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何人。我是何人。与伊家、元本无亲。都缘媒妁,遂结婚姻。便落痴崖,贪财产,只愁贫。你也迷尘。我也迷尘。管官缘、火里烧身。牵伊情意,役我心神。幸遇风仙,分头去,各修真。
你是何人。我是何人。与伊家、元本无亲。都缘媒妁,遂结婚姻。便落痴崖,贪财产,只愁贫。你也迷尘。我也迷尘。管官缘、火里烧身。牵伊情意,役我心神。幸遇风仙,分头去,各修真。

xīnxiāngběnmíngxíngxiāngzifēn--

shìrénshìrénjiāyuánběnqīndōuyuánméishuòsuìjiéhūnyīn便biànluòchītāncáichǎnzhǐchóupínchénchénguǎnguānyuánhuǒshāoshēnqiānqíngxīnshénxìngfēngxiānfēntóuxiūzhēn

马钰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7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译文:此行离去家不远,回顾悲凄风正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春燕¹应节²起,高飞拂尘梁。
译文:春燕依时已返家,高飞恋恋绕屋梁。
注释:¹春燕:春天的燕子。²应节:适应节令。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边雁燕无所,代谢¹归北乡。
译文:悲哀大雁无居处,陆续北飞归故乡。
注释:¹代谢:交替。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译文:落落鵾鸡鸣清池,历经夏暑与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译文:我今惆怅言难尽,漫漫煎熬春夜长。

shīsān--táoyuānmíng

xíngwèiyúnyuǎnhuícǎnfēngliáng

chūnyànyīngjiégāofēichénliáng

biānyànbēisuǒdàixièguīběixiāng

kūnmíngqīngchíshèshǔjīngqiūshuāng

chóurénnánwèiyáoyáochūnzhǎng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lù)(lu)亭下落梧桐。川光¹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译文:沉沉的几重绿色映着楼宇,辘轳亭下,落满了枯黄的梧桐树叶,河水闪着粼粼的光,雨中,天空现出了彩虹,树落中秋意浓浓,鹊儿在风中鸣叫着。
注释:¹川光:波光水色。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人不见,思何穷¹,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译文:见不到我的爱人,思念真是无穷无尽,古来心怀离愁别绪的人,都是在这夕阳中愁断肝肠!山上的碧云,似也有分离的愁与恨,一片飞向西,一片飞向东。
注释:¹何穷:无穷。
通过描写楼宇层叠深邃,树木重重围绕的空寂幽深的景象为女主人公的活动提供背景,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为下文女主人公凝愁聚恨的情感作铺垫。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云被山头分隔,刹那间正是一东一西,他只是把这恨,藉碧云在山头的位置,化静态为动态,让断肠之人更加断肠,含蓄隽永。开篇“沉楼重翠”明写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幽深空寂,实际上是突出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愁。“梧桐”句,主人公倚楼凝望所见之景,落叶梧桐不仅没有排解他的寂寞之愁,更把她的愁加深一层,伤秋之愁。“川光带晚”句,主人公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傍晚时分虹垂雨的美丽景象,乐景衬哀情,引发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愁。“树落”句主人公目光落在近处看到巢中鸟儿呼唤未归的同伴,更衬托她形单只落的孤独,层层递进。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远山眉黛(dài)¹,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译文:远山好似女子的眉,黛色深深,柳枝好似女子睡眼初睁,饶有媚态。时间推移,阁楼中昏昏暗暗,初春的浅浅寒意穿透幕帘。
注释: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¹远山眉黛横:化用晏几道《生查子·远山眉黛长》“远山眉黛长”句。
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杯延¹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译文:酒杯嫌漏壶滴漏的太慢,蜡烛害怕再被剪刀剪去烛芯。突然明月升上夜空,将那映照在帘幕上的花影连着帘幕一同卷起。
注释:¹延:嫌弃。

