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濛秋夕漙清露。玉绳耿耿银潢注。永夜滴铜壶。月华楼影孤。
冥濛秋夕漙清露。玉绳耿耿银潢注。永夜滴铜壶。月华楼影孤。
佳人纡绝唱。翠幕丛霄上。休劝玉东西。乌鸦枝上啼。
佳人纡绝唱。翠幕丛霄上。休劝玉东西。乌鸦枝上啼。
张孝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 5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山郡(jùn)¹逢春复乍晴,陂(bēi)²分出几泉清?
译文:春天阴晴多变,此时突然放晴,阳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凉的泉水。
注释:¹山郡:指济南府。其城南多山,故称。²陂塘:池塘,此处特指济南城中的大明湖。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郭边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²
译文: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称。春雪过后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无处不赏心悦目。
注释:¹郭边:即城下。词句谓城下人家临泉而居。²半入城:济南城中有大明湖,千佛山在城南郊,山色倒映湖中,故称半入城。

  前两句写济南初春雪后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复乍晴”句,紧扣诗题,“山郡”点明济南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诗的具体形象所赖以产生的节候。续句“陂塘分出几泉清”,表现号称“泉城”的济南最典型的景色。济南城区,有七十二泉分布各处,春来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于是处处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涌出,泉水分流汇合城内城外,碧波荡漾,随地皆成陂塘。此句炼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丰,故能形成陂塘池沼,这才成其为泉城。

  后两句写大明湖清丽纯净的奇伟景象。“郭边万户皆临水”,是描写大明湖及趵突泉一带城区的特殊景观。在济南旧城的四沿(即诗所说的“郭边”)环绕着由珍珠泉、美蓉泉、王府池、趵突泉等七十二泉涌水所汇成的河流水域,其中北部的大明湖水域尤擅景观之胜,民户鳞次栉比,傍水而居,清流逶迤。房舍掩映,这是济南胜致。此句“临”字比较关键,它体现了泉水和居人自然地交织汇合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形成的美感。最后“雪后千峰半入城”句,是渲染春天乍降时,山郡济南所见。济南群山环绕,南有千佛山、四里山,北有卧牛山、华不注、鹊山等等,群山巍峙,层峦叠嶂,林木苍翠,钟灵毓秀。环城四顾,山色青冥,美不胜收。清人刘风诰有一联曾曰:“一城山色半城湖”,群山本不“入城”,因“雪后”看上去特别近,故有“千峰半入城”的错觉。比“一城山色”的写法,更有别趣。

  这首七绝四句纯然写景,不露声色,景中饱含深情,情景交融,极富情致。无论是“逢春复乍晴”的好天气,还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蕴着诗人对济南初春的审美喜悦,流荡着一种迷恋的情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791
2、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明清文学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305
3、 李子光.旅游交通与旅游文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636

chūchūnnánzuò

wángshìzhēn qīngdài 

shānjùnféngchūnzhàqíng bēitángfēnchūquánqīng 
guōbiānwànjiēlínshuǐ xuěhòuqiānfēngbànchéng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¹睡闻莺(yīng)
译文: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注释:春晓:一作“春晚”,似作为《莺莺传》之张本。¹花气:花的香气。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wō)¹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译文: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注释:¹猧:黄色小犬。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写两情如胶似漆,不料却又天将拂晓,幽期密约恨短;次句“醉闻花气睡闻莺”,写醉梦温柔乡,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难舍。“醉闻”句互文连属,犹言醉而卧,闻到花香,听见莺啼,妙语双关。

  第三句“𤞇儿撼起钟声动”,写的是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结句“二十年前晓寺情的“寺”,正是《莺莺传》中所谓:“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为张生寓居所在。“晓寺情”正是诗的前三句所叙的情与事。同时也合于《莺莺传》叙张生、崔莺莺合欢之词,即“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及明,睹妆在肩,香在衣。”二十年前山寺如约幽期那销魂的春日拂晓,令人难忘。此结尾含蕴深长。

  陈寅恪先生说,明乎此,则知《春晓》所写一段难忘的恋情,实即诗人元稹与双文(即莺莺)缱绻之情。说这首诗是《莺莺传》之张本,实不过分。结句“晓寺情”又照应题目,渲染题旨,含蓄深蕴,耐人寻味。无论是内容与形式、体裁与风格,都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参考资料:
1、 (唐)元稹著孙安邦,蓓蕾解评. 元稹集[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5.01.第209
2、 姜秋霞著. 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01.第115页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¹前白鹭²飞,桃花流水³(guì)肥。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注释:¹西塞山:在浙江湖州。²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³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⁴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箬(ruò)¹,绿蓑(suō)²,斜风细雨不须³归。
译文: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¹箬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²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³不须:不一定要。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参考资料:
1、 李文菊 .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 .武汉市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2010年 :77-78页 .
2、 陆永品 .唐宋词选讲 .北京市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1年 :6页 .

 ·西sàishānqiánbáifēi

zhāngzhì tángdài 

西sàishānqiánbáifēi táohuāliúshuǐguìféi 
qīngruò 绿suō xiéfēngguī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译文:燕京少女正是十六七的大好年华,娇颜如花眼如点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短鞭(biān)娇欲滴。
译文:踏春归来,只见身骑骏马手持短鞭,花香袭人的道路上奔跑的马儿扬起阵阵尘土。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春风澹(dàn)¹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译文:使人和畅的春风吹的人心情荡漾,锦筝银烛也只感高堂深深,心中空旷。
注释:¹澹荡:使人和畅。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绣衾(qīn)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译文:次日醒来美梦不再,隔着紫色珠帘望去只见雾蒙蒙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着人倦梳洗。
译文:谁能珍惜这如水的美好年华,春困时节连梳洗都懒的动了。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译文:夜幕降临小雨润湿天街,满院的杨花再也无法随风飘飘荡荡。
此诗以乐府民歌体,歌咏一位燕京少女。前四句写这位女子的出游,着重表现她娇媚欢快。“春风”至“紫帘”四句,写出游归来,因沐浴大好春光而逗引的荡漾春心,以凄艳居处环境烘托、暗寓其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后四句写次日清晨醒来时的失意与无奈,形象地传达出少女年华如水之叹。三个层次随时间而展开,脉络清晰;而其间所含蕴的或轻快或寂寞或哀怨的不同情调,则又富于变化,从多角度描绘出这位多情善感的美丽女子的形象。

yàn--dōu

yànjīngérshíliùyánhuāhóngyǎn

lánxiāngmǎnchénfēicuìxiùlóngbiānjiāo

chūnfēngchídàngyáochūnxīnjǐnzhēngyínzhúgāotángshēn

xiùqīnnuǎnjǐnyuānmèngliánchuítiānchénchén

fāngniánshuíshuǐchūnkùnzherénjuànshū

láixiǎorùntiānjiēmǎnyuànyánghuāfēi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译文:金陵的白杨十字巷,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译文: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俱往矣,现在只有唐朝的草木青青。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译文:天地变化巨大,吴国宫殿早已颓倒。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译文:六朝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包,曾经的贵族现在已经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作者在凭吊古代遗迹时,看着斑驳的遗迹,诗人感叹世事无常,随着岁月的侵蚀,再如何雄伟的建筑,显赫的世家,都已经泯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了。不好,生字给人有动的感觉,给人一种草木生长的很旺盛的感觉,而更反衬出,吴地的衰败。而有字显然没有生字这么贴切,意境深远。

jīnlíngbáiyángshíxiàng--bái

báiyángshíxiàngběijiāgōudào

jiànshírénkōngshēngtángniáncǎo

tiānyǒufǎngōngchéngjǐnqīngdào

liùqiūqiáol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