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嗟行役,吟诗怆物华。西风凋木叶,客子去天涯。
回首嗟行役,吟诗怆物华。西风凋木叶,客子去天涯。
日暮看边雁,江秋见海槎。重阳谁对酒,野菊自开花。
日暮看边雁,江秋见海槎。重阳谁对酒,野菊自开花。

zànzhīzhàshàngliúbiéèrxiōng--liúbān

huíshǒujiēxíngyínshīchuànghuá西fēngdiāozitiān

kànbiānyànjiāngqiūjiànhǎicházhòngyángshuíduìjiǔkāihuā

刘攽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9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名园花正好,娇红白,百态竞春妆。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为试铝霜。诗朋酒伴,趁此日流转风光。尽夜游不妨秉烛,未觉是疏狂。
名园花正好,娇红白¹,百态竞春妆。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为试铝(lǚ)霜。诗朋酒伴,趁此日流转风光。尽夜游不妨秉(bǐng)烛,未觉是疏狂²
注释:¹娇红白:形容百花繁茂。²疏狂:狂放不羁貌。
茫茫。一年一度,烂漫离披,似长江去浪。但要教啼莺语燕,不怨卢郎。问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飞过东墙。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
茫茫。一年一度,烂漫离披¹,似长江去浪。但要教啼莺(yīng)语燕,不怨卢郎。问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飞过东墙。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²
注释:¹离披:散乱貌。²潘令河阳:晋潘岳,为河阳令。后世泛指妇女所爱之男子。
这首送春词,虽对春光无限眷恋,却无伤春情绪。上片写名园百花盛开,娇红白,争荣斗艳。诗朋酒伴,不负大好春光,秉烛夜游。下片写春去茫茫,一年一度。但令莺燕不怨,任蜂蝶飞过东墙。结句新颖,情韵无限。通篇工丽典雅,和婉含蓄,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jiāngyún··jiēhàozhāisòngchūnyùn--chéng

míngyuánhuāzhènghǎojiāohóngbáibǎitàijìngchūnzhuāngxiàohéntiānjiǔyūnfēngliǎnníngzhīshuíwèishìshuāngshīpéngjiǔbànchènliúzhuǎnfēngguāngjǐnyóufángbǐngzhúwèijuéshìshūkuáng

mángmángniánlànmànshìzhǎngjiānglàngdànyàojiàoyīngyànyuànlángwènchūnchūndàocéngrènfēngdiéfēiguòdōngqiángjūnkànniánniánpānlìngyáng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秋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
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懊恼天仙应有以。
(zhí)(zhú)¹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zuǐ)²。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³,懊(ào)(nǎo)天仙应有以。
注释:¹踯躅花:植物名,四、五月开红花,漏斗状,形似杜鹃花,又称“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等名。²青山觜:山口。觜:同“嘴”。³错相倚:言天仙错依靠了人间的刘晨、阮肇,不能白头偕老。倚:依靠。⁴懊恼:心中懊悔烦恼。以:因,缘由。

  这首词与《天仙子·晴野鹭鸶飞一只》一样,也是就题发挥,咏刘郎在天台山遇神女的事。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永平时,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后,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一山,出大溪,见二女颜容绝妙,唤刘、阮二人姓名,好像旧时相识,并问:“郎等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床帐帷幔,非世所有。又有数仙客,拿三五个桃来,说:“来庆女婿。”各出乐器作乐,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礼,住了半年,天气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闻百鸟啼鸣,求归心切。女子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于是送刘、阮从山洞口去。到家,乡里怪异,经查寻,世上已是他们第七代子孙。二人于是又想回返女家,寻山路,不获,迷归。至太康八年,还不知二人下落。唐五代词以《天仙子》为词牌的作品多用刘阮事,托意仙缘,实写人情。与《天仙子·晴野鹭鸶飞一只》不同的是,此词写天人相隔,仙人的恼恨与世人全同。

  此词“踯躅花开红照水”写环境,以“鹧鸪飞绕青山觜”写刘阮经岁而归人间的依依之情。最后不写刘阮恼恨不能复返,却从天仙懊恨人神千里之遥,不复再见,更觉深透一层。全词句丽而意清,语真而情挚。

tiānxiānzi··zhízhúhuākāihóngzhàoshuǐ--huángsōng

qíngfēizhǐshuǐhónghuāqiūjiāngliúlángbiétiānxiāndēnglèizhūshíèrwǎnfēngqīng

zhízhúhuākāihóngzhàoshuǐzhèfēiràoqīngshānxíngrénjīngsuìshǐguīláiqiānwàncuòxiāngàonǎotiānxiānyīngyǒu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今旦¹夫妻喜,他人岂²得知。
译文:现在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其他人哪里会知道。
注释:¹今旦:今日,今朝。²岂:哪里,如何。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自嗟(jiē)¹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译文:自己感叹很晚才得到一个女儿,我惊讶于迟迟没看见孙女。
注释:¹自嗟:自己感叹。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译文:物品因为稀少而珍贵,爱情因老更加深刻。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¹名时。
译文:恰逢新年吉日,满月请求姓名时。
注释:¹乞:请求。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桂燎(liáo)¹熏花果,兰汤²洗玉肌。
译文:桂木做成的火炬熏着花果,熏香的浴水洗净肌肤。
注释:¹桂燎:桂木做成的火炬。用于庭中照明。²兰汤:熏香的浴水。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译文:怀里有孩子可抱,为什么一定要是男儿呢?