  这首词是写一位女了从傍晚到深夜的春愁。主人公的感情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风格清婉淡雅,读时须细细体味,久而方知其味。

  上片写傍晚。

  开头二句写环境同时暗中引出人物。《生查子》是个小令,形式宛如两首仄韵的五言绝句,篇幅短小,不能尽情铺叙,用笔务须精神。因此它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即照顾到人物,抓住主要特征,勾勒几笔。远山以眉言,杨柳以眼说,便是抓住未出场的女主人公最传神的地方加以暗点。远山,是古代一种画眉的式样。《西京杂记》卷二云:“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宇文氏《妆台记》还说因受卓文君影响,时人效画远山眉。“媚柳开青眼”,本谓柳叶初生,细长如人之睡眼初睁,饶有媚态。元稹《生春》诗第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即指此。通常诗词中皆以柳叶比眉,这里词人为了避免落套,而以柳叶形容美人之俏眼,用语可谓新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韦庄《荷叶杯》词云:“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见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一双远山眉、新柳眼,已隐隐透露出女主人公的淡淡哀愁。

  三、四两句逐渐写到人物所处的环境。“楼阁”乃女子的居处,“帘幕”乃室内陈设的帷幕,有时也指帐子。贺铸《减字浣溪沙》有“楼角红绡(一作初销)一缕霞”句,色彩明丽,此词“楼阁断霞明”,与贺词词境近似。“帘幕春寒浅”,表明此刻女子正无聊独处,渐觉阵阵微寒飘入妆楼,传向罗幕。他没有围,似可窥见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过片二句写夜间女主人公的活动。比之上片写傍晚景色,又更加细致一层。然细品词意,此乃写女子长夜难耐的心情。所谓“杯延玉漏迟”(作秦观词者“延”字为“嫌”),是说主人公以酒销愁,但觉时间过得太慢,正是俗语所说的“欢娱嫌夜短,愁苦怨更长”了。“烛怕金刀剪”,是说把烧焦了的烛芯剪了一次又一次,以至不堪再剪。这是描写女子独对孤灯,坐待天明。这两句中,杯和烛本为无知之物,但词人却把它们拟人化,竟说酒杯也嫌漏刻过于迟缓,蜡烛也怕剪刀剪得频繁。语似无理,然而词中的无理之语,往往是至情之语。其心情之痛苦,自是不言而喻了。

  最后二句,以振荡之笔写静谧之景,遂使词情扬起,色调突然趋向明朗。从词中写景来看,先是写傍晚时的霞明,次是写夜深时的烛暗,至此则让钻出云缝的明月,穿帘入户。词中人物的感情也仿佛随着光线的变化,时而阴沉,时而开朗。其中“忽飞来”三字,表现月色之突然明朗,心情之突然畅快,非常准确。写月亮如此生动,在整个宋词史上也极其突出。月月色未现时原无花影,“花影和帘卷”显然在“月色飞来”之后。不说看月而说卷帘,说卷帘又用“花影和帘卷”这样优美精致的词句来表述,不纯是以景结情,还通过行动以表达内心。此刻闺中佳人是怎么想的呢,作者没有明言,只是把这种带有象征意味的景象呈现出来,让读者去想象,去品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含蓄不尽,意在言外。

shēngzhā ·yuǎnshānméidàihéng

zhāngxiàoxiáng sòngdài 

yuǎnshānméidàihéng mèiliǔkāiqīngyǎn lóuduànxiámíng liánchūnhánqiǎn 
bēiyánlòuchí zhújīndāojiǎn míngyuèfēilái huāyǐngliánjuǎn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云涌 一作:云雾)
湖阔¹兼云涌,楼孤属(zhǔ)²晚晴。(云涌 一作:云雾)
译文: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注释:¹阔:与孤相照。²属:当也。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礼加徐孺(rú)¹,诗接谢宣城²
译文: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注释:¹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²谢宣城:《谢眺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译文: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又感觉我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敢违渔父问¹,从此更南征²
译文: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注释:¹“敢违渔父问”:怎么敢违背渔夫的关问呢?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²“从此更南征”:从此之后就要更改原来的念头不再去南行了。引自《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唏。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对“渔父问”的典故,凡读过《屈原列传》的人都会记得渔父劝说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话。那么,杜甫用此典其意何在呢?“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是称赞裴使君的,这应该没有疑义。称赞的原因,我想绝不只是场面上的客套。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裴使君款待了杜甫,且陪杜甫(不是杜甫陪裴使君)登楼远眺。但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口不对心地妄加颂辞,恐怕不是杜甫一贯的为人处事的风格。在江陵时,杜甫就曾多次称颂过镇守荆州的阳城郡王卫伯玉——尽管卫伯玉并不是科举出身,也不懂诗词歌赋,但他却掌管着荆州的军政大权。杜甫的称赞其实是一种“感情投资”,希望以文词上发自内心的赞美博得卫的好感,再次“托身官府”续写在成都时与严武相交的翻版故事。可惜的是,卫伯玉不是严武,杜甫的“示爱”在今天看来便成了一种可笑而又令人心痛的单相思。以此来推演,也可以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看作是杜甫在江陵一系列诗作的续篇。杜甫此时对裴使君能收留、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裴使君也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应该对我杜甫这样的大诗人礼遇、关照、抚慰甚至起用的。只是这样的心思不能明言,毕竟与裴使君素昧平生,自己对裴使君的为人还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在诗的结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愿望:希望你裴使君像陈蕃那样,待我如徐孺子,那么我就可以违背渔父的劝说,留在岳阳从此不再“与世推移”,不用再漂泊流浪了;换言之,如果你裴使君不能“礼加徐孺子”,那么我岂敢违背渔父的劝说,只好“与世推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跟着感觉走”,继续无奈地“南征”。 可能裴使君没有读出杜甫的意思或者是领会了而装作不知、不愿理睬,总之,杜甫很快离开了岳阳奔向衡州。从某种意义上说,岳阳其实是杜甫的另一个伤心之地(只是伤心的程度不如在江陵,因为他对留在岳阳本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离开岳阳后不久后所作的《南征》诗中的“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分明道出了心中的不满与愤慨,这其中,恐怕也应该分一点儿给岳阳及岳阳的裴使君吧。

péipéishǐ使jūndēngyuèyánglóu

 tángdài 

kuòjiānyúnyǒng lóuzhǔwǎnqíng  (yúnyǒngzuò yún )
jiā shījiēxièxuānchéng 
xuěàncóngméi chūnbǎicǎoshēng 
gǎnwéiwèn cónggèngnánzhēng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碧丛丛¹,高插天,大江²翻澜(lán)³(yè)
译文:碧绿簇聚的巫山群峰高插云天。长江翻波浪,神女长裙拖带着云烟。
注释:¹丛丛:群峰簇聚的样子。²大江:指长江。³翻澜 :波澜翻卷。⁴神:指巫山神女。⁵曳烟:指神女在烟云中曳行,长裙拖带着云彩。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楚魂寻梦¹风飔(sī)²,晓风曳雨生苔钱³
译文:楚王思念梦中神女,飕飕起凉风,天亮后只见风吹细雨,苔藓处处生。
注释:¹楚魂寻梦:指楚襄王(一说楚怀王)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见宋玉《神女赋》。²颸然:凉飕飕。³苔钱:苔藓,圆如铜钱,故称。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瑶姬¹一去一千年,丁香²(qióng)³啼老猿。
译文:神女瑶姬一去千年杳无踪影,丁香丛中筇竹林里不时传出老猿的啼声。
注释:¹瑶姬:巫山神女名。²丁香:即紫丁香。³筇竹:又名邛竹,古邛国(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所产之竹,节长心实。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古祠¹近月蟾²桂寒,椒³花坠红湿云间。
译文:古祠接近月宫,蟾蜍桂树,高险阴冷,山间的椒子儿坠落,把云朵染红。
注释:¹古祠:指巫山神女祠,在巫山的对面。近月:极言山峰上的古祠位置高险。²蟾桂:指传说中的月宫里的蟾蜍和桂树。³椒:花椒,灌木,子实紫红,开黄绿色小花。⁴坠红:此处椒花实指花椒的子实,故曰“坠红”。⁵湿云:湿度大的云。

  全诗是从描写巫山景色着笔,循着巫山神女的典故展开诗思的。

  诗的首三句,“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将巫山十二峰的奇特景观,表现得十分精当,一下子就摄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引领大家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神曳烟”三字,极妙。这三字,形象描绘巫山闻空滚缥缈、渐移缓行的烟云,它与波澜翻滚、水势迅猛的“大江”,形成动态上的强烈比差;同时,大江、云烟的动态,又与静谖的陡峭山壁,丛碧树木,构成鲜明对比,使全诗的开端显得色彩和谐,层次感强、动静配合,富有诗情画意。如此优美的环境,接容易感发超人们的奇思遐想。“神曳烟”里的“神”字,轻笔一点,便逗引出下文巫山神女构典故来。至此,诗情便从景色描写很自然地转入到优美的传说故事中去。

  “楚魂寻梦风颸然”以下四句,专写楚王梦寻瑶姬事,诗里的“楚魂寻梦”,即指此事。李贺翻用这则典故,不说巫山神女会见楚王,反过来说楚王的灵魂在飒飒的凉风里去寻求梦中的瑶姬,但是,瑶姬一去已隔千年,巫山之阳再也找不到她的形迹,剩下来的只有在晓凤飞雨里生长的苔藓,丁香翠竹丛中传来的老猿的悲啼声。诗的结尾二句,申足上文诗意。神女不在,古祠尚存。诗云“椒花坠红”,这是因为长吉从未到过蜀地,出于艺术想象,所以误将紫赤色的花椒果实当作花朵,写出“坠红”的诗歌意象。山里湿气重,似乎云也是湿的,故云“湿云”。两旬意谓古祠近月,寒气侵逼,空寂无人,不时有椒花坠落在古祠旁。用空寂的意境收束全篇,有力地突现了“楚魂寻梦”的空幻,暗示了全诗的题旨。

  揣摩其艺术特色,有三点:一是着力于揭示矛盾,求变求新。作者的这种艺术追求突出地表现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例如开头三句,使山与水相比照:峰峦高耸,岿然不动;江水绵延,翻滚不已。一者静,一者动;一者高,一者远;一者秀丽,一者混沌。于对比中生发出气势来,显得雄高远,开阖动荡。

  二是重音叠字用得巧妙,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如开头的“碧丛丛”。中间的“瑶姬一去一千年”,两个“一”字,一虚一实,似乎彼此不相干,其实联系紧密,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一去”有“去不复返”的意思,而“一千年”则暗示逝者的无情和时间的无情。多情的“楚王”望眼欲穿,却始终不见神女的身影,这就有效地浓化了诗歌的悲剧气氛。

  三是出奇制胜,用暖色调表现悲凉的景况,很成功。末句“椒花坠红湿云间”,红不仅是暖色,且多用以渲染喜庆场面。这里把它和动词“坠”字、形容词“湿”字相缀连,惨红的颜色和凋残的态势令人触目伤怀,就象堕楼的绿珠引起后人广泛的同情、惋惜和哀伤那样,所有美好的、充满生命力的事物被毁弃,更加剧人们的伤感心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66-568页
2、 宋绪连 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765页

shāngāo--

cóngcónggāochātiānjiāngfānlánshényān

chǔhúnxúnmèngfēngránxiǎofēngfēishēngtáiqián

yáoqiānniándīngxiāngqióngzhúlǎoyuán

jìnyuèchánguìhánjiāohuāzhuìhóng湿shīyúnj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