓(guà)¹而不解兮,思蹇(jiǎn)²而不释³
译文:心中牵挂萦结而不能舒放愁怀,忧思郁塞屈曲而无法宽解自己。
注释:¹絓结:牵挂郁结。²蹇产:曲折纠结。³释:解开,消释。

  此诗以首句命名,抒写作者遭受邪恶势力的打击、政治理想无从实现的悲哀。全诗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心理刻画手法上的高妙,未见事实之叙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展现,其次是多运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全篇共分五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窃赋诗之所明”。因回风摇蕙的季节气候,联系对忠贤见斥的现实悲哀,指出君子始终是光明正大的,与万变其情的小人不同,同时表明了自己终不改悔的坚定胸怀。

  “悲回风”四句,前二句是说在回风震荡之中,凋陨了蕙草的微弱生机。后二句是说,这回风的初起,是有隐微的声音倡之于先的。这是即景生情,托物起兴,钱澄之《庄屈合诂》说:“秋风起,蕙草先死;害气至,贤人先丧。”可谓得矣。

  “夫何彭咸”四句,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臣彭咸的无限思念仰慕之情,并说,虽然天下之事万变,但真相怎么能够掩盖得了,虚伪哪能保持长久?

  “鸟兽鸣”六句写秋冬之景,似都有所指称。“鸟兽鸣以号群”、“鱼葺鳞以自别”是说物以类聚,不相杂厕。用以比喻君子和小人之不能共处。“草苴比而不芳”象征奸佞在朝,同恶相济。“蛟龙隐其文章”比喻贤人远引,文采不彰,两两相对,交错成文。

  下面二句先以苦菜与甜菜不能种在一起,亦喻贤人处乱世,虽无人知,但不因此而改变其芬芳的节操。“惟佳人”六句意思又进一层,谓自己眼界高远,以古人彭咸等自期,然孤高之心却无所依傍,自己深微的意志不为别人理解。于是私下写作此诗,来明白地说出其中的道理。

  第二段从“惟佳人之独怀兮”至“昭彭咸之所闻”。写自己在放逐时感到十分孤单,但仍然爱国忧时,因此弄得心烦意乱。“惟佳人”四句,姜亮夫谓“言隐居伏处而独自思虑,无人知也”(《屈原赋校注》)。“涕泣交”八句王夫之释为“宵而不安于寝,旦而不怡于游,终不释于怀抱”(《楚辞通释》)。

  “糺思心”二句形容自己忧思之深切,这就像后世辛弃疾所谓“一身都是愁”(《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也。

  “折若木”二句,上句说自己求神木以遮蔽日光,象征自己曾力求韬光养晦,下句说自己随着飘风的牵引。任从它把自己吹到哪里,意指心情之空虚。

  “存仿髴”二句接着形容自己极端愁苦,有时陷入不闻不问、万念俱灰的枯寂状态,但有时又激动起来,心跳不止。

  “抚佩袵”二句意为勉强抑制自己的悲愁,茫无目的,踽踽而行。“岁曶曶”四句承“遂行”之后,写“行”中所见,时序迁流,众芳摇落,触目惊心,益深忧虑。

  “怜思心”四句言自己长愁的原因。“孤子唫”四句,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云:“此言思心既不可创伤,则惟存一死。”又引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所以然者,秦关不返,孤臣有故主之悲;南土投荒,放子无还家之日,此固交痛而不已者也。安得不为彭咸之所为乎?”

  第三段从“登石峦以远望兮”至“托彭咸之所居”。该段写自己生意已尽,死志已决。“登石峦”四句言自己登山远望,一片寂静。楚国本是个强国。上下本应忧勤警惕,奋发图强,然而此时既不见行动,呼之又不闻其反响,因此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愁郁郁”四句紧承上文,写登高远望后引起的愁肠寸结。“穆眇眇”四句紧承上文,意谓自己的心情有时愁思茫茫无边无际,有时则陷入空虚而无所著落的状态。叹声隐尚有可感,志纯竟不可为。

  “藐蔓蔓”两句,亦诉说自己的主观心情,言思入辽远,则渺渺漫漫不可度量,思入深微,则悠悠长长不可收束,“愁悄悄”两句言自己的神魂虽在高远处飞逝,却并无快乐。

  “凌大波”两句,表明忠臣直士只有一条路:效法古之贤人彭咸。屈原于是想乘着滚滚波涛,随风而流,到彭咸投水而死的地方去。

  第四段从“上高岩之峭岸兮”至“刻着志之无适”。该段设想自己死后。灵魂不灭,神游天地的情形,进而抒写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剖白自己光明正大、志洁行芳。“上高岩”四句,姜亮夫认为:“此言上依彭咸,初至高岩陖岸之间,继则更上而处于云气之杪顶,再上则至于玄冥之上;而舒摅其虹采,遂尔于俄顷之间,而上抚于天庭矣。此上升之事也。”(《屈原赋校注》)

