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译文: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译文: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译文:时间又过了这么久,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是云今,已经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不惜蕙(huì)¹晚,所悲道里寒。
译文: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
注释:¹蕙草:一种香草。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译文: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愿一见颜色¹,不异琼(qióng)树枝²
译文: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
注释:¹颜色:表情,神色。²琼树枝:这里指女子洁丽的容颜。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tù)丝及水萍,所寄¹终不移。
译文: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注释:¹寄:寄托。

bié--jiāngyān

yuǎnjūnbiézhěnǎizhìyànménguān

huángyúnqiānyóuzishíhái

sòngjūnzuóyánqiántuán

huìcǎowǎnsuǒbēidàohán

jūnzàitiānqièshēnzhǎngbié

yuànjiànyánqióngshùzhī

shuǐpíngsuǒzhō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

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时间又过了这么久,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是云今,已经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

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

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

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

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注释

蕙草:一种香草。

颜色:表情,神色。

琼树枝:这里指女子洁丽的容颜。

寄:寄托。

江淹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2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渔翁夜傍¹西岩²宿,晓汲(jí)³清湘燃楚竹。
译文:渔翁晚上停船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注释:¹傍:靠近。²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³汲:取水。⁴湘:湘江之水。⁵楚:西山古属楚地。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烟销¹日出不见人,欸(ǎi)²一声山水绿。
译文:旭日初升,云雾散尽四周悄然无声,渔翁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注释:¹销:消散。亦可作“消”。²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回看天际下中流¹,岩上无心²云相逐。
译文: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注释:¹下中流:由中流而下。²无心: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此篇作于永州(治今湖南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宋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的艺术特色。此篇入选于《唐诗三百首》。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开头两句是说,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首句就题从“夜”写起。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首句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也是再普通不过的寻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竹”,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这两句写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句是说,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三、四句方写道“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也是奇特:“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则无干,“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但熟味这两句,“烟销日出不见人”能够传达出一种惊异感;而与青山绿水中间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寂寞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在这首诗中,那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作者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显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的情怀。

  这首诗和《江雪》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是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的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33-934页 .

wēng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wēngbàng西yán宿 xiǎoqīngxiāngránchǔzhú 
yānxiāochūjiànrén ǎinǎishēngshānshuǐ绿 
huíkàntiānxiàzhōngliú yánshàngxīnyúnxiāngzhú 
杨柳蒹葭覆水滨,徘徊南望倚阑频。
杨柳蒹(jiān)(jiā)覆水滨¹,徘徊南望倚阑²频。
译文:杨柳和芦苇长满河边,靠着栏杆频频向南望去。
注释:¹水滨:岸边。²阑:栏杆。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年光¹似鸟翩(piān)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译文:时光飞逝好像飞鸟掠过一去无踪,世事变化就像下棋一样局局翻新。
注释:¹年光:年华;时光。
岚积远山秋气象,月升高阁夜精神。
岚积远山秋气象,月升高阁夜精神。
译文:远山云烟袅袅一派秋天景象,明月升上高楼,夜晚显得格外清新明亮。
惊飞一阵凫鹥起,莲叶舟中把钓人。
惊飞一阵凫(fú)(yī)¹起,莲叶舟中把钓人。
译文:突然一群水鸟飞起,原来是莲叶中小船上垂钓人不小心惊醒了它们。
注释:¹凫鹥:凫和鸥。泛指水鸟。
卫人有钓于河,得鳏鱼,其大盈车。子思问之:“鳏难得,子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鲂之饵,过而不视之,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子思喟然曰:“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卫人有钓于河,得鳏(guān)¹,其大盈²车。子思问之:“鳏难得,子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鲂(fáng)之饵,过而不视之,更以豚³之半体则吞之。”子思喟(kuì)曰:“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译文: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得了一条鳏鱼,那鱼大得可以装满一辆车。子思问钓鱼的人,说:“鳏鱼,是鱼中难以得到的鱼啊。您是怎么钓到的呢?”钓鱼的人回答说:“我开始下钓时,垂下一条鲂鱼做诱饵,它经过时看都不看;再换上半只小猪的身体,它就吞下去了啊。”子思听了,长叹了一声,说道:“鳏鱼虽然很难钓得,却因为贪吃钓饵而死亡;有些读书人虽然胸怀大志,却因为贪图俸禄而身败名裂。”
注释:¹鳏鱼:一般指鱤鱼。²盈:充满。³豚:小猪。⁴喟然:形容叹气的样子。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落落¹盘根²真得地³,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fān)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译文: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注释:¹落落:独立不群貌。²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³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⁴拚飞:飞行轻捷的样子。⁵苍龙:比喻松。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溪上平岗¹千叠翠²,万树亭亭³,争作拏(ná)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译文: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注释:¹平冈:指山脊平坦处。²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³亭亭:高耸貌。⁴拏云势:犹凌云之势。⁵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⁶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渠:它。

  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也正是这些矛盾形成了这首词中很丰富的言外意蕴,足以让读者慢慢去咀嚼品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467-470

diéliànhuā··luòluòpángēnzhēn--wángguówéi

luòluòpángēnzhēnjiànpànshuāngsōngxiāngbèichéngtàishìpànfēizhōngzhuìcānglóngxiàyǐndōngshuǐ

shàngpínggǎngqiāndiécuìwànshùtíngtíngzhēngzuòyúnshìzǒngwèijiāshēngsuìrénjiānàidàowèimèi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巨舰¹只缘因利往,扁(piān)²亦是为名来。
译文:大船只是因为有利可图才来往,小舟也是为了追逐名利才来。
注释:¹巨舰:大船。²扁舟:小船。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往来有愧先生德¹,特地通宵(xiāo)过钓台。
译文:先生的品德使那些追名逐利的人羞愧,他们只能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注释:¹先生德:先生,指严光。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汉隐士严子陵的崇敬之情,作品主要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前两句“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巨舰”指得是向往财富极力去获取财富的人。“扁舟”指通过结交认识权贵从而获取名利的人。这两句渲染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多和繁忙。无论是为利,或者是为名,皆是一些向往钱财和权力的唯利是图的人,与隐者严子陵不为名利的高尚品德相违背,从而表现出隐者严子陵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

  后两句“往来有婉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先生德”指严子陵不图名利,在钓台隐居的高尚品德。句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严子陵过钓台的典故,从而突出严子陵的淡泊不仕的情操。

  一二句“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对三四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起到了反衬作用,并描绘出当时社会追逐名利的现象。

  全诗通过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对比道出了诗人自己挣脱不开追求名利贪图钱财的社会,同时也是不愿为追求名利贪图钱财的社会所束缚,体现出诗人洁身自好,不图名利的情操。

参考资料:
1、 杜立.历朝咏史怀古诗:华夏出版社,2000年:189
2、 刘孔伏.李清照两首诗词系年辨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1
3、 平慧善.李清照及其作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年:159

diàotái

qīngzhào sòngdài 

jiànzhǐyuányīnwǎng piānzhōushìwèimínglái 
wǎngláiyǒukuìxiānshēng tōngxiāoguòdiàot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