xiǎosuìtánshìwàisūnháimǎnyuè--bái

jīndànrénzhījiēshēngwǎngǎnjiànsūnchí

wèiguìqíngyīnlǎogèngxīnniánféngmǎnyuèmíngshí

guìliáoxūnhuāguǒlántāng怀huáizhōngyǒubàoshìnánér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chéng)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jǐn)¹。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liǎo)花深。
译文:碧绿的湖面上笼罩着柳荫,人的倒影在明净的水波中映浸。经常浮现在记忆里的是年时节下花前的畅饮。到如今,夫妻离散无音信。羡慕那成双成对的鸳鸯,比翼齐飞到蓼花深处,人却是鸳梦已残,无计重温。
注释:¹回文锦:东晋前秦才女苏惠被丈夫窦涛遗弃,织锦为“璇玑图”寄涛,锦上织入八百余字,回旋诵读,可成诗数千首。窦涛感动,终于和好如初。后人因以“回文锦”代指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杨果是由金入元的散曲作家。这支小令写思妇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阴阴”是说:想起绿树成荫的湖畔,折柳送别的场所,能想起多少故事。这就仿佛是当代人的火车站情结一般。“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别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乱了影像。“常记年时对饮”是想象,意思是说:想起我们一块对坐饮酒,好不惬意。“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意谓:念目前,夫妻离散,心中无限悲痛。最后三句“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的大意是:羡慕身旁飞过的鸳鸯,看别人成双成对,只觉得一场残梦般,蓼花深深。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说这是全诗最美的三句。

  这首小令从写景领起,写湖水清碧,岸柳阴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碧湖”与“湖上”是两个词组,作者有意重用一个“湖”字,而不说“碧湖岸上”,与其后“阴阴”的叠词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种婉转低回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现湖水的清纯,回应“碧湖”,但更主要的是从湖景带出“人影”,由写景向写人过渡。“人影”至少能给读者提供另外两种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阴阴”衬托出其人的孤独,而碧湖澄波的宁静气氛则反现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静;二是指湖中的采莲女,因为这首《小桃红》是从江南采莲的意境生发的。若取此解释,那么主人公所忆的“对花饮”的对象,也是一名采莲女子。而“语译”释“人影”为游人之影,则是与下句“常记”相承,所谓触景生情。

  设想柳荫下游人笑语欢饮,且男女相杂,于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时对花饮”的回忆。“对花饮”通常意义就是对花饮酒,但“花”在诗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习常用法。这才使我们意识到曲中主人公为一名男子。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这里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人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立意乃至布局都与本篇惊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则同样是一目了然的。中国的词曲作家都善于用简略的暗示来节省介绍人物的笔墨。

  回忆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显示了现实的无情。“如今”与“年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回文锦”表现出了主人公与“年时对花饮”的对方的恋爱相思关系,而这三字本身已寓离散之意,何况“西风吹断”,两人的音书联系也中断了。作者不直说情人远去,恩爱断绝,而以“西风吹断回文锦”为暗喻,是艺术语言的需要,也表现出一种讳言伤痛的惆怅情味。于是,由触景生情,又进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见景生感。

  “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这“残梦蓼花深”又非一种断言可以括尽。我们取“残梦”为鸳鸯之梦,似较得诗人之旨。这三句全述“鸳鸯”,以一个“羡”字统领,一方面说明了主人公渴望爱情幸福的强烈,连鸳鸯的“残梦”也在被羡之列;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主人公对命运现实的绝望。一对鸳鸯飞入蓼花深处并头酣眠,是连贯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虽是服从曲律句式的需要,却也表现出主人公在克制伤痛、倾诉愿望时的一种挣扎感。

  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为人物悲剧命运和悲剧心理的强烈反衬,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诗律》)。曲中处处表现出对悲哀的克制,含痛于喉,同时也因此表现出一种悱恻低回的风调。这种风调及其表现的手法都近于婉约词,而“到如今”、“羡他一对,鸳鸯飞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语言。以曲为载体,以词为笔法,这正是词曲嬗变时期的常见现象。

xiǎotáohóng··shàngliǔyīnyīn--yángguǒ

shàngliǔyīnyīnrényǐngchéngjìnchángniánshíhuānhuāyǐndàojīn西fēngchuīduànhuíwénjǐnxiànduìyuānyāngfēicánmèngliǎohuāshēn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的问题。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lùnshīsānshíshǒu··liù--yuánhǎowèn

xīnhuàxīnshēngzǒngshīzhēnwénzhāngníngjiànwèirén

gāoqíngqiānxiánzhēngxìnānrénbài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