  “吸湛露”四句,姜亮夫认为是从彭咸居后之事。以上八句写神游太空,极想像中壮丽、高洁、温暖之乐。但转侧之间突然惊醒,又起故国之思。

  “冯昆仑”四句写身宿风穴。风穴在昆仑,故醒后即依凭昆仑透过云雾而下瞰人寰。

  “纷容容”四句就心境立说,姜亮夫说:“此言己心烦乱,无复经纪,欲进则无所从,欲退则无所止也。”(《屈原赋校注》)

  “漂翻翻”四句,上两句仍写心境,心如两翼摇摇,翻飞飘浮或上或下,时左时右;下两句言自昆仑下至江水,往来江上,神游故国而下观。

  “观炎气”四句,借炎气烟液等为喻述事物相因之理。天庭既不能久居,彭咸也不可终随,故下转为访问古代的贤人,“借光景”六句即言自己已下定决心,循着介子推、伯夷的足迹前进。

  第五段“曰”字以下至结尾。顾往悼来,表白决心,但决不轻于一死。“吾怨”二句谓怨恨往昔的希望落空,警惕来日可危。

  “浮江海”二句指伍子胥事。谓准备投水而死,追随子胥。“望大河之洲渚兮”四句承前“从子胥”而言,意思是说,申徒狄以身殉国,其情固属可悲,但他的死并不能挽救殷商的覆亡,则死又何益?显示自己的处境,虽然死志已决,但就整个楚国言,未来的危机,也不是自己一死所能遽了的。

  故以“心絓结”二句作为全篇的终结。屈原在政治斗争过程中,虽然早已作了最后牺牲的思想准备,这种念头,也曾经常浮现,但不到最后时刻,决不轻易付诸实施,可见此尚非绝命之词。

  此篇写作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心理刻画手法上的高妙。全篇未见事实之叙述,全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展现。作品充满着深沉、悲愤的情绪,思理困惑,不知所释,忧伤悲怆,故有此篇之作。

  此外,此篇语言上也有其特色。作品中有不少双声叠韵联绵词,“相羊”、“歔欷”、“仿髴”、“从容”、“周流”、“逍遥”、“于邑”、“踊跃”、“婵媛”、“委移”等等,随处可见。而叠字词的运用,更是接二连三,触目皆是,“嗟嗟”、“凄凄”、“曼曼”、“惘惘”、“曶曶”、“冉冉”、“眇眇”、“默默”、“郁郁”、“戚戚”、“芒芒”、“蔓蔓”、“緜緜”、“悄悄”、“冥冥”、“雰雰”、“礚礚”、“汹汹”、“容容”、“洋洋”、“翻翻”、“遥遥”、“潏潏”、“悐悐”,总计共有二十四个,这些词语。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对诗歌幽怨悲凉意境的形成,也起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50-858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jiē)¹以龙钟身²,如何岁复门。
译文:叹息着这年老的身体怎么能像年一样循环更门呢。
注释:¹嗟:叹息。²龙钟身:年老的身体。龙钟,年迈。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译文:在石门旁思索了很久要不要隐退,看见铜镜里年老的容貌忍不住再三窥视。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花发门移树,心知故国春。
译文:花又开了,路旁移来了门的树,我心里知道这是故国的春天来了。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¹
译文:谁能来扫平心中的不满呢?反正不是佛教的。
注释:¹谁能……北宗人:当时国家正遭受战火,此句表现自己身为佛教中人对战争的无能为力。北宗:佛教禅宗的一派,以神秀为代表。

xīnnián

jiǎdǎo tángdài 

jiēlóngzhōngshēn suìxīn 
shíményǐnjiǔ tóngjìngqiǎngkuīpín 
huāxīnshù xīnzhīguóchūn 
shuínéngpínghèn shìběizōngrén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
芳是香所为,冶(yě)¹不敢当。
译文:芳香是身上的香囊发出来的,你夸我容貌美丽实在不敢当。
注释:¹冶容:艳丽的容貌。
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天不绝人愿,故使侬(nóng)¹见郎。
译文:老天看到了我的心愿,使我终于见到了情郎。
注释:¹侬:人称代词